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楊六郎是什麼人?他最後鬱鬱而終的真相是什麼?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1)104

楊六郎不僅是個小說角色,也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楊家將是國人喜愛的曆史英雄,楊家將的故事家喻戶曉,而給楊家將故事撐起主要骨架的是楊六郎抗遼的經曆。

楊六郎是什麼人?他最後鬱鬱而終的真相是什麼?

楊六郎,本名楊延朗,後改名楊延昭,他是北宋名將楊繼業七個兒子中的長子。

至於大家廣為熟知的楊六郎的稱呼,有說是因他在楊氏族中同輩排行第六,也有說是遼國把他看成是代表將星的北鬥第六星,故稱為楊六郎。

楊延昭長期在宋、遼邊界擔任軍職,對遼作戰英勇無比,多次參與宋軍擊敗遼軍的戰役,是遼軍最害怕的宋軍邊關將領之一。

但戰功赫赫、知名度極高的楊家將頭麵人物楊延昭,晚年過得並不好,他人生的最後九年,是在苦悶中度過的,也算是鬱鬱而終。

《宋史·楊延昭列傳》中,是這樣記載他晚年經曆的:

(景德)二年,追敘守禦之勞,進本州(指保州)防禦使,俄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達吏事,軍中牒訴,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頗為正所罔,因緣為奸。帝知之,斥正還營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

從上述記載可知,《澶淵之盟》的議和剛結束,楊延昭就因功升官了,升任保州防禦使。

按照當時楊延昭的職責,他是可以統管保州的民政、治安及軍事大權的。

但轉頭,宋真宗就把他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根據曆史記載,楊延昭是當年正月升任保州防禦使,五月,原高陽關副都部署張凝卒,楊延昭在這之後調任),從正職變成了副職。

如果用現代通俗一點的語言來表述,就是楊延昭從一地的實權市長兼駐軍師長,上調或平調到某軍成為了副軍長(師、軍不契合防禦使和副都部署的官職,主要為了看得明白)。

也就是說,楊延昭從有實權變成了沒有實權,他沒有了調兵出征的權力,也沒有了直轄的軍隊,隻能在正職都部署的領導下幹些雜活。

而楊延昭的表現也很奇怪,他不再主動管事了,隻是讓手下的軍士出麵幫助他管理軍中劃撥給他管的事務,還因此,被宋真宗斥責。

這就是楊延昭人生最後九年的生活,長達九年的時間沒有再調任或升官,他的權力被剝奪了,隻能得過且過,直到病死。

顯然,這是宋朝和宋真宗有意為之,不希望楊延昭到一線掌兵。

楊六郎是什麼人?他最後鬱鬱而終的真相是什麼?

那麼,宋朝和宋真宗為何要如此對待一位在對遼作戰中功勳卓著,且讓遼軍無比忌憚的大將?

首先,當然是簽訂了《澶淵之盟》後,宋真宗和文官集團開始打壓武將。

把楊延昭這樣能征善戰的宿將調離一線,除了剝奪兵權外,也是為了讓遼國放心。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楊延昭有過前科,他在《澶淵之盟》簽訂前,曾擅自出兵遼國境內,雖然打了勝仗,但卻被宋真宗和文官集團猜忌。

在《澶淵之盟》簽訂前,宋真宗曾主動給時任寧邊軍部署的楊延昭增兵至萬人。

而要楊延昭擔任的主要職責是防禦遼軍入寇和牽製可能入寇的遼軍,但沒有給他主動向遼軍攻擊的權力,《宋史·楊延昭列傳》中記載:

景德元年,詔益延昭兵滿萬人,如契丹騎入寇,則屯靜安軍之東。

從宋真宗允許楊延昭統帥更多的兵馬來看,當時的宋真宗對楊延昭還是相當信任的。

但偏偏楊延昭的進攻屬性爆發,手下又有了足夠的兵馬,在沒有獲得宋真宗的允許下,就擅自出兵遼國境內,攻陷遼國城池一座,得勝而歸。

《宋史·楊延昭列傳》中記載:

時王超為都部署,聽不隸屬。延昭上言:“契丹頓澶淵,去北境千裏,人馬俱乏,雖眾易敗,凡有剽掠,率在馬上。願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奏入,不報,乃率兵抵遼境,破古城,俘馘甚眾。

當時,楊延昭看到遼軍主力都跑到澶州去了,想趁機進攻遼境,

他的心很大,還想讓其餘宋軍配合他,一戰奪取半個燕雲,為獲得支持,他直接上奏書給宋真宗,要進攻。

可宋真宗哪會敢主動向遼國發起進攻?他禦駕親征到澶州都被寇準逼迫的。

而且,在禦駕親征至澶州之前,宋真宗和群臣商量策略時,就製定了不給邊關諸將臨機而動,不可主動進攻的策略。《續資治通鑒·卷第二十四》中記載:

