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古代的通緝令畫像一點都不像,能抓到人嗎?

曆史文化5年前 (2019-02-27)31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紛紛宣傳自己的思想與學說,法家以商鞅等人為代表,為當時的社會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嚴苛的法令配合嚴格的製度,讓秦國迅速崛起。當然秦國的崛起是多方麵的,但與法家治國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後秦亡於二世,但秦國所確定的製度與法令則大多數卻得以傳承下去,曆經數個朝代,一直發展到現在。但凡是有法律,便會出現違反法令的人,哪怕是法令再嚴苛,但總有人選擇以身試法。人往往在一時衝動之時,或者是出於其他的一些考慮,便做出了違反法令之事。

當年的曹操,為了天下大義,手持一把七星刀前去行刺董卓,失敗之後,騎一匹快馬出逃。董卓下了兩道命令,來捉拿曹操。

董卓之一時間下令關閉城門,派一隊人在城中仔細搜索,古代城堅牆厚,一旦被關在裏麵,配合城內的百姓,分分鍾便可以將刺客抓到。第二道命令便是發“通緝令”,令畫師畫曹操的畫像,然後派人分發到境內的各個城池,協助捉拿曹操。

很快,曹操便逃到了中牟縣,被當地的百姓抓住,送到了陳宮處。後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陳宮並沒有殺他,而是與他一起出逃。這隻能說曹操運氣好,碰到了陳宮,假如陳宮將曹操送到董卓處,三國演義或許成了另一番景象。

通緝令真的有作用嗎,上麵的13個字到底是寫的什麼?

 古代的通緝令畫像一點都不像,能抓到人嗎?

實話說,我對於古代這種 *** 一直存在疑問。一來,畫師的功力有限,畫的圖像都比較抽象;二來,那時候的百姓真的會配合官府抓人嗎?我對此打上了一個大的問號。當時的百姓隻求溫飽,責任感與使命感在他們身上是不存在。

有心之人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出逃的人在人群中看“通緝告示”,過不了多久他們便會被認出來。我在想,真的有這麼神嗎?畫師寥寥數筆的草圖,真的能夠起到這麼大的作用?對此我是不信的。

我查閱古籍,來驗證我的想法,最後我在“通緝令”中發現了13個字,然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影視劇中的情節是真的,那張看似“草根”的通緝令真的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堪稱百試百靈。

下麵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何古代的“通緝令”如此好使,依在下之間,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古代特殊的“連坐”製度;在古代,包庇罪犯是要承擔“連坐”製度的,因此哪怕是親朋好友,都不敢收留那些犯了案的人,一旦被發現,將會和犯罪者承擔共同的罪名,這是一般老百姓所不能承受的。為了避免麻煩,犯罪之人的親朋好友大都不會窩藏他們,這也為之後官府的順利抓捕,奠定了基礎。

生產生活物資的把控;古代社會是一個農耕為主的社會,當時戰亂不斷,因此國家內部的資源大都集中在城池之內。雖說出了城便是廣袤無垠的田地,可畢竟,城池的外麵沒有任何生活設施,單獨一人對抗自然的難度相當之大。即便是去山頭當土匪,他們也不定時的搶劫過往客商才能維持生計。因此逃跑在外的人,迫於生活的壓力,最終還會出現在別的城池內部。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張看似比較簡陋的“通緝令”上麵,除了嫌疑人的畫像之外,還有嫌疑人的其他相關信息,例如籍貫,犯了什麼案子。最重要的還有一句“詔天下有能告殺人者,賞錢五萬”。一群安穩種地的百姓,一輩子也賺不了這麼多錢,因此一旦他們發現線索,將積極配合官府抓捕,畢竟這筆巨款,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古代百姓生活的圈子小,使得嫌疑人無所遁形;一切的一切,立足於將嫌疑人抓到為目的。試想一下,嫌疑人哪怕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城池裏麵,他們又如何能通過通緝令上的圖像找到嫌疑人呢?這件事對於古人來說很簡單,“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都出不了一趟遠門”,城池本身就不大,百姓們彼此非常熟悉,當一個陌生人來到城池內,他便成為了重點觀察目標。隻要是“通緝令”上提供的線索稍稍吻合,那嫌疑人將無處遁形。

 古代的通緝令畫像一點都不像,能抓到人嗎?

