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東吳最厲害的兩大使者,其中一個狠懟劉備獲嘉獎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8-25)4

    大家好,這裏是曆史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期間,魏、蜀、吳三方的關係非常有意思,它們既是敵對關係,又可以為了共同的利益瞬間結為同盟。而在這三方勢力當中,東吳在其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始終都是兩邊搖擺的角色。先期為了抗拒曹操與劉備結盟,後來又為了荊州效忠曹氏力克蜀軍,並不惜痛下殺手斬殺蜀軍大將關羽。與蜀漢撕破臉皮打完後,孫權又再度致書劉備請和。

    據《三國誌先主傳》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之後,於同年七月召集眾文武大臣商討伐吳事宜。雖然眾臣都曉以利害、極力勸阻,但劉備被憤怒和驕傲衝昏了頭腦,一意孤行、乾綱獨斷,親率大軍東征伐吳。在這期間孫權曾致書劉備請和,怎奈“先主盛怒不許”,於是蜀、吳之間就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夷陵對決。

    東吳最厲害的兩大使者,其中一個狠懟劉備獲嘉獎

    孫權之一次請和沒有達到目的,孫、劉兩家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爭,結果以蜀漢慘敗、東吳完勝而結束。但是孫劉兩家的事情還沒有結束,打完之後沒多久,孫權又再度派遣使者出使蜀漢請和。

    其實自夷陵之戰結束後,孫權曾先後三次派遣使者出使蜀漢,由於第二次出使平淡無奇,所以在本篇中不做敘述。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之一次和第三次,因為這兩次正好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立:一個把劉備懟得羞愧難當、無言以對;另一個則是口無遮攔的盛讚蜀政,結果引火上身使自己獲罪。

    之一次出使蜀漢。據《三國誌吳主傳》及注引《江表傳》中記載,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東吳在六月結束了夷陵之戰後,又在同年的十月至十一月間,在洞口、濡須、南郡三處與曹丕經曆一場大戰,最終的結果是以東吳完勝而告終。隨後在一次朝會上,孫權對文武百官們說:“近日收到了劉玄德的來信,說對於率部東征的錯誤舉動表示深深的內疚和自責,現在又想重歸於好繼續往昔的聯盟之宜。”

    最後經過眾人協商,孫權於十二月派遣太中大夫鄭泉出使蜀漢,到白帝去麵見劉備請和。在這次出使蜀漢的過程中,鄭泉的表現可以說是三次出使中更大的亮點。據《吳書》載,鄭泉字文淵,陳郡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一帶。他博學多才,但是誌向卻與眾不同,因為他嗜酒如命,所以畢生更大的願望就是把自己浸泡到一個全是酒的環境裏麵,“反覆沒飲之,不亦快乎!”由此可見,鄭泉在東吳的文臣當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除了經常喝得爛醉之外,其它方麵的表現都非常出眾。不畏王權敢於諫諍、思維敏捷且善於臨場應對,這是他身上最突出的特點,這也是孫權欣賞他的地方。

    鄭泉到達白帝之後,劉備首先拋給他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你家吳王為什麼不回我的信呢,是不是覺得我這個皇帝來路不正啊?”這句話可謂是一語雙關,其中表達了兩個意思:如果不承認我這個皇帝,派你來請和就是一種挑釁的行為;如果承認了我這個皇帝,你此行的目的就不是請和,而是代表東吳來臣服的。

    鄭泉回答說:“曹氏父子淩駕於漢室之上,最終奪取皇位自立為帝。殿下既然是漢室宗親,自然有維護漢室江山的責任,在這危難時刻不是想辦法討伐曹氏,而是急於稱帝自立,怎麼能讓天下人信服呢?所以我家主公沒有回信。”

    東吳最厲害的兩大使者,其中一個狠懟劉備獲嘉獎

    這本來是劉備給鄭泉挖了一個陷阱,沒想到讓鄭泉這麼一懟恨不得自己跳進去,立時間羞愧難當、無言以對。鄭泉這一次出使蜀漢可以說非常成功,達到了孫權的要求,對他在劉備麵前的表現也非常的滿意,並對鄭泉進行了嘉獎。

    與鄭泉這次狠懟劉備相比,東吳另外的一次出使則要和諧多了。據《三國誌吳主傳》載,黃武三年(公元224年),孫權派遣輔義中郎將張溫第三次出使蜀漢。這一次出使跟前兩次有很大的不同。之一次出使是大戰後的首次請和,當時由於鄭泉的出色表現,吳、蜀之間的聯盟關係得以恢複;第二次是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去世,孫權派立信都尉馮熙出使蜀漢進行吊唁;而這三次出使則主要是跟蜀漢新主劉禪的一次例行溝通,順便將東吳現階段仍與曹魏聯係的原因告知諸葛亮。

