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曹議金為什麼能接管沙州統治權?曹議金是個怎麼樣的人?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8-30)3

    曹議金是誰?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910年(後梁開平四年),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張議潮的孫子),在沙州創立“西漢金山國”,並自稱“白衣天子”。

    《新舊五代史 吐蕃傳》對此記載為“沙州,梁開平中,由節度使張承奉,自號金山白衣天子”。

    此時,沙州政權雖號稱“繼五涼之中興,擁八州之勝地”,但其所能控製的區域,已僅限於瓜、沙二州,和紫亭、懸泉、雍眼、石城、常樂、新城等區區六鎮而已,治下人口已不過百萬。

    位於東方的甘州回鶻和位於西部的高昌回鶻(西州回鶻),早就對沙州政權形成了緊密合圍的態勢。

    公元911年,在甘州回鶻的打擊下,張承奉的西漢金山國無力抵抗,被迫向回鶻稱臣。

    兩國約為父子之國,“可汗是父,天子是子”。

    “西漢金山國”和“白衣天子”也降格為“西漢敦煌國”和“敦煌王”,成了甘州回鶻可汗的兒皇帝。

    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張承奉去世,曆經67年的沙州張氏政權終結。

    曹議金接管了沙州的統治權,並廢除“西漢敦煌國”,恢複了歸義軍稱號,自稱為歸義軍節度使,史稱“曹氏歸義軍”。

    一、沙州權利的和平交接

    後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曹議金(仁貴)接替張承奉的位置,成了沙州歸義軍政權的實際領導人。

    關於沙州張氏政權和曹氏政權是如何交接的,史書沒有記載,但可以肯定幾點:

    之一、張氏沒有絕嗣,敦煌文獻中曾有張承奉冊立太子的記載;

    第二、政權交接沒有發生流血事件,在曹氏掌權期間,張氏後人依舊在沙州政權中任職;

    第三、作為敦煌國的父國甘州回鶻沒有表示異議,並且在曹議金廢除敦煌國改稱歸義軍後,甘州回鶻依舊是默許的態度;

    第四、沙州百姓對於權力交接反應平靜,沙州社會生活基本保持了穩定。

    敦煌壁畫中的曹議金

    那麼,這次中國曆史上少見的權力和平交接是如何實現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曹議金和他的家族吧。

    曹議金自稱為毫州(憔郡,今安徽毫縣,也就是曹操的同鄉)的 *** ,在敦煌抄本《曹良才畫像讚》中寫到:“公乃毫州鼎族。因官停徹流沙,憔郡高原任職。”

    但對於這種自稱,學者多有質疑。因為在河西曹姓多為粟特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域昭武九姓。

    粟特曹氏出身於撒馬爾罕東北的曹國,移居中原後,以國為姓,改姓曹,這是敦煌曹氏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漢地曹氏在河西反倒宗族不顯,從其家族溯源亦可以看出,吐蕃時期曹氏,地位比較低下,多為部落百姓,或是寺戶。隻有極少數的曹氏人物,擠入了吐蕃僧界的上層。

    張氏歸義軍前期,沙州曹氏的地位尚屬低微,在政界沒有出現重要人物。而到張氏統治後期,曹姓人物迅速崛起,升至上層。

    公元895年(乾寧二年),曹氏已有擔任兵馬使的記錄。

    其中,曹光進在張淮深統治末期曾擔任過衙前兵馬使。

    張承奉親政後,曹光嗣任職都押衙,已成為張承奉政權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位高權重。

    曹光進與曹光嗣當為兄弟,兩人同時出任張承奉幕府中押衙之職,且曹光嗣為都押衙,總掌衙內事務,反映出曹氏家族勢力在張承奉時期的崛起。

    雖然曹氏家族門望較低,但通過軍功起家,經過不斷的奮鬥,到張承奉時期,已是門庭高廣,並被任命為懸泉鎮遏使行玉門軍使。

    到金山國末期,曹議金已出任沙州長史,具備了從張氏手中奪取節度使權位的能力。

    曹議金為什麼能接管沙州統治權?曹議金是個怎麼樣的人?

