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清朝初期時期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麼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3)120

清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在中國曆史上,皇帝的兒子除了某一位是以皇太子身份等著繼承皇位外,其餘的兒子都應該是王爵,或親王,或郡王(部分少數民族政權或稱呼不同)。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除秦朝外),無論王朝如何更迭,都基本上是如此,區別隻是,各個朝代對待宗室王爺們的規矩不同,這些王爺們有權或沒權。

這是一個王朝的慣例,是皇帝的兒子天然具有的身份,是典型的子以父貴。

有沒有特殊情況?比如,皇帝的兒子不是依靠皇帝血脈,也需要靠真本事打拚,才能成為王?

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最典型的是清朝初期,清朝前二代皇帝的兒子,都需要用戰場上突出的表現,才能給自己掙回王爵。

這前二代主要是指清朝創業期間的二位皇帝,即清太祖(清朝建立後追贈)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朝開國皇帝)。

在清朝建立初期(包括後金時期),在宗室爵位的賜予上,是絕對的以武功為尊,沒有戰功,別說王爺了,就是想混個貝勒、貝子什麼的,都是難於登天。

清朝以王爵為宗室更高爵位始於皇太極正式改後金為清朝時,當時,以皇帝之子論,夠資格封王的有不少。

清朝初期時期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麼

至皇太極稱帝時,有十二個兄弟(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已死掉三個)和三個兒子(還有八個兒子是稱帝後陸續出生)都應該在封王之列。

但他一共隻在努爾哈赤和自己的兒子中封了四個親王,一個郡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

另外有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一脈的代表濟爾哈朗為鄭親王,以及代善長子嶽托(皇太極的鐵杆支持者,軍功顯著)為成親王。

宗室之外,還有蒙古諸部的王爺及三個漢姓的異姓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些非宗室王爵,是拉攏性質的,就不闡述了。

至於皇太極其餘的兄弟和兒子們,隻有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混到個貝勒的頭銜,還有個侄子杜度(褚英之子)是貝勒。

這麼多都資格封王的宗室,卻隻出了幾個王爵,這不是皇太極吝嗇,而是清朝是以武立國,血脈論在當時行不通。

這也是清朝建國初期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宗室也需要用戰功換取爵位,其餘的八旗子弟哪能不奮勇向前?

如努爾哈赤第四子湯古代,死的時候,爵位不過是個三等鎮國將軍,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死時才是個三等輔國將軍,死後的追贈不過是個輔國公。

他們的爵位如此低的原因,自然是戰功不夠,哪怕是太祖之子,也隻能低爵伺候。

反觀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三人,皇太極即使忌憚他們,也能混到王爵,因為他們在戰場上能打,能立軍功,能憑借軍功保住某一旗的旗主之位。

至少在清初,清朝基本是堅持以軍功換爵位的形式,這是八旗子弟的精神和奮鬥基礎,以此保證了八旗的戰鬥力。

皇太極死後,他剩餘的八個兒子(共十一個兒子,夭折三個)裏麵。除第九子福臨當了皇帝,長子豪格很早封王外,也隻有第五子碩塞和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被封了親王爵。

碩塞是憑借的戰功封王,博穆博果爾卻是憑借母親的身份封王,是唯一的例外。

博穆博果爾的生母娜木鍾曾是蒙古最後的大汗林丹汗的正妃,還給林丹汗生下一個遺腹子阿布奈(康熙年間因叛亂被殺)。

阿布奈是林丹汗的後裔,黃金家族的直係血脈,在當時是清朝拉攏蒙古諸部的重要政治工具,順治時期成為察哈爾親王。

清朝初期時期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麼

有曾是蒙古大汗正妃的生母,有蒙古黃金家族直係後裔的同母兄長,博穆博果爾因此得到了一個親王爵。

而皇太極的其餘四個兒子,貴為清朝開國皇帝之子,因為沒有戰功,也隻能獲得輔國公、鎮國公這樣的底等爵位。

清朝初期,皇子以軍功換爵的基本規則,到順治時期,就逐漸被打破了,這或許是因為清朝慢慢坐穩了江山,在規則上向中原王朝靠攏。

從順治的兒子開始,大部分皇子已經可以坐等封王爵了,不再需要軍功,順治長大成人的兒子,除康熙繼承皇位外,其餘的,全部都受封了親王爵。

此後的清朝皇帝之子,也大多如此,出生後保底或許就是個貝子,然後慢慢等著升上去,無非是參與了國政的升得快,沒參與或少參與的升得慢。

清朝八旗的戰鬥力,從順治朝後期開始,已經慢慢衰落。

康熙平三藩之時,起到主要作用的,基本上就已經是漢軍綠營了,不知道,八旗戰鬥力的衰落是否跟改變了皇子獲取爵位的方式有關?

