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曹操想先滅吳後滅蜀,為何他們都想打東吳?

    中國曆史6天前5

    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曹操想先滅吳後滅蜀,為何他們都想打東吳?

    前言

    中國曆史中,三國時期被視為戰爭與權謀的巔峰之作

    。在這個戰亂紛爭的時代,劉備和曹操是兩位備受矚目的角色,而他們都有著同一個目標:攻打東吳。

    在三國鼎立的格局中,孫權無疑是最弱小的一方。然而,他卻是唯一一個能夠全身而退的人。然而,為何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而曹操卻想先滅吳後滅蜀呢?

    一、先吳後蜀,曹操的戰略布局

    "先發製人,才能占據主動權。"

    這是曹操一貫秉承的作戰理念。在他看來,孫權雖然實力單薄,但卻是個不可小覷的對手。因此,他將主要 *** 在合肥一線,準備先發製人,一舉殲滅東吳。

    曹操的戰略考量

    曹操對孫權的評價並不高:

    "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他認為孫權反複無常,難以信任。而且,孫權在漢末戰亂中隻是撈了一點殘渣,根基單薄,攻其不備,必能速勝。

    與此同時,曹操對劉備卻沒有這樣的決心。盡管劉備在漢中占據了一些地盤,但曹操並未全力出擊,隻是派出部將應對。他更多的是在防範孫權突然襲擊。

    可見,在曹操的戰略布局中,先吳後蜀是他的核心思路。他鐵了心要報赤壁之仇,而對付劉備則隻是權宜之計。

    曹操之所以如此看重孫權,除了對方實力單薄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報仇雪恨。赤壁之戰,曹操遭受了重創,這是他一直無法釋懷的恥辱。因此,他恨不得親手消滅東吳,以雪前恥。

    而對於劉備,曹操雖然也視其為眼中釘,但卻沒有那種迫切的仇恨感。畢竟,劉備隻是一個地方割據者,與自己相比,還差得太遠。曹操更願意將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孫權身上,先解決這個眼中釘,再與劉備一決高下。

    征伐東吳的行動

    為了實現先吳後蜀的戰略目標,曹操親自率軍多次出征東吳。他不僅在水陸兩路發動進攻,還親自督戰在前。建安十四年春,曹操

    "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十七年冬,他"公征孫權";十八年春,他"進軍濡須口,攻破權江西營"......

    一次次的親征,充分說明了曹操對於消滅孫權的決心。他不願意將這項任務交給手下,而是親自上陣,可見其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曹操必定會全力以赴,直至東吳覆滅。他的軍事才能和決斷力,足以令孫權望而生畏。可惜的是,命運弄人,曹操最終未能完成這一宏圖。

    二、先吳後魏,劉備的戰略選擇

    與曹操的戰略布局不同,劉備則是先吳後魏。在他看來,孫權才是更容易對付的對手。

    劉備的戰略考量

    劉備占據荊州大部之後,在建安十四年到二十三年間,襄樊一線基本沒有大的戰事。可見,他並不想主動挑釁曹操。

    相反,他對孫權可沒這麼客氣。當得知關羽被孫權所害後,他勃然大怒,決定先下手滅了孫權,再對付曹操。

    這其中,自有劉備的考量:

    1. 孫權實力單薄,先下手更為便利;

    2. 報關羽之仇,才能服眾;

    3. 滅吳後,再對付曹魏,更有勝算。

    劉備之所以將孫權列為首要目標,主要是出於兩方麵的考慮:一是孫權實力較弱,相對容易對付;二是報複關羽之仇,以此來鞏固自己在蜀漢的地位。

    相比之下,曹操雖然實力強大,但劉備並不急於與之決戰。他更願意先解決眼前的孫權問題,然後再與曹操一決高下。這樣不僅可以報仇雪恨,還能為最終與曹操的較量積累實力。

    伐吳初戰

    劉備親自統帥大軍,沿江西進。起初,他的將領如吳班、馮習等打得有聲有色,攻破了陸議、李異等人的陣地。就連南方的蠻夷部落,也紛紛遣使請兵,表示願意效力劉備。

    一時間,孫權內憂外患,形勢萬分危急。如果曹操在這時從背後出手,東吳恐怕難逃覆滅。劉備的這一戰略選擇,可以說是相當明智的。他先解決了眼前的孫權問題,這不僅可以報仇雪恨,還能為最終與曹操的較量積累實力。

