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商鞅變法為何遭到後世批駁?商鞅變法帶來了什麼負麵影響?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03)3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商鞅變法帶來了哪些影響,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重要的一個變法,從結果來看也可以說是最成功的變法。秦國正是因為啟用了商鞅變法才走上強國之路,有了能夠一統六國的資本,不然戰國最後的贏家是誰恐怕還不好說。但後人評價商鞅變法還是有不少做出批駁的聲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商鞅提出的一係列改革,有能強國的地方,但也有不夠人性化的地方,甚至過於殘忍,下麵就解析下期中原因,讓每個人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商鞅變法為何遭到後世批駁?商鞅變法帶來了什麼負麵影響?

    導語:商鞅的法治極其成功,使秦國強盛而統一天下,為何遭到後人人批判?商鞅所推行的法治其實是君主手中的工具,壓榨人民的武器,遭到了儒家、道家的 ***

    戰國時代,亂世紛爭,諸侯爭霸,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在亂世中生存下來,並統一天下,都進行過各式各樣的變法,有魏國李悝變法、吳起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燕國樂毅改革,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鄒忌改革等等,不可否認,最成功的變法當屬商鞅變法。

    不僅是在戰國時代,縱觀整個曆史,商鞅都是在變法上取得巨大成功和成就的人,他所取得的成就可謂是非常的輝煌的,在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在變法上麵的成就能夠比得上商鞅。

    但是,商鞅這個人在後世獲得的評價當中卻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好,很多人對於他是多有批判的,對於他的變法也是嗤之以鼻的,那麼商鞅究竟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功?這樣的成功又值不值得後人們憧憬?又或者說,商鞅在成功的道路上到底用了哪些方式 *** ?為何後世的人們對於他有那麼多的批判?我們今天就來主要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商鞅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他又獲得了哪些成果?在成功之後的他又經曆了什麼?

    商鞅將法治帶入秦國社會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商鞅在變法上麵的成就,商鞅毋庸置疑是一個法家的人物,他的所有的變法措施,我們都可以歸結為法家的主流學術,而法也是商鞅在變法過程當中的一個核心的思想,依托法治商鞅在秦國謀劃了一個巨大的藍圖,並且成功的讓秦國走上了他所規劃的道路,他成功的用法將秦國的未來規劃了出來,讓秦國的君臣平民百姓都生活在了一個具體的框架之下,讓他們明確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同時在那樣一個紛亂複雜的戰爭年代裏,商鞅又采取了獎勵軍功的政策,極大地提升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實力。

    畢竟在那樣一個亂世當中,人們更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安定自己的家人,能夠在那樣的亂世裏生存下去,而商鞅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所以才采取了獎勵耕戰的措施。

    秦國將獎勵耕戰納入法治範疇

    在戰鬥當中,以斬首敵方人數作為記錄戰爭功勳的一種標準,戰後所受到的封賞有法律來明文規定,同時,這種封賞絕大部分都體現在爵位和土地上麵,甚至這種爵位和土地上的風上可以由自己的後代去繼承,這就讓當時的人們拋卻了自己的後顧之憂,讓人們不再擔心自己會白幹一場,哪怕是自己無法享受這些功勳,也可以給子孫後代們留下一點生活的保障,所以,在當時那個時代,秦國軍隊的士兵好戰心理十分強盛。

    在獎勵軍功的同時,商鞅還獎勵耕作,畢竟兩千多年之前人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靠農耕,中國古代曆史的經濟發展也絕大部分都是靠農業經濟來帶動的。

    農業經濟的繁榮強盛與否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的經濟繁榮強盛與否,而秦國有擁有八百裏的渭水平川,本身就是一個有良好的農業經濟發展條件的國家,在此基礎上,商鞅實行了重農抑商的經濟發展政策,同時鼓勵人們進行工作,對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麵具有突出貢獻的人們進行獎勵,與前麵的獎勵軍功一樣,將這種獎勵耕作的具體規定也納入到了法律當中,讓人們的生活有了一個巨大的保障。

    商鞅變法為何遭到後世批駁?商鞅變法帶來了什麼負麵影響?

    秦國的法治具有先進性,極大地提高君主決策的容錯率

    因此,在秦國的軍事發展和經濟發展上麵是有一個良性循環的。不僅如此,他的法律是公開透明的,相對於那個時候韓國的國家法治來說,是具有相當大的先進性的,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國家實力一步一步地強盛了起來,它的政治朝堂也變得非常的強悍有力,並且他為君主統治天下製定了一套具體而又明確的措施,讓君主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依靠自己的決斷來進行評判,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君主決策的容錯率,讓一個國家的發展受君主的影響大為降低,這種措施直接保障了後來秦國出現了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這兩代昏庸無能的君主的時候依舊能夠在發展上麵熠熠生輝。

    所以無論是從經濟方麵來看,還是從軍事方麵,行政方麵來看,商鞅對秦國的貢獻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我們可以說他直接的影響了後世秦國的發展,對秦王嬴政一統天下也是有所幫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秦王嬴政不是一種從基層做起的君主的原因,他的功績絕對離不開秦國之前好幾代君主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像商鞅這樣鞠躬盡瘁的大臣的努力。

    商鞅變法為何遭到後世批駁?商鞅變法帶來了什麼負麵影響?

