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崇禎皇帝葬送了明帝國,為什麼卻贏得了同情?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8-22)4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崇禎皇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崇禎皇帝朱由檢,作為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在位十七年,直接導致了大明帝國的轟塌。然而,不管是在官方史書《明史》還是在後世的評說中,對崇禎大態度大多是懷念和同情,卻少有指責。甚至於,崇禎得以諡號為“莊烈皇帝”,並入葬明十三陵之一的“思陵”。

    對於亡國之君來說,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那麼,拋開崇禎的能力問題,僅僅從後人的態度去探究,為何崇禎能贏得普遍同情而少有罵名呢?

    1 明亡並非崇禎一人之過

    明代滅亡,最直接的是在崇禎朝。然而明帝國的潰爛,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到了崇禎朝已經無藥可救了。

    關於明朝的滅亡,甚至於連官修史書《明史》中都出現了“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這樣的語句。後人總結為“明亡於天啟,實亡於萬曆,始亡於嘉靖”。

    這樣的形容或許誇張,但這至少說明,在明帝國的衰亡曆史上,嘉靖、萬曆、天啟都要負有相當的責任。

    其一,嘉靖皇帝,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倒數第六位皇帝。嘉靖皇帝以小宗入繼大統,因為大禮議等事件,嘉靖對帝國的大臣們十分不信任。

    於是,嘉靖皇帝開始修煉他的“帝王之術”,希望通過權力製衡來平衡和掌控朝局。然而,帝國的大臣都是通過層層選拔而進入中央 *** 的,也不會甘於受到隨意擺弄。

    嘉靖朝,明帝國的開始了相當嚴重的黨爭和內耗。在帝國內部,爭權奪利,揣摩上意的官員越來越多,而正直的官員屢屢收到迫害;帝國外部,北部和西部丟失了大量的戰略緩衝地帶。

    “庚戌之變”中,蒙古首領俺答汗甚至衝到了明帝國的首都北京城郊,劫掠一番後揚長而去。

    因此,可以說,從嘉靖朝開始,明帝國的內部就已經腐爛,中央 *** 已經變形;外部軍備廢弛,邊境內縮,北方威脅重啟。首先為帝國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其二,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帝國倒數第四位皇帝。萬曆朝本來有張居正改革打下的基業。然而,萬曆皇帝親政以後,發現文官們的權力已經急劇膨脹,不僅自己在國事上受到掣肘,連自己的私生活也屢屢受到幹預和指責。

    這讓高高在上的皇帝感覺到十分的不舒服。年輕的萬曆皇帝采取的策略是,拒絕上朝,對於許多大事既不反對也不同意,消極怠政,拖延不決。

    這樣的情況下,許多 *** 部門職位空缺也難以得到有效的補充,明帝國的 *** 對帝國控製力度明顯減弱了。

    在 *** 無力的情況下,帝國的亂象開始積累。萬曆朝晚年,明帝國出現了兩個巨大的危機。

    崇禎皇帝葬送了明帝國,為什麼卻贏得了同情?

    之一是流民現象,當初朱元璋製定的戶籍製度已經完全被破壞,帝國的境內充斥著大量的流民,這極大地破壞了帝國的穩定,也降低了農耕帝國的生產力,使得帝國應對災難的能力變弱。

    第二是女真人自主國家的逐漸形成。女真人一直是明帝國的附庸,奴兒幹都司說明了明帝國在當地有效的統治。萬曆年間,努爾哈赤抓住機遇統一了女真各部,逐漸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並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了明軍,逐漸穩固了東北的統治。

    帝國 *** 的怠政,使明帝國的行政和軍事效率變得低下,從而失去了將女真人扼殺在搖籃中的機會。等到薩爾滸之戰時,明帝國驚奇的發現,這個強大的對手已經可以憑借某些優勢,和帝國扳手腕了。

    其三,在明帝國衰亡的道路上,萬曆之孫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個難辭其咎的皇帝。雖然近年來,對於東林黨和魏忠賢的形象普遍有了新的爭論,他們的形象變得複雜而難辨。但天啟一朝,皇帝不作為、大臣勾心鬥角、宦官勢力水漲船高、明帝國更加沉淪、以致於難以挽回,已經成為共識。

