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海絲路上,千年“鐵”故事

中國曆史1天前2

海絲路上,千年“鐵”故事

□陳橋生

山穀裏的冶鐵遺址

從泉州市區出發,約摸兩小時的車程,便可抵達安溪縣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一路青山逶迤,綠水長繞,到達已是近晚時分。

一座嶄新的冶煉博物館,靜靜佇立在崇山峻嶺之巔。單層建築,白牆黛瓦,古樸的民居造型,與周圍山川融為一體。山為五閬山,據說以前站在山頂,能看到遠處泉州灣的海浪翻湧,故又名“浪來”。如今,惟聞耳畔鬆濤陣陣。

等候我們的,是博物館的負責人,一位精幹瘦削的青年漢子,名曰餘莊林,大家親切地調侃他,一個每個字都是姓的人。我們一行僅數人,餘莊林的講解卻絲毫不敷衍馬虎。他接待過無數訪客,一站在展示圖物麵前,便迅速進入狀態,信口拈來,專業內行。

閑聊得知,餘莊林並不是科班出身,早年做過貨車司機,後來遺址發掘時,便為考古隊開車。考古隊員來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多年的相處,耳濡目染,勤學好問,餘莊林從一個外行蛻變成考古通。等到博物館落成,他成了這裏的負責人。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想起當年北大保安成功考取研究生的新聞,餘莊林是又一個讓人歎奇的典型。

冶鐵遺址在博物館正對門的山穀裏,相距不足百米。我們下車的時候,陽光尚好,待到從博物館出來,一場山雨已然飄過,空氣清新。走過一段崎嶇小路,進入下草埔冶鐵遺址的發掘現場。遺址四周植被茂密,布局順著山坡抬升,坡麵剛好處於兩山之間的豁口處,有風自南,形成一個冶鐵所需的天然鼓風機。

拾級而上,是一個大的活動平台,這是當年冶煉工人們的活動場所。腳下鐵石壘堆,隨便摸撿起一塊,都能感覺出沉甸甸的曆史感。一個爐渣小堆上,一塊大爐渣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塊爐渣與眾不同,黃紫相間,表麵有凸起的鐵水滴流的紋理,還閃爍著些許光澤。餘莊林告訴我們,這是一塊清晰可見熔融、滴落紋理的冶煉排出渣,當年考古隊員就是通過它的發現,推斷這裏曾有較大規模的冶煉活動。

自2019年至今,考古隊已經完成了五期發掘。目前已發掘清理煉爐10座,房址4處,遺址麵積達5000平方米,為宋元時期青陽冶鐵遺址群中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更大的遺址點。遺址上方都已蓋起了棚屋加以保護。保護棚采用仿古的“人”字形坡狀屋簷,每片屋簷上都加裝了水槽和引流水管,防止雨水對遺址的破壞。

徜徉於山嶺遺址間,遠望山際嵐氣氤氳,想象著千年前這裏“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冶鐵盛況,火熱的熔爐旁,工人們揮汗如雨,叮叮當當的打鐵聲,響亮而富於節奏,伴隨著泉州灣的濤聲,在山穀間回響不絕。

一批批鐵製品生產出來,從這裏,需要先由人力運出十餘公裏山路,到達晉江支流西溪,再由渡口運往泉州港,“遠泛蕃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這是一場萬水千山的接力。

“南海Ⅰ號”上130多噸的鐵製品

我們車行出山時,公路大體上是伴著西溪蜿蜒而行,溪河已經雜草叢生,沿溪攔起了多道堤壩,已經完全喪失了通航的功用。遙想數百年前,溪流之上,舟楫竹筏穿梭,不免恍惚。如今,已被公路上的車輪滾滾替代。

歲月流逝,彼消此長,不變的是喧鬧與繁華。“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這是詩人餘光中對故鄉的深情回望。

在時隔800多年後,這份喧鬧與繁華,隨著“南海Ⅰ號”宋代沉船的打撈出水,再度驚豔世人。“南海Ⅰ號”從當時的東方之一大港泉州出發,滿載著陶瓷、金銀銅鐵等貨物運往海外。據專家考證,它中途還停留過廣州港,從廣州港駛出後不久,在廣東下川島一帶海域不幸傾覆。

一個巨浪打來,故事急轉直下,情節中斷近千年。瞬間的傾覆,仿如一顆樹脂滴落,將木船封存為一顆琥珀,一顆時間膠囊,使得今人得以窺見昔日的繁華,揣想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種種傳奇。

據悉,與一般上輕下重的裝船法不同,“南海Ⅰ號”采用的是下輕上重法,底部為陶瓷,上部為鐵製品壓艙。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船行顛簸,更大程度保護陶瓷器,卻因而增加了沉船的概率。當然,或亦因乎此,又保證了沉船的完好性,使得它有朝一日能以原本的麵目重現。

“南海Ⅰ號”出水的文物多達18萬件,被譽為“海上敦煌”。沉船上打撈出的瓷器,或完好,或破損,多數產自泉州德化窯、磁灶窯、閩清義窯,考古界由此推斷,“南海Ⅰ號”應是從泉州港出海。出水的還有重達130多噸的鐵製品,這些笨重不可能從其他地方運來,應該就是產自泉州本地,包括安溪的青陽鐵場。

這是屬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很難想象,這座輝煌的“海上敦煌”,如果不是海運,而依靠馬隊駝隊,那得是多麼浩大的工程?可知,海上絲綢之路之取代陸路,廣州、泉州在唐宋朝的興起,亦屬曆史的必然。

