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文獻 > 正文內容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文欣賞

詩詞文獻2年前 (2022-10-23)20

黃帝問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鬱,餘已知之。何如預救生靈,可得卻乎?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臣聞夫子言,既明天元,須窮刺法,可以折鬱扶運,補弱全真,寫盛蠲餘,令除斯苦。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厥陰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發鬱,亦須待時,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熒。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土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太陰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手太陰之經。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發鬱,亦須待時,當刺足少陰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得位,降而鬱發,暴如天間之待時也。降而不下,鬱可速矣,降可折其所勝也,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矣。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心包絡所出,製手少陽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土,可散其鬱,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

帝曰:五運之至有前後,與升降往來,有所承抑之,可得聞乎刺法?

岐伯曰:當取其化源也。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資取之法,令出《密語》。

黃帝問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願聞司天未得遷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然與民為病,可得先除,欲濟群生,願聞其說。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言其至理,聖念慈憫,欲濟群生,臣乃盡陳斯道,可申洞微。太陽複布,即厥陰不遷正,不遷正,氣塞於止,當寫足厥陰之所流。厥陰複布,少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塞於上,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少陰複布,太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留於上,當刺足太陰之所流。太陰複布,少陽不遷正,不遷正,則氣塞未通,當刺手少陽之所流。少陽複布,則陽明不遷正,不遷正,則氣未通上,當刺手太陰之所流。陽明複布,太陽遷正,不遷正,則複塞其氣,當刺足少陰之所流。

帝曰:遷正不前,以通其要。願聞不退,欲折其餘,無令過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氣過有餘,複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氣不得後化,新司天未可遷正,故複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陰不退位也,風行於上,木化布天,當刺足厥陰之所入。子午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陰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餘化布天,當刺手厥陰之所入。醜未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陰不退位也,濕行於上,雨化布天,當刺足太陰之所入。寅申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陽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化布天,當刺手少陽所入。卯酉之歲,天數有餘,故陽明不退位也,金行於上,燥化布天,當刺手太陰之所入。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當刺足少陰之所入。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屙。

黃帝問曰:剛柔二幹,失守其位,使天運之氣皆虛乎?與民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問!明其奧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必有逃門。

假令甲子剛柔失守,剛未正,柔孤而有虧,時序不令,即音律非從,如此三年,變大疫也。詳其微甚。察其淺深,欲至而可刺,刺之當先補腎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又有下位已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癘,其法補寫,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畢,又不須夜行及遠行,令七日潔,清靜齋戒,所有自來。腎有久痛者,可以寅時麵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

假令丙寅剛柔失守,上剛幹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中水運非太過,不可執法而定之。布天有餘,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如此即天運失序,後三年變疫。詳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後三年,至甚即首三年,當先補心俞,次五日,可刺腎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已柔不附剛,亦名失守,即地運皆虛,後三年變水癘,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華,慎其大喜欲情於中,如不忌,即其氣複散也,令靜七日,心欲實,令少思。

假令庚辰剛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無合,乙庚金運,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運勝來,上下相錯,謂之失守,姑洗林鍾,商音不應也。如此則天運化易,三年變大疫。詳天數,差的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當先補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畢,可靜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氣卻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幹,即上庚獨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運孤主之,三年變癘,名曰金癘,其至待時也。詳其地數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遲速耳。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剛柔失守,上壬未近正,下丁獨然,即雖陽年,虧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數也,律呂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見,三年大疫。當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畢,靜神七日,勿大醉歌樂,其氣複散,又勿飽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太酸,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氣不當位,下不與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剛,即地運不合,三年變癘,其刺法亦如木疫之法。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文欣賞

假令戊申剛柔失守,戊癸雖火運,陽年不太過也,上失其剛,柔地獨主,其氣不正,故有邪幹,迭移其位,差有淺深,欲至將合,音律先同,如此天運失時,三年之中,火疫至矣,當刺肺之俞。刺畢,靜神七日,勿大悲傷也,悲傷即肺動,而其氣複散也,人欲實肺者,要在息氣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剛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運與地虛,後三年變癘,即名火癘。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窮法刺,於是疫之與癘,即是上下剛柔之名也,窮歸一體也。即刺疫法,隻有五法,即總其諸位失守,故隻歸五行而統之也。