皇子不怎麼像創業時期的前輩,如代善、皇太極、阿敏、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那樣上戰場了,開始享受勝利果實,八旗子弟們,也同樣如此。

沒有皇子以身作則,八旗子弟的戰鬥力,肉眼可見地下降,到清末時,他們就拿不起刀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867.html

“清朝初期時期為何很少有人封爵?原因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諸葛亮手裏為什麼總拿著一個扇子 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存在

諸葛亮手裏為什麼總拿著一個扇子 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存在

對諸葛亮為什麼總是手持一把鵝毛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三國的故事裏,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不費一兵一卒借來十萬利劍,空城嚇跑司馬懿十萬大軍,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硬生生的罵死了王朗,一個個經典橋段都讓諸葛亮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諸葛亮羽扇綸巾,神機...

陳平生前說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陳平生前說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對陳平生前為什麼感歎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前179年,陳平的人生在這一年永遠的定格。陳平生前,卻說了一番引人遐思的話,他稱自己犯下了道家禁忌,陰謀使用過多,擔心會禍及子孫。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陰禍也。”——《史記》陳平...

夏侯淵最後被黃忠所殺,是什麼原因?

夏侯淵最後被黃忠所殺,是什麼原因?

黃忠斬殺夏侯淵之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漢中之戰的走向,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最終以劉備的全勝而結束。在定軍山一戰中,黃忠力斬夏侯淵,給曹操致命一擊。那麼,作為曹魏名將,作為曹操西部戰線的軍事統帥,夏侯淵為何會被黃忠所殺?夏侯淵之死,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能避免嗎?其...

都知道魏忠賢勢力極大 崇禎是怎麼輕易除掉魏忠賢的

都知道魏忠賢勢力極大 崇禎是怎麼輕易除掉魏忠賢的

還不知道:都知道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何17歲崇禎輕易地就除掉了他?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梁啟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中有言:“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鬥筲,...

張德勝曾經在龍灣之戰中燒了陳友諒的船,結局如何?

張德勝曾經在龍灣之戰中燒了陳友諒的船,結局如何?

曆史上的張德勝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個名將,死後配享太廟,他曾經在龍灣之戰中燒了陳友諒的船,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亂的時候,江淮地區更是亂成了一鍋粥,湧現出了很多盜賊,為了應對這種混亂的局麵,張德勝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盤踞在巢湖一帶,訓練了一支十分強勁的...

明末時期有哪些農民起義軍領袖投降了明朝?

明末時期有哪些農民起義軍領袖投降了明朝?

明朝,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明末崇禎年間,明朝軍隊和關內的農民起義軍鏖戰十數年。期間,有明軍將領投降農民起義軍,轉身成為推翻明朝的急先鋒。同樣,也有農民起義軍將領被明朝招安,轉身拿起刀槍,砍向曾經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嚴顏投降後去了什麼地方 他為何會肖聲覓跡了

嚴顏投降後去了什麼地方 他為何會肖聲覓跡了

對名將嚴顏在投降張飛後,為何就此“銷聲匿跡”了?他去哪裏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事實上,名將嚴顏在歸蜀後,之所以會毫無建樹,給人一種“銷聲匿跡”的感覺,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嚴顏嚴顏本是蜀中名將,在蜀漢內部非常有名氣,再加上他資曆老,能力強,所以不少蜀漢將領,都...

廖永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有什麼樣的功績?

廖永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有什麼樣的功績?

廖永忠,明初名將,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廖永忠是明朝的水師名將,在明軍立足江南,消滅陳漢,滅亡明夏,平定閩粵中立下大功,為明朝的統一貢獻巨大。廖永忠還封朱元璋之命殺了小明王韓林兒,為其登基稱帝掃清了障礙。既然廖永忠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為何還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