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曆史 > 正文內容

古羅馬人日常生活的變遷:從簡樸到奢華

世界曆史3年前 (2021-08-03)258

很多人印象中古羅馬人的生活是極盡豪奢且 *** 的,但實際上,古羅馬人的生活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是財富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古羅馬人的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大量財富湧入古羅馬之後,他們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具體的變化呢?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開始後的兩三個世紀裏,羅馬公民的衣食住行是比較簡單的,大都過著簡樸的小農生活。他們習慣於躬耕田畝,以清茶淡飯、簡樸的衣服和簡陋的住房為滿足,即使是執政官這樣的更高級別的官吏也不例外。然而隨著羅馬對外大征服,特別是在公元前2世紀征服富庶的希臘和東方諸國後,巨大的財富和可供役使的奴隸源源不斷地流入羅馬國內,使羅馬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逐漸放棄了早期那種嚴禁樸實和艱苦奮鬥的道德觀,變得日趨奢侈,整日沉溺於美食與競技場中,追求荒誕無稽的消費和瘋狂的揮霍。

古羅馬人日常生活的變遷:從簡樸到奢華

一、國家法令難以遏製羅馬人對東方絲綢的追求

古羅馬人的傳統衣著是比較簡單的。男裝隻有一袍一衣,即羅馬袍和短袖內衣。羅馬袍又稱托袈長袍,用一大塊半圓形的衣料縫製,圓心開口與肩上,兩邊自然下垂即成大袍。內衣也是單幅衣料,開一圓領,與今天的T恤衫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羅馬內衣長可及膝,以腰帶束之。女裝與男裝基本相同,略為不同的是,女裝常在內衣外加一帶有繡花的長袍,有時還戴著披肩方巾或穿披風衫。公元前215年,羅馬正處於與漢尼拔交戰期間,為限製公民過分追求服飾的高消費,羅馬 *** 專門製定了奧庇亞法,使羅馬公民在穿衣上趨於平等。

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後,羅馬公民在衣著上的單一性,逐漸引起富人們特別是婦女們的不滿。公元前195年,婦女們集體走向街頭,包圍了保民官議事廳,要求 *** 廢除奧庇亞法。結果她們成功了,奧庇亞法被廢除,此後羅馬人的服飾日趨新潮。

公元前2世紀羅馬征服希臘和東方諸國後,做工精細的巴比倫長袍傳入了羅馬,很受羅馬人歡迎。就連以節儉著稱的著名監察官加圖的家裏,也珍藏著一件供兩代人使用的巴比倫長袍。在羅馬人所穿的長袍中,以紫色袍最為正式和隆重。得勝的將軍在舉行凱旋式時,一般都穿著綴有金星的紫色寬袍,頭戴黃金寶石的冠冕,以示隆重。在正式場合,樂隊隊員一般都穿長達腳部的紫色長袍,侍從則穿紫色緊身衣。

到了帝國時期,奢侈之風日盛,宮廷和貴族衣衫越來越華麗,東方式的長袖大袍逐漸普及。金銀飾物和錦繡,更使顯貴特別是婦女們的裝束達到了空前的豪華。婦女們在觀看演出時,紛紛以奇裝異服吸引男人們的注意。皇族女性小阿格裏皮娜坐在元首克勞狄的身邊觀看競技表演時,身穿一件金絨編織的華美鬥篷,光彩奪目,格外引人注目。弗拉維王朝時流行卷發高髻,當時的婦女便著意刻畫這種發式,以高達尺餘的層層發卷如羽冠雲冕罩於頭上。到了安敦尼王朝時,卻又崇尚淡裝,發式平易。

