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揭秘:馬邑之謀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29)3

    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漢朝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代初年,國力不強,加上漢高祖劉邦在白登之圍中吃盡苦頭,是以麵對北方的強敵匈奴,漢朝不得不委曲求全,采取“和親”的妥協政策。

    但是,漢代經過“文景之治”後,國家經濟實力大幅增強。與此同時,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朝的中央集權逐漸形成。

    因此,漢武帝繼位時,從漢景帝手上接過的,是一手的“好牌”。一方麵,中央集權的形成,使得皇帝的權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麵,國力的增強,使漢朝在經濟上形成了對匈奴的優勢,換句話說,有了打仗的資本。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皇帝。公元前141年,16歲的漢武帝繼位之初,就想終止與匈奴和親,無奈當時漢武帝年幼,國家的權力掌握在他的奶奶——竇太後的手中。

    不過,公元前135年竇太後的去世,使得漢武帝得以掌握大權,這一年漢武帝隻有22歲。掌權後,漢武帝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通過軍事手段,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脅。

    為打擊匈奴,漢武帝掌權2年後的公元前133年,他和大行令王恢策劃了曆史上著名的馬邑之謀。馬邑在今天山西省的朔州市朔城區,當時隸屬於雁門郡,乃是漢匈的邊境關隘。

    當時,馬邑豪強聶壹通過大行王恢向漢武帝建議:匈奴剛剛與漢和親,對漢缺乏防備,如果能誘使匈奴深入侵擄,以伏兵襲擊,可以大獲全勝。

    王恢也向漢武帝進言:“戰國時候的代國雖然小,北有胡人的侵擾,南有中原大國的威脅,君臣尚能同仇敵愾、抗擊外侵。匈奴雖強,也不敢輕易侵擾代國。如今大漢強盛,陛下威名遠揚,然而匈奴卻反複無常,每次和親後,不久就違背約定,就是因為沒有堅決的予以打擊!”

    最後,漢武帝采納了王恢的建議,準備設計伏擊匈奴,並派遣聶壹前往匈奴誘敵。

    公元前133年6月,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命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穀中。將屯將軍王恢與材官將軍李息率3萬人出代郡,準備從側翼襲擊匈奴的輜重並斷其退路,一舉全殲匈奴主力。

    漢軍如此興師動眾,就是想通過這次馬邑的設伏,一舉殲滅匈奴單於的主力騎兵。但是,這個計劃卻因為一個微小的失誤而導致最終失敗,什麼細節呢?

    《史記·匈奴列傳》載:

    單於既入漢塞,未至馬邑百餘裏,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時雁門尉史行徼,見寇,葆此亭,知漢兵謀,單於得,欲殺之,尉史乃告單於漢兵所居。單於大驚曰:“吾固疑之。”乃引兵還。

    話說,聶壹通過假意出賣馬邑給匈奴,終於把包括匈奴單於在內的十萬騎兵引來。但大軍到了馬邑城外的百餘裏時,匈奴單於卻發現了問題,因為草原上雖有漫山遍野的牲畜,卻沒有一個人出來放牧,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因而引起了匈奴單於的警覺。

    就在此時,匈奴攻下附近的一個邊防小亭,俘獲了雁門尉史。在匈奴的威脅下,這個膽小的尉史把漢軍的計謀全部說出,匈奴得知後大驚失色,立馬率軍逃之夭夭。

    這時,由於匈奴騎兵沒有進入漢軍的包圍圈,攝於匈奴騎兵的凶悍,漢軍不敢追擊,眼睜睜的看著匈奴人逃走,馬邑之謀也就隨之宣告失敗。馬邑之圍失敗後,漢武帝以王恢提出此次設伏卻臨陣脫逃,將王恢下獄,王恢最終被迫自殺謝罪。

    馬邑之圍就這樣失敗了,但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表麵上看,是因為漢軍部署不夠細致,演戲演的不真,被匈奴單於發現了漏洞,識破了漢軍誘敵聚殲的計劃。

    但我覺得,漢軍當時不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他們既然想到了誘殲匈奴要用漫山遍野的牲畜作誘餌,就不可能不知道要有人去放牧。

    更關鍵的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李牧就曾經成功的誘殲匈奴。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采用了“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辦法。既然李牧知道這樣做,漢軍即使自己想不到,難道依葫蘆畫瓢,向老前輩李牧學習都不會嗎?

    因此,原因恐怕不會那麼簡單。既然不那麼簡單,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對此,從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的一段話中,我們可以推斷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史記·匈奴列傳》載:

    後歲餘,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趙王遂乃陰使人於匈奴。吳楚反,欲與趙合謀入邊。漢圍破趙,匈奴亦止。自是之後,孝景帝複與匈奴和親,通關市,給遺匈奴,遣公主,如故約。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

    從這段話可知,自從景帝三年剿滅七國之亂後,在其後的13年裏,漢匈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的好轉,雙方不僅繼續和親,最關鍵的是,還在邊境允許兩國通商(即“通關市”),在這段時間裏,漢匈之間沒有大戰,充其量隻有小股匈奴的騷擾。

