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亡國之君崇禎值得同情嗎?明朝滅亡有哪些原因?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8-25)4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崇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大部分曆史上的亡國之君,總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因為他們往往窮奢極欲,不顧百姓死活,最後落得身死國滅。

    可有一個這樣的帝王,死後卻博得了人們的同情,他就是明朝的崇禎帝。

    亡國之君崇禎值得同情嗎?明朝滅亡有哪些原因?

    崇禎皇帝勤勤懇懇,想有一番作為,可惜他接過的是一個被好幾代祖宗給敗得差不多了的爛攤子。

    從崇禎的苦苦掙紮,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剜心之痛,至於明朝這個龐大而又笨拙的帝國的滅亡,鍋實在不應該讓崇禎一個人背。

    祖製讓明代成為了笨拙的帝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建立了不朽功業,還體恤百姓,這都是應該承認的。

    但是,也正是由於出身環境,朱元璋對財政、金融和貿易很陌生。

    朱元璋認為是他的英明神武把元朝揍趴下的,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元朝後期的財政大崩潰。

    他有樣學樣,跟宋朝與元朝一樣,發行了“大明寶鈔”這種紙幣。

    朱元璋淳樸地認為,紙幣是個好東西,能印就能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這背後的邏輯他沒搞懂,當然他也沒興趣。

    所以,奇葩的“大明寶鈔”問世之初,就沒有準備金。

    也就是說,你可以用手上的真金白銀按照既定的彙率,去換得大明寶鈔,但如果你想用大明寶鈔按照相同的方式去換取真金白銀,對不起,這是不可能的。

    老百姓就算再傻,也不可能看不出來,人們在市場交往中,發現“大明寶鈔”毫無說服力,自覺 *** ,仍舊采用金銀銅錢交易。

    不得已,朱元璋動用自己的權威蠻橫地幹涉,禁止民間金銀交易。

    經過多次折騰,朱元璋貌似也窺得了貨幣的一絲門道,隻是他身上固有的小農意識也出現了,他在 *** 花錢時盡量多用紙幣,在收錢時少收紙幣。

    比如民間在繳納商稅的時候,規定百分之七十用紙幣,百分之三十用硬通貨,民間為了湊齊繳納的硬通貨,得花大量的紙幣去兌換,不出意外,“大明寶鈔”出現了大貶值。

    朱元璋設計的這種製度還是有公平之處的,因為除了坑百姓,坑起官員來也毫不手軟。

    官員原來的俸祿是用糧食支付的,但到後來,一部分變成寶鈔,寶鈔貶值了,能夠換得的糧食自然也就少了。

    為了更低的生活保障,在民間 *** 與官員的疾呼下,明朝確立了銀本位。

    商業貿易的發達與過度產業化

    明朝朝野呼籲建立銀本位,恰好趕上了西方大航海時代的貿易浪潮。

    西班牙人占領了白銀儲量更高的國家墨西哥,開辟了以菲律賓為跳板、往來於中國與日本的貿易路線。

    但是,明朝皇帝在對外貿易中,根本不了解宋元時期的規則。

    在明朝皇帝看來,他們都是仰慕中國文化前來朝貢的,所以就算是西方的商人也必須偽裝成朝貢的使者。

    朝貢的使團獻給明朝帝王禮物,明朝帝王再賜予這些使團價值數倍的回贈,長久下來,明朝一直是虧本買賣。

    宋元時期賺錢的外貿,反而成了明朝皇室的包袱。

    中國的近鄰日本與北方的蒙古,也把明朝當做冤大頭。

    明朝的應對是減少日本的朝貢次數,壓低日本朝貢貨物的價值,正常的貿易受到了打擊,日本人隨機對中國的沿海地區開始了走私和海盜攻勢,東南沿海的倭亂開始了;

