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黑騎士的墳墓:1945年最後一戰-柏林國會大廈德軍重裝備殘骸考證

    中國曆史2個月前 (03-23)16

    1945年第三帝國的最後血戰-柏林攻防戰,在蘇方的觀點中,以攻克國會大廈(Reichstag),將紅旗插上大廈屋頂作為最後戰勝納粹的象征(因為此地在1894年至1933年間一直是德意誌帝國議會和魏瑪共和國議會所在地,因此被視為德國政治權力的中心,也被蘇軍看作納粹政權的象征,但其實在1933年的國會縱火案之後,這座建築物就被廢棄,一直沒有修複。真正納粹權力的中樞象征為新帝國總理府,希特勒的最後棲身之地也是帝國總理府花園下的元首暗堡)。

    關於此戰的文章市麵上已經很多,而今天給大家展現的角度較為獨特,簡述國會大廈區域一帶的德軍重裝備,本文由本號特約作者Maddog3撰寫,為早年中文軍事網站中的大神級人物,曾任國內骨灰級軍史BBS戰爭沙龍論壇版主,精通英、德、日、俄四國語言,史料儲備海量,先後發表軍史類文章300餘篇,之前授權本號轉載的多篇雄文閱讀量平均破萬,廣受讀者好評。

    本文亦由元首衛隊補充修改部分文字及圖片

    1945年春柏林被宣布為要塞(Festung),城區劃分為8個防區,市中心的 *** 區設為城堡區(Zitadelle Distrikt),即Z-區,而國會大廈是Z區北部的防禦要點。

    下圖是國會大廈附近散落的各種重裝備分布圖

    綠圈I號

    -“搭載54型反坦克火箭筒的寶沃B IV型反坦克車”(Borgward B IV Ausführung mit Raketenpanzerbüchse 54),昵稱Wanze,位於德國國會大廈西北約 150 米處。車輛嚴重受損——發動機艙發生爆炸,右履帶被撕掉,帶有六具8.8厘米口徑54型反坦克火箭筒的裝甲盾牌不見了

    柏林戰役中被俘獲的Wanze

    綠色2號

    是輛Sd.kfz.7/2,即“搭載在7噸半履帶車上的2厘米4聯高炮”,位於國會大廈西南角以西約 60 米處。

    綠色3號

    距離國會大廈南牆32-35米,位於中央位置的一輛四號突擊炮。可以看到自行式車輛的右側和車尾的一部分,前部向東轉動。右邊的履帶站在戰壕的欄杆上。

    該車沒有炮管。是如何失去炮管的,以及它是否參與了國會大廈的防禦,這仍然是一個謎。隻能做出一些假設。

    此車在國會大廈攻防戰中或者更早就丟失了炮管,或者在國會大廈作為機槍點對抗步兵,或者沒有炮管的受損車被用作臨時拖拉機。

    德軍在動物園(Tiergarten)有一個戰損裝備的收集點,該車也有可能做為戰損裝備被扔在那裏,然後被廢物利用,或者根本就沒有利用。

    近年亦有說法這是一輛四號突擊炮改造的彈藥車或指揮車。

    綠色4號

    是阿一輛爾卡特版四號/70型坦克殲擊車,即Jagdpanzer IV/70(A),Sd Kfz 162/1,位於國會大廈東南角以南約 28 m 處。同樣沒有炮管。

    可以假設該車參加了國會大廈附近的戰鬥,在那裏遭到損壞並失去了炮管,或者同樣也是一輛臨時改造的彈藥車或指揮車。

    然而從較早時間在空中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有一輛車停在同一個地方,以同樣的方式麵對國會大廈。無法確定車輛的確切類型,但位置和旋轉角度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做出第二個假設,即這輛沒有炮管的四號殲擊車甚至在戰鬥開始之前就在國會大廈附近的指定位置。然而由於車輛被損壞,就一直留在那裏,沒有參加國會大廈的戰鬥。

    如果沒有參加戰鬥,該車是如何到達那個地方的?