    這本來是一次很輕鬆的例行出訪任務,孫權有意讓還算年輕的張溫曆練一下,卻沒想到被他自己搞得一塌糊塗,結果引火上身使自己獲罪。

    據《三國誌張溫傳》載,當時的張溫才三十二歲,相對來說還算年輕,也沒有過出使外方的經驗,所以在臨行前孫權還特地的進行了一番囑托,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把我們現階段還跟曹魏聯絡的原因告知諸葛亮,等山越平定結束,我們會立刻跟曹魏劃清界限開戰;二、表現得體、不辱使命。張溫信誓旦旦領命之後就出發了。

    到了蜀漢之後,張溫在呈遞信函的過程中,對諸葛亮治理蜀漢的決策和功業大肆吹捧了一番,甚至把無所事事的劉禪都給捧成了英明神武的一代聖主,表現出了東吳極其謙卑的求和之意。當時蜀漢群臣對張溫的說辭非常滿意,諸葛亮也對張溫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張溫返回東吳之際,諸葛亮還親自為張溫餞行。

    張溫在出使蜀漢的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但是他這種卑躬屈膝的態度以及“稱美蜀政”的言辭有辱國體,讓孫權非常失望和生氣,所以在他回到東吳沒多久就被調離重要崗位,到豫章的部隊帶兵去了,“事業未究”。這還不算完,後來孫權又一步一步地把他撤職、問罪“幽之有司”,幾年之後便鬱鬱而終了,死的時候才三十八歲。

    鄭泉和張溫兩個人采用了不同的 *** ,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使得吳、蜀兩國摒棄前嫌協同拒敵,但是最終兩個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8/80484.html

    “東吳最厲害的兩大使者,其中一個狠懟劉備獲嘉獎” 的相關文章

    文聘在三國時期是一種什麼存在?他的實力如何?

    文聘在三國時期是一種什麼存在?他的實力如何?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三國時期,是古代中國曆史上最精彩紛呈的時期之一,故事多多,英雄豪傑輩出。且因為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那個時期的英雄豪傑們,在知名度上,普遍高於其餘曆史時期。在三國時期,有郭嘉、荀彧、賈詡、諸葛亮、龐統等頂級謀臣,也有“二十四名將”、“五虎...

    曆史上張承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如何

    曆史上張承業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如何

    宦官製度在我國古代朝代紮根許久,為了維護皇宮日常運轉和皇帝日常事務所采用的。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張承業自幼淨身入宮,長大後因通曉軍事,得以出外主持地方軍務,回朝後獲賜紫衣,升任內供奉。此後,他因多次奉命出使渭北,被唐廷任命為晉王李克用的監軍。他與李克用相互尊重,結...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中的女人那麼多 秦始皇是怎麼處理她們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中的女人那麼多 秦始皇是怎麼處理她們的

    對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可六國後宮中的女人該何去何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前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頒布了一係列的政策來鞏固統治,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功績流傳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卻讓他很頭疼,那就是六國後宮中的眾多美女該如何處置呢?全部處死太過殘忍,全納入後宮...

    洪遵:南宋官員、錢幣學家,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洪遵:南宋官員、錢幣學家,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嚴,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南宋錢幣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紹興十二年(1142年)二月,與兄洪適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狀元,洪適第二榜眼,父親洪皓,曾任禮部尚書、大金通問使、徽猷閣直學士、提舉萬壽觀兼權直...

    劉備三顧茅廬時,為何要說出自己的官職?

    劉備三顧茅廬時,為何要說出自己的官職?

    劉備與諸葛亮之間關係的親密程度在曆史上是少有的,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三顧茅廬是三國中的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說的是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親自去請了三次,態度非常謙恭、誠懇,最終感動了諸葛亮。但是,劉備第一次去請諸葛...

    在曆史上,雍正的的後宮有多少妃子?分別是哪些人?

    在曆史上,雍正的的後宮有多少妃子?分別是哪些人?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是清盛世承前啟後的大政治家。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當年兩部清朝穿越電視劇,《宮鎖心玉》《步步驚心》把雍正這個男人,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那個時候街頭巷尾討論的男人不是明星,而是四爺。此後的一部《甄嬛傳》,讓四爺一直到今日,在各大網站都擁有者超高的粉絲以及點擊播放量...

    曹休對曹魏做出了哪些貢獻?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曹休對曹魏做出了哪些貢獻?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與東吳爆發石亭之戰。大司馬曹休率領十萬魏軍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率領的三萬吳軍打敗,損失慘重。曹休年少時被曹操譽為曹家“千裏駒”,在抗擊蜀漢與東吳的戰鬥中表現突出,有很好的軍事能力,那他為何會在石亭之戰...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為相十二年,深為真宗信賴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為相十二年,深為真宗信賴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縣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王旦登進士第,以著作郎預編《文苑英華》,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澶淵之戰時,權任東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並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