    在曹氏奮鬥上升的過程中,其家族還通過不斷與其他豪門通婚來提升自己的勢力。

    有明確記載的姻親關係,便包括沙州的張氏、索氏,曹議金自己便是索勳的女婿。

    即便沙州曹氏通過種種途徑不斷提升家族勢力,但作為執政的基礎來說,卻依舊稍顯不足。

    考慮到沙州粟特人,在曹氏執政時期毫無保留的支持,曹議金的家族為粟特族裔的可能性較大。而其自稱為漢地大姓,顯然也是為了得到漢族的擁護。

    這種冒用漢族郡望的做法,在沙州粟特人中間,早就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擁有漢族和粟特人的支持,再加上自身的政治資源,沙州曹氏已具備了代替張氏的政治基礎。

    我們之前曾提到過,對於一個實力有限的綠洲小國,在國際關係中左右逢源的能力才是立國之本。

    很顯然,曹議金比張承奉更精於此道。

    在沙州權力交替之前,他是否與甘州回鶻存有交易,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之後回鶻的表現來看,二者之間肯定存有某種默契,或者甘州回鶻幹脆就是支持他的力量。

    畢竟,我們以確知甘州回鶻和張承奉之間的關係,實在談不上和睦。

    敦煌壁畫裏的曹議金和回鶻公主

    二、曹議金的左右逢源

    曹議金掌權後的之一件事,就是遣使甘州回鶻,並迅速迎娶了回鶻天睦可汗的女兒為正妻。

    隨後,他通過甘州遣使中原,但使臣在涼州遭到溫末部落的劫掠無功而返。

    公元918年(後梁貞明四年),曹議金再次遣使中原,使節隨身攜帶著他給甘州可汗和涼州仆射的親筆信函,請求二者給予放行。

    最終,在二人的協助下,使臣到達後梁,得到了後梁政權的封贈。

    曹議金為此在莫高窟建大型洞窟(98窟)來慶賀,正是通過98窟內供養人的排列順序,我們得知回鶻公主是他的之一夫人,拒鹿索氏是第二夫人,廣平宋氏是第三夫人。

    因此至遲在918年前,曹議金與甘州回鶻已確立了姻親關係,父子之國的關係應該依舊保留。

    遠嫁於闐的曹氏公主

    向東修睦了與甘州回鶻的關係後,曹氏又與吐穀渾人慕容歸盈結為姻親。

    慕容歸盈曾出任瓜州刺史長達20多年,有力地支持了沙州曹氏政權。隨後,曹議金還將女兒嫁與於闐國王李聖天,李聖天與曹氏所生的太子從德,自孩提時期便留居沙州,直至其長大成人後,才回國即位,可見兩國關係的親密。

    沙州曹氏政權在其統治過程中,持續奉行姻親外交政策,世代與於闐、甘州通婚,結成同盟。

    正是通過政治聯姻的手段,使曹氏歸義軍長達122年的統治,保持了基本穩定。

    直到公元1036年(北宋仁宗,景佑三年),才被迅速崛起的西夏國王李元昊終結。

    曹議金的女婿——於闐國王李聖天

    三、與回鶻鬥而不破的關係

    雖然在曹氏歸義軍初期,為得到甘州回鶻的支持,可謂不遺餘力。

    但國與國之間,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含情脈脈,考量的隻有利益多寡和拳頭大小。

    大約在公元925—928年期間(後唐天成年間),甘州回鶻爆發爭權內亂,曹議金趁機出兵攻擊甘州。

    歸義軍對甘州回鶻的這次進攻,史籍上沒有準確的年代記載,隻能憑借部分保存在敦煌的讚文和詩歌加以推定。

    但歸義軍出兵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打破因甘州回鶻的封鎖,而“數年閉塞東路”,保持向東與中原的道路暢通。

    在敦煌讚文中有“今遇明王利化”的詞句,估計曹氏歸義軍與後唐王朝(這時後梁朱氏王朝已經覆滅),可能存在朝覲關係。但這種聯絡關係,因回鶻割據甘州而受阻。

    曹議金為什麼能接管沙州統治權?曹議金是個怎麼樣的人?