在當時,羅馬還沒有棉花,衣服的料子一般都用毛和麻。公元前1世紀中葉,愷撒在舉行凱旋式時,之一次向羅馬人民展示了戰爭中繳獲的中國絲綢。此後,中國絲綢傳入羅馬,立刻便受到羅馬人的青睞,就連著名的克拉蘇軍團所使用的軍旗都是絲綢織物。以至於公元14年,在奧古斯都臨終前,元老院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絲綢服裝,對婦女使用絲綢也作了一定的限製。然而這一禁令並未起到多大效果,羅馬上層人物對中國絲綢的興趣依然不減,羅馬與中國間的絲綢貿易依舊興隆。公元2世紀以後,羅馬對中國絲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中國絲綢不但受到上層的青睞,而且也得到了下層平民的喜愛。為購買中國絲綢和從印度、 *** 輸入香料、香料、麻布和珠寶等奢侈品,羅馬付出了大量的金銀,使羅馬對外貿易逆差嚴重,金銀大量外流。普林尼的記載表明,羅馬每年流入印度、中國和 *** 半島三地的金銀在一億塞斯退斯以上。他還認為,是流行的奢侈和婦女使我們付出了如此昂貴的代價。金銀的大量外流導致羅馬對外貿易逆差嚴重,出現了嚴重的貨幣混亂,給羅馬正常的經濟生活帶來了相當大的損害。

二、飲食成為一種藝術:奢侈生活的開始

在羅馬建國早期,羅馬人的一日三餐是比較簡單的。早餐隻有麵包和乳酪,午餐加以少許冷菜(包括肉和麵包)和少量的酒。麵包在古埃及時代已經出現,此後一直是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的主食。晚餐比較豐富,一般備三道菜。首盤多為蛋、豆、鹹魚或蔬菜之類,主盤是烤肉或燒雞,尾盤則為魚蝦。主食除了麵包外,一般隻有麥粥。米飯在羅馬時代還沒有出現。從公元前4世紀起,富裕的羅馬人在與希臘人的交往中,養成了吃飯時躺在桌子旁的習慣,而以前羅馬人是坐在桌子旁吃飯的。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顯貴的桌子上開始出現銀製的器皿。

羅馬人烹製食品的 *** 很多,在古羅馬住宅中我們發現了大量的烹調用具。有些房子裏看上去好像沒有烹調設施,也許因為烹調時使用的是可移動的火盆或爐子。富庶的家庭一般都有專門的廚房,內置貼麵的長條型石頭或磚砌的多眼爐灶,灶口為半圓形,食物可以直接放在上麵烹製或放在三角架上烹製。最初食物隻是簡單地被煮熟、烤熟或炸熟。到了帝國時期,烹調已經被視為一種藝術而變得精妙絕倫。用牛奶和蜂蜜烹製食物已經逐漸變得很平常,富於想象力的食譜開始廣為流傳。

公元前2世紀以後,受希臘人影響,羅馬人的飲食發生了很大變化。菜的種類增加了,也比以前做得更加精美、好吃了。職業的廚師把女主人擠出了廚房,而在以前,是女主人借助女奴隸的幫助來給全家準備食物的。羅馬人喜愛吃魚,公元前1世紀,羅馬就已經有了很大的養魚場。羅馬人喜歡用胡椒、香料、蜂蜜來調味,他們尤其喜歡魚露,這是一種奇異的魚汁。同時,烹飪術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分化出麵包的烤製和點心的 *** 。烤製的麵包,代替了原來的熬粥。171個左右的麵包房在羅馬的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希臘的葡萄酒和小亞細亞王國的魚,都廣泛出現在羅馬人的餐桌上。羅馬人的餐桌上還經常有酒,他們學會了希臘式的痛飲。宴席講究有多少道菜,有多少客人。在當時,備有大量醇酒,同時有希臘豎琴家的演奏和希臘舞蹈家的舞蹈陪伴的飲宴,在羅馬已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著名曆史學家李維曾經指出:古代羅馬人把廚師常常看成最不值錢的奴隸,按最下等的奴隸對待,而現在他們的身價卻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先的強製性現在變成了一門藝術。然而在此時看到了這些情況,還僅僅是未來奢侈生活的開始。