由此可見,古代“通緝令”能夠百試百靈,也借助於當時的社會環境等各方麵。這種做法一直被諸多封建朝代使用,一直沿用至今,依舊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後記

“通緝令”的根本還是在於充分借助於百姓的力量,共同維護社會的安寧與穩定。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天網等的完善,“通緝令”將不再承擔主要的角色,但依舊具有一定的作用。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大家還是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讓“通緝令”徹底消失,美好的生活靠我們一起來守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902/238775.html

“ 古代的通緝令畫像一點都不像,能抓到人嗎?” 的相關文章

張飛隻是在橋邊吼了一聲 張飛武功就真的比關羽還高嗎

張飛隻是在橋邊吼了一聲 張飛武功就真的比關羽還高嗎

還不知道:張飛也就在長阪坡吼了一嗓子,他的武功能堪比關羽?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由於劉表的次子劉琮軟弱不堪,在曹軍進攻的時候直接投降了曹操,而且還沒有將消息及時傳遞給劉備,以至於劉備得知消息時,曹操的大軍已經逼近了。無奈之下,...

民間關於同治皇帝的死說法有三種 其中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原因

民間關於同治皇帝的死說法有三種 其中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原因

還不知道:同治皇帝死因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同治皇帝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1875年1月12日),年僅十九歲的同治皇帝去世。關於同治是怎麼死的?民間有幾種說法,但沒有一種說法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就連可信度最高的死於天花說,即便有清廷檔...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麵,劉䶮有哪些作為?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麵,劉䶮有哪些作為?

南漢高祖劉䶮(889年―942年),又名劉紵,初名劉岩、劉陟, 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為彭城劉氏。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南漢開國皇帝。其祖因經商南海,遷居泉州(今屬福建)。劉䶮初掌軍事之時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製嶺南,西與馬楚爭奪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兩...

曆史上乾隆帝對漢文化是何態度?有多喜愛?

曆史上乾隆帝對漢文化是何態度?有多喜愛?

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號乾隆。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1、乾隆對秦始皇尊崇,對漢文化喜愛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影響力可謂是深遠持久,對後世君王的影響,可謂是融入到了骨髓命脈裏。秦始皇是兩千年封建帝製的源頭及楷模。秦始皇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權下的封建製度,一直被後世帝王沿...

宇文化及是什麼來曆?曆史上有哪些關於他的故事

宇文化及是什麼來曆?曆史上有哪些關於他的故事

在隋朝曆史中,與文化及出身高貴,可謂是位極人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眾所周知,隋末天下大亂,王廷潰腐不堪,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造成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隋煬帝楊廣的暴政。似乎隋煬帝的暴君形象已經蓋棺定論,然而縱觀他的功績,隻能說是不合時宜。罪在當代,...

在古代眾多帝王中,有哪些人最後是被餓死的?

在古代眾多帝王中,有哪些人最後是被餓死的?

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無疑是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人。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在古代,餓死人是相當正常的事兒,不過大都發生在窮苦老百姓身上。要說帝王也有被餓死的,估計打死你,你也不會相信。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不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且他們還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

曆史上真實的曹操是什麼樣的?

曆史上真實的曹操是什麼樣的?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人生百年,相比人類長河之曆史,微不足道! 即使較之這人類最後五千年文明史,亦不過白駒過隙。三國時代跨愈百年,此一時期,曹操 、諸葛亮、周瑜、劉備及孫權五位千古英雄人物帶領眾生聯袂演繹,詮釋“義”之內涵,為後世留下刻骨銘...

在書法與民族思想方麵,褚遂良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在書法與民族思想方麵,褚遂良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書法家,弘文館學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