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改變曆史走向的一頓飯

    中國曆史1個月前 (04-03)17

    (狼虎穀)

    公元884年,黃巢率領一千起義軍,退守到了狼虎穀。

    狼虎穀,今天的山東濟南萊蕪區,這是黃巢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據點。

    朝廷大軍把黃巢圍了個鋪天蓋地,正麵戰場有李克用強攻,側麵則有朱溫襲擾。

    絕境,這是妥妥的絕境。

    要知道不過四年前,黃巢還攻陷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趕跑了唐僖宗,自己則在大明宮含元殿登基,建立了大齊政權,成了皇帝。

    而如今,他又成了那個一無所有的流寇。

    這真是起高樓宴賓客,轉眼樓就塌啊。

    狼虎穀倒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但黃巢自己也知道,剩下這一千多人,想要翻盤基本沒戲了,所以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間裏,黃巢給自己的外甥林言留下了這麼一段遺言:

    我自乾符年間起兵以來,所求不過是剿滅奸佞之臣,匡扶朝廷社稷,如今我功敗垂成,這也怨不得別人,反正我早晚是一死,不如你砍下我的頭顱向朝廷邀功,也可保全你自己的性命。

    大侄子林言不太忍心,結果黃巢沒等他反應過來,直接就拔劍自刎了。

    (韋莊 形象)

    回首黃巢同誌這一生,可以說是相當傳奇,五代時文人韋莊更有詩雲:

    天街踏碎公卿骨,府庫燒為錦繡灰。

    可見,黃巢起義對本來就千瘡百孔的唐帝國造成了更加嚴重和殘酷的破壞。

    甚至,黃巢還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門閥士族和關隴集團,徹底改變了封建帝製時代的政治格局。

    有人說,黃巢是一代梟雄,他不該落得這樣的一個下場,但其實,這一切早有預兆。

    之前我們說過,黃巢失敗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在於,流寇的本性讓他在占領長安之前沒有在全國各地廣泛建立根據地,而在占領長安之後,黃巢也沒有特別積極主動的對外擴張,或者進行轉移。

    朝廷看重長安,看重大明宮,黃巢的起義軍更是把長安當成心頭肉,但其實,這富麗堂皇的皇家宮殿被摧毀破敗,淪落到今天的這個地步,並不都是黃巢造成的。

    因為,長安隻是一個標誌,一個象征,長安被攻破,被攻占,被摧毀,就標誌著中晚唐跌入深淵,象征著恢複盛唐統治將再也不可能了。

    是啊,那大明宮又有什麼重要的?如果當年的武宗和宣宗能夠重現貞觀開元的大治,那麼即便房倒屋塌,再修建一個也無妨。

    (大明宮 複原圖)

    可真正的問題是,就算宮殿能再度拔地而起,朝廷也守不住了,早晚還會丟掉。

    當然,除了軍事決策上的失敗,黃巢也沒有取得人心上的勝利。

    流寇的性格讓黃巢無法從實現從建立國家到建立政體的過渡,進入長安之後,起義軍瘋狂殺戮,殺官殺仕殺百姓,他們搶奪財物,奸 *** 女,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屠刀揮動,動輒就是幾萬百姓人頭落地。

    凡善用刀劍者,必死於刀劍下,這一切,都是黃巢咎由自取。

    沒辦法,林言隻好砍下了黃巢的頭顱,打算投降朝廷,不過搞笑的是,林言還沒等插白旗投降,人就被攻打進來的官軍給消滅了。

    亂世中,失敗者沒有任何機會,包括認輸。

    黃巢素有詩才,青年時代他屢次落榜不弟,憤恨朝廷黑暗統治,感歎自己報國無門,因此有《不弟後菊賦》的名句,即: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再追溯到黃巢幼年時,他還有一首著作《題菊花》,意境更加深遠,他說: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而在他魂斷狼虎穀時,他仿佛看到穀中風起,草木蕭瑟,山崖上 *** 嬌豔映著金黃璀璨,菊花和桃花一同盛開。

    (兵敗身死)

    消滅黃巢,李克用居功至偉,因為一直是人家在打主力,滿大街攆著黃巢跑,但真正獲利的,卻是負責側襲佯攻的朱溫。

    李克用在正麵戰場上對抗黃巢,那麼他就沒有時間幹別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他得把黃巢給盯死了,而朱溫負責襲擾,從側麵進攻,那麼他就不用投入那麼大的精力,隨便跟著湊合湊合就行了。

    所以,前線的李克用攻城拔寨,過關斬將,後頭的朱溫則樂不可支的接收黃巢軍隊的降將,比如黃巢麾下的張氏雙雄張歸霸張歸厚,李讜楊能,霍存葛從周,就都成為了朱溫的部下,因此朱溫的實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大大的補充。

    黃巢死了,李克用班師回軍,正巧路過朱溫管轄的汴州,於是就在汴州東北方向一座叫做封禪寺的廟宇裏整軍休息。

    荒山古寺,雜草叢生,落葉堆積,牆壁斑駁,屋頂上的瓦片殘破不堪,是歲月無情的烙印,神佛塑像坍塌倒敗,香爐傾倒,香灰散落一地...頗有亂世離索的味道。

    當時的李克用,堪稱唐朝風頭最盛的軍閥,他到哪兒別人都得給他三分薄麵,朱溫一聽李克用來了,不敢怠慢,立刻就親自把李克用請到了汴州的上源驛站為李克用接風洗塵,一盡東道主之誼。

