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李隆基是如何開創開元盛世的?

    中國曆史2個月前 (03-28)20

    李隆基是如何開創開元盛世的?

    作者:趙心放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不僅是唐代,也是整個中國古代的兩個閃光點。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社會穩 定,經濟複蘇,文化繁榮的大好局麵,並為以後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開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階段。本文專門聊聊李隆基如何繼位並開創開元盛世的。

    (一)清除障礙順利繼位

    唐睿宗李旦重新稱帝後,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確定太子人選。李旦的長子是宋王李成器,後來改名李憲。按照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無可非議的應由李憲當太子,李隆基是第三子,人稱李三郎,本來沒資格當太子。但實際情況是,李憲的性格像他爹李旦,天性怯懦,執掌朝權不感興趣,他認為三弟李隆基扶老爸二次登基功不可沒,由他當太子更好。實話實說,李隆基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確有當王儲的水平。於是李旦就同意了由李隆基當太子,並協助自己管理朝政。李隆基十分感謝他大哥,說是他大哥讓他當皇帝的。

    姑姑太平公主是個抓權勢地位的人,和侄兒李隆基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兩人之間就出現了矛盾。太平公主常常派人監視李隆基的行動,甚至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有啥動靜就給李旦打小報告。使李隆基感到很不安。

    李旦退位,李隆基當上皇帝後,太平公主不識時務,仍打算仗著李旦的權勢掌握朝政,與李隆基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太平公主的權勢不小,如當時朝中有七位宰相,其中五位出自她的門下,算起來文臣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和其黨羽圖謀廢掉李隆基。因此姑侄之間的爭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太平公主決定當年的七月初四正式行動。李隆基得知情報後。在初三那天提前動手,很快就處死了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聞訊知道大勢已去,逃跑到一座寺廟裏躲藏起來,後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將其所有家庭財產沒收充公。

    太平公主的野心太大,大得威脅到了李隆基的帝位,真的是不被賜死才怪。太平公主之死說明了一個簡單道理,德行和才能不配位,野心大於自己的德與才時,其失敗就完全在預料中了。

    (二)製訂措施整頓吏治

    國家漸入正軌後,李隆基花大力氣對吏治進行整頓,提高朝廷各部門的辦事效率。

    首先,精簡行政機構,把武則天以來增加的不少冗員裁撤,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還節省了不少費用支出。

    其次,確立嚴格的考核製度,加強對地方各級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份,派出不少監察官員到各地去巡查民情。發現貪官汙吏後,一律嚴懲不貸。

    再次,恢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製度。這宰相會議就是朝廷的辦公會議,主要內容有傳達皇帝的旨意,研究貫徹皇帝旨意的具體辦法,檢查各部門完成任務的情況等。這個製度是唐太宗朝時確立的,武則天主政以後,由於沒按規定程序提拔宰相,有的事就不敢公開,隻好把這個製度廢除。

    最後,重視基層地方主官,也就是縣令的任用。縣丞、主簿、縣尉等佐官都由縣令領導,李隆基認為縣令是朝廷治理的最前沿,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朝廷的形象。因此李隆基經常出題考核他們,確切了解他們稱不稱職。如果表現優秀,可以提拔他們任上一級職務;如果名不副實,馬上就會遭到罷免。

    (三)知人善任賞罰分明

    提拔任用賢能人士,是李隆基開創開元盛世的先決條件。在這方麵,李隆基的眼光獨到,不囿於親疏關係,而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選拔宰相人選。開元盛世中的幾位宰相,都 是德才配位的能人,也全都是李隆基慧眼識中的。

    開元初年,國家需要撥亂反正,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經濟上來。李隆基選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曾任武則天、唐睿宗李旦朝的宰相。陝州硤石(今河南省陝縣)人,年輕時刻苦學習武藝,20歲後開始發憤讀書,很快就能夠下筆成章,參加科考一下中舉,被任命為濮州司倉參軍,後累遷至兵部郎中。他得知皇上任命他當宰相的打算後,向皇上明確提出了包括不能貪邊功、要獎勵正直大臣,不能讓皇族和宦官專權,要廣開言路的“十事要說”。說白了,他不打算做個沒有主見的木偶,想當的是有所作為的好官。李隆基認真考慮後一一應允。姚崇上任後,協助李隆基裁減冗員,杜絕亂封官許願、整治外戚等。開元初黃河兩岸發生嚴重蝗災,姚崇知道如果不及時消滅蝗蟲,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影響國家的穩定。他親自指揮,下令各郡縣全力以赴消滅蝗蟲,有功的進行獎勵。在他有力的推動下,蝗災很快被止住了。

