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明代名臣:曆經九朝,98歲壽終正寢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4)2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魏驥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眾所周知,古代人的平均年齡一般很低,在林萬孝的《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提到,夏商時期人均壽命隻有18歲,當然那個時候人口少,又不穩定,各族之間發生戰爭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導致人均壽命很低。

可到了清朝,我國人均壽命還是隻有33歲,直到1957年,我國人均壽命才提高到57歲。可見古人長壽是很罕見的事,像康熙、乾隆這樣的,已經算極其長壽的老人了。

就是在這樣一個人均壽命不高的年代,明朝有一位官員,他活到98歲才壽終正寢,98歲別說是明朝,就算放在現代,也算是高壽了。這位官員曆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九朝,他是如何贏得明朝代代皇帝的尊敬,如何從官場的爾虞我詐中逃生,如何曆經九朝而屹立不倒的?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他。

魏驥,字仲房,生於洪武七年,浙江蕭山人。直到永樂三年,魏驥才因中了舉人,後又過了會試,從而走上仕途。

不久之後,魏驥奉命參與纂修《永樂大典》工程,纂修結束以後,他被推薦為太常博士。宣德時期,魏驥轉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統年間,魏驥更是多次升官,這時候他向明英宗提出想告老還鄉,可是遭到明英宗的拒絕,此後又申請,再次被駁回,可見明英宗十分依賴他。

正統十四年,發生了土木堡之變,魏驥向朝廷獻策對付瓦剌,被采用。這時候朱祁鈺被擁立為皇帝,魏驥同樣受到重用。魏驥再次提出告老還鄉,明代宗終於同意,於是77歲的魏驥回到故鄉,直到98歲壽終正寢。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既讓皇帝信任,又不被權臣記恨,最終還能高壽的呢?我想和這些原因有關。

一、為官清正廉明

魏驥是個正直的人,他出入仕途的時候,官職非常低,但他並不因此而整天想著升官,他除了做好自己的分內事,還常常鼓勵學子們。他見學生們夜夜苦讀,便會半夜給他們送米粥,見有的學生十分貧窮,他就會出錢資助而不計回報。

後來他受到明朝曆代皇帝的重用,許多人都想著來巴結他,但是都被魏驥給拒絕了。有的官員給他送來禮物,他都一一退回去。有人想請他賣個人情,讓自己犯罪的親戚得以保釋,仍然被魏驥拒絕,並且依法對犯罪之人定刑。

景泰元年,魏驥向明代宗提出辭職,這時他的學生,當時的大學士陳循對他說,讓他不要急著回去,等朝廷為他加官進爵再說,並主動要求為他疏通關係。結果魏驥一聽十分生氣,訓斥了學生一頓,然後憤然回到家鄉。

到了家鄉之後,魏驥還對別人說:“我這個學生辦公事存在私心,將來不會有好結果。”他每次想到自己教出這樣的學生,心中都感到十分慚愧。

一般人退休之後,肯定想著好好休息一下,安度晚年。可是魏驥不一樣,雖然回到家鄉,可心裏仍然牽掛百姓。看到鄉民因為水患飽受苦難,他便多次提出水利方案,還親自主持水利修建。看到有富豪強行征地,魏驥便帶頭呼籲官府出麵解決。

到了成化年間,明憲宗聽說魏驥在當地的功績,對他很是敬重,便派人賞賜他一些東西。隻可惜使者還沒有到,魏驥就已經去世了。明憲宗知道後很遺憾,下令厚葬魏驥,並對其追諡“文靖”。鄉民為了紀念他,更是在當地為他建立了祠堂。

明憲宗對魏驥的評價是:“尚書魏驥,年及百齡,兼有德望,朕甚嘉悅。”“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

77歲的魏驥告老還鄉,但他一刻也沒閑著,繼續為家鄉發展效力20年,可謂將“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正是因為魏驥受重用時,不想自己能否加官進爵,告老還鄉時,也不帶走朝廷一點好處,所以才會受到曆代皇帝的敬重。

明代名臣:曆經九朝,98歲壽終正寢

二、忍常人所不能忍

要說魏驥的性格,可以得到皇帝喜愛,也能獲得百姓愛戴,但是朝中的權臣或是小人,一定會視其為眼中釘,因為魏驥正直的態度,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明朝宦官幹政比較嚴重,在明英宗時期,太監王振就深受信任,魏驥就十分看不慣王振的作風,那為何他沒遭到王振報複?

那是因為魏驥是個聰明人,他雖然看不慣王振這幫宦官平時耀武揚威,但他知道,得罪這群人沒有好處。所以魏驥雖不能對王振心悅誠服,可看在明英宗的份上,魏驥還是很給王振麵子。

就是因為這樣,王振對魏驥十分尊敬,他認為連魏驥這樣的有才之人,都願意站在自己這邊,自然就不會去報複魏驥。既然王振都對其十分尊敬,那其他人就更不敢得罪魏驥了。這就是他不會被權臣記恨的原因。

三、心係田園,視權勢為過眼雲煙

既能得到皇帝重用,又能受到權臣尊敬,魏驥可謂是人生贏家,可他最令人羨慕的,還是活了98歲高齡。魏驥33歲開始當官,77歲退休,此後還為家鄉效力20餘年,可見這時候他的身體還十分硬朗,還能親自主持水利工程。那他的高壽秘訣又是什麼?

