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簽署《尼布楚條約》前因後果,說實話,當時的戰力已經不如俄國

    中國曆史1個月前 (04-08)13

    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時,中國的皇帝是康熙帝,俄國的沙皇是彼得大帝。當時的法國皇帝是太陽王的路易十四。這三人基本上是同一時代的皇帝,這三人的當時公認三大帝王。

    實際上早在滿清入關之前,當時的俄國人從莫斯科一路向東,基本沿著同一個緯度,越過烏拉爾山到了亞洲,一路上滅掉了幾個由蒙古人在西伯利亞建立的汗國,一路暢通無阻直抵外興安嶺區域,並在西伯利亞成立了雅庫次克督軍管轄區。

    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現代國家意識,沒有跨入到近代 *** 國家階段,尤其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並沒有明確的歸屬權,對於滿清來說,可控人口發展到哪裏,我的界線就在哪裏。而對於沙皇俄國而言,我的遠征探險隊探到哪裏,哪裏就是他的地盤。本來遠東地區是足夠大,雙方都沒有碰撞,但是隨著沙俄不斷向東、向南擴張,逐漸與清朝發生了衝突。

    大明崇禎十六年,受雅庫次克督軍派遣,一個叫波雅科夫的人率領一百三十二名哥薩克騎,之一次進入我國黑龍江流域。沙皇俄國趁著清兵入關、東北防禦空虛之機,占領了達斡爾頭人阿爾巴亞的駐地雅克薩(今俄羅斯阿爾巴金諾)、索倫部首領根特木爾的駐地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並建築城池,作為他們的軍事據點。雅克薩和尼布楚的命運由此被改寫。

    此時,滿清已經入關,對於沙皇俄國的侵擾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在順治九年,滿清和俄國沙皇的軍隊之一次發生正麵戰爭。

    這一年九月十七日,清朝派駐防寧古塔(牡丹江市寧安市)章京海塞、捕牲翼長希福等帶領1500多人,外加大炮六門、火槍三十支,前往黑龍江邊境與駐守哥薩克城堡的沙皇俄國的軍隊發生正麵武裝衝突,當時俄國駐軍隻有二百餘人。

    雖然事發突然,但沙皇俄國是有準備,軍事素養極高,滿清的士兵被砍殺 了不少,事後按滿清軍法軍法,主將海塞直接被砍頭,副將希福被剁掉一隻手。由於是衝突不大,滿清對該事件記載不多。

    但從俄軍戰報看到,雙方軍隊均使用槍炮在哥薩克城堡發生激烈交火,從淩晨一直打到日落,打了一整天。最後清軍圍城,並用火炮攻擊。應該說清軍當時不知道這些俄軍的來曆,而俄軍其實也不太清楚清軍的情況,以為是蒙古兵或者是當地土著,雙方實際上是盲打。

    但必須承認的是,當時俄國人的武器比滿清的先進,大炮和火槍都對準缺口,又加上俄軍居高臨下,結果就是清軍被打死六百七十六人,而俄軍隻被打死十人、打傷七十八人。順治十一年,清軍再次與俄軍在寧古塔發生武裝衝突。這一衝突由於有朝鮮軍隊參加,朝鮮方麵有著較為詳細記錄。

    當時俄軍大約四百人,乘坐大船十三艘、小船二十六艘沿黑龍江行駛,對於這一入侵行為,清軍在岸上發射火炮轟擊俄軍。俄軍起初還想還擊,不想突遇大風,隻好從黑龍江上逃走,退守呼瑪爾城(今黑龍江省呼瑪縣)。

    順治十一年三月,滿清的部隊水、陸並進攻擊呼瑪爾城,沙皇俄軍依托堅固的工事進行抵抗。但清軍經過十天進攻依舊沒有拿下呼瑪爾城,又因後勤不濟,隻得撤軍。而俄軍怕清軍後續大部隊攻擊隻好棄城而去。此後,兩國六年沒有戰事。

    順治十七年秋,滿清寧古塔總管巴海在巡邊時又與俄軍相逢,巴海故意詐敗將俄軍引入鬆花江處一個叫使犬的地方,成功伏擊了沙俄的兵船。俄軍突遭伏擊,隻能後棄舟登岸逃跑,被巴海所率清軍斬首六十餘人,還有很多俄軍落水而死,有不到100人逃走。這是清軍首次勝利記錄。

    在俄軍發給雅庫次克城總督戰報顯示,俄軍首領斯捷潘諾夫和二百七十名士兵戰死,損失了四門俄國炮和兩門從清軍那裏繳獲的大鐵炮,以及大量的火藥、 *** 、軍旗、裝有糧草的船隻等,最終隻有九十五名哥薩克騎兵乘船逃亡鄂霍次克海。