    即使在帝國總理府的院子裏,戰鬥結束後也發現了德國警察下屬分支-技術緊急救援隊( Technische Nothilfe) 裝備的過時裝甲車輛,該部門負責公共設施(供水、天然氣等)的快速維修和運營。

    由於柏林不斷遭到轟炸,伴隨著火災和建築物倒塌,技術緊急救援隊 的工作人員迫切需要能夠在極端條件下保護自己的設備。

    例如,這輛無法修理炮管損壞的四號殲擊車有可能被轉移到技術緊急救援隊 ,最終在戰鬥中拋錨並扔在國會大廈(德國國會大廈地區遭到了猛烈的空襲,有很多東西需要修複)

    技術緊急救援隊

    綠色5號

    在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之間是一輛明謝貝格裝甲師(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裝甲營第3連的虎式坦克,炮塔戰術編號323

    炮塔上的卐字其實是蘇聯人後來畫上去的,導致後來有的資料以為是德軍的原始塗裝標識

    綠色6號

    黨衛軍第503重裝甲營的 ”虎王“式坦克,車長黨衛隊下級分隊長格奧爾格迪爾斯(Georg Diers)。實際上並沒有這輛坦克照片存世,是根據迪爾斯自己的記憶還原推測的位置。

    1945 年 4 月 30 日,他接到命令抵達國會大廈,開始與蘇聯坦克交戰。5 月 1 日,這輛坦克在國會大廈 - 勃蘭登堡門 - 勝利紀念柱區域作戰,參加了對克羅爾歌劇院(Opera Kroll)的反擊。晚上 7:00 左右,迪爾斯接到命令撤出該地區,加入了從柏林撤退的剩餘德軍部隊。

    參加保衛柏林市區的虎王坦克有7輛(可參看本號之前發表的那些著名戰地照片背後的故事(8):柏林戰役中最後的虎王),均隸屬於黨衛隊第503重裝甲營營,這些虎王生命力非常頑強,從4月24日到4月30日一直沒有損失,4月30日當晚黨衛隊下級分隊長迪爾斯指揮的314號車聲稱在國會大廈附近摧毀了30輛T-34,最後因為彈盡被遺棄,這是503營損失的之一輛虎王

    5月2日突圍的時候,一輛虎王被德軍敷設的反坦克地雷炸傷,最後被己方乘員炸毀,這輛虎王很出名,因為馬丁鮑曼就在這車後麵,通常回憶說這是黨衛隊第11”北歐“誌願裝甲擲彈兵師第11”赫爾曼馮薩爾紮“裝甲營的殘餘。

    該車的車長應該是黨衛隊上級分隊長君特高爾(Günther Gaul),戰術編號估計是233號,同一天黨衛隊下級分隊行卡爾-海因茨圖爾克(Karl-Heinz Türk)的100號虎王因為炮彈耗盡,1條履帶炸斷而被遺棄

    君特高爾

    這是圖爾克的虎王,最終位置在波茨坦車站,營部記錄損失於5月2日,圖爾克語焉不詳,但考慮到坦克最終位置,可以認為是5月1日在彈藥耗盡後被遺棄的

    卡爾-海因茨圖爾克

    503營圖爾克車組的戰鬥位置,7號是圖爾克的陣地

    1-帝國總理府

    2-波茨坦站

    3-波茨坦廣場。從這裏出發,沿著赫爾曼戈林大街向北延伸,通往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

    4 - 萊比錫廣場,在右邊轉入萊比錫大街。

    5 - 薩爾大街(Saar Straße)。它通向血盟廣場(Belle Alliance Platz),經過安哈爾特火車站(Bahnhof Anhalt)。

    6 - 阿爾伯特親王大街(Prinz-Albrecht-Straßee)-此街8號為國家保安總局大樓。

    阿爾伯特親王大街8號,也是黨衛隊保安處和蓋世太保及國家保安總局的老巢

    1就是波茨坦廣場,2是圖爾克的陣地,3是波茨坦車站,4是薩爾大街,5是安哈爾特站

    左側有五個拱門的就是波茨坦廣場

    2輛虎王從舒倫堡大橋突圍,其中1連連長黨衛隊上級突擊中隊長馬克斯利珀特(Max Lippet)坐車因為受傷被乘員自己摧毀,3連的下級突擊中隊長奧斯卡奧斯卡舍費爾(Oskar Schäfer)坐車被一門繳獲的88炮摧毀,沙費爾被燒傷,2名乘員被炸死

    2輛虎王在黨衛隊上級突擊中隊長斯圖爾策(Stolze)率領下往斯潘道大橋(Spandauer)方向突圍,到晚上,坦克被自己乘員爆破銷毀

    5月3日,503營最後一輛坦克——一輛黑豹在黨衛隊上級分隊長卡爾克爾訥(Korner)率領下往杜貝利茨(Döberitz)方向突圍,當日晚上黑豹多次受傷被自己乘員爆破後遺棄,這輛坦克其實不是503營的,是5月2日克爾訥撿到的一輛被友軍遺棄的坦克

    黑色1號

    這門88高射炮部署在距離國會大廈前方約 120 米處,正門左側的之一扇和第二扇窗戶對麵。此炮可以有效地打擊在毛奇橋上前進的蘇軍。從這門大炮到堆在毛奇橋出口的路障的距離約為 440 米。

