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3)97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關羽兵敗樊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

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斬顏良。隻因雲長武藝強,致使猛將束手亡。——羅貫中

《三國演義》是我國有名的古典文化小說,它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三國這一時期的曆史變幻、金戈鐵馬。

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關羽,如今他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江湖上依然有人稱之為“關二爺”。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可惜的是,樊城一戰、荊州丟失導致關羽身死道消,讓諸多的“三國迷”為之歎息。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距離關羽最近的一股援兵乃是劉備集團中的劉封。那麼,當關羽出事情的時候,為何他不發兵救援呢?對此,有不少人說“劉封不發兵做得對”,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呢?

劉封與關羽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開篇之初,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便結拜成了異姓兄弟,史稱“桃園三結義”。

後來,關羽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把劉備的家室安全送到了他的身邊,可謂是義薄雲天。

與此同時,除了義氣之外,關羽的個人能力、組織能力也比較強,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大將。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因此,在赤壁之戰後,劉備以荊州為跳板進入了巴蜀境內發展自己的勢力,隨後便將荊州托付給了這個好兄弟,足見對他的信任。

不過,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很好,但劉封與劉備的關係也不差。在荊州之時,劉備便收了劉封為義子。

能當劉備的養子,可見劉封也定然不是一個俗人。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劉封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將領,為劉備入蜀、平定益州做了不少貢獻。

益州平定之後,劉備讓孟達攻打房陵、上庸等地,而後又派劉封去支援孟達。如此,劉封便來到了上庸,距離荊州一帶很近。

無形之中,劉封與關羽的命運交織到了一起,隻是當時兩人都不知道而已!

關羽攻打樊城、襄陽,出現巨變

建安二十四年末,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和襄陽,由於城池太過堅硬,久攻不下,大軍的進度一拖再拖。

與此同時,因為關羽之前得罪過孫權,所以暗地裏東吳與曹魏結盟,這一結果是誰都沒有料到的。

趁著關羽進攻樊城、襄陽等地之時,東吳的呂蒙單方麵撕毀了原先簽訂的盟約,趁著夜色偷襲了荊州。

當時,因為關羽帶領大軍出征了,荊州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無論是兵馬糧草,還是戰士們的士氣都不足。

所以,呂蒙的軍隊一出現,荊州的守城將領就投降了。荊州飛速淪陷,關羽一路被逼退至麥城,敗軍之勢已經成為定局。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不久之後,關羽被呂蒙所殺,還被斬下了頭顱,義薄雲天的關二爺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悲、可歎。

對於這件事情,很多“三國粉”意難平。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上庸的劉封距離關羽最近,如果他發兵救援,或許關羽就不用死了。

那麼,這樣的說法對嗎?其實稍微有點偏見。劉封不救關羽的原因很簡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麵。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其一,劉封自身根基不穩。建安二十四年,劉封收複上庸,而關羽打樊城、襄陽是發生在半年之後。可以想象,劉封剛剛上任隻有半年,他根本無法籠絡上庸所有人的心。

為何劉備派劉封去上庸,因為他不放心孟達,事實也證明了孟達有“二心”,荊州之戰後他便投靠了曹魏。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與此同時,此前上庸可是曹操的領地,城內的百姓和軍隊都是原先曹操的部下,哪一個不是對城內的局勢虎視眈眈。

可以說,劉封在上庸的根基非常不穩,剛剛收服的上庸軍隊尚未形成完整的體係,軍心也不穩定。

如果擅自帶兵外出,能不能救下關羽暫且不說,上庸還有可能會失守,這樣算下來有點得不償失。

更何況,劉備給劉封的命令也隻是守好上庸,如果他不經過劉備同意而擅自出兵,同樣也是會接受懲罰。

其二,關羽過於傲氣,與同事的關係不好。雖然關羽是劉備的弟弟,但劉封也是劉備的義子,另外關羽雖然主管荊州境內的各個郡城,但對於劉封所鎮守的上庸,他卻是無權發號施令的。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總的來說,兩人是平等的權利,沒有誰可以對另一個下命令。可是,關羽的脾氣一向很傲氣,自呂布之後看誰都是“匹夫”。

比如,在攻打樊城的時候,他應該先與劉峰等人商量,然後再做出決定,可是他卻沒有這麼做,送來的書信都是以命令的口吻。

可想而知,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對關羽的態度非常不滿,自然對救援也不會太上心。