    這種和平的局麵,在漢景帝時期就維持了13年,加上從漢武帝繼位到馬邑之謀,這裏又是8年,一共是21年,這可是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在這21年裏,由於漢匈邊境的和平帶來的“通關市”,使兩國民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在漢朝的邊邑,有不少匈奴人長住,漢匈百姓間,有成為朋友的,甚至有通婚的。邊邑之中,或許還有漢化的匈奴人。

    可見,當時的馬邑,很可能是一個漢匈雜居的邊邑,雖然 *** 居多,但也不乏匈奴人生活在這裏,且 *** 和匈奴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比較融洽的——匈奴人之所以輕易的相信聶壹就是一個旁證。

    請問,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漢軍為保守軍事機密,敢安排大量的牧民誘敵嗎?根本不敢!更為關鍵的是,由於漢匈間此前二十年的和平,漢民根本就不那麼地痛恨匈奴,他們會這麼心甘情願的去充當誘餌嗎?恐怕不會!

    因此,如果漢軍像李牧這樣,安排牧民去誘敵,估計早就走漏了風聲,最後漢軍不僅包圍不了匈奴,甚至還可能被匈奴人反包圍!

    而李牧之所以敢於這樣做,是因為當時匈奴屢屢襲擾邊境,趙國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對匈奴十分痛恨。因此,李牧想要誘殲匈奴,邊民們都願意做出犧牲、充當誘餌。用今天的話說,李牧誘殲匈奴是有群眾基礎的,而馬邑之謀根本不具備這個基礎。既然如此,漢軍就不敢安排牧民去誘敵,這場戲也就演不真,被匈奴識破並不意外。

    因此,馬邑之謀失敗的深層次原因,並不是因為漢軍設伏時考慮不周,而是因為漢匈邊境情況複雜,邊境漢民之中,根本就沒有形成對匈奴群情激憤的群眾基礎。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6608.html

    “揭秘:馬邑之謀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劉備托孤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備遺言真的是裝的嗎

    劉備托孤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備遺言真的是裝的嗎

    對劉備托孤遺言暗藏玄機,難道他都是裝的?諸葛亮真的中計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曾經聽過人討論一個問題:劉備究竟有什麼好,怎麼會讓諸葛亮這樣的人一生效忠於他,而且從未有過二心,他們的君臣關係當真就那麼好嗎?對此大家議論紛紛,有些人覺得,劉備是三國時期那幾個英雄中最弱...

    雍正上位後暴政殘忍 雍正又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兒子的

    雍正上位後暴政殘忍 雍正又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兒子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雍正在位期間,暴政殘忍,對他的兒子們又是怎樣對待的呢?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雍正一生皇子甚少,而在他的所有兒子中,他最為疼愛的無非就是弘曆了,一直以來他對這個孩子就特別寵愛,而相對來說另外二子就沒這麼幸運了,尤其是弘時,畢竟他二十幾歲時,在被父親拋...

    曹操想要刺殺董卓 曹操就不怕董卓身邊的呂布嗎

    曹操想要刺殺董卓 曹操就不怕董卓身邊的呂布嗎

    還不知道:曹操欲行刺董卓,難道不怕一直在董卓身邊的呂布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我們重新溫習一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就能夠看到曹操內心的糾結和較量。曹操從王允那邊拿到了那把寶刀,然後去董卓家裏麵玩兒,在最開始的時候,曹操什麼都沒有說,隻是在...

    繆賢:戰國時期趙國宦者令,為什麼說他是一位好宦官?

    繆賢:戰國時期趙國宦者令,為什麼說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有一位被記錄在冊的宦者令。很多人對此了解甚少,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往下看吧。這位宦者令可不簡單,他推薦了後來是趙國上卿的藺相如。因為推薦了藺相如這個大才,導致了這位後世的名聲十分的高。當然了,他做過的事情還有很多,因此,在曆史上他的評價並不低,評價他是一個好宦官。那個時代的宦...

    朱元璋明明有26個兒子 朱元璋為何偏偏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個兒子 朱元璋為何偏偏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還不知道:朱元璋有26個兒子,卻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朱元璋在戰場上拚殺到後來建立明朝,這一路走過著實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選定皇位繼承人時,卻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偏偏將皇位傳給...

    張皇後為了搶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麼事情?

    張皇後為了搶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麼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肅宗在大明宮宣政殿舉行了盛大的冊立太子典禮,冊封皇長子李俶為皇太子,並為其改名叫李豫。這讓唐肅宗的正妻張皇後極為不滿,張皇後也有兩個兒子,分別...

    司馬光砸缸講的是什麼故事?司馬光救的是誰?

    司馬光砸缸講的是什麼故事?司馬光救的是誰?

    司馬光是中國北宋思想家、曆史學家。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司馬光砸缸》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這個故事一度還被現代人改編成了兒歌。故事裏的有兩個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司馬光,一個是被救的孩童。沒錯,司馬光就是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作者。不過比起他所寫的這本史書而言,可能很多人更為熟悉的是發...

    有哪些與駱統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作品?

    有哪些與駱統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作品?

    駱統(193年-228年),字公緒。會稽郡烏傷縣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學者,陳國相駱俊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駱統二十歲時已任烏程國相,任內有政績,使得國中民戶過萬。又遷為功曹,行騎都尉。曾勸孫權尊賢納士,省役息民。後出任為建忠中郎將。將軍淩統逝世後,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