晚飯是羅馬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後發展為擁有精美菜肴的社交宴會。羅馬人不重視早餐,麵包、奶酪或前一天剩下的食品就可以打發了。他們也不重視午餐,到小酒館買點吃的在大街上就吃了。公共飲食場所上買些香腸、魚、小扁豆、水果、麵包圈、蛋糕和酒就可以了。晚餐是在家裏進行的,而且是一場令人愉悅的社交宴會。晚宴從下午4點開始,可能要持續到下半夜。晚宴的菜肴是有定式的:首先是清淡的,通常用雞蛋來做,隨後是主餐,包括幾個菜,主菜是肉或魚,最後上辛辣食物或幹果,其目的是讓用餐者因口渴而縱情飲酒。所有的菜肴均冷熱合適,方便客人們抓取。非正式的一般晚餐都比較簡單,隻包括頭盤和一個通常用肉做的主菜。

宴會在羅馬人的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是一種社交手段,也是房主人顯示其社會和經濟地位的手段。餐桌周圍忙碌的奴隸愈多,他們的穿著愈華貴,愈能顯示房主人的富足。奴隸們負責供應食品,而成功的美食通常還伴有朗誦、演唱、樂器表演、舞蹈或雜技等各種愉悅的表演。一心要炫耀自己富有的房主人,還會另外贈送禮品作為特別的紀念。這些禮品通常是青銅、象牙或銀質的小雕塑,有時是漫畫。

我們以公元前1世紀中葉羅馬一位著名人物魯古魯斯為例,可以對共和末年羅馬富人的飲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魯古魯斯曾在公元前73年擔任羅馬執政官,他的日常飯餐十分考究奢華,不僅備有紫色的毯子,鑲著寶石的盤子,舞蹈和各種戲劇表演,而且還有各種美味精製的菜肴,讓別人羨慕不已。他有許多餐廳,每個餐廳都有其固定的消費標準,有其相應的餐具、設備和奴隸。這樣,奴隸隻要一知道他在哪個餐廳就餐,就知道要消費多少錢,如何安排宴會的裝飾和場麵。有一次他在他的阿波羅餐廳設宴招待龐培和西塞羅,僅用了極少的時間就準備了一桌價值超過3萬塞斯退斯的佳肴。而當時一個羅馬士兵一年的軍餉也不過是451塞斯退斯。

為抑製這種愈演愈烈的奢侈之風,從公元前161年到奧古斯都統治期間,羅馬 *** 通過了一係列限製用餐消費的法案。但這些法案並未起到多大作用,到了帝國時期,與希臘和東方相比,羅馬在飲食上的奢華並不遜色。公元2世紀時的羅馬作家奧魯斯?蓋裏烏斯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當時羅馬餐桌上的菜單,其中有愛琴海薩莫斯島的孔雀、小亞細亞菲利吉亞的鬆雞、波斯的鶴、希臘北部安布拉齊亞的羔羊、黑海的金槍魚、西班牙布爾提蘇斯港的八目鰻魚、開俄斯島的核桃、埃及的椰棗和西班牙的櫟子棋榛實等等。羅馬人飲宴的奢華,略見一斑。

三、公寓樓房與別墅:羅馬人的休憩方式

羅馬人的住宅,可以分為農家宅院和城市宅院。羅馬傳統的農家宅院,一般是四牆圍成的一個方形小院,房屋靠四邊修建,屋頂瓦麵斜坡從牆頭向中心傾斜。靠街的牆開門以供出入。其餘牆麵都是無門無窗的。農家宅院的中心是一個大的公用房間,又稱中庭。中庭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中庭的中心是灶,用來取暖和做飯,燃燒產生的煙從天井上的一個天孔排出去。在這個天孔下麵的地上,有一個凹處,用來收存雨水。中庭是通過這個天孔來照明的。中庭也被稱為堂屋,兼作招待室,還存放著祖先的雕像。人們在這裏做飯和吃飯,進行家常的工作。其餘的房間為臥室。宅院裏還有花園、菜園及其附屬建築物。在早期,這種住宅都是單層的。

城市住宅是由農家宅院發展而來。它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即中庭、正房和柱廊。中庭現在不再設灶,變成了前麵接待客人的大廳,人們可以從大街穿過前庭和前室進入中庭。中庭之後是正房,為主人的房間,兩麵是小走廊,通過小走廊可以從中庭進入柱廊。柱廊是宅院內部一個露天的走廊,有列柱環繞著。在它的中部,常有一個帶水池的小園,兩旁則是居住和工作的房間,有寢室、餐廳、廚房、浴室、下房和庫房等。城市富人的住宅通常是兩三層的。隨著與希臘人接觸的增多,他們的住宅開始被加上了精美豪華的裝飾。希臘藝術品、書籍、銀製器皿、附有青銅器的家具等裝飾品,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成為城市富裕家庭的必備之物了。