    如果滅亡是明帝國的一場不能治愈的癌症的話。開始發炎是在嘉靖年間;而萬曆則是癌變的開始,毒瘤已經開始顯症;天啟年間則是公開顯症。到了崇禎即位的時候,明帝國差不多已經癌症晚期了。

    在嘉靖、萬曆、天啟、崇禎四位皇帝共同負責下,崇禎作為亡國之君,他的指責被分擔了很多。這是他能夠得到一個相對正麵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崇禎的不可為而為之

    不得不說,雖然沒能夠最終力挽狂瀾,崇禎的很多 *** 也毫無遠見甚至是錯誤的,但哪怕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崇禎皇帝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挽救這個帝國。從態度上來說,崇禎的作為是無可厚非的,甚至為他贏得了相當的讚譽。

    崇禎年間的明帝國,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其一,崇禎元年,全國發生大災荒,流民 災荒,陝西首先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崇禎元年)陝西饑民苦加派,流賊大起,分掠鄜州、延安。-《明史》其二,財源枯竭, *** 失去信用,頻繁的變動農商政策卻無濟於事。各種加派的軍餉苛捐雜稅讓百姓難以生存,而 *** 信用又嚴重透支,賦稅都難以征收起來,加重了帝國的災難。

    於是,整個崇禎朝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災荒,農民難以生存,隻好暴動起義; *** 大力征剿,好不容易有點成效;為了更好的穩定帝國, *** 不得不加大賦稅的征收以供應後勤;農民迫於過重的賦稅,難以生存,出現新的暴亂區,再次出現起義 *** ; *** 加大力度征剿···

    麵對這樣的情況,崇禎皇帝積極應對,做了很多努力。

    其一,崇禎皇帝清除閹黨,打壓文官權力,保證了皇權的集中,有效使將近癱瘓的帝國各級 *** 重新運行起來。

    其二,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有能力有作為的軍事將領,積極應對此起彼伏的國內外動亂,不斷的調整策略,力求解決。包括袁崇煥、盧象升、陳奇瑜、孫傳庭、左良玉、曹文詔等人,都是在崇禎朝得以大展拳腳。(當然其策略的多變和信任的不長久也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

    其三,崇禎皇帝本人的修養、勤政、節儉也是明朝皇帝中少有的。在政務上,崇禎宵衣旰食、殫精竭慮;生活上,崇禎衣食樸素,不事奢華。崇禎帝沒有聲色犬馬,大興土木;沒有意誌消沉,得過且過。甚至於,崇禎還拿出皇家私庫補貼軍費。

    然(崇禎)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明史》其四,在已經難以挽回的餘地,崇禎皇帝依然沒有出現自暴自棄和耽於享樂的局麵,這是我們往往忽略的一點。崇禎十七年,在帝國滅亡的前三個月,崇禎還多次調整部署、召見大臣商議,想要再努力一下。這樣的精神,比起王國之君陳叔寶、李煜這樣在劣勢麵前意誌消沉、享樂一天是一天、敵軍一到就投降的態度,崇禎的這種態度還是值得讚譽的。

    中國人一直對“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十分讚譽,而崇禎正是這樣一個人。這讓崇禎所有的亡國之君中鶴立雞群,在史書和後世形象正麵了不少。

    3 崇禎之死和遺詔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進圍北京,不久北京城破。崇禎皇帝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女兒,令外戚(一說太監)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出逃,而後自縊於萬歲山(今景山)。

    從這十幾年的經曆來看,或許對於崇禎來說,死亡並不是痛苦,而是一種解脫。

    但已經回天乏術的崇禎沒有選擇投降李自成,也沒有出逃,仍舊具備相當的氣節。在理學、心學興盛的明朝,士大夫最看重的莫過於氣節了。因此,崇禎之死也為自己贏得了很多讚譽。

    另外,崇禎的遺詔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死傷百姓一人。-《明史紀事本末》

    關於崇禎的這份遺詔的真實性,實際上是值得存疑的。但是,這份遺詔被《明史》和《明史紀事本末》兩本相對正統的史書所采納,因此流傳甚廣。

    對於老百姓和士大夫來說,什麼樣的皇帝才是最值得懷念的呢?