    而且,當時的形勢也確實有利於劉備。孫權內憂外患,岌岌可危,如果曹操能夠趁機出手,東吳必將難逃一劫。可惜的是,曹操英年早逝,錯失了這一良機。

    三、曹丕錯失良機

    可惜,曹操英年早逝,繼任的曹丕似乎並未完全繼承了他的戰略眼光和魄力。正是這一缺陷,讓他錯失了在劉備伐吳時介入的良機。

    劉曄的勸諫

    當時,曹魏謀士劉曄就明確向曹丕指出了這一良機:

    "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

    他極力勸說曹丕乘劉備之厄,聯手消滅孫權。而且,他還斷言劉備必然樂於與曹魏分割孫權的地盤。

    劉曄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相當精準和深刻的。他洞悉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正是消滅孫權的更佳時機。如果曹丕能夠及時出手,東吳必將難逃一劫。

    更重要的是,劉曄還預測到了劉備的反應。他認為,劉備必然會樂於與曹魏分割東吳的地盤,因為這樣既可以報仇,又可以增強自己的實力。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局麵。

    曹丕的猶疑

    然而,曹丕對此卻猶疑不決。直到夷陵之火已經熄滅,孫劉聯盟出現了恢複的苗頭,他才醒過神來,命令諸將出征南郡。可惜,這時已經太晚。劉備的主力已被殲滅,孫權亦已撤軍歸營。曹丕的行動,就如同錙銖太晚,黃瓜菜都涼了。

    曹丕之所以會錯失這一良機,主要是因為他缺乏曹操的遠見卓識和決斷力。麵對劉曄的勸諫,他猶豫不決,未能及時出手。等到他終於醒悟過來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這卻是曹丕的一大失策。如果他能夠及時出手,聯手消滅孫權,不僅可以報仇雪恨,還能大大增強自己的實力。但可惜的是,他錯失了這一良機,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孫權逃過一劫。

    四、諸葛亮的聯孫抗曹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諸葛亮和趙雲等人則是堅定的

    "聯孫抗曹派"

    。盡管孫權已經背信棄義,殺害了關羽,但他們仍然幻想著與孫權重修舊好。

    趙雲的一廂情願

    趙雲曾極力勸阻劉備伐吳,他認為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

    。他主張先滅曹魏,屆時"吳自服"。然而,趙雲的想法未免過於天真了。當時劉備僅剩的半壁江山,又怎麼可能與曹魏一決高下?更何況,孫權已經背叛了劉備,報複之心何以能滅?

    趙雲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相當理想化了。他認為先滅掉曹操這個"國賊",東吳就會自動歸順劉備。但這顯然是一種過於樂觀的想法。

    當時的形勢是,劉備已經失去了荊州,實力大大削弱。而曹魏雖然也有些內憂,但依然是三國鼎立中最強大的一方。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要獨自與曹魏一決高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孫權已經背叛了劉備,殺害了關羽。劉備如何能夠再次與之聯手抗曹?這無疑是一種天方夜譚。趙雲的這番話,可以說是完全脫離了現實。

    諸葛亮的隆中對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也可以說是一種理想化的想法。他希望借助南方蠻夷的力量,來夾擊孫權。但這顯然忽視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關羽的遇害,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這不僅讓劉備的實力大大削弱,也使得"隆中對"的策略難以實施。畢竟,沒有了關羽這個重要的支柱,劉備的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因此,諸葛亮的這一策略,也隻能成為一種理想化的設想。它與現實情況相去甚遠,難以真正付諸實施。這也是劉備最終沒有重用諸葛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語

    孫權能夠全身而退,的確也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內。但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其實是曹丕和劉備繼任者們的短視所致。

    這無疑是一個遺憾。如果曹操和劉備能夠聯手出擊,孫權必將難逃一劫。但現實往往殘酷,英雄也並非永遠有用武之地。這也讓人不得不感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088.html

    “劉備想先滅吳後滅魏,曹操想先滅吳後滅蜀,為何他們都想打東吳?” 的相關文章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為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為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對諸葛亮那麼厲害卻累死在五丈原,原因是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首先,我要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諸葛亮在劉禪的幫助下,取得了勝利,那會是什麼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作者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都知道,漢人有兩漢之分,王莽登基之後,劉秀推翻了...