    因此,曹議金借甘州內亂之機,以號稱“十萬之眾”出兵。

    當然所謂“十萬之眾”也就是號稱而已,當時歸義軍轄區不過瓜、沙二州和紫亭、懸泉、雍眼、石城、常樂、新城等區區六鎮,人口不過百萬,如何湊得出十萬大軍?

    而且,從戰爭的結果也能看出,歸義軍的戰爭能力,遠遠達不到“十萬”的量級。

    此戰的之一階段是攻打酒泉,大將渾子盈戰死城下,歸義軍雖出師不利,但也攻到了甘州回鶻的心髒張掖城下。

    雖然很多資料都聲稱,曹氏歸義軍收複了甘、肅二州。

    但其實,甘州回鶻政權依舊存在。

    所以,或者說歸義軍取得了全麵勝勢,但沒有占據甘州城,似乎更為合適。

    戰爭的結果,似乎是歸義軍打通了河西舊路。

    據敦煌文書稱:“漢路當日無停滯,這回來往亦無虞”,並將之前的父子之國關係,逆轉為曹氏為父、甘州可汗為子的新格局。

    曹議金為什麼能接管沙州統治權?曹議金是個怎麼樣的人?

    敦煌壁畫中回鶻供養人的形象

    但一次戰爭的勝利,並不能從根本上逆轉“回鶻強歸義弱”的局麵。這從曹議金出兵甘州後,回鶻夫人的地位沒有任何動搖,可見一斑。

    甚至,他在935年去世後,三個兒子相繼執政,都把這位回鶻夫人奉為“國母天公主”。

    即便曹氏歸義如此迎奉,回鶻人在河西道途上的劫掠,仍舊不斷發生。為此,雙方曾進行過多次交涉,這在敦煌《曹元忠致甘州可汗狀》、《丁卯年正月廿四日甘州使頭閻物成去時書本》等文書中皆有記載。曹元德、曹元深(曹議金之子)時期,曾發生回鶻劫殺歸義軍貢使梁幸德的事件,並再次阻斷了通向中原的道路。這導致雙方關係,一度極其緊張。

    這些文獻的記載都反映出,歸義軍在與甘州回鶻的競爭中,甘州回鶻一直占據上風,而歸義軍則基本處於妥協的守勢。

    雖然兩方的關係長期陰晴不定,但從張氏晚期的父子之國,到曹議金時期的逆轉,再到其子曹元德時期約為兄弟之國。

    曹氏政權一直奉行的聯姻政策,顯然是取了實效。

    雖然依舊不斷受到回鶻的打壓,但這種柔和的政治手段,保證了沙州政權的獨立性,最起碼是名義上的獨立性。

    曹議金為什麼能接管沙州統治權?曹議金是個怎麼樣的人?

    北宋初年,河西走廊的割據形勢

    四、歸義軍各階段與中原的關係

    在整個歸義軍的曆史中,經曆了晚唐、五代、宋初三個時段。

    在晚唐時期,歸義軍本是唐朝設立的一個軍鎮,雖然位於中原王朝“王命所不及”的西北一隅,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名義上依舊是唐王朝的臣屬。

    到了五代時期,雖然還稱作歸義軍,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地方王國。

    這一時期,歸義軍在漢地史籍中的記載,新舊《五代史》上附著於《吐蓄傳》中,《宋史》則幹脆就放在了《外國傳》裏。

    可見此時,已經沒有人將歸義軍認做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沙州政權甚至一度被稱為“沙州回鶻”。

    由於沙州東西均被回鶻環抱,造成了在政治必須要和回鶻保持一致,這從沙州對中原王朝覲見上,可以看出端倪。

    沙州的朝貢使總是與甘州使節結伴同行,在五代史中就記載著“至唐莊宗時,回鶻來朝。沙州留使曹議金,亦遣使附回鶻以來。”

    到宋初也是如此,而後回鶻曾中斷了與北宋的朝覲關係,轉而向遼國朝覲,沙州使臣也就絕跡宋朝。

    等到遼國勢力開始侵襲河西,回鶻又聯合北宋抵抗遼國,回鶻和沙州歸義軍的使臣再次出現在北宋都城。

    可見,回鶻和歸義軍的政治聯盟關係長期存在。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8/81357.html

    “曹議金為什麼能接管沙州統治權?曹議金是個怎麼樣的人?” 的相關文章

    劉裕登基之後,司馬家族是什麼結局?真的被滅族了嗎?