    朱溫心裏也清楚,李克用出工出力,自己卻趁機收編了不少黃巢餘部,好處都讓自己占了,這實在是不太講究。

    當然了,就算李克用不挑朱溫的毛病,可他剛剛消滅黃巢,狂得很,也根本不把朱溫放在眼裏,跟朱溫做一桌,朱溫給他夾菜他不吃,朱溫敬他酒他也不喝,態度相當傲慢。

    (朱溫 形象)

    這很可以理解,因為朱溫的前老板就是黃巢,他是變節投降朝廷的,成分不好,也非名門之後,身份更加卑微,所以李克用打心眼兒裏瞧不起他。

    李克用對朱溫頤指氣使,朱溫忍了,因為畢竟現在自己是胳膊拗不過大腿,不就吃飯喝酒不給我好臉子麼?我對付對付也就過去了,把你送走,我照樣消停過日子。

    但是,李克用不依不饒,他獨自飲酒過三巡,不知道是喝醉了還是故意的,竟然在酒桌之上對朱溫是破口大罵,是什麼難聽罵什麼,而且搞不好是髒話連篇,搞得朱溫是相當沒麵子。

    你要私下這麼罵朱溫一頓,他心理素質強,他或許還能承受得住,但是宴席之上幾百號人,不少還是朱溫的部下,這事兒要是傳出去,以後朱溫還怎麼混?挺大個老爺們還有沒有自尊?

    所以,朱溫十分惱怒,但是老朱同誌心機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李克用把他祖宗三代都抬出來罵了,他也隻是滿臉陪笑,默不作聲。

    當晚,李克用酒喝了不少,也罵的挺痛快,宴席散去之後,他直接就在驛站裏昏睡了過去。

    事實證明,論武力,李克用一個打朱溫十個沒問題,但是論耍心眼兒,十個李克用也不夠一個朱溫看的。

    (李克用 形象)

    因為,朱溫吃飯的時候看似是一隻人盡可欺的小綿羊,但宴席一散,他立刻恢複了他的豺狼本性,組織了幾百號士兵,緩走輕進,可就把上原驛站給圍住了。

    這些士兵,大都是弓箭手,黑夜之中他們點燃箭矢,幾百隻火箭齊發,直接就把上原驛站給點著了。

    你不是看不上我朱溫麼?你不是罵我麼?你不是得瑟嗎?現在你昏睡上原驛,身邊就隻有幾十個護衛隨從,你看我放火燒不燒你就完事兒了。

    實事求是的說,李克用和朱溫本來沒有直接矛盾,倆人以前也沒仇,朱溫更犯不上鋌而走險把他給殺掉,他操辦這場宴席,最初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給李克用慶功,但在和李克用接觸的過程中,朱溫認為自己的人格遭到了嚴重的踐踏,所以他才萌生殺心,要把李克用除之而後快。

    打人不打臉,罵人傷自尊呐。

    一輪火箭射出,上原驛立刻烈火熊熊,整個建築的主體幾成一片火海。

    烈焰燃起,濃煙密布,而我們的李克用同誌,因為酒喝得太多,毫不知情,竟然還在夢鄉之中。

    幸好,李克用身邊一個叫做郭景銖的隨從素來機靈,眼看火勢變大,他立刻端來一盆涼水,直接把李克用給潑醒了。

    醒是醒了,可是李克用環顧四周,卻發現自己已然陷入了絕境。

    水火無情,李克用在戰場上無人能擋,但眼前的大火他也沒辦法,他也是肉體凡胎,他也衝不出去,所以他隻能是坐以待斃,要麼被燒死,要麼被嗆死。

    (上原驛之變)

    上原驛外的朱溫一看李克用已然是必死之局,可以說是長舒了一口氣,然而他這口氣還沒等舒完,突然間電閃雷鳴,天降大雨,而且很有可能是大暴雨,三五分鍾就把這場大火給撲滅了。

    而李克用眼見大火已滅,立刻組織突圍,還真就讓他給跑了出去。

    百萬分之一的希望,讓他給遇到了。

    茫茫大雨之中,朱溫不由得長籲短歎:

    啊,天意助李不助朱哇。

    俗話說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但其實,也許是科學幫助了李克用。

    因為,這個上原驛啊,它建立在一個穀口,這個地方入口很窄,兩邊很高,進來之後很開闊,中部則地勢很低。

    這種地形,比較壓抑閉塞,不太利於空氣的流通,而作者的猜想,就基於這個前提。

    朱溫用火箭把上原驛給點著了,溫度立刻就開始升高。

    貼近地麵的空氣會往上升,而驛站上邊的空氣則會往下降,這麼一來兩股空氣就對衝對流了,空氣一對流,風就來了,而風就是雨的前奏。

    上原驛四周遍布的空氣中,因為大火燃燒,熱量急劇增加,最終會不斷的向上升,但是升到一定程度之後天空中沒有火了,那就會降溫,而在從升溫到降溫的過程中,空氣就會變成水霧。

    也就是說,從著火開始後不久,上原驛的天空中就凝結了霧氣。

    驛站的房子比較多,都是木頭材質,木頭一燃燒,就會產生大量的煙塵,煙塵飄向空中,就為汽化的水產生了有利的凝結條件,空氣中的水汽變成了大量的水滴,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最後落到地麵上,成了傾盆大雨。

    大雨嘩嘩下,汴梁城宛如一幅水墨畫,緩緩鋪展在朱溫的眼前,雨絲如織,將城市籠罩在一片淒迷之中。

    朱溫已經分不清臉上流過的是雨水還是汗水,正如李克用,滂沱大雨之下,他慌亂逃竄,已經找不清哪一條才是歸路。

    不過兩個人都清楚,梁子就此結下,世世代代,生死不休。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89763.html

    “改變曆史走向的一頓飯”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