    1979年上海電影製片廠以此為題材,拍攝了一部名叫《傲蕾一蘭》的電影,講述一個達斡爾少女英勇抗擊沙俄的故事。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康熙六年,沙俄趁滿清內亂再一次占領了江東雅克薩,並修建了堅固的城堡。雅克薩城成了俄軍入侵黑龍江的重要據點,也成為清朝和俄國交鋒的焦點。而在此期間,滿清正在對付“三藩之亂”和台灣鄭氏,滿清對於沙俄的入侵無暇他顧。這裏有一點必須要指出的是。當時滿清能夠控製的最北邊的據點就是寧古塔,而寧古塔到黑龍江陸路要走三個月,部隊駐防和後勤運輸都很困難,而俄國是自西向東,基本就是沿著黑龍江順流而下,各個方麵都優於清軍。

    直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巡視至今吉林,並派遣副都統郎坦、彭春偵察雅克薩俄軍的情勢,開始籌劃對俄作戰。此時,康熙皇帝決定進攻雅克薩,並永戍黑龍江,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進攻雅克薩的計劃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為征討路途遙遠,後勤保障極為困難。而康熙力排眾議決意要打。

    永戍黑龍江是康熙最正確的重大的戰略決策,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衛黑龍江流域的領土。為了確保駐守黑龍江沿線軍隊的後勤,康熙下令還建立了一條長達二千五百公裏的水陸運輸線,起點在今遼寧省新民,沿遼河、伊通河、鬆花江北上,直至黑龍江,實現水陸聯運,供給軍糧和火炮。此後,以額蘇裏、黑龍江兩城為基地,清軍逐步肅清了黑龍江中、下遊的俄軍據點,為進攻雅克薩做好了準備。

    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命令都統彭春率領三千名士兵進攻雅克薩。清軍於二十五日黎明進攻,擊斃俄軍一百餘人。俄軍抵抗無望,頭目托爾布津當天就決定投降,清軍將七百多名俘虜全部放回。

    俄軍軍報稱,清軍主力部隊有一萬多人,大炮有二百門,野戰炮一百五十門、攻城炮五十門,攻城大炮很猛,由於實力相差懸殊,隻得投降。顯然俄軍因為失敗而謊報戰況,誇大了清軍的實力,實際上清軍隻有三千多人。

    第二年清軍將雅克薩城四麵合圍。在六月初四,郎坦(記住這個人)帶兵從城北用紅衣大炮攻城,由於俄軍抵禦頑強,郎坦打了五天也沒有打下來。為避免傷亡過大,郎坦掐斷了雅克薩城的水道,俄軍為奪回水道衝出城來和清軍野戰,在此期間俄軍首領托爾布津被擊斃,就此俄軍再也沒敢出城作戰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打下來,清軍動用的總兵力5700人,以關外八旗為主力。

    俄軍戰報是這樣寫的:“1686年7月17日,中國軍隊包圍了雅克薩,圍城之後用大炮向城中轟擊,中國人晝夜不停地發動攻城,督軍阿列克謝·托爾布津在第五天被擊傷,右腿齊膝打斷,阿列克謝受傷後第四天死去。由於長期圍困。到年底,城內八百餘名俄軍僅有一百五十餘名幸存,缺乏糧食、彈藥,雅克薩城指日可下”。

    這時候,俄國的兩名使者到了北京,於午門單膝下跪向清朝求和。於是康熙皇帝下令解圍。清軍拿出糧食救濟俄軍,甚至還派醫生給俄國兵治病。最終,城內俄軍隻剩下66人。至此,雅克薩之戰結束。在雅克薩宣布停戰後,兩個俄國使者前往尼布楚,於是就有了《尼布楚條約》的簽署。

    就軍事本身來說,歐洲當時築城技術已經強於中國,清軍的紅衣大炮已遠落後於歐洲主流火炮。單兵戰鬥力也高於清軍,這些問題,康熙顯然沒有意識到,盡管他學習了西方科學知識,卻用來自嗨。

    《尼布楚條約》的確是吃虧的,也事實上丟失了一部分可能奪取回來的領土。這個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朝放棄了當時被沙俄事實占領地區的索取權,也標誌清 *** 徹底放棄對遠東地區乃至西伯利亞地區開疆拓土的可能。但必須指出的是,該條約是個平定條約。

    我是清水空流,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0302.html

    “簽署《尼布楚條約》前因後果,說實話,當時的戰力已經不如俄國”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