    同樣,明英宗發現蒙古的朝貢使團有半數以上是冒充的,所以隻按照規定人數給予賞賜,這下激怒了也先,才有了後來的土木堡之變。

    明朝開始在沿海實行嚴格的海禁,在西北也不斷與蒙古有戰爭摩擦。

    可是,無論是朝廷宰輔徐階、張居正還是地方名臣海瑞,都認為對於白銀儲量不高的中國來說,“開礦不如市舶”。

    所以,隆慶年間,開放了海禁,又在西北與俺答汗“封貢互市”,困擾明朝的倭亂與邊患竟然一下子減輕了不少。

    這樣,大量的白銀開始湧入中國。

    西班牙人從墨西哥帶著大量的白銀先到菲律賓的馬尼拉,然後到達中國的東南沿海,購買中國的貨物後,一部分回到馬尼拉,一部分到日本。

    之後,將中國貨物轉手賣給日本,日本兵庫縣的白銀通過西班牙人之手,再次采購中國貨物的時候,也流入了中國。

    流來流去,白銀還是流入了中國,明朝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白銀帝國”。

    被高估的張居正改革

    既然商業收入這麼多,照理說,明朝應該把商業稅上升到主體地位才是,可是這個老牌的帝國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也沒有一絲改變的想法。

    因為,商業稅是個流動性強,變化特別大的稅種,這需要明朝徹底拋棄對商業“四本之末”的看法,再配套以專業的官僚隊伍。

    隻是,在動態的社會裏,明朝依舊選擇以靜態的方式來應對。

    明朝的稅收主要來源依舊是土地,畢竟土地數額變化在短時期沒有商業營收那麼巨大。

    朝廷從戰亂恢複的洪武年間到太平的嘉隆萬時期,人口與土地都應該增長才對,可官方的數據卻瞠目結舌,人口與土地還減少了。

    原因就在於朱元璋將大量的田地賜予自己的子孫和勳貴,而後世的皇帝還要兼顧外戚,這些人都不用納稅,他們占領大量的田地尚且不滿足,總是想辦法兼並普通百姓的田地。

    偏偏,明朝又是一個不抑兼並的朝代。

    此外,地方官員還藏匿田地,有“黃冊”和“白冊”的區別,黃冊用來應付上級,記錄的人口與土地數額較少,需要繳納的稅額自然就少;白冊是實際記錄數額,地方官員的征稅依據。

    這其中的差價,毫無疑問是被地方官員中飽私囊了。

    張居正的改革是在帝國財政一團亂麻的前提下,解開了幾個死結,尤其是通過“考成法”給地方官員壓力,清量土地,再通過“一條鞭法”,將所有的稅額和勞役折合成銀兩,每年隻征收一次。

    影視劇中的張居正形象

    這種 *** 減少了擾民,簡化了手續,有利於征收稅賦,加上白銀湧入,確實讓民間也受到了惠及,所以 *** 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這才有了萬曆年間“三大征”的底氣。

    隻是,張居正並未想過發展經濟,也沒有給民間經濟鬆綁的意圖,隻是理清了稅基:土地!

    後世的明朝帝王在需要應對突發事件的時候,之一反應都是按照土地數額,每畝增加多少稅收的範式來應對財政危機。

    所以,從張居正開始,就沒有下定決心麵對商業發達的現實,也沒有嚐試將商業稅作為主要來源,畢竟這已經是現代化國家的範疇了,張居正受到時代的局限,並未看到當時全世界的變化。

    農民起義不斷

    因為對外貿易的興盛,絲綢與茶葉成了重要的外貿產品,東南沿海的土地不再種植水稻,紛紛改種經濟作物桑樹、茶樹。

    加上,明朝依舊靠土地征稅,這讓更多的百姓幹脆離開土地,從事商業以及手工業。

    江南的經濟一派繁榮,但糧食產量卻是逐年降低的。

    而在中國的西北,農村依舊靠農耕為生,他們的負擔依舊沒有減輕,因為這中間還涉及了一個銅錢與白銀的彙率。

    豐收的年景,農作物價錢肯定比較賤,必須用更多的糧食換取銅錢,即使銅錢與白銀的彙率是不變的,換取同樣的白銀,百姓們也付出了更多的糧食。

    更何況,朝廷往往在豐年會加收銀兩,這樣百姓付出的銅錢也不少。

    那麼,災荒的年景,農作物價錢貴了,銅錢的價值就會低,這會造成白銀對銅錢的彙率上升,換取同樣的白銀,百姓們也付出了更多的銅錢。

    但是,農民在豐年依舊沒有存糧,更何況是荒年,所以流離失所在所難免。

    彼時,西班牙在海洋上被英國擊敗,導致明朝不再能從墨西哥進口到白銀。

    “屋漏偏逢連夜雨”,“小冰河”的氣候也讓明朝深受其害,糧食大量減產,所以西北民變發生後,朝廷既無錢賑災,也不能調撥東南沿海的糧食往西北。

    本來,西北的農民就夠慘了,但為了應對女真在東北的挑釁,支付遼東軍隊的軍餉,崇禎依舊隻能選擇加征土地稅。

    西北的農民,終於忍無可忍,胸中奔騰的千軍萬馬爆發了,最後李自成埋葬了大明王朝。

    魏忠賢還活著,能給明朝續命嗎?