    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是廣東人。那時的廣東被 稱為嶺南,係最不發達地區,廣東出生的人在朝廷做官的很少,張九齡憑借自己出眾的才能被李隆基相中。在宰相任上,也像李隆基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能,而不是看重於家族及裙帶關係,在吏部主持選拔官吏時,堅持公正選才,量才錄用。與此同時,能夠大膽指出皇上的過錯,並加以勸諫,不因為皇上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唯唯諾諾當好好先生。

    宋璟、張說他們在宰相任上,都十分勤政謀政,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李隆基朝開元年間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超過了他的先祖李世民,開創了中國曆史上強盛繁榮、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但其在位後期,怠慢朝政,寵信奸臣等,導製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由盛轉衰埋下伏筆。因此,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必須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進行,功過分明,揚善抑惡。

    【作者簡介】趙心放,重慶市人,作品散見於報刊 *** 。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3/589022.html

    “李隆基是如何開創開元盛世的?” 的相關文章

    劉邦年輕是無賴卻能當泗水亭長 背後支持他的人是誰

    劉邦年輕是無賴卻能當泗水亭長 背後支持他的人是誰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年輕時僅是一個地痞無賴,為何能當泗水亭長,誰在背後幫他?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泗水亭長,這個官名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因為這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當過的第一個官職,然而我們都知道,年輕的劉邦就是一個地痞無賴,除了吹牛什麼都不會,三十多歲不娶媳婦,...

    襄樊之戰的前後都發生了什麼?關羽都經過了什麼?

    襄樊之戰的前後都發生了什麼?關羽都經過了什麼?

    襄樊之戰以關羽率兵進攻曹仁據守的樊城拉開序幕,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北攻樊城,一開始非常順利,打了很多勝仗,關羽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俘虜於禁三萬多人,後來,曹操和孫權勾結起來,關羽戰事屢屢受挫,開始節節敗退,直至孫權偷襲荊州成功,關羽兵敗被殺...

    胡善祥是如何被廢的?背後有何原因

    胡善祥是如何被廢的?背後有何原因

    洪熙年間,胡善祥隨朱瞻基太子身份的確定,被封為皇太子妃。下麵就一起來看看曆史網小編帶來的文章。宣德三年2月,明宣宗朱瞻基下詔,廢黜了皇後胡善祥,冊封皇貴妃孫氏為皇後。胡善祥隨後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鬱鬱寡歡地開始了自己的廢後生涯。胡善祥的被廢,引起了朝野一片嘩然。時人都對她的遭遇很是同情,就...

    管輅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管輅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管輅(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縣人。三國時期曹魏術士,古代卜卦觀相行業祖師。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八九歲,喜仰觀星辰。成年之後,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算學,學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體性寬大,以德報怨。正元初年,擔任少府丞。正元三...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薑齋,人稱“船山先生”,湖廣衡陽縣人,明遺民,明末清初思想家,與顧炎武、黃宗羲、唐甄並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學者王朝聘的兒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崇禎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組織“行社”、“匡...

    張裔:三國時期蜀漢官員,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張裔:三國時期蜀漢官員,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張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張裔研涉史書,劉璋時,被舉為孝廉,任魚複縣長,回州任州署從事,兼帳下司馬。張飛入蜀地,劉璋授張裔軍隊,命其抵禦張飛,結果張裔兵敗,退回成都。作為劉璋信使前往會見劉備...

    都知道魏忠賢勢力極大 崇禎是怎麼輕易除掉魏忠賢的

    都知道魏忠賢勢力極大 崇禎是怎麼輕易除掉魏忠賢的

    還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17歲崇禎輕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梁啟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鬥筲,...

    孫權當初強調不能殺關羽 孫權最後為何還是下手了

    孫權當初強調不能殺關羽 孫權最後為何還是下手了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中,東吳孫權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背後原因是什麼?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孫權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但是最後他還是殺了關羽?這個中原因,我當然知道,因為對於孫權當時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所說的感同身受當然不是指殺關羽事件,而是指孫權那種猶豫不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