寇準曰:“大兵在外,須勞聖駕暫幸澶淵,進發期不可緩。”王繼英(宋真宗寵臣,後曾擔任樞密使)等曰:“禁衛重兵,多在河北,宜順動以壯兵威,仍督諸道進軍,臨事得以裁製。然不可更越澶州,庶合機宜,不虧慎重。”詔士安等各述所見,具狀以聞。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宋真宗當然不會同意楊延昭的進攻戰術,不僅僅是楊延昭,所有宋軍都不被允許主動向遼國進攻。

可楊延昭就是無詔進兵了,這讓警惕武將做大的文官集團不滿,也讓一度對楊延昭無比信任的宋真宗不滿,即使他打了個勝仗回來。

另外,楊家將可是降將,不是宋朝的功勳元老,地位上本就很尷尬,出了這種事,讓宋真宗警惕性大增。

於是,就有了前麵講的,楊延昭在短暫的升任保州防禦使後,沒過多久就被調任成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六郎是什麼人?他最後鬱鬱而終的真相是什麼?

並且,一直讓楊延昭待在這個副職上不動,讓他待到病死。

如果要優待楊延昭,或防止他擅自出兵,完全可以把他調回京城。

景德二年調任時的楊延昭47歲,年近五旬了,哪怕回京城擔任個閑散職務,那也是讓他享福的。

可偏偏在對遼基本無戰事的情況下,不但剝奪了楊延昭的兵權和職權,還讓他繼續在邊關以副職的身份,繼續風餐露宿。

這是一種懲罰,也是一種看管行為,算是長達九年的發配。

而根源,就在楊延昭無詔向遼國進攻這件事上。

宋真宗和文官集團,用這樣一種方式懲罰楊延昭,也警告其餘統兵武將,不聽朝廷指揮,就不給你好下場。

曆史上,楊家將的衰落,也是始於楊延昭死後,這是宋朝重文輕武國策的需要,也是楊延昭那一次擅自出兵遼境的後遺症。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548.html

“楊六郎是什麼人?他最後鬱鬱而終的真相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發動北伐?有何目標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發動北伐?有何目標

諸葛亮執政期間,對曹魏發起了五次北伐,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諸葛亮在劉備托孤之後,五次北伐中原,最終病逝於五丈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後世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以蜀漢的國力不足以支撐北伐,甚至是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國。而對於諸...

諸葛誕:三國時期曹魏將領,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諸葛誕:三國時期曹魏將領,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琅琊郡陽都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諸葛誕在仕途中幾經沉浮。嘉平三年(251年),遷鎮東將軍、揚州都督,受封山陽亭侯。帶兵攻打東吳,失利於東興之戰。後配合大將軍司馬師平定毌丘儉、文欽...

鄧艾: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偷渡陰平,使得蜀漢滅亡

鄧艾: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偷渡陰平,使得蜀漢滅亡

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其人文武雙全,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薑維。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

曆史上劉希夷的死與宋之問有關?

曆史上劉希夷的死與宋之問有關?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宋之問和劉希夷,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兩人不但才華橫溢,俊美風流,器宇軒昂,還是舅甥關係。宋之問和當時的杜審言、沈佺期、陳子昂等人齊名,還和沈佺期並稱為“沈宋”。他尤其擅長五言詩,《舊...

蔣琬:三國時期蜀漢四相之一,身負重托但壯誌難酬

蔣琬:三國時期蜀漢四相之一,身負重托但壯誌難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為廣都縣長。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於一死。後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

劉備在選擇托孤大臣的時候 劉備為什麼選李嚴而不是趙雲

劉備在選擇托孤大臣的時候 劉備為什麼選李嚴而不是趙雲

還不知道:劉備選擇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況下,為何選李嚴而不是趙雲?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時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會指定一些自己信得過的大臣,讓他們輔佐新皇帝順利登基,那些輔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稱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裴炎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他犯了什麼錯

裴炎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他犯了什麼錯

裴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人。唐朝宰相,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裴炎是唐朝宰相,在幫助武則天掌權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最後卻被武則天以謀反的罪名殺死。那裴炎到底與武則天發生了什麼矛盾,導致自己身首異處呢一,出身名門裴炎出身河東裴氏,為當世有名的世家大族,因此自幼受到良好...

項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項伯真的吃裏扒外嗎

項伯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項伯真的吃裏扒外嗎

還不了解:項羽和項伯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一再坑害侄兒項羽的項伯,真的是一個“吃裏扒外”的小人嗎?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敗亡之後,項伯投降劉邦,劉邦赦免了項氏家族的所有成員,並賜姓為劉。項伯在秦國時起跟隨諸侯滅掉秦國,鴻門宴又為劉邦護駕,因此被授予二十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