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文獻 > 正文內容

《赤壁》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詩詞文獻3年前 (2021-04-18)29

赤壁

杜牧 〔唐代〕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創作背景

 《赤壁》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

鑒賞

這是詩人憑吊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曆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百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裏,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裏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曆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幹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赤壁》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小詩的後兩句是說,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失敗的原因,隻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麵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麵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就要易位,曆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麵。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隻間接的描繪了兩個東吳著名美女的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台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臨漳西)。

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並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於東吳統治階級中更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她們雖與這次戰役並無關係,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於曹操;連她們都受到 *** ,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後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後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詩的創作必須用形象思維,而形象性的語言則是形象思維的直接現實。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在此詩裏,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另外,此詩過分強調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麵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麵假想其失敗。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並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如果說,孟軻在戰國時代就已經知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則,而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歎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104/373760.html

“ 《赤壁》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曹植的《七步詩》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創造出來的?

曆史上曹植的《七步詩》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創造出來的?

曹植,三國時魏國詩人,文學家。沛國譙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世界上總是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才華橫溢,並不因外界壓迫而屈服,反而在逆境之中表現更為突出,比如曹植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因為他太過於聰明,深得曹操的喜歡,因此便成為了哥哥...

三國時期東吳官員嚴畯簡介:著有《孝經傳》、《潮水論》

三國時期東吳官員嚴畯簡介:著有《孝經傳》、《潮水論》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曆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曆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嚴畯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嚴畯(生卒年不詳),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少好學,精通...

南宋宰相魏杞簡介:著有《山房集》、《魏文節遺書》

南宋宰相魏杞簡介:著有《山房集》、《魏文節遺書》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曆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曆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南宋官員陸睿簡介:存詞三首,代表作為《瑞鶴仙梅》

南宋官員陸睿簡介:存詞三首,代表作為《瑞鶴仙梅》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曆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曆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堅簡介:官至刑部尚書,編著《問刑條例》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堅簡介:官至刑部尚書,編著《問刑條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製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

唐朝詩人孟浩然是什麼來曆?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唐朝詩人孟浩然是什麼來曆?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孟浩然,號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接下來聽聽曆史網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詩人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擅長駕馭文字,又往往擁有跳躍的思維和無數奇思妙想。正因如此,在創作出傳世名篇的同時,詩人們也創造了許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舉例來說,被譽為“詩...

從詩歌中探索高適的一生,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從詩歌中探索高適的一生,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高適,字達夫,是著名盛唐邊塞詩人,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邊塞詩的突出特點是雄渾悲壯。下麵跟曆史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高適的故事吧。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這是一首與眾不同的送別詩,詩中沒有纏綿的離愁,沒有淒迷的別緒,卻自有一份豪...

功勳封侯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一生有多傳奇?

功勳封侯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一生有多傳奇?

一、功勳封侯的邊塞詩人唐朝是個詩歌的國度,其中邊塞詩是一類較為常見的詩歌體裁。五絕中,有初唐四傑中的楊炯,一首《從軍行》,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拉開了唐朝邊塞詩的帷幕。七絕中,有龍標王昌齡,一首《出塞》,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奪得了“唐人七絕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