    劉裕登基之後,司馬家族是什麼結局?真的被滅族了嗎?

    劉裕,南朝劉宋開國君主,定都建康。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實上司馬家族的後人在劉宋以後,在全國各地還廣廣泛分布,後世還出過司馬光這樣一類非常著名的人物。而“劉裕把司馬懿後代滅族”顯然是一種帶節奏的話。這個節奏之所以被帶起來,是因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人,曾...

    李隆基將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沒了 朱允炆為何會相信還重要他

    李隆基將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沒了 朱允炆為何會相信還重要他

    對建文帝朱允炆為什麼重用李景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咱們知道,李景隆是帶引號的建文戰神,把建文帝的江山都給坑沒了,反而成了朱棣“靖難之役”的最大功臣!那麼,建文帝朱允炆為什麼會如此相信又重用李景隆呢?咱們要知道,李景隆不是外人,他父親李文忠是朱元璋親姐姐的兒子,那李...

    曆史上既然沒有貂蟬這個人 呂布背叛董卓的原因是什麼

    曆史上既然沒有貂蟬這個人 呂布背叛董卓的原因是什麼

    對貂蟬並非曆史人物,那麼,在曆史上,呂布為何要背叛董卓?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情節,就是王允的連環計,在小說中:王允通過絕世美人貂蟬,成功讓呂布和董卓這對“父子”反目,使得呂布誅殺了董卓,終於為漢朝除掉了這一大害。但,演義畢竟是演義...

    乾隆怎麼說都是一代明君 乾隆為何偏偏獨寵和珅

    乾隆怎麼說都是一代明君 乾隆為何偏偏獨寵和珅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代明君乾隆皇帝,究竟為什麼偏偏獨寵和珅?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乾隆老爺子,整體上看,算是一代明君了。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康雍乾盛世以來的頂峰。可以說在國勢國運上,積極治理壯大,勤懇禦國,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麵,在他眼皮子底下,生生出來個大貪官和珅,...

    乾隆八十歲的時候還在選妃 嘉慶繼位後怎麼對待那些小媽的

    乾隆八十歲的時候還在選妃 嘉慶繼位後怎麼對待那些小媽的

    還不知道:乾隆皇帝八十歲還選妃,死後留下眾多嬪妃,嘉慶如何處置?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乾隆皇帝是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足足有六十三年四個月之久。國家在他的治理下,康乾盛世達到全盛。對於後世的人們來說,大家不僅因為他的出彩成就而了解他,他的風流情史也非常有名,大...

    嘉慶為什麼要殺和珅 嘉慶後麵為什麼會後悔

    嘉慶為什麼要殺和珅 嘉慶後麵為什麼會後悔

    對三件事讓嘉慶必須殺和珅,為何嘉慶在15年後又後悔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1799年,89歲的乾隆在彌留之際,似對嘉慶交代著臨終遺言,可是嘉慶一個字也聽不懂,無奈之下叫來和珅。結果,無論乾隆嘟囔什麼,旁人一概聽不清,唯有和珅對答如流,嘉慶頓覺脊背發涼。嘉慶此刻心裏...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這件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這件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始皇臨終之前留下一個60字的誓言,這是真的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首先這個60字的誓言是:“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魔鬼神共聽之! ”首先乍一看這句話,...

    陸康:東漢末年官員,忠於東漢朝廷,有顯著政績

    陸康:東漢末年官員,忠於東漢朝廷,有顯著政績

    陸康(126年-195年),字季寧,東漢末年官員,吳郡吳縣人。陸康是吳郡陸氏子弟,忠於東漢朝廷,有相當顯著的政績。漢末亂世,陸康為朝廷抵抗孫策。城陷後,去逝。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稱之陸康年輕時就有義烈之名。最早先受揚州刺史臧旻推舉為茂才,然後出任高成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