    商鞅變法為秦國做出巨大貢獻,卻飽受後世人批判

    看過了商鞅在變法上的成就,或許大家對商鞅會飽受批判這件事情就更加的不理解了,這樣的一個人推動了中國曆史的發展,為自己所侍奉的國家帶去了巨大的利益,那麼為何還會受到後世人們的批判呢?實際上這個原因也是多方麵的。

    之一點,商鞅所實行的法,雖然相對來說限製了君主的昏庸決策,但是他的這個法確實為了保障君主的權力而實施的一種手段,通俗的來講就是說商鞅之所以實行法治並不是為了約束君主的行為,而是希望通過法治來保障軍屬手中的權力。

    有了法律作為武器,君主對於一些事件的評判對於一些人的任用就會有一個依據,而這些人也隻能依靠法律的明確規定來做自己的事情,絕對不能夠越過法律,如此一來,也就讓各路大臣手中的權力有了一個約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君主手中的權力。

    這是讓中國曆史社會從奴隸製社會轉變成封建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過渡階段,可以說商鞅的這種做法,保證了君主專權這種政策能夠在後世實施,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上麵會說到秦王嬴政一統天下與商鞅也有分不開的關係的原因。

    商鞅的法治是君主手中的武器,成為壓榨人民的工具

    在很多人的理解當中,商鞅隻不過是為了壓製底層平民們的反抗而實行的法治,他的法治隻是君主手中的一種武器而已,隻是君主用來壓製平民百姓的一種武器而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我們現在理解的那種法治。因此,在很多人的理解當中,商鞅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改革家,他隻不過是君主在保障自己權利道路上的一位普通人臣而已。

    第二點,結合秦國後來的發展狀況而言的。我們都知道,秦國在成為一個王朝之後,他的國家法律是非常的嚴苛的,他對人民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的,以至於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行為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束縛,他們的言論也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束縛,甚至後來在秦始皇的政策指導之下還發生了焚書坑儒等等的事件。

    也正是因為這些嚴苛的法令讓人們痛不欲生,讓好不容易經過了幾百年亂世得以安靜的平民百姓們,再度生活在了水深火熱當中,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讓人們民不聊生的苛政,才有了後來的伐無道誅暴秦,所以後來秦國的法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嚴苛的程度,它的嚴酷程度已經讓人們承受不住了,它給予人們的那種巨大的壓力已經隨著時間的變遷轉移成了壓迫,我們都知道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所以在長期承受這種壓迫的環境當中,人們漸漸地對秦朝產生了一種憤恨的心理。

    也正因如此,才會有後來的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才會在他們起義之後獲得很多人的支持,天下人也才會應聲而起,後來秦國的法治的已經成為了壓榨平民百姓的一種工具和手段,人民在這種法律的壓製之下痛不欲生,這種嚴酷的法已經讓他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響,讓整個社會的發展也變得畸形起來,在這種情況之下,更先在秦國提出法治的那個人必然是會受到衝擊的,這個人就是商鞅。

    嚴苛的法律使商鞅首當其衝地遭到攻擊

    我們都知道商鞅是最早在秦國提出法治的人,也是最早在秦國實行變法的人,正是因為他的變法才讓秦國走向法治的道路,才讓秦國成為了一個依據法治而治理國家的諸侯國,也正是因為它的法治,才讓秦國成為一個王朝之後有非常嚴苛的統治,所以作為更先在秦國提出法治的人,必定首當其衝。

    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商鞅所出的那個時段是秦國最為弱小的階段,在那個時候經過的發展非常的緩慢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製度,甚至經曆了之前很多代的戰爭,又經過了魏國多年以來的攻打和蠶食,秦國已經從一個諸侯國漸漸地又變成了原來的半農半牧的一個農業部族。

    在秦獻公時期,秦國實行以戰養戰的政策,雖然用秦國稍微的恢複了一些,但這個國家確實是沒有多少元氣的,所以這樣的國家根本不適合實行所謂儒家的王道,或者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他本身就是刀俎上的魚肉,如果再沒有什麼作為,那就隻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商鞅的法在秦孝公時期用的法最為實用,隻不過到了後來秦國從一個諸侯國變成了一個王朝,它容納了來自山東六國多個國家的人民,這些人民都從不同的政治製度之下,因為國家的滅亡而過度到了一種新的政治製度的統治當中,製度的變遷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而秦國的法本身就是一個對人們行為要求極高的統治政策,所以驟然在國家大麵積的推行法治必定會有絕大多數人不適應,會有絕大一部分人感受到壓力,長此以往,壓力就會變成壓迫,而壓迫必然就會導致反抗。所以雖然人們結合後來秦朝的發展曆史對商鞅多有批判,但是這種批判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並不是商鞅應該承擔的。

    商鞅變法為何遭到後世批駁?商鞅變法帶來了什麼負麵影響?