其三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想要救援也為時已晚。上述提到,東吳與曹魏是暗地裏結合,所以蜀漢根本沒有料想到這一點。荊州失守後,關羽很快就被抓住了,然後直接就被殺了。

另外,關羽之一次向劉封發出命令的時候,是他剛開始圍攻樊城,此時關羽的士氣高漲、兵風極盛,形勢一片大好。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然而,誰能想到下一刻就兵敗如山倒了呢!上庸和樊城、麥城等大概相距約三百公裏,放到現在可能不算遠。

但在當時交通落後的情況下,怎麼也得四五天才能到,而且還是忽略山路的情況下。估計等劉封的軍馬救援趕到,關羽早就不知道被抓去哪裏了,若是敵人以逸待勞,又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從上麵的介紹來看,不管是去還是不去,關羽被殺的命運幾乎注定了。可是,去,上庸就有可能丟失,不去,上庸無憂。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少曆史學者也認為,劉封不去救關羽是很正確的,也會避免更多意外的發生。與其多此一舉,浪費大量人力勞力去挽救一個必死無疑的人,不如守好現有的產業。

奈何,劉備可不這樣想,因為劉封、孟達沒有營救關羽。隨後,他便將劉封給殺了,而孟達也害怕被懲罰,轉身投靠了曹魏。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977.html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離他最近 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的相關文章

鄭顥是誰?他為何會娶萬壽公主為妾?

鄭顥是誰?他為何會娶萬壽公主為妾?

鄭顥是唐朝人士,貨真價實的貴門之子,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俗話說人生有兩大喜事讓人難忘,一個是“洞房花燭夜”,一個是“金榜題名時”。大中四年(850年),狀元鄭顥與萬壽公主成婚,成為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可在這大喜的日子裏,鄭顥卻悶悶不樂,對宰相媒人白敏中恨之入骨。為何鄭顥會怨恨讓...

劉璿:三國時期蜀漢宗室,他為何被亂兵所殺?

劉璿:三國時期蜀漢宗室,他為何被亂兵所殺?

劉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宗室,蜀漢昭烈帝劉備長孫,後主劉禪長子,北地王劉諶長兄,母王貴人。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劉璿生於建興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為太子。鹹熙元年(264年),蜀漢大將...

有哪些與張飛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張飛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張飛(?-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黃巾起義爆發後,張飛與關羽加入劉備的義勇軍輾轉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劉備於長阪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曹操懼其勇...

張昭在赤壁之戰前選擇投降曹操,到底是因為什麼?

張昭在赤壁之戰前選擇投降曹操,到底是因為什麼?

赤壁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公元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表病死,劉琮舉州投降。在當陽擊潰劉備後,曹操準備乘勢進攻江東,江東群臣麵對曹操大軍絕大多數都主張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張昭為首,自此投降成為了...

年羹堯都已經失去兵權了 最後為什麼還會被殺

年羹堯都已經失去兵權了 最後為什麼還會被殺

失去兵權之後的年羹堯為何被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雍正三年,曾經權傾朝野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觸怒龍顏,被雍正皇帝一貶再貶,先從撫遠大將軍貶到杭州將軍,再從杭州將軍降為閑散章京,看守杭州東門,再到最後被雍正皇帝削去一切爵位,勒令賜死,時年47歲。如...

在史學方麵,範曄有哪些突出成就?

在史學方麵,範曄有哪些突出成就?

範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郡順陽縣人。南朝宋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官員。東晉安北將軍範汪曾孫、豫章太守範寧之孫、侍中範泰之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範曄出身順陽範氏,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劉義康)長史,遷秘書...

陳脩:三國時期東吳將領,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陳脩:三國時期東吳將領,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陳脩(?-229年),字號不詳,廬江鬆滋人,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偏將軍陳武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十九歲時,受到孫權召見,並加以獎勵,治軍有方,曆任別部司馬、校尉。追錄功臣的後裔,受封都亭侯。東吳黃龍元年(229年),逝世。人物生平陳脩(?-229年),廬江鬆滋(今安徽...

曆史上奇皇後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曆史上奇皇後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奇皇後是元惠宗)第三任正宮皇後,名完者忽都。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奇氏出身於高麗大貴族家庭,她的父親奇子敖在朝中擔任總部散郎。奇氏早在高麗時便豔名遠揚,一些兩班貴族都曾向奇子敖求娶她。但奇子敖認為她奇貨可居,所以一心想把她獻給高麗王,以謀得政治上的利益。自元朝建立後,弱小的高麗國便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