在共和末年,隨著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城市貧民、被釋奴和奴隸等人的住房狀況變得日益糟糕,他們住在羅馬城市裏特定的區域――貧民區。貧民區的房屋多是承包商偷工減料草率建成的木結構樓房,沒有必要的生活設備,缺乏維修。它們簡陋、粗糙,且極易發生火災。在羅馬城中,房屋鱗次櫛比,大而無當,火災和房屋倒塌這類災禍已成為平淡無奇、習以為常的事。有些人就靠廉價收購失火的房屋發了大財,如大財閥克拉蘇。他借此成為羅馬的首富,擁有羅馬城的大部分房產。

在城市,公元1世紀中葉元首尼祿火焚羅馬城後所建的公寓樓房,在古代城市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公寓樓房不僅以規模大、數量多引人注目,還以全用水泥、石料和按照統一規格而開創了古城改建的新例。現在這些古代公寓遺跡已經很少,僅在羅馬城的出海口奧斯提亞港的遺跡上有一些保存較好的公元1-2世紀的公寓建築。從形製上看,它們與今天城市中的四五層的公寓樓房很相似,鄰街的底層辟為店鋪,樓上分成一套一套的單元房,有陽台,還有樓梯通到街上和屋後的庭院。羅馬城建成這種統一規格的公寓樓房後,帝國各地紛紛效仿,使它成為帝國時期居民住宅的基本模式。水泥的使用,也是羅馬人的一大創造。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在建房的過程中學會了用火山灰和泥漿拌成的天然水泥。它幹凝後與現代水泥並無二樣,使房屋和建築更為堅固,又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為羅馬建築在帝國初期達到古代世界的更高峰提供了物質與技術基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別墅。到了公元前2世紀時,豪門貴族除了在羅馬城中競相修建華麗考究的住宅外,還在拉丁姆、中部意大利和沿海地區廣建別墅。在當時,甚至連富有的被釋奴也擁有豪華別墅。公元前78年,執政官雷必達在羅馬城中建了一座規模空前的大別墅,然而不到35年,羅馬城中就有一百多人的別墅在規模上超過了雷必達,其建築速度之快令人吃驚。像西塞羅這樣並不算很有錢的人,竟然擁有9座價值超過300萬塞斯退斯的鄉村別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侄子)這樣的中上之家,也擁有10處以上的別墅。這些別墅大多設備齊全,有浴室、遊泳池、球室、圖書室、休息室、狩獵等專用設施,其豪華程度絲毫不亞於希臘時代的國王宮殿。富人們還為自己的別墅取了一些希臘名字,如前廳、健身房、寬衣室、柱廊、育禽場和鴿房等。在公元1世紀時,羅馬的別墅大都已裝上了取暖用的暖氣係統了。生活在公元1世紀末的小普林尼,在羅馬城郊修建的勞蘭汀別墅中,有門廳、D型走廊、庭院、內廳、餐廳、客廳、內大廳、健身房、廳房、地板、暖氣、起居室、預備室、冷浴室、水池、膏油室、火房、暖水室、溫水浴室、網球室、儲藏室、肉廚、花園、長館廊、平台等設施。魯古魯斯的海濱別墅中,有穿山挖掘的巨大的隧道,用海水和養魚的小溪環繞別墅。他的鄉村別墅中,設有?t望台、龐大的露天宴會廳和眾多的回廊。為炫耀身份,富人們在建造別墅時競相采用昂貴的大理石。元首尼祿的老師辛尼加曾經說過:在我們當中,如果誰家用的亞曆山大裏亞大理石不配以其他的石料,他就會被視為寒酸此屋便被別人瞧不起。

