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朱元璋剛建立明朝的時候,江南大批士族不服是什麼原因?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7-21)3

    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朱元璋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明朝初年,有一個讓朱元璋非常頭疼的問題——江南大批的士族並不買他的帳。這個問題的來源其實也很簡單:在江南士族看來,朱元璋是叛亂分子,元朝才是他們真正的國家。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這幫江南士族不支持“驅逐韃虜”的朱元璋,反而支持“蠻夷 *** ”元朝呢?這背後都有哪些原因呢?

    朱元璋剛建立明朝的時候,江南大批士族不服是什麼原因?

    利益至上的世界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宣告了明王朝正式登上曆史舞台。但是當時的江南士族卻出現了極端的兩極分化。

    一類就是支持新朝,這類人數其實較少。

    另一類則是支持前朝,也就是元朝,對朱元璋的明朝完全不感冒。代表人物有:王逢、戴良、楊維楨、倪瓚、顧瑛、蔡子英、周霆震、葉顒等一大批人。

    根據清朝人張其淦的記錄,當時的元朝有名的江南遺民詩人就高達85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著名的學者和大儒。在當時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幫人以遺民自居,表示自己是元朝臣子不對朱元璋效忠。

    其中比較過激的,有歸隱山林的,有寧死不屈的,甚至還有幹脆自殺的。按照我們一般的觀念,元朝實行的是“四等人製”,讀書人是“臭老九”。按理來說他們根本不應該對元朝如此效忠,為啥他們如此冥頑不靈呢?

    其實這背後的之一大原因就是:利益。

    很多人會好奇,四等南人有啥利益可言呢?

    首先,四等人製並非一種嚴格執行的製度。這一點曆史學家早有公論,事實上元朝從來沒有正式的文件說有這麼一種“製度”。隻是在各種方麵歧視是存在的,但是這種歧視可不關這些文人學士的事情。

    事實上在元朝百年的曆史上, *** 做官科舉雖然較少,但是絕非不存在,而且其實還很普遍。畢竟元朝的科舉時間雖然短,但是並非沒有。其實元朝歧視知識分子的說法也是長久以來的誤解,對於絕大部分江南士族而言,元朝就是需要竭智盡忠效力的“本朝”,也是唯一的“正朔”。所謂“言必稱本朝,而其本朝則胡元也”。

    如果沒有元朝,那麼他們在元朝所取得的功名也就化為烏有了。朱元璋最初北伐的時候,拿出的口號是“驅逐韃虜”,這對這些遺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畢竟元朝要是偽朝,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績也就化為烏有了,所以自然不待見朱元璋的新朝,而要抱殘守缺了。

    朱元璋剛建立明朝的時候,江南大批士族不服是什麼原因?

    儒家思維

    在儒家思維裏麵,華夷之辨其實永遠都是在第二位的。之一位的,永遠是忠君愛國。

    這個忠君愛國,就是要忠於君主,愛君主之國。儒家思想裏麵,忠於皇帝是絕對大於其它任何一切的,畢竟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沒有國,哪來的理想信念和“三不朽”的偉業呢?沒有一個君主效忠,自己的一身才華又如何施展呢?

    當時這幫人還有不少對元朝能卷土重來抱有幻想,所謂“白發遺民真可哀,途窮猶望北兵來”。頗有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風範。簡直讓人無語。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對元朝自然也是要堅持“氣節”。

    不少人還有沽名釣譽的想法,遁入山裏當起了“世外高人”。這些保持著儒家思想的人讓朱元璋也是感到非常棘手。畢竟沒有士族的支持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那始終就是遺憾。就像後來的康熙帝,為了讓明朝遺民出山相助,不惜開博學鴻詞科,讓人抬都要抬到北京。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士族就缺乏合法性。

    所以朱元璋其實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比如,朱元璋之前的口號是“驅逐韃虜”,但是自從奪取了元大都之後,朱元璋就是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如果說自己當年是“驅逐韃虜”為名反元。那麼將來後世子孫不也