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貴州發現20萬明朝遺民,隱居深山600年,隻因朱元璋一道命令

    中國曆史1個月前 (04-11)14

    在我國廣袤的大西南地區,有一座名為安順的城市。這裏不僅有秀麗的瀑布和精美的蠟染,還有獨具特色的屯堡文化。

    20多萬自稱明朝遺民的“屯堡人”,在深山之中不斷延續明朝江南地區的生活習俗,一晃便是整整600年。

    而促使他們堅持至今的,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命令……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快資訊網《貴州深山發現20萬明朝遺民,低調隱居600年,隻因朱元璋一個命令》,新浪網《深山發現20萬明朝遺民,閉山自守600年,隻因朱元璋的命令》),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為穩西南 下令移民

    明朝初期,朱元璋稱帝為明太祖後,之一件事便是討伐元朝。大將徐達奉朱元璋之命一路北伐,將明朝國土擴充到了新疆哈密,使得元朝勢力被逼退至雲南地區。但這樣一來,西南地區便也隨之產生了隱患。

    西南地區不同於中原,地勢山高路險,錯綜複雜。盡管這裏擁有極為豐富的水源,但由於長期缺乏和中原的互動交流,西南地區的發展始終處於滯後狀態。這很快招來了元朝的覬覦,其中尤以安順為重。

    明朝時期的安順屯堡分布圖

    安順毗鄰北盤江與烏江,是連通嶺南地區和長江流域的交通要塞,在西南地區具有非比尋常的戰略意義。而一旦安順被攻占,趁虛而入的元朝勢力就能從西南地區打進中原,對明王朝政權造成嚴重威脅。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朱元璋決定來一招“出其不意”,讓軍隊從貴州出發對雲南的元朝殘餘勢力發動征討。公元1371年,大將湯和奉命率30萬大軍出征,曆時十餘年後,西南地區的叛亂被成功平息。

    但隨著西南地區恢複穩定,又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朱元璋麵前,那便是如何治理。叛亂可以通過軍隊來解決,但若要實現西南地區的長治久安,光靠官員是無法維持穩定的。應當怎麼做,才能解決此事呢?

    在劉伯溫“寓兵於農,有事則戰,無事則耕”的建議下,朱元璋對貴州施行屯墾戍邊政策,征討雲南的軍隊原地留守,同時在貴州境內還設置了24個衛所。此外,士兵家屬也被一並接來,在貴州墾荒種田。

    但在貴州安順,二十萬軍民除了士兵家屬之外,還有一些是江西商人和被貶官吏。士兵們在這裏聚族而居,利用從外來民族手中獲得的田地種植莊稼,這便是“屯堡”一詞的由來。《平壩縣誌》有雲:

    “名曰屯堡者,屯軍駐地之地名也……造屯製既廢,不複能再以軍字呼此種人,惟其住居地名未改 ,於是遂以其住居名而名之為屯堡人。”

    明朝時期,在安順的軍民有七成是漢族移民,還有三成是當地駐軍。據史料記載,每個參與屯田的軍民都能領到14-24畝的田地。這些屯堡人不僅需要墾荒種田,還需要為朝廷守衛西南,責任無比重大。

    朱元璋此番“調北填南”之策,主要目的旨在抵禦外來侵略,維護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然而由於少數民族不斷發起叛亂,生活在貴州的明朝移民數量銳減,屯田製也在明朝覆滅後徹底走向了沒落。

    傳承百年 延續至今

    明朝雖然不複存在,但剩餘的二十多萬屯堡人,仍選擇繼續執行朱元璋的命令。當清朝廷撤銷所有衛所後,這批人選擇遁入深山,以明朝遺民的身份參與反清鬥爭。直至今天,他們仍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六百年的光陰帶走了曆史的起伏鉤沉,在今天的貴州安順,屯堡人仍矢誌不渝的延續著他們獨有的“屯堡文化”。在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屯堡裏,屯堡人的明朝囤居文化隨處可見,深深融進了他們的生活裏。