    黑色2號

    此炮距離國會大廈前約 100 米,與主樓梯的右邊緣相對。可以向毛奇橋的方向開火。從該炮到阻擋毛奇橋出口的路障的距離約為 477 米。

    黑色3號

    高射炮

    黑色4號

    高射炮位於國會大廈護城河的另一側,緊挨著橋,位於國會大廈西南角以西約 205 米處。

    黑色5號

    此炮位於 克羅爾歌劇院 附近,位於 Zelten大街俯瞰國王廣場的十字路口。炮管上有16個戰果標識。

    該炮至少可以射擊兩個危險的方向——路德橋和毛奇橋。1945 年 4 月,德軍成功炸毀了路德橋,但毛奇橋無法被爆炸完全摧毀,這門高射炮可以阻擋蘇軍越過大橋,大橋距離炮位大約470米。

    黑色6號

    高射炮部署在距離國會大廈前部西北角約 140 米處。炮管上有戰果標識。這門炮是蘇軍從毛奇橋進攻途中遇到的之一門炮。距離橋上最近的路障約375米。

    黑色7號

    位於國會大廈西北角以西約 275 m 處。

    黑色8號

    位於國會大廈和勃蘭登堡門之間,位於國會大廈以南約 155 米處。

    此炮是剛被拉到這裏,德國人還沒有時間展開炮位,也沒有在這裏開過一炮。

    甚至幾乎不可能部署在這裏,因為國會大廈地區高射炮的主要任務是封鎖毛奇橋的出口——所有的炮口都瞄準了那裏,有些甚至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射擊。

    但從照片中這個位置,此炮可以向動物園的方向射擊,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德軍在那裏行動,或者如果從炮管指向的方向,即從克羅爾歌劇院方向通往國會大廈的橋梁方向射擊。這是可以覆蓋蘇軍坦克和步兵推進到國會大廈的唯一地方。此炮旁邊是戰術編號為 323 的虎式坦克。

    很有可能此炮是在1945年5月1日緊急轉移到這個位置的,當時國會大廈內的德國守軍正在進行最後抵抗,而建築物外的德軍的主要任務是防止更多的蘇軍接近國會大廈。

    問題仍然是為什麼炮組人員沒有時間展開部署炮位。目前兩個說法:

    首先是蘇軍從國會大廈打來的火力阻礙了德軍炮兵的部署。然而,當時德軍繼續控製著國會大廈和鄰近建築物,他們在該地區的火力非常猛烈,甚至還對蘇軍進行了反擊。

    第二種說法是,在5月1日殘餘守軍裏所有不想投降的人今天都會去突破魏登達默橋,聚集在離這裏僅 800 米的弗裏德裏希大街火車站附近。

    紅圈1號

    15 厘米 sFH 18重型榴彈炮。位於距離內政部大樓東南角約18米處

    紅圈2號

    15 厘米 sFH18,位於克羅爾歌劇院正門東北約 95 米處

    國會大廈之戰的謎團

    對於國會大廈內部具體發生什麼,一直不太清楚,也缺乏一手資料

    蘇軍步兵第150師在1945年4月30日最終報告顯示,當天24小時內該師一共死亡35人,傷120人,當天171師報告死亡52人,傷42人,同樣5月1日的報告顯示150師死亡24人,傷85人,171師死亡43人,傷65人

    也就是說整個行動死亡154人,傷312人,坦克部隊略有傷亡,同樣這些數字不包括百分個位數的傷死,也就是說有可能出現20人左右的傷死,從傷員中扣除

    整個行動地域包括內政部大樓,毛奇大橋等等整個街區,5月1日的傷亡還包括對施普雷特河周邊地區的清理行動。蘇軍沒有提供具體各營的損失情況

    4月30日-5月2日帝國大廈攻防戰勢態圖

    在國會大廈裏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激烈戰鬥,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

    國會大廈區域守軍指揮官應該是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黨衛隊第2裝甲擲彈兵團第3營第11連的黨衛隊上級突擊大隊長格哈爾德巴比克(Gerhard Babick),共有100人左右,防禦地輻是不僅限於國會大廈本身,還包括毛奇橋等周邊區域。

    國會大廈本身駐軍是警衛旗隊師樂隊,由維爾海姆羅格曼( Wilhelm Willi Rogmann)指揮,已經被命令臨時客串迫擊炮排了。

    羅格曼

    大廈還裏有一些人數不詳的國家保安總局工作人員,因為內政部大樓就在旁邊,所以順道躲進來了,還有就是鄧尼茨的海軍步兵了(人數不明),由法國誌願兵組成的黨衛隊第33”查理曼大地“武裝擲彈兵師應該也有十幾個混進來了,”北歐“師也有十幾個人。大廈裏人數最多的是是地下室裏的醫院,那裏有幾百人