    老百姓或許並不在乎他有多麼功德巍巍、開疆拓土、四夷來朝,老百姓在意的是,他對他的臣民怎麼樣,他對帝國的百姓是否有愛護之心。

    而同時,民族和國家責任感是士大夫對一個君主的基本要求,那麼,無條件認錯也算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崇禎皇帝葬送了明帝國,為什麼卻贏得了同情?

    而崇禎的這份遺詔,雖有推脫,但總的來說集愛民、責任感於一體,因此深得後世人心。

    雖然崇禎朝的百姓或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但在異族的統治下的清朝百姓和士大夫,還是願意相信崇禎的這份遺詔是真的。

    崇禎皇帝的這份遺詔同樣為他贏得了相當多的同情和懷念。

    4 滿清和士大夫的政治需要

    以上三個原因都是崇禎皇帝能贏得普遍同情的重要原因。然而,這都不是最主要的。

    殷商最後一代王帝辛,銳意征伐,擴大在東夷的領地;然而在牧野之戰一敗塗地,自焚而死。於是有了我們熟知的昏庸好色、貪酒酷厲的商紂王。

    三國時期,曹操一生砥礪奮進,在分崩離析的中國北部重新建立秩序。劉備大器晚成,偏安一隅。然而,他們的形象已經真假難辨。

    隋朝第二任皇帝楊廣一生致力於建立萬邦來朝的隋帝國,不說勵精圖治,也算是一代雄主。可惜用力過猛,終至亡國。於是,我們看到了荒淫無度、奢靡暴戾的隋煬帝。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都隻能在曆史的縫隙中,去還原他們本來的麵目。因此,明帝國繼承者的態度,才是決定崇禎皇帝能夠以怎樣的形象麵對後人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對於崇禎皇帝的後世形象,繼統中原的清帝國的態度,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麼,清帝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崇禎形象呢?清帝國的官修史書《明史》中,這樣記載他們對待崇禎的態度:

    是年(崇禎十七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賊於山海關,五月,入京師,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諡曰莊烈湣皇帝,陵曰思陵。-《明史》

    以上記載表明,崇禎的諡號、入葬思陵都是清帝國統治者的官方作為,清統治者甚至還令臣民為崇禎服喪。

    同時,《康熙起居錄》中記載了康熙皇帝前後大約五次拜謁明太祖孝陵,康熙為朱元璋手書“治隆唐宋”的石碑,現在還存在於南京明孝陵。

    這些事件說明,與周王朝和唐帝國大力貶低殷商、隋帝國不同,清帝國並沒有大力貶低明帝國,反而還為明帝國歌功頌德。

    這是為什麼呢?

    周和唐都是直接打敗了前朝商和隋,為了增加自身的正統性和統治合法性,肯定要大力貶低商紂王和隋煬帝無道,這樣才能占領“以有道誅無道”的道德製高點。

    然而,到了清帝國,有一點點差異:明帝國直接滅亡於李自成農民軍,而清帝國是通過打敗農民軍和南明從而入主中原的。

    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需要贏得士大夫和臣民的認可和擁護,因此,清朝統治者抓住明朝並不是直接亡於己手的事實,把自己塑造成為明王朝的繼承者、打敗農民軍為明帝國複仇的正義之師、重新建立華夏秩序的正統王朝。

    清統治者希望通過以這種手段來緩和民族矛盾,並加強自身的正統性。

    因此,清朝統治者需要一個政治上十分正確、態度上十分勤政愛民、但能力上有所欠缺,被狡猾的農民軍欺負的,令人同情的崇禎皇帝的形象。這就是清帝國的態度。

    而恰恰,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中記載的,也正是這樣一個令人同情和追思的崇禎皇帝。

    因此,在前任皇帝幫忙背鍋的基礎上,在崇禎宵衣旰食、君死社稷作為下,在崇禎皇帝堅韌不屈的精神下,清帝國終於建立起了一個能夠贏得普遍同情、少有指責的崇禎的形象,也為自己的統治加固了一道防線。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8/79952.html

    “崇禎皇帝葬送了明帝國,為什麼卻贏得了同情?”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獨孤信是什麼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兒?

