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曹操想先滅吳後滅蜀,為何他們都想打東吳?

中國曆史1小時前1

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曹操想先滅吳後滅蜀,為何他們都想打東吳?

前言

中國曆史中,三國時期被視為戰爭與權謀的巔峰之作

。在這個戰亂紛爭的時代,劉備和曹操是兩位備受矚目的角色,而他們都有著同一個目標:攻打東吳。

在三國鼎立的格局中,孫權無疑是最弱小的一方。然而,他卻是唯一一個能夠全身而退的人。然而,為何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而曹操卻想先滅吳後滅蜀呢?

一、先吳後蜀,曹操的戰略布局

"先發製人,才能占據主動權。"

這是曹操一貫秉承的作戰理念。在他看來,孫權雖然實力單薄,但卻是個不可小覷的對手。因此,他將主要 *** 在合肥一線,準備先發製人,一舉殲滅東吳。

曹操的戰略考量

曹操對孫權的評價並不高:

"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他認為孫權反複無常,難以信任。而且,孫權在漢末戰亂中隻是撈了一點殘渣,根基單薄,攻其不備,必能速勝。

與此同時,曹操對劉備卻沒有這樣的決心。盡管劉備在漢中占據了一些地盤,但曹操並未全力出擊,隻是派出部將應對。他更多的是在防範孫權突然襲擊。

可見,在曹操的戰略布局中,先吳後蜀是他的核心思路。他鐵了心要報赤壁之仇,而對付劉備則隻是權宜之計。

曹操之所以如此看重孫權,除了對方實力單薄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報仇雪恨。赤壁之戰,曹操遭受了重創,這是他一直無法釋懷的恥辱。因此,他恨不得親手消滅東吳,以雪前恥。

而對於劉備,曹操雖然也視其為眼中釘,但卻沒有那種迫切的仇恨感。畢竟,劉備隻是一個地方割據者,與自己相比,還差得太遠。曹操更願意將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孫權身上,先解決這個眼中釘,再與劉備一決高下。

征伐東吳的行動

為了實現先吳後蜀的戰略目標,曹操親自率軍多次出征東吳。他不僅在水陸兩路發動進攻,還親自督戰在前。建安十四年春,曹操

"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十七年冬,他"公征孫權";十八年春,他"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

一次次的親征,充分說明了曹操對於消滅孫權的決心。他不願意將這項任務交給手下,而是親自上陣,可見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曹操必定會全力以赴,直至東吳覆滅。他的軍事才能和決斷力,足以令孫權望而生畏。可惜的是,命運弄人,曹操最終未能完成這一宏圖。

二、先吳後魏,劉備的戰略選擇

與曹操的戰略布局不同,劉備則是先吳後魏。在他看來,孫權才是更容易對付的對手。

劉備的戰略考量

劉備占據荊州大部之後,在建安十四年到二十三年間,襄樊一線基本沒有大的戰事。可見,他並不想主動挑釁曹操。

相反,他對孫權可沒這麼客氣。當得知關羽被孫權所害後,他勃然大怒,決定先下手滅了孫權,再對付曹操。

這其中,自有劉備的考量:

1. 孫權實力單薄,先下手更為便利;

2. 報關羽之仇,才能服眾;

3. 滅吳後,再對付曹魏,更有勝算。

劉備之所以將孫權列為首要目標,主要是出於兩方麵的考慮:一是孫權實力較弱,相對容易對付;二是報複關羽之仇,以此來鞏固自己在蜀漢的地位。

相比之下,曹操雖然實力強大,但劉備並不急於與之決戰。他更願意先解決眼前的孫權問題,然後再與曹操一決高下。這樣不僅可以報仇雪恨,還能為最終與曹操的較量積累實力。

伐吳初戰

劉備親自統帥大軍,沿江西進。起初,他的將領如吳班、馮習等打得有聲有色,攻破了陸議、李異等人的陣地。就連南方的蠻夷部落,也紛紛遣使請兵,表示願意效力劉備。

一時間,孫權內憂外患,形勢萬分危急。如果曹操在這時從背後出手,東吳恐怕難逃覆滅。劉備的這一戰略選擇,可以說是相當明智的。他先解決了眼前的孫權問題,這不僅可以報仇雪恨,還能為最終與曹操的較量積累實力。

