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孔明多次北伐路線跟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2)4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北伐北伐北伐,孔明多次北伐路線不一,長短也不同,這是為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分天下已定,劉備、曹操相繼離世,蜀國穩定了國家之後,魏國曹丕去世,此時正是帝王交替之時,內部肯定會有一些動蕩,孔明覺得這是一個北伐魏國的絕佳機會,於是蜀國丞相孔明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對劉備的承諾開始計劃攻打魏國,在227年,諸葛丞相給後主劉禪上書了世人皆知的出師表(分前後出師表),表達了自己為恢複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迫切和忠誠的意願。

    孔明北伐時,共有五條路線可選,分別是出祁山攻擊隴右,出陳倉、斜穀、駱穀、子午穀攻擊長安。這五條路線中,祁山一路距離魏國中心地區最遠,而子午穀最近。很多人都認為孔明北伐是六出祁山,實際上這不過是《三國演義》裏的內容,曆史上孔明五次北伐裏之一次和第四次是出祁山,第二次是出陳倉,第三次是以陰平和武都為目標的小規模北伐,第五次則是走的斜穀。

    孔明在曆次北伐時選擇不同路線是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有針對性製定的:

    孔明多次北伐路線跟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之一次北伐

    之一次北伐時,此時在夷陵之敗以後,雖然經過孔明數年的苦心經營,蜀軍的戰鬥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複,但是依然難以和魏軍主力部隊直接抗衡。因此孔明命趙雲、鄧芝出斜穀,而自己出祁山攻擊隴右。

    斜穀距離長安很近,魏國自然肯定要集中主力應對,隴右的防禦力量勢必會被削弱,這樣一來就可以避開魏軍主力,為孔明攻擊隴右提供了機會。而且隴右遠離魏國中心地帶,在魏軍主力部隊擊退趙雲以後,蜀軍也可以依托關、隴之險,利用隴右的資源和魏國打消耗戰。即使局勢不利,也可以在魏軍主力抵達以前及時撤退。

    之一次北伐最後因為馬謖違抗命令,沒有守住街亭而宣告失敗。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孔明出祁山以後,雖然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降蜀,雍州的魏軍地方部隊卻在郭淮率領下一直沒有被蜀軍擊敗,而蜀軍攻擊隴西郡是也遭到了失敗。

    從這些戰鬥看,蜀軍此時的戰鬥力不僅不如魏軍的主力部隊,甚至在麵對魏軍的地方部隊時,也沒有什麼優勢。顯然,孔明選擇一條遠離魏國中心地帶的線路是非常明智的,如果此時蜀軍是直接攻擊長安麵對魏軍主力,那麼勢必會遭到極大的失敗。

    孔明是軍事家,當然要對地理地形做詳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蜀國家底薄,經不起大敗,所以孔明選了一條最利於蜀軍的道路-祁山道,這也是蜀軍北伐最遠的一條路了,也是孔明之一次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條路,最終因馬謖沒有守住街亭被迫撤退退回漢中。

    第二次北伐

    孔明多次北伐路線跟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第二次北伐其實規模不大,其主要目的是因為此時魏國正在集中兵力攻擊吳國,吳國向蜀漢求援,孔明北伐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吳國的軍事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蜀軍出祁山,那麼對魏國的威脅不大,也不能起到吸引魏軍的作用,因此孔明最終選擇了出陳倉道。

    孔明圍攻陳倉確實給了魏國很大的壓力,魏明帝曹叡命張郃從荊州伐吳一線趕回,率軍三萬增援陳倉。孔明在實現吸引魏軍的目標以後,立即主動撤退,在撤退途中斬殺了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第三次北伐

    第三次北伐是一次規模有限的北伐,其目的是奪取蜀漢西北的武都、陰平兩郡。孔明命陳式攻擊兩郡,而自己則率主力在建威一線牽製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隊,最終奪取了武都、陰平。

    這一戰孔明的目的一是為了武都、陰平,鞏固漢中的防禦,二可能是為了圍點打援,吸引郭淮所部魏軍來援,而加以殲滅。不過郭淮選擇了主動退兵,因此孔明隻完成了之一個目標。

    第四次北伐

    在這次北伐前,孔明曾經命魏延、吳懿出羌中,在陽谿一帶擊敗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統帥的魏軍,此時蜀軍的戰鬥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因此這次孔明雖然還是選擇了出祁山,但是卻要比之一次北伐時主動的多。

    孔明首先攻擊上邽,擊敗費曜、戴陵隨率領的魏軍,奪取了上邽一帶的小麥以補充蜀軍軍糧。然後主動撤軍,引誘魏軍來追擊,並在鹵城大破魏軍。最後在糧盡退兵時,又以伏兵計殺死了魏將張郃。

    在這一係列戰鬥中,蜀軍的戰鬥力已經明顯強於魏軍,在幾次戰鬥中都獲得了勝利。這也可以算是孔明對蜀軍戰鬥力的一次檢驗,經過這次北伐的檢驗以後,孔明終於有信心帶著蜀軍直接攻擊長安了。