    推行嚴刑酷法的法家,遭到儒家的王道、道家的 ***

    最後一個原因,實際上是曆史發展所必然導致的一種結果。那是因為商鞅是法家的人物,他所提倡的那種嚴刑酷法治理天下事與道家的主流學說相違背的,我們都知道在漢武帝時期所實施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儒家學說開始了對中國古代人民長達兩千多年的思想方麵的統治。

    在獨尊儒術的社會現狀之下,道家的那種無為而治成為了一種消極避世的思想,法家的那種對於法令的運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這其實是思想與思想之間的碰撞,也是在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一種延伸,畢竟不同的學說有自己不同的主張,在學派被推到曆史正統的舞台上之後,另一種學派自然就暗淡失色。

    所以作為法家主流人物的商鞅,甚至作為法家集大成者的韓非,在後來的曆史當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非議,這一點實際上是曆史發展所必然導致的一種結果,許多的後來人是無能為力的。

    總述:

    我們可以看到,商鞅所實現的法治確實是不完整,而且是非常不完善的,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法治也是大不相同的,在那個曆史時間段內,他確實是君主保障自己手中權力的一種武器,但是我們並不能夠因為這些問題,就否定其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因為在那樣的一個曆史事件的這種統治政策是最適合中中國曆史發展的,他也是最能夠推動曆史潮流的,我們決定或者是評判一個曆史事件的時候,並不能夠簡單的以他的目的來作為評判的方式。

    因為很多時候,人們對於一些事件的理解和運用是要與曆史相結合的,很多在現在看似完美而且非常有用的主張,在古代不一定就是合適的,兩千多年之前就是一個從奴隸製社會向封建社會所轉移的過渡階段,在那樣的一個曆史時間段裏保障君主手中的權力就是曆史發展的選擇。

    因此,商鞅其實是做了一種順應曆史潮流發展的事情,後來人們對於他的多種批判,實際上隻是以後來人的眼光去片麵的看待了而已,如果真正的理解曆史發展的規律的話,我們就會看到在曆史的發展進程當中,每一件事物的出現,每一種決策的敲定,都有它自己本身的意義存在。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2112.html

    “商鞅變法為何遭到後世批駁?商鞅變法帶來了什麼負麵影響?” 的相關文章

    王商的一生有何經曆?最後的結局如何?

    王商的一生有何經曆?最後的結局如何?

    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建立新朝,這一期起源於漢宣帝時期的宮女王政君。王商,西漢外戚、大臣,是涿郡蠡吾人,後來跟隨父母遷徙到杜陵。與上一任丞相匡衡的身份相比,王商更最尊貴,他是皇室外戚出身,是漢宣帝母親王翁須之兄王武的兒子,漢元帝劉奭侍妃王政君的哥哥,與漢宣帝劉詢也是表兄弟,在元成時期地位僅次於大將...

    後世是如何評價單雄信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單雄信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單雄信(?—621年),曹州濟陰縣人,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驍勇矯捷,善用馬槊。勇武過人,號稱“飛將”。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隋朝末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將軍,參加偃師之戰。兵敗歸降王世充,授大將軍。對抗唐軍進攻,險些殺害秦王李...

    王世充:隋末割據群雄之一,專擅朝政,後篡位自立

    王世充:隋末割據群雄之一,專擅朝政,後篡位自立

    王世充(?—621年),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豐,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王世充自幼喜好經史和兵法,開皇年間,因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至江都宮監,受到隋煬帝信任,後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

    明宣宗朱瞻基在曆史上都有哪些愛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曆史上都有哪些愛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號宣德。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聊齋誌異》中說:“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顯然,朱瞻基愛促織是出了名的。除了這個愛好,朱瞻基還有鮮為人知的、更高雅的興趣—文藝。朱瞻基出生後,明成祖朱棣覺得這個孫子長得非常像自己...

    有哪些與甘夫人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她的?

    有哪些與甘夫人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她的?

    甘夫人,《夔州府誌》作名甘梅,沛國(今安徽淮北)人,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妾,蜀漢後主劉禪的生母。劉備因早年多次喪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甘夫人隨劉備到荊州時,生劉禪,長阪坡之戰時劉備於逃亡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劉禪及甘夫人在趙雲的保護下幸免於難。...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法正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為何還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後還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為何還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麼原因,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時期的父親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義上至高無上,比皇帝還還要尊貴,實際上並無半點實權,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連基本的自由都沒有,與囚徒無異。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自願成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乾隆一共有十幾個兒子 乾隆最後為何傳位給令妃的兒子

    乾隆一共有十幾個兒子 乾隆最後為何傳位給令妃的兒子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乾隆有十七個兒子,為何最終傳位給令妃的兒子?是因對她的愛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乾隆絕對不會是因為愛極了令妃才把皇位傳給第十五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曆史上的乾隆不僅沒有後人想的那麼深愛令妃,甚至可能在他心裏都沒拿令妃當回事。在乾隆心目中令妃不過是富察皇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