首先是心態好,就以王振來舉例,他的所作所為,遭到很多大臣的詬病,人人都氣憤英宗為何會信任他,但是敢怒不敢言。魏驥也討厭王振,但是他不計較,畢竟皇帝如此信任的人,你硬要和他賭氣,隻能是自己吃虧,所以魏驥才不把他放在眼裏,心態一平和,病自然就來得少了。

其次,魏驥不把權勢放在心上,他將心思全部放在百姓身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百姓過得更好。對於自己升不升官沒關係,死後有沒有榮譽也沒關係,所以回鄉之後,他才會默默幫助鄉民謀福利,要不是有人將此事告訴明憲宗,他所做的一切,就難以被世人所知了。

最後一點最重要,就是魏驥心係田園生活,他曾多次向明英宗請辭,可都遭到拒絕。其實他早就想回歸故裏,過著自己向往的生活,就是粗茶淡飯、粗布麻衣。這樣呼吸著新鮮的田園氣息,做一些農活鍛煉身體,無憂無慮、無欲無求,想不長壽都難。

魏驥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道理:一、不要和別人斤斤計較,到頭來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二、不要把權勢看得太重,有權勢不是壞事,但沒必要為了追求而不擇手段。三、凡事心態要放好,心態平和了,才能使身體更健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3971.html

“明代名臣:曆經九朝,98歲壽終正寢” 的相關文章

曹丕當初日夜獨寵甄宓 甄宓最後為何還會輸給郭女王

曹丕當初日夜獨寵甄宓 甄宓最後為何還會輸給郭女王

“三國第一美女”甄宓,曾被曹丕日夜獨寵,為何還是輸給郭女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一個生下太子、美貌逼人、家世雄厚的正宮皇後,為何會鬥不過一個樣貌平平、家世模糊的孤女呢?這位皇後不是別人,正是三國時鼎鼎有名的美人甄宓。在嫁給曹丕前,甄宓是袁紹的兒...

曆史上元稹的才華怎麼樣?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曆史上元稹的才華怎麼樣?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講到元稹,世人大多樂於盯著他的情史說事,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先從一首詩說起:《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所描寫的意思,應該不用多做解釋,尤其是詩的前兩句,仍然是現在很多年輕人花前月下時吟出的高頻詩句。那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首詩...

曹操為什麼到死都沒有能統一天下 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

曹操為什麼到死都沒有能統一天下 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曹操為什麼終其一生也沒能統一天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曹操,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詞人。在東漢動蕩的末年,曹操縱橫捭闔,知人善任,充分發揮手下文臣武將,先後吞並:呂布,袁術,袁紹,劉表,馬騰,張魯等,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曹操建立了曹...

劉備入主蜀漢地區本就美女無數 劉備為何還要娶一個寡婦

劉備入主蜀漢地區本就美女無數 劉備為何還要娶一個寡婦

還不知道:劉備拿下成都後,坐擁美女無數,為何偏偏娶了一個死了丈夫的吳氏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劉備經過大半輩子的努力,終於在公元214年5月占領成都,取代劉璋成為了新的益州之主。我們在看《三國誌蜀書》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成都美女如雲,劉備為何娶了一個死了丈夫的...

周文王請薑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麼?

周文王請薑子牙出山的原因是什麼?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曆史上的明君,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薑太公用直鉤釣魚的故事,在後世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可以說,薑太公用直鉤釣魚,是中國古代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宣傳包裝案例。薑太公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地當上了周文王的座上賓,進入了周文王的核心領導層。那麼薑太公用直鉤釣魚,為...

諸葛亮聽到張苞死後氣的吐血 張苞對蜀漢究竟有多重要

諸葛亮聽到張苞死後氣的吐血 張苞對蜀漢究竟有多重要

張苞的去世對西蜀意味著什麼,諸葛亮聽聞其死訊為何吐血?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張苞對蜀漢有多重要?可以說是寄托了諸葛亮絕大部分寄托的武將。後蜀時期,之前征戰的五虎將幾乎消亡殆盡西蜀前期的五虎上將,除了陣亡病死的,當時隻有一個年邁的趙子龍,而除了趙雲...

乾隆一共有十幾個兒子 乾隆最後為何傳位給令妃的兒子

乾隆一共有十幾個兒子 乾隆最後為何傳位給令妃的兒子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乾隆有十七個兒子,為何最終傳位給令妃的兒子?是因對她的愛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乾隆絕對不會是因為愛極了令妃才把皇位傳給第十五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曆史上的乾隆不僅沒有後人想的那麼深愛令妃,甚至可能在他心裏都沒拿令妃當回事。在乾隆心目中令妃不過是富察皇後的...

諸葛瑾:三國時期東吳重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信賴

諸葛瑾:三國時期東吳重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信賴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兄,太傅諸葛恪之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經弘谘推薦,效力於孫吳。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信賴,稱為“神交”,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係。建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