    時下流行一種觀點:“東林代表江南大商人利益,個個富得流油卻抗拒商稅,導致明朝國庫沒錢,因此滅亡”。魏忠賢是主張對大商人征稅的,假如魏忠賢活著,崇禎不至於因為錢窘迫,所以,東林黨是明亡的直接推手。

    實際上,即便崇禎要對富商征稅也很困難。

    大量流入的白銀,絕大部分肯定在富商手中,這些富商靠著資本積累,與朝廷高官互相勾結,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

    早在嘉靖年間,東南的富商就能夠與朝廷高官聯合排擠抗倭名臣朱紈,導致朱紈自殺,可見,他們的影響力有多大。

    因為地域的原因,很多人便認為東林黨與富商的利益是一致的。

    誠然,東林成員都是中小地主,但有些人家裏也兼營點小商業,總體上來說家產不多,如東林領袖顧憲成的家產不過三百畝地,還要跟兄弟均分;

    這樣的家產狀況頂多隻能說是中產階級,還有更窮的,鄒元標家裏就很窮(食貧);顧大章家連奶媽都請不起;繆昌期家裏破產,連參加科舉的盤纏都是朋友資助的;楊漣考上進士前要自己種地,差點累死在地頭。

    除李三才等極少數人外,東林人士基本都是清官,死時家產也不會比繼承的祖業多多少。

    亡國之君崇禎值得同情嗎?明朝滅亡有哪些原因?

    所以,東林人士代表的是中產階級和貧民的利益,並沒有代表江南大商人的利益,相反東林人士的對立麵倒多是大商人出身。

    明朝皇權極強,皇權派生出來的宗室、外戚、宦官利用特權壟斷商業,兼並田地,與民爭利,皇帝還生怕他們過得不夠好,萬曆給李太後的老爹李偉賜田七百頃,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一次賜田三百頃。

    東林排擠的許多內閣大學士家大業大,內閣首輔王錫爵就出身江南巨商,有田萬頃,奴仆千人;之後的內閣首輔朱賡是紹興山陰人,父親是知州,自己也不廉潔,把山陰縣的良田美宅全部侵占,有奴仆幾千人。

    這些人,皇親國戚不用上稅,內閣輔臣憑權勢逃稅,還庇護其親戚黨羽逃稅,東林人士反而是建議要少給皇親國戚賜田,要向富商豪紳收稅,免得他們把稅收轉嫁給百姓。

    崇禎帝募捐的時候,一丁點兒銀子也募不上來,但是周奎、朱純臣、張維賢等一毛不拔的勳貴都不是東林黨,倒是英勇殉國的範景文、李邦華是東林成員無疑。

    再說閹黨,崇禎年間當政的溫體仁、禍亂南明朝綱的馬士英、阮大铖,可是典型的“魏黨馬黨”,當這些人見清軍勢大,提前逃跑的時候,倒是楊漣的弟子史可法戰死在了揚州。

    較之魏忠賢以及後來的溫體仁,東林根本沒有真正、完全、徹底掌握國家政權,又遑論治國理政。

    比起魏閹,東林與更高權力始終隔著一層,如果沒有東林黨的製衡,魏忠賢及其黨羽會更加肆無忌憚。

    明朝亡於內外交困,首要問題是沒錢,而缺錢的原因很大方麵是沒跟得上時代潮流。

    就連張居正那樣能力強的人,也是對帝國修修補補,沒有敢從源頭動刀。

    如果從源頭動刀,對富商征稅,除了相應的體製要適應外,還要做好應對朝廷勳貴的責難,很顯然,張居正沒有這個魄力,或者說張居正也受到了時代限製。

    因為無法進口白銀,造成了經濟大崩潰,加上自然災害,激發了民變,再加上新興的女真政權。

    所以,明朝滅亡,成了大勢所趨。

    金庸先生在《袁崇煥評傳》曾說“明朝是中國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曆史中最黑暗的時期。明朝當然應該亡。”