    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夫斯捷潘安德烈耶維奇諾伊斯特羅耶夫上尉指揮的步兵第79軍步兵第150師第756團第2營占領了國會大廈,他回憶到:

    “早上七點,一群被俘的士兵和軍官,大約一百或一百二十人,從地下室裏出來。他們臉色蒼白,悶悶不樂,低著頭慢慢走著。從戰俘人數可以得出結論,國會大廈的駐軍甚至沒有一千人。

    一些希特勒分子有可能從其他出口逃走了,這是我們在戰鬥後才知道的,他們躲在國會大廈後麵的廢墟中,但這些隻能是少數人。我堅信,德國國會大廈的駐軍人數與我的營差不多。

    戰鬥結束後無法查清守軍的規模,單位和師的編號。 我把戰俘從國會大廈送到國王廣場對麵的“希姆萊之家”(即內政部大樓),我們的 *** ERSH 反諜人員就在那裏。

    有十名警衛,由一名中士領導; 但遺憾的是我不記得他的名字了。 回來後,他報告說他沒有把囚犯送到團總部。 在“希姆萊的之家”前,一大隊希特勒分子戰俘路過,領頭的一個不知名的紅軍上校命令中士將戰俘移交給他。因此,納粹分子從國會大廈的痕跡消失得無影無蹤。”

    也許隻有從德國檔案中曆史學家才能重建真相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3/588342.html

    “黑騎士的墳墓:1945年最後一戰-柏林國會大廈德軍重裝備殘骸考證” 的相關文章

    唐介是什麼人?他與唐仁宗之間有何故事?

    唐介是什麼人?他與唐仁宗之間有何故事?

    唐介,曆史上膽子最大不怕殺頭的禦史,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北宋仁宗年間,因為比較特殊且良好的政治氛圍,加上宋仁宗這位有史以來最仁厚皇帝的寬容,名臣輩出,數不勝數。每一位名臣都能寫出一大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出來,大多在史書上都被寫成了如聖人般的閃耀(熬到王安石變...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一生有何作為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一生有何作為

    提起管仲這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齊國實施的一係列改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管仲通過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及用人上一係列措施,使得齊國走上春秋“五霸之首”。“華夏第一相”並非浪得虛名管仲號稱華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是春秋...

    郭子儀的一生都有哪些貢獻?他的晚年生活怎麼樣?

    郭子儀的一生都有哪些貢獻?他的晚年生活怎麼樣?

    郭子儀,唐代中興名將,為唐王朝平定了安史之亂。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後,授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複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收複兩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二年(759年),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失去兵...

    孫權不知道殺關羽帶來的後果嗎 孫權為什麼還要那麼做

    孫權不知道殺關羽帶來的後果嗎 孫權為什麼還要那麼做

    對孫權為什麼會殺關羽難道他不知道這件事情帶來的後果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諸侯割據!孫權作為當時諸侯中最年輕的一個十八歲就統領了江東,謀略才智非常人能比,連曹操都讚稱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的能力自然是出類拔萃,但是也做過錯誤的決定!襄樊戰役...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為何一定要這麼做?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為何一定要這麼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後的長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稱之為正德南巡之爭、明武宗南巡之爭。這一曆史事件發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剛從北部邊地太原、宣府巡視回來的朱厚照,又決意南巡,並於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鄧方:三國時期蜀漢將領,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鄧方:三國時期蜀漢將領,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鄧方(?~221年),字孔山,荊州南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隨劉備入蜀,後任庲降都督,卒於任上。鄧方是蜀漢第一任庲降都督,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夷敬服。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人物生平鄧方是南郡人,後出仕劉備,任荊州從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

    有哪些與張嶷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張嶷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張嶷(nì )(?~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國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豁達豪壯,初為本縣功曹。劉備攻打蜀郡,山賊趁機搶掠縣裏,張嶷營救縣長夫人,因此得名。諸葛亮預備北伐時,張嶷平定廣漢叛亂,授牙門將。多次隨從馬忠平定南中叛亂,授越巂太...

    崇禎皇帝如果選擇南遷的話 明朝最後還會延續下去嗎

    崇禎皇帝如果選擇南遷的話 明朝最後還會延續下去嗎

    對如果崇禎皇帝遷都南京,明朝能延續下來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不太可能,畢竟南遷的皇帝沒啥好下場。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後,絕望之際的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亡,享年三十四歲。崇禎皇帝死亡消息傳到南方後,明朝各位宗室成員相繼建立了不少政權,因而我們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