對於一些文化素養較高的羅馬人士而言,到鄉村或海濱別墅去不僅是為了休閑,而且是去讀書和寫作。這裏有幽雅的庭院、豐富的藏書、精美的希臘雕像和眾多的奴隸,是他們理想的去處。西塞羅一有空暇,便到鄉村別墅小住幾天,以進行寫作。那裏很安靜,少有幹擾,對寫作很有利。小普林尼一到夏季,就去托斯坎別墅進行消暑、讀書和寫作。托斯坎別墅位於亞平寧山山麓,距離海岸也很近,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在整個亞平寧半島的西部沿海,尤其是那不勒斯灣上,布滿了各式海濱別墅。小普林尼這樣描述道:整個海岸被許多大大小小的各式別墅點綴得異常美麗。我在這裏不僅享受到了身體的健康,也享受到了精神的快樂,因為我既讀書和寫作使頭腦有充分的活動鍛煉,又經常去打獵使身體也得到了鍛煉。

四、緩慢的馬車與便捷的海運:羅馬人的出行方式

在出行方麵,到了共和末期,陸路的發達與海運的暢通成了羅馬文明的一大特色,形成了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壯景。在建國早期,羅馬的交通十分落後,但在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羅馬對外大征服後,出於加強統治的需要,羅馬 *** 開始重視道路建設。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道路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在帝國時期,由於統治者的重視,羅馬的交通業日臻完善。

在陸路方麵,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道路幾乎遍及了整個意大利,並且開始向行省延伸。意大利境內興建的主幹道有7條。在行省,羅馬修築的道路雖然還比不上意大利,但其規模也已不小。從羅馬城出發,可以從陸路上徑直達愛琴海沿岸、小亞細亞、敘利亞和比利牛斯山。

在古代羅馬,牛、騾、驢、馬成為主要的牽引動物,兩輪或四輪牛車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轎子和肩輿,也是貴族和富人門短途出門時的主要代步方式。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這座城市經曆了尤為顯著的發展。同帝國所有城鎮一樣,街道上彈奏著日複一日的生活旋律。無論晝與夜,各色人等和車輛一定擁擠在街道上。人們不僅乘坐騾子和驢子拉的各種車輛,還騎馬和步行四處遷徙。人們也可能坐在人抬的轎子上,這種轎子是一種裝有華蓋的、有窗簾遮蔽的長榻,或者乘坐一種更為簡單的肩輿。在中國舉行的古羅馬文明展上展出的陶製模型,是我們知道的關於這種乘具的惟一記錄。旅客從一個小門爬進,坐在由不止一個奴隸抬著的肩輿內旅行。古羅馬文明展顯示,一種裝有巨大酒囊的特殊馬車,是用來運酒的。在龐貝出土的彩色壁畫中,我們看到兩個奴隸正通過酒囊後麵的管子,忙忙碌碌地往罐子裏裝酒。

就地中海世界而言,除了陸路交通以外,海路交通也是比較發達的。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羅馬不僅消滅了海上強國迦太基,吞並了東地中海所有沿海國家,而且還剿滅了在地中海上猖獗一時的海盜,使地中海上的交通暢通無阻。從尼奧波利斯到亞曆山大港僅需12天,到科林斯僅需7天。從南高盧的那巴到非洲的航程,如遇順風,僅需5天。從塞提斯到亞曆山大港僅需6天。就運輸速度而言,海路要比陸路快得多。羅馬的內河航運也很活躍。北意大利湖區和波河流域大小船隻往來頻繁,萊茵河和塞納河上出現了新的集散地,科倫、盧泰提亞(即後來的巴黎)和盧格敦(即後來的裏昂)都已是重要河港。至於海運和水運的工具,羅馬當時已能製造出有艙房的遠航貨船,船有起重杆及鉸鏈;艙內除了貨庫、住房外,還備有充足的飲水和食物,可以在海洋四季航行,代表著古代造船技術的更高峰。海港碼頭的建築,由於大量使用了水泥而更加堅固,且普遍使用了燈塔。考古學發現表明,西方遠至不列顛,東方遠至黎巴嫩,港口設施大體統一,反映了羅馬海運的發達。這一切,對於羅馬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108/392325.html

“古羅馬人日常生活的變遷:從簡樸到奢華” 的相關文章

明朝滅亡之後 朝鮮為何提到萬曆和崇禎就痛哭垂淚

明朝滅亡之後 朝鮮為何提到萬曆和崇禎就痛哭垂淚

對朝鮮和明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萬曆皇帝李氏朝鮮古代李氏朝鮮(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一直是...