    曆史上獨孤信是什麼形象?他一共有多少女兒?

    要說中國曆史上誰是天下第一嶽父,恐怕非北魏北周時期的獨孤信莫屬。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獨孤信是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將領,他“容貌儀表俊美”。由於太帥,得名“獨孤郎”。他的帥到哪種程度呢?據說有一次,獨孤信出城狩獵,回來時天色已晚,為了能趕到宵禁前進城,他快馬加鞭,到城門...

    有哪些與劉惔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劉惔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劉惔(生卒年不詳),一作劉恢,字真長,沛國相縣人,東晉大臣、清談家,晉陵太守劉耽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遠達,風度才氣。得到丞相王導所識,時人比為荀粲。迎娶廬陵公主司馬南弟,成為永和名士的風流之宗,當時清談的主力幹將。曆任司徒左長史、侍中、丹陽尹等,...

    司馬懿奪權後滅了曹氏7000多人 曹操舊部為何無動於衷

    司馬懿奪權後滅了曹氏7000多人 曹操舊部為何無動於衷

    對司馬懿奪權後,誅殺曹氏三族7000餘人,為什麼曹操老部下無動於衷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都說天道有輪回,曆史上發生這樣的事數不勝數。比如西漢末年王莽趁著漢室衰落的情況下突然奪權並建立了新朝,原本王莽以為自己將會開創一個偉大王朝,當他沒想到光武帝劉秀僅用了10年就把他...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鍾會是如何看待蜀漢北伐這件事的?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鍾會是如何看待蜀漢北伐這件事的?

    諸葛亮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三國人物之一, 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為恢複漢室,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多次北伐曹魏,最終,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線。雖然北伐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受到後人的高度評價。諸葛亮數次北伐...

    孫權都已經拿下荊州了 孫權為何還要殺關羽

    孫權都已經拿下荊州了 孫權為何還要殺關羽

    還不知道:孫權拿下荊州後,為什麼一定要殺死關羽?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關羽在襄樊戰場跟曹魏死磕的時候,後背卻被東吳捅了刀子,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白衣渡江”,隨後,關羽一敗塗地,不久被東吳軍隊擒殺。綜合史料來看,殺死關羽這個指令,是由東吳最高統治者孫權做出的。那麼,孫...

    朱元璋都已經推翻元朝了 朱元璋為何還視元朝為正統

    朱元璋都已經推翻元朝了 朱元璋為何還視元朝為正統

    對朱元璋推翻元朝後, 為何要尊元朝為正統, 還要對忽必烈建廟祭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朱元璋生於元朝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16歲的朱元璋失去了4位親人,這其中包括他的父母雙親,而且他本人還差點在饑荒中餓死。造成這一悲劇的深層次原因,除了天...

    呂琦:五代時期後晉大臣,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呂琦:五代時期後晉大臣,他的一生經曆了什麼?

    呂琦(894-943年),字號不詳,幽州安次,五代時期後晉大臣。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俊美豐儀,頗有氣度,投靠後唐莊宗,擔任軍事判官,步入仕途。天成初年,擔任殿中待禦史,仁厚寬容。後唐廢帝即位,擔任知製誥、給事中、樞密直學士、禦史中丞、端明殿學士。後晉高祖即位,...

    張亮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張亮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淩煙閣是唐代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因“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而聞名於世,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張亮是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玄武門事變前積極支持李世民,因此遭到李元吉誣陷,被逮捕入獄。但張亮對李世民忠心耿耿,什麼也沒有交代,使得李世民對他更加看重。但李世民即位後卻將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