    當今的屯堡人生活範圍約百餘平方公裏,以安順市為核心,連接平壩和鎮寧兩地。這裏的屯堡人習慣群居生活,男子從商女子持家,對走親串友並不熱衷。但在生活習俗和禮儀上,屯堡人卻是相當講究。

    每逢佳節,安順都會舉行花燈歌舞和燈家戲,此外還有遊花燈、開財門等富有明代皖江特色的節目。同時,屯堡還有被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屯堡地戲,其古樸高昂的唱腔也同樣保留了明朝遺風。

    在服飾打扮上,屯堡女性穿寬袍窄袖的“鳳陽漢裝”,耕作時則身著明朝南直隸地區的農婦服裝。已婚婦女還需頭包白帕,老婦則包黑帕。至於鞋子,屯堡女性主要穿大腳繡花鞋,鞋尖內還暗藏機關。

    “女子未婚者,以紅帶繞頭。已婚者改用白帶……男子善貿易,女子不纏腳。一切耕耘,多以婦女為之。家祀祭神,多力善戰,間入行伍,衣冠與 *** 無異。”——清《安順府誌·風俗誌》

    屯堡女性的繡花鞋暗藏的“機關”,是俯在鞋子內層的一把牛耳尖刀,主要為防身而用。這種繡花鞋同外界的略有不同,圖案除了鮮花外還繡有蝙蝠。同時,這裏的女性普遍戴銀耳環,形狀有圓形也有魚形。

    安順有句順口溜,是“頭上罩罩,耳上吊吊,腰間哨哨,腳上蹺蹺”,形容的就是屯堡女性的穿搭。她們會在後纂上插4塊梅花管簪,腰間別上4米長的絲頭解腰。而這個絲頭解腰,說的正是“腰間哨哨”。

    安順的屯堡是徽派建築,清一色的合院高牆旁立水流兩側,讓人即使身處貴州也能有夢回江南之感。隨處可見的綠植花草讓青石板路載滿生機,盡管這裏的屯堡已漸漸破敗,但仍能給人以沁人心脾的祥和。

    這恰似屯堡人的處世之風,他們不喜社交、不爭名利,過著和外麵截然不同的慢生活。除了偶爾舉行集市貿易,屯堡人平時都處於不問世事的隱居狀態。此情此景,倒真和《桃花源記》別無二致了。

    黛瓦飛簷之間,群山環映之下,安順屯堡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極富明朝江淮地區的味道。每當踏入用石塊壘成的屯堡,恍若隔世之感便油然而生,仿佛又回到了600年前。曆史在這裏,似乎並沒有停滯。

    與世隔絕的生活是孤獨的,但就在這600年的漫長光陰裏,生活在貴州安順的屯堡人卻創造了燦爛的屯堡文化。他們堅守著初心,一代代的將故鄉風情傳承下去,這份堅守和毅力無疑是讓人感到欽佩的。

    

    參考資料

    【1】快資訊網《貴州深山發現20萬明朝遺民,低調隱居600年,隻因朱元璋一個命令》;https://www.360kuai.com/960424bc756d11fc6?djsource=XsgsZg&hsid=f736a09db62e6ddb&market=pc_def&nsid=fb4e80a8dd7ae4dd2129295d2dd0334f&scene=1&sign=360_36e79513&sv=7&tmprtp=expf%3Dcomindexa2043%2Cto2023%2Copenscreenv3%2Ccube_gw%2Csearch_beta%2Ccube_new2021%26reqid%3Dfb4e80a8dd7ae4dd2129295d2dd0334f&ucheck=6735e321fc7739a95175996060b87c9b&v=1

    【2】新浪網《深山發現20萬明朝遺民,閉山自守600年,隻因朱元璋的命令》https://k.sina.cn/article_6512967238_18433fe4600100k7t9.html?from=history&subch=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0817.html

    “貴州發現20萬明朝遺民,隱居深山600年,隻因朱元璋一道命令”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