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600多名吳姓村民,集體要求改姓,揭開了一個埋藏650年的秘密

    中國曆史1周前 (05-10)6

    文|沈言論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尾

    從小到大,吳元大都想不通一件事,那就是為什麼他們明明姓的是吳,但是祭祖的時候,上麵的牌子無一例外都是姓張,這實在是太不對勁了。

    在吳元大搞清楚事情的原因之後,就開始為了一件事而不停奔走,最終在2005年,吳元大拉著他們村裏600多戶同為吳姓的村民,希望能將姓氏改為張姓。

    改名字還好一點,但是改姓氏就要麻煩上不少了,更何況600多個人都要改姓氏,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能達成改姓的心願,他們也是跟工作人員道出了實情,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他們能如願以償嗎?

    生姓吳,死姓張

    吳元大的老家在江蘇薑堰的城北村裏的吳家舍村,從這個村的名字就能看出來,這個村子裏基本都是吳氏的人。

    不過吳元大一直都在遊說村民把姓氏改成張,即便是在後來自己已經長大了,在外麵做生意,但每次回家裏的時候,他就會開始跟村民們講道理。

    在吳元大的三寸不爛之舌的勸說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同意變更自己的姓氏,他們同意吳元大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原本就應該姓張。

    隻不過村民們一直都習慣了,覺得改姓氏太麻煩,也沒必要改,但是在有了吳元大做牽頭人的情況下,村民們也都願意試試,成功了也能圓了她們的心願。

    沒錯,改姓氏這件事不僅僅是吳元大的一廂情願,更是整個村裏姓吳的人的共同心願,而這件事是吳元大從小就發現的。

    小時候吳元大跟著家裏人去祭祖,發現了上麵的牌位上每個祖先都是姓張的,不過當時的吳元大年齡還小,也沒把這種事放在心上過。

    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吳元大也意識到,他們的祖先的姓氏應該跟他們一樣才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祖先姓張他們又為什麼要姓吳呢。

    再後來,家族的一個長輩去世,吳元大才發現並不是說他們的祖先姓張,因為這個長輩他記得很清楚也是姓吳的,但是在去世之後,親人們把他的姓氏改成了張。

    心中的疑惑達到了頂峰,吳元大問了自己的爺爺,這才知道他們有一個祖訓這樣規定的,活著的時候要姓吳,但是死了之後就把姓改為張,這個祖訓是600多年前傳下來的。

    具體到底是為什麼,爺爺也不清楚,而吳元大卻對此無比好奇,他實在是太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有了這樣的祖訓。

    根據這個600多年前,以及姓張的這兩個線索,吳元大鎖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在元朝末年時期的張士誠。

    吳元大可不是隨便瞎猜的,他查了相當多的資料,甚至連張士誠的人生經曆從頭到尾說個七七八八,而且他們姓吳也是很有可能的。

    隱姓埋名的後代

    張士誠跟朱元璋是同時代的人,兩人都是元朝末年時期的起義軍領袖,隻不過都是各自為營,朱元璋立國號為大明,而張士誠則建立了大周。

    雖然張士誠紮好大本營的時間比朱元璋早,但是實力卻遠遠不如朱元璋,一山不容二王,立場不同的倆人自然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張士誠很快就成為了朱元璋的手下敗將,最終選擇了自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自縊之前,張士誠還是做了一些安排,張士誠一共有五個兒子,他知道自己兵敗之後,朱元璋也不會放過自己的骨肉,因此讓妻子放了一把火,他的妾室都被燒死了,偽裝出幾個孩子也身亡的跡象。

    但實際上張士誠已經把自己的孩子秘密轉移了,其中有兩個孩子被一個溫姓的人撫養,後麵也都一直姓溫,不過他們一直記得張士誠是他們的祖先,這些也一直被記錄在族譜當中。

    除了這兩個改姓溫的孩子外,其他的孩子也都各自被轉移,過起了東躲 *** 的生活。

    而張士誠的影響並沒有就這樣結束,他的堂兄弟還在積蓄力量,大權在握的朱元璋得知消息,決定徹底排除威脅,不光是張士誠的血親,就算是支持他的人也要被清掃。

    在這樣的情形下,張士誠的後人隻能在一次轉移,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也隻能改姓過起了隱姓埋名的人生,這就是當時的“洪武趕散”事件,而且正好是遷徙到蘇北這一代。

    600多年前的祖訓,時間方麵吻合,地理位置也吻合,吳元大相信自己的推斷,他們肯定是張士誠的後人,“生姓吳,死姓張”就是先祖們為了躲避麻煩傳下來的祖訓。

    但是為什麼姓吳,這方麵無從考究,吳元大到處搜集也隻是找到了一些沒有什麼依據的說法——當時為了避難,張士誠其中的一個孩子跟著自己姓吳的外舅生活,自然也開始姓吳了。

    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清朝時期傳下來的牌位,上麵籠統的提到了改姓吳的這件事,讓吳元大他們更加確信他們就是張士誠的後人了。