    第五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時,孔明其實走的是之一次北伐時趙雲走的路線,率軍出斜穀,在武功五丈原一線和魏軍對峙。

    斜穀北方就是郿縣,這裏距離長安已經不遠,蜀軍出斜穀,魏軍勢必要全力堵截。孔明敢於直接出斜穀,就是因為此時蜀軍的戰鬥力已經強於魏軍,他敢於直接麵對魏軍的主力。

    另一方麵,在這次北伐時吳國也發起了對魏國的攻擊,孔明需要利用吳國出兵的這個時機盡可能地擴大戰果。因此他直接出斜穀攻擊長安顯然比出隴右對魏國的威脅更大,戰果也更大。

    在孔明的五次北伐中,並不總是一味選擇最遠的線路,實際上他在每次製訂作戰計劃時,都是根據當時蜀軍和局勢製訂方案的,選擇的路線有遠有近。

    孔明多次北伐路線跟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根據蜀國的經濟 、兵力、人口等,實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為了完成人生的理想,孔明知道要想打敗魏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必須以最為穩妥的方式慢慢圖之,循序漸進的方式就屬祁山道最為合適,為什麼?

    之一:祁山道路都是大道,利於行軍和物質給養的輸送,符合孔明循序漸進的戰略思想,第二:控製隴右地區,再圖隴西,也就是把長安的西邊全部拿下,不然絕沒有進攻長安的機會。(也怕被斷後路)第三:隴右到手成為蜀國的地盤後,這些地區可以讓蜀軍休養生息,養精蓄銳,進可攻、退可守,其次隴右地區可為蜀軍提供糧草、輜重、馬匹等眾多後援,不必從漢中運輸物質。第四:政治因素,當孔明成功奪取隴右、隴西後,東邊吳國也會動搖,配合蜀國吞並魏國,這樣孔明具有很大的把握來恢複漢室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3615.html

    “孔明多次北伐路線跟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的相關文章

    呂後和武則天都是女強人 兩人誰更加厲害

    呂後和武則天都是女強人 兩人誰更加厲害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同是女強人,呂後和武則天誰更厲害?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呂氏和武則天,都是傑出女性的代表,無論是政治手腕,治國才能都不分上下,武則天雖然做了女皇帝,但是到了晚年,兒子和大臣們聯合發動政變,把她推下政壇,可以說她的晚年是慘淡收場。呂後活著的時候,沒有...

    曆史上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有那麼厲害嗎

    曆史上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有那麼厲害嗎

    對真實的諸葛亮,真如三國裏那般厲害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無疑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輔佐劉備南征北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無論劉備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諸葛亮都能輕鬆化解。更難能可貴的是,自始至終他都對劉備保持著絕對...

    空城計時諸葛亮背後還有兩個書童 司馬懿是看到他們才撤兵的嗎

    空城計時諸葛亮背後還有兩個書童 司馬懿是看到他們才撤兵的嗎

    對空城計最大的倚仗,其實是城樓上的兩童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書中對人物的刻畫和情節的描寫十分詳細,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注重描繪細節的同時,還懷有一種宏偉的大局觀。作者借《三國演義》這本書深刻的...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元末,天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路英雄割據一方,這段過渡時期的曆史,注定動蕩不安而又意義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義軍最後隻剩下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三支勁旅。而為了統一天下大業,三股力量此消彼長,互不相讓,彼此間...

    曆史上劉伯溫在死前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魚和一本書?

    曆史上劉伯溫在死前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魚和一本書?

    劉伯溫,在中國民間的名氣非常之大,甚至能與三國時代的季漢丞相諸葛亮相媲美。下麵就一起來看看曆史網小編帶來的文章。明朝時的老百姓常說“古有諸葛亮,今有劉伯溫”。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是頂級的謀略家和軍事指揮家,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而人們把劉伯溫跟孔明先生齊名比喻,說明劉伯溫的才華和謀略在...

    張昌宗能夠服侍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 他長得到底有多帥

    張昌宗能夠服侍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 他長得到底有多帥

    對曆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為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大家聽說過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有聽說過女子也有好幾房“丈夫”嗎?在漫長的封建時代,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都是男人,他們有著三千的後宮佳麗,享受著無邊的快活。而這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武則天這位...

    宣太後有著怎樣的經曆?她改變了曆史進程

    宣太後有著怎樣的經曆?她改變了曆史進程

    宣太後(?―前265年),羋(mǐ)姓,出生地楚國丹陽,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後。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後”的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宣太後是後宮逆襲的最典型的代表,本來作為秦惠文王一個低階妃子(稱她為“羋八子...

    兩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兩次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在古代皇帝貴為九五之尊,總攬大權,是站在權力頂峰的存在。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在清朝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為,削三藩,平定噶爾丹,廢止“圈田令”、創立“多倫會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敗筆就是他兩度廢立太子,造成了儲位之爭,使王朝出現內耗。康熙皇帝廢立太子的事,是曆史上的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