而且,當時的形勢也確實有利於劉備。孫權內憂外患,岌岌可危,如果曹操能夠趁機出手,東吳必將難逃一劫。可惜的是,曹操英年早逝,錯失了這一良機。

三、曹丕錯失良機

可惜,曹操英年早逝,繼任的曹丕似乎並未完全繼承了他的戰略眼光和魄力。正是這一缺陷,讓他錯失了在劉備伐吳時介入的良機。

劉曄的勸諫

當時,曹魏謀士劉曄就明確向曹丕指出了這一良機:

"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

他極力勸說曹丕乘劉備之厄,聯手消滅孫權。而且,他還斷言劉備必然樂於與曹魏分割孫權的地盤。

劉曄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相當精準和深刻的。他洞悉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正是消滅孫權的更佳時機。如果曹丕能夠及時出手,東吳必將難逃一劫。

更重要的是,劉曄還預測到了劉備的反應。他認為,劉備必然會樂於與曹魏分割東吳的地盤,因為這樣既可以報仇,又可以增強自己的實力。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局麵。

曹丕的猶疑

然而,曹丕對此卻猶疑不決。直到夷陵之火已經熄滅,孫劉聯盟出現了恢複的苗頭,他才醒過神來,命令諸將出征南郡。可惜,這時已經太晚。劉備的主力已被殲滅,孫權亦已撤軍歸營。曹丕的行動,就如同錙銖太晚,黃瓜菜都涼了。

曹丕之所以會錯失這一良機,主要是因為他缺乏曹操的遠見卓識和決斷力。麵對劉曄的勸諫,他猶豫不決,未能及時出手。等到他終於醒悟過來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這卻是曹丕的一大失策。如果他能夠及時出手,聯手消滅孫權,不僅可以報仇雪恨,還能大大增強自己的實力。但可惜的是,他錯失了這一良機,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孫權逃過一劫。

四、諸葛亮的聯孫抗曹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諸葛亮和趙雲等人則是堅定的

"聯孫抗曹派"

。盡管孫權已經背信棄義,殺害了關羽,但他們仍然幻想著與孫權重修舊好。

趙雲的一廂情願

趙雲曾極力勸阻劉備伐吳,他認為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

。他主張先滅曹魏,屆時"吳自服"。然而,趙雲的想法未免過於天真了。當時劉備僅剩的半壁江山,又怎麼可能與曹魏一決高下?更何況,孫權已經背叛了劉備,報複之心何以能滅?

趙雲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相當理想化了。他認為先滅掉曹操這個"國賊",東吳就會自動歸順劉備。但這顯然是一種過於樂觀的想法。

當時的形勢是,劉備已經失去了荊州,實力大大削弱。而曹魏雖然也有些內憂,但依然是三國鼎立中最強大的一方。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要獨自與曹魏一決高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孫權已經背叛了劉備,殺害了關羽。劉備如何能夠再次與之聯手抗曹?這無疑是一種天方夜譚。趙雲的這番話,可以說是完全脫離了現實。

諸葛亮的隆中對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也可以說是一種理想化的想法。他希望借助南方蠻夷的力量,來夾擊孫權。但這顯然忽視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關羽的遇害,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這不僅讓劉備的實力大大削弱,也使得"隆中對"的策略難以實施。畢竟,沒有了關羽這個重要的支柱,劉備的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因此,諸葛亮的這一策略,也隻能成為一種理想化的設想。它與現實情況相去甚遠,難以真正付諸實施。這也是劉備最終沒有重用諸葛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語