葉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後餓死在印度

葉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後餓死在印度

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葉名琛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葉名琛可以說是清朝時期最出“洋相”的一個總督,他不止被外國人當猴子看,即使是現代人看了,也感覺他是一個怪物。清朝時期的一品大員,不是誰都能當的,葉名琛能夠當上兩廣總督必然有著他的厲害之處,這裏要說一下,清朝時期一共八位總督(不算清末設立的...

清朝一無名小官麟桂,法國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條馬路

清朝一無名小官麟桂,法國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條馬路

大家好,這裏是曆史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麟桂的故事,歡迎關注哦。麟桂這個名字,熟悉的人不多。他是清朝晚期的一個小官,曾經擔任道台一職。道台在清朝算是正四品,這個官位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手裏是有些實權的。史書上對麟桂沒有過多的記載,因為他並沒有做出過什麼利國利民,足以令他千古流芳的大好事。但對於法...

秦惠文王的實力怎麼樣?跟亞曆山大相比誰厲害

秦惠文王的實力怎麼樣?跟亞曆山大相比誰厲害

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曆史上真實的如果亞曆山大大帝進攻秦國的話會怎樣?秦惠文王會用實力教他做人。亞曆山大大帝是歐洲人力捧的一名超級帝王,能與之相比的也就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法蘭西帝國的拿破侖大帝以及沙俄王朝的彼得一世大帝齊名的帝王;亞曆山大大帝出生於小小的馬其頓王國,雖然自幼就展現了其天才般的指揮才...

同為鴉片戰爭時期著名的女性掌權者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慈禧太後相比如何?

同為鴉片戰爭時期著名的女性掌權者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慈禧太後相比如何?

現在的英國女王健康長壽,導致上一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位時間64年的紀錄作古。作為英國上一位著名的“超長待機”女王,有一個在當時名震歐洲的稱號——歐洲老祖母。這位“歐洲老祖母”非常的牛。維多利亞女王生於1819年,於1837年6月繼承大英帝國王位。維多利亞父親早逝,從小跟著舅舅生活。她的舅舅同樣非常有...

拿破侖二十六元帥之一 法國著名元帥米歇爾內伊簡介

拿破侖二十六元帥之一 法國著名元帥米歇爾內伊簡介

米歇爾·內伊(Michel Ney,埃爾欣根公爵,莫斯科瓦親王,1769-1815),法國元帥,軍一級優秀的指揮官,同時精通步騎炮兵,戰術技巧卓越,作戰勇敢,備受官兵愛戴,被譽為“勇士中的勇士”。1769年1月10日出生於法國邊境的德國薩爾州城鎮薩爾路易,1792年被任命為瓦爾密軍的中尉。1804年...

拉瑪一世到拉瑪九世 曆代泰國國王都是怎麼死的

拉瑪一世到拉瑪九世 曆代泰國國王都是怎麼死的

1768年12月28日,一位來自中國澄海縣的華人後裔鄭信,在泰國被擁立為王,他建立了泰國曆史上重要的吞武裏王朝,鄭信也成為泰國曆史上著名的五大帝之首——吞武裏大帝。但在1782年4月7日泰皇宮發生了宮廷政變,鄭信下台。當時,從柬埔寨前線率軍回師的卻克裏掌握了政權,建立了曼穀王朝,登基第二天他就下令處...

達信:泰國吞武裏王朝建立者,中國潮州人後裔

達信:泰國吞武裏王朝建立者,中國潮州人後裔

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國吞武裏王朝國王,又稱吞武裏大帝、達信大帝、鄭信、鄭昭、鄭昭王、披耶達,中國潮州人後裔。泰國王室最早由中國清朝的鄭信(泰名:達信)創立。鄭信,中國潮州人後裔,他打敗了緬甸的入侵,統一了泰國各部,奠定了現代泰國的基本版圖,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裏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