    結語

    吳元大和村裏人將這一切線索串起來之後,最終決定一起去把姓氏給改了,認祖歸宗這件事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找到祖先了,那肯定要改回祖先的姓。

    不過這件事是否真實,根本就沒辦法去考證,是否真實也還有待考量,最重要的是全村600多戶人,集體要改姓,這可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啊。

    改回本姓認祖歸宗是這些村民們更大的心願,在他們的堅持下,最終還是有不少村民都成功的將姓氏改回了張,他們也參加了張氏的祭祖儀式。

    對於這件事,很多人覺得一個姓氏而已沒必要如此大費周章,但也有人認為認祖歸宗是頭等大事,對此你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留在評論區當中一起討論一下。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片都來源於 *** ,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

    參考資料:

    《不見於正史的“洪武趕散”,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曆史真相?》,紫牛新聞,2021-08-31

    《己亥年張氏祭祖大典:逾5000名海內外張氏後裔聚首清河》,中國新聞網,2019-05-28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4769.html

    “600多名吳姓村民,集體要求改姓,揭開了一個埋藏650年的秘密” 的相關文章

    曹真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名將 兩次擊敗諸葛亮北伐卻被演義誤讀了

    曹真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名將 兩次擊敗諸葛亮北伐卻被演義誤讀了

    對曹真:兩次擊敗諸葛亮北伐,被演義“誤讀”的一代名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228年,曹真率兵攻打街亭,擊敗馬謖,截斷了“漢軍”糧道,諸葛亮隻好撤兵返回漢中,首次北伐失敗。可惜,《三國演義》中的曹真,被弱化了,是一個碌碌無為之人。曹真,魏國名將,曹操養子,驍勇善戰,足...

    蔣捷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蔣捷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南宋,始於高宗趙構,終於衛王,共9帝。共152年。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知道蔣捷,是他的《虞美人。聽雨》,短短的一曲,卻道盡了他漂泊孤寂的一生。作為宋末的進士,還沒來得及赴任國家便滅亡了,一生的悲歡離合顛沛流離盡在《虞美人。聽雨》中!一,青年才俊嶄露頭角高中進士...

    韓信在攻下齊國之後 韓信為什麼還要向劉邦求封假齊王

    韓信在攻下齊國之後 韓信為什麼還要向劉邦求封假齊王

    還不知道:韓信攻下齊國,為什麼向劉邦求封假齊王?為何說戳中了劉邦痛點?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韓信向劉邦求封假齊王,一是為了更好統治齊地,二是為自己爭取利益,他這樣做無非是想說明齊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其一,韓信求封的理由也...

    費褘:三國時期蜀漢四相之一,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費褘:三國時期蜀漢四相之一,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費禕(?~253年2月),字文偉,江夏鄳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費禕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應該擔任什麼責任?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應該擔任什麼責任?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曆史事件,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玄武門政變”對於李淵來說是殘酷的,兒子們互相廝殺,兩個兒子被殺死,並且腦袋還被割了下來。十多個孫子,也在一日之間全部被殺光。當時李淵已經60歲了,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他情感上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不過,...

    蕭何月下追韓信拉他一把 蕭何最後幫助呂後除掉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拉他一把 蕭何最後幫助呂後除掉韓信

    蕭何曾月下追韓信,後來為何不幫韓信,反而為呂後謀劃除掉韓信?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蕭何和韓信之間的故事早有一個著名的成語來說明,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因為蕭何而青史留名,成為古代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同時,韓信的被殺也和蕭何有直接的關係。...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沒有同意立廟 劉禪這是對諸葛亮不滿嗎

    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沒有同意立廟 劉禪這是對諸葛亮不滿嗎

    對諸葛亮死後,劉禪沒有同意為其立廟,是要發泄不滿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說起劉禪和諸葛亮,很多人都是知道諸葛亮是劉備為劉禪指定的輔政大臣,“先主病篤,讬孤於丞相亮”“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緩”,並且告訴劉禪對待諸葛亮一定要“敬聽師傅”“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諸葛亮...

    有哪些與盧多遜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盧多遜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盧多遜(934年―985年),懷州河內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盧多遜博涉經史,喜任術數,於後周顯德年間進士,授秘書郎、集賢校理,遷左拾遺、集賢殿修撰。北宋初,擢知製誥。屢知貢舉。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館修撰、判館事。開寶二年(969年),從征太原,知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