    朱祁鎮能複辟成功,孫太後扮演著什麼角色?

    朱祁鎮能複辟成功,孫太後扮演著什麼角色?

    奪門之變,是明景帝景泰八年正月發生的一場政變,太上皇朱祁鎮成功複辟,奪回皇位。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明史》記載:“孫氏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就是說,朱祁鎮其實並不是孫太後親生。他本來是一個宮女生的,當時,孫氏為了爭奪皇後之位,把宮女的這個兒子奪過來,作為自己的兒子...

    為什麼漢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寬恕謀反的劉荊?

    為什麼漢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寬恕謀反的劉荊?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謀反可是大罪,一旦被抓住,那肯定是必死無疑的,那麼為什麼漢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寬恕謀反的劉荊呢?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當時是漢明帝劉莊繼位,因為地位不夠穩定,所以有很多兄弟都覬覦他的皇位。這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很多朝代都出現過這樣的狀態,其中他的弟弟劉荊當時想要和大哥一...

    慶貴妃陸氏出身不高,為何能一生享盡殊榮?

    慶貴妃陸氏出身不高,為何能一生享盡殊榮?

    慶貴妃陸氏是乾隆後宮裏非常特殊的一個妃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慶貴妃陸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並沒有記載,隻是說她是陸士隆之女。陸士隆是漢人,也並不是權高位重的官員,因此,陸氏坐定了是漢女出身。根據滿清後宮祖製,皇帝的嬪妃必須從滿洲八旗顯貴中擇選。因此漢女想在後宮占一席之地,...

    鄧方:三國時期蜀漢將領,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鄧方:三國時期蜀漢將領,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鄧方(?~221年),字孔山,荊州南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隨劉備入蜀,後任庲降都督,卒於任上。鄧方是蜀漢第一任庲降都督,為人輕財果敢,深得南夷敬服。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人物生平鄧方是南郡人,後出仕劉備,任荊州從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

    有哪些與潘皇後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她的?

    有哪些與潘皇後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她的?

    潘淑(?-252年),會稽句章人,是吳大帝孫權的皇後,吳少帝孫亮的母親。和孫權是中國曆代帝後中年齡差距較大的一對。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潘淑少時與姐姐俱沒入織室,後得寵幸拜為夫人,其容貌和寵愛流傳到後世,世稱神女、江東絕色。太元元年(251年)、立為皇後。神鳳元...

    耿精忠最後為何會淪落淩遲的結局?發生了什麼?

    耿精忠最後為何會淪落淩遲的結局?發生了什麼?

    淩遲是古時候專業用以罪大惡極的人的一種刑訴法。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耿精忠確實參與了“三藩之亂”,但他很快就反正,幫助朝廷剿滅其他藩王,包括鄭經和尚可喜。然而,他幫了朝廷,最終卻死得最慘,被朝廷淩遲處死。這是怎麼回事呢?清軍入關後,耿精忠的爺爺耿仲明由於在攻打明朝的過程中屢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

    張良最後是什麼結局?他選擇歸隱的原因是什麼?

    張良最後是什麼結局?他選擇歸隱的原因是什麼?

    張良,與蕭何、韓信同被稱為漢初三傑。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西遊記》裏孫悟空與唐僧鬧掰,到東海龍宮討酒吃。他看到龍宮牆壁上掛著一幅畫,便問東海龍王畫的內容。老龍王說,畫的名字叫《一橋三敬履》,說的就是張良和黃石公的故事。故事寓意很簡單,告誡人們要知進退、懂孝道。張良,西漢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