    金庸的評價,或多或少帶了個人的主觀原因。

    一個朝代的滅亡,是錯綜複雜的綜合原因造成的,絕非一人一事能夠撼動。

    明朝的滅亡,是多種人為因素交織在一起,自然災害使這一切問題暴露並加重,

    至於晚明朝廷的無可救藥,與東林黨並無太多關係,魏忠賢比東林黨更能理財、其黨羽比東林黨更能打仗的這種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8/80425.html

    “亡國之君崇禎值得同情嗎?明朝滅亡有哪些原因?” 的相關文章

    康熙並不是順治的嫡子和長子 順治為何會傳位給他

    康熙並不是順治的嫡子和長子 順治為何會傳位給他

    康熙作為順治第個三子,康熙非嫡非長,前麵還有個哥哥福全,為何順治要傳位於他呢?第一,康熙自幼聰穎,喜好讀書在古代漢人王朝裏邊,一般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是清朝是遊牧民族,卻沒有這個規矩。清朝雖然深受漢文化影響,但是在繼承人製度上,其還是主要看皇帝的個人喜好,沒有製度化。不然也不會...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亦稱唐明皇。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顯暴斃,韋後欲效仿武則天攝政奪權。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自然不允許李唐政權落在韋後之手,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及黨羽。隨後,李隆基不顧宰...

    劉關張三兄弟各丟一個地方 三人到底誰才是敗家之人

    劉關張三兄弟各丟一個地方 三人到底誰才是敗家之人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劉備丟夷陵,兄弟三人誰最敗家?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同病相憐者,往往會抱團取暖。就好比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一個是破落的皇室子弟,以賣草鞋為生;一個是賣豬肉的豪強,希望能光宗耀祖;一個是流亡江湖的...

    赤壁之戰曹操最終會輸是因為蜀漢與東吳的連盟嗎?

    赤壁之戰曹操最終會輸是因為蜀漢與東吳的連盟嗎?

    作為三國時期“三大戰”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赤壁之戰被後世屢屢提及,幾乎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建安五年(200年),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官渡之戰打響。曹操擊敗袁紹,統一了中國北方。時隔8年,曹操聞知病危中的荊州牧劉表想托孤於劉備以保荊州。遂親率二十萬...

    劉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有何種作為?

    劉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有何種作為?

    劉章是齊王劉肥的兒子,呂後稱製期間被封為朱虛侯。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劉章後因誅諸呂定天下之功,被封為城陽王,城陽王國治所在山東省莒縣,筆者正好是莒縣人,有機會瞻仰城陽王劉章的相關曆史遺跡,感受浩然長存的英雄氣概,以成此文。朱虛侯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嚐入侍高後燕...

    司馬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死後都遭遇了什麼?

    司馬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死後都遭遇了什麼?

    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對於司馬光的了解,大多數人對他的記憶都是來自於司馬光幼年時候砸缸的故事,其實在此之後,這位聰明的孩子也非常有出息,成為了北宋時期的宰相。然而相比於名垂青史,司馬光在死後的結局卻有些慘不忍睹。故事畫:司...

    司馬懿在麵對諸葛亮北伐的時候 司馬懿為何沒有主動出戰

    司馬懿在麵對諸葛亮北伐的時候 司馬懿為何沒有主動出戰

    還不知道: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麵對北伐的諸葛亮卻始終不主動出戰?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戰亂紛飛的年代之中,能否保住性命,本身就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尤其是在三國那個年代,群雄逐鹿,裂土分封的事情常見。但是在這個時代當中,能力出眾者,幾乎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曹...

    楊戲:蜀漢時期官員,性情簡略,但對故友忠實誠懇

    楊戲:蜀漢時期官員,性情簡略,但對故友忠實誠懇

    楊戲(?-261年),字文然,犍為郡武陽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早期擔任督軍從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將軍蔣琬的器重,曆任護軍、監軍、建寧梓潼二郡太守、射聲校尉。為人疏闊簡略,忠誠寬厚。酒後對薑維有傲弄之言,坐罪罷免。景耀四年,去世,著有《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