孫權能夠全身而退,的確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內。但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其實是曹丕和劉備繼任者們的短視所致。

這無疑是一個遺憾。如果曹操和劉備能夠聯手出擊,孫權必將難逃一劫。但現實往往殘酷,英雄也並非永遠有用武之地。這也讓人不得不感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4088.html

“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曹操想先滅吳後滅蜀,為何他們都想打東吳?” 的相關文章

關羽丟失荊州時路過馬超封地 馬超為何沒有救援關羽

關羽丟失荊州時路過馬超封地 馬超為何沒有救援關羽

對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時路過馬超封地,馬超為何沒救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的關羽是一名驍勇善戰,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大將軍。尤其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讓很多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紛紛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就連當時的曹操都想一心挽留他,不過關羽也是個...

李世民都已經立李承乾做太子 皇位最後為什麼會落到李治頭上

李世民都已經立李承乾做太子 皇位最後為什麼會落到李治頭上

對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為太子,為何後來把皇位傳給了皇九子李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01太子李承乾,曾經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看重的兒子。小時候的他,聰明可愛,上進好學,讓大臣們連連讚揚,讓李世民頗為驕傲。同時又因為是嫡長子,八歲時,就被李世民立為太子。可是隨著慢慢長大,...

為什麼漢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寬恕謀反的劉荊?

為什麼漢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寬恕謀反的劉荊?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謀反可是大罪,一旦被抓住,那肯定是必死無疑的,那麼為什麼漢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寬恕謀反的劉荊呢?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當時是漢明帝劉莊繼位,因為地位不夠穩定,所以有很多兄弟都覬覦他的皇位。這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很多朝代都出現過這樣的狀態,其中他的弟弟劉荊當時想要和大哥一...

於謙作為明朝的功臣 奪門之變時於謙為何沒有阻止

於謙作為明朝的功臣 奪門之變時於謙為何沒有阻止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於謙不是忠臣嗎?他為什麼不去阻止“奪門之變”?,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奪門之變時,朱祁鎮被囚禁在南宮。不管籌劃政變的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是從哪裏出發,政變這個事件,是從打開南宮之門、迎出朱祁鎮開始的。南宮位於現在北京東城區普渡寺位於南池子大街,原址是南...

董襲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董襲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與孫權爆發濡須口之戰。江東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襲負責守衛濡須口,阻擋曹軍來犯。結果吳軍在夜晚遇到風暴,戰船有傾覆的危險,董襲明知乘船會沉沒,但拒絕逃跑,結果落入長江淹死。為何董襲寧願翻船被淹死,也不棄船逃命呢一,追隨孫策...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讓太史公為他立傳?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讓太史公為他立傳?

此人在曆史上曾經赫赫威名。在唐朝和宋朝時期都被供奉於武廟之內,他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田穰苴。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田穰苴,別名叫作司馬穰苴。人家可是有一名有一部著作留於世的,當然剩下來的也是殘篇了,畢竟,時間這麼長了,總有一些無法保存了,但不可否認它在中國的地位...

司馬睦:西晉宗室、諸侯王,他為何被降爵?

司馬睦:西晉宗室、諸侯王,他為何被降爵?

司馬睦(?―291年),字子友,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馬進之子,譙剛王司馬遜之弟,著名史學家司馬彪的父親,西晉宗室、諸侯王。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司馬睦初在曹魏時,封安平亭侯,任侍禦史。西晉建立後,封中山王。鹹寧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縣侯...

安慶緒弑父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安慶緒弑父的原因是什麼?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安史之亂被稱為最血腥的叛亂,始於安祿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謀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安慶緒弑殺自己的父親安祿山,《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有明確的記載。《舊唐書》說:“慶緒立於戶外,莊持刀領著李豬兒同入祿山賬內。豬兒以大刀斫其腹。祿山眼無所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