黃帝曰: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梁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氣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複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幹。氣出於腦,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鬥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又一法,於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紫金半兩,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築地實,不用爐,不須藥製,用火二十斤煆了也;七日終,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藥地中,七日取出,順日研之三日,煉白沙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東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氣咽之,服十粒,無疫幹也。

黃帝問曰:人虛即神遊失守位,使鬼神外幹,是致夭亡,何以全真?願聞刺法。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文欣賞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問!謂神移失守,雖在其體,然不致死,或有邪幹,故令夭壽。隻如厥陰失守,天以虛,人氣肝虛,感天重虛。即魂遊於上,邪幹,厥大氣,身溫猶可刺之,製其足少陽之所過,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虛,又遇群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虛,遇火不及,黑屍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陽之所過,複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陰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土不及,青屍鬼邪,犯之於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陽明之所過,複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陽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金不及,有赤屍鬼犯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過,複刺肺俞。人腎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水運不及之年,有黃屍鬼,幹犯人正氣,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複刺腎俞。

黃帝問曰: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圓,恐邪幹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窮斯源,是謂氣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肝者,將軍之官,謀虛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膽者,中正不官,決斷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所流。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腸之源。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腎之源。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複入本元,命曰歸宗。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210/469297.html

“ 《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文欣賞” 的相關文章

宋清簡介:《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六位

宋清簡介:《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六位

《水滸傳》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章回體小說。作者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東人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那麼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宋清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宋清,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好漢之一,綽號“鐵扇子”,是梁山泊頭領宋江的弟弟。上梁山聚義後,排名76位,...

鄭天壽簡介:《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四位

鄭天壽簡介:《水滸傳》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四位

《水滸傳》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章回體小說。作者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東人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那麼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鄭天壽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鄭天壽,《水滸》小說人物,蘇州(今江蘇蘇州)人氏。性格魯莽,重義氣,因皮膚白淨,瘦長身材,善用吳鉤劍,武功平...

南宋宰相張商英簡介:《兩宋名賢小集》輯有《友鬆閣遺稿》

南宋宰相張商英簡介:《兩宋名賢小集》輯有《友鬆閣遺稿》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曆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張商英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張商英,生於公元1043年,卒於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慶)新津人。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從小...

南宋政治家樂雷發簡介:畢生最大的建樹在於詩歌創作

南宋政治家樂雷發簡介:畢生最大的建樹在於詩歌創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曆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曆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苗晉卿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全唐詩》收錄其詩一首

苗晉卿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全唐詩》收錄其詩一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苗晉卿(685年-7...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譯文及注釋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注釋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

為什麼說嚴武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如何賞析嚴武所作的《軍城早秋》?

為什麼說嚴武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如何賞析嚴武所作的《軍城早秋》?

嚴武是中唐時期詩人,也是一位名將,他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下麵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曆史上,杜甫關係比較密切的有三個人,一個是他念念不忘的李白,一個是能文能武的高適,最後一個是在成都幫忙蓋了草屋的嚴武。對於嚴武,大家基本上保持在半生不熟的了解狀態,事實上,這個嚴武還是很了不得的...

水滸傳中阮小二被方臘軍包圍時,為何不投降等待宋江等人的營救呢?

水滸傳中阮小二被方臘軍包圍時,為何不投降等待宋江等人的營救呢?

每當一提起阮小二總會想起電視裏麵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在梁山上,阮氏三兄弟是資曆最老的水軍頭領,他們三人從跟隨晁蓋智取生辰綱後就上了梁山,三兄弟經過的戰鬥大大小小數百起,但是最後三人隻有弟弟阮小七一人回到了故鄉。他的兩位哥哥都戰死在了疆場,尤其是大哥阮小二被敵軍所包圍,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