大山深處有“世界藤鐵工藝之都”

這份必然,是隨著大航海時代而到來的。在這之前,海路之凶險遠超陸路。同樣是泉州,《後漢書·鄭弘傳》裏有著這樣的記載:“建初八年(83年),(弘)代鄭眾為大司農,舊交阯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係。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於是夷通,至今遂為常路。”東冶,漢武帝置縣,屬會稽郡,即今泉州地。說明當時南方七郡向洛陽進貢運送的糧食等物產,都要先運到東冶,然後再從海路轉運北上。海上風暴雨急,波高濤險,船沉人亡的悲劇經常發生。所以鄭弘奏請朝廷,開鑿了零陵、桂陽之間的山路,借道湖南送抵洛陽。

大司農職掌田租賦稅,以及鹽鐵等官營手工業。選擇東冶港轉運,與其鹽鐵業的發展大抵脫不了幹係。曆史上東冶、南冶等地名的由來,與冶鐵不無相關。後來,安溪在五代後周置縣,“冶有銀鐵”是置縣主要原因。宋人李燾在《續資治通鑒長編》中則明確記載:“慶曆五年(1045),青陽鐵冶大發,即置鐵務於泉州。”安溪青陽鐵場的地位此時已是舉足輕重。

曆史無論如何繞來繞去,總會以隱秘的方式行進,如草蛇灰線,伏脈千年,不是直接就是間接,不是宏觀就是細節,勾連起曆史的情緣。安溪“鐵”的痕跡,從不曾被抹去。

或許,這裏注定是為鐵而生的。這裏出產的茶葉,也被賜名鐵觀音。冶鐵遺址所在的尚卿鄉,身處大山深處,如今是一個超百億產業規模的“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在當地餐館酒樓和民宿裏,一應裝飾都是本地生產的藤鐵產品:床、桌、椅、過道擺設、牆上插花,應有盡有。從竹編到竹藤編再到藤鐵編,各大企業如雨後春筍,據說僅當地的電商就有八千多家,開發設計出上萬種工藝品,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海絲路上,關於鐵的故事,在繼續……

藤與鐵,一柔一剛,剛柔相濟,糾纏、糅合、延伸,綻放出無盡的可能,盛開著一朵朵工藝之花。盡管燃燒千年的冶鐵爐火已經熄滅,與鐵相關的技藝傳統,則根植於這片土地中,在一代代尚卿人手中傳承不息。千年的冶鐵光芒,一直在閃耀,繁華,驚豔,令人沉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938.html

“海絲路上,千年“鐵”故事” 的相關文章

劉邦死後呂雉開始報複後宮 呂雉為何會厚待薄姬

劉邦死後呂雉開始報複後宮 呂雉為何會厚待薄姬

對劉邦死後,呂雉報複後宮,為何偏偏厚待薄姬?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聰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實際上已經做好相關部署,為的就是完成最終目標。薄姬是個聰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為妾很難鬥得過正妻呂雉,因而表麵上不和呂雉對抗,實際上步步為營,而且手段都很高,就連呂雉也對她...

朱元璋最終能成功,嶽母張氏的作用有多大?

朱元璋最終能成功,嶽母張氏的作用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兩個草根皇帝之一, 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大概齊都會遇到這四類人:高人的幫助、貴人的提攜、小人的責難和個人的努力。在這些各色人物裏麵,高人的幫助、貴人的提攜尤為重要的。小到一介布衣,大到一國之君,想要成功...

屈突通是什麼人?他選擇歸順唐朝的原因是什麼

屈突通是什麼人?他選擇歸順唐朝的原因是什麼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屈突通(557~628年),複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時期名將,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的兒子。屈突通出生於長安剛毅武略,善於騎射。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諺有曰: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民諺內容形容的就...

李儒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李儒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謀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見李儒對董卓的重要性。據史料記載,漢獻帝時,李傕推舉李儒為侍中,但被獻帝拒絕,後不知所蹤。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漢末漢獻帝時期的權臣,是他毒死少帝劉辯把獻...

漢景帝為何會請周亞夫吃飯?背後有何政治目的?

漢景帝為何會請周亞夫吃飯?背後有何政治目的?

漢景帝劉啟,西漢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有句古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曾是漢代兩朝元老,戰功赫赫,不論是治理軍隊,還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講原則、講規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為他的原則性,才出現了漢景...

曆史上楊玉環與安祿山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曆史上楊玉環與安祿山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楊貴妃和安祿山的軼事,在當時的民間傳得沸沸揚揚。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記載安祿山和楊貴妃軼事的史料也非常多。其中有個最有代表性的軼事,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京城給安祿山過生日,當時就賜予了安祿山非常多豐盛...

曆史上司馬昭是真的想奪取皇位嗎?他最後為何沒有這麼做?

曆史上司馬昭是真的想奪取皇位嗎?他最後為何沒有這麼做?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典故源自三國時期, 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已經成為民間俗語。就算是沒上過幾天學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並非常嫻熟地運用。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大家都知道。而作為本義,所所的是司馬昭想篡奪皇位,自...

曆史上高長恭為何會選擇自殺?願意是什麼?

曆史上高長恭為何會選擇自殺?願意是什麼?

高長恭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為蘭陵王。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北齊高緯繼位後,雖然政局不穩,但有堂兄弟蘭陵王高長恭替他出生入死,保家衛國,國家還算穩定。高長恭是北齊宗室最優秀代表,他不僅生得“貌柔心壯,音容兼美”,還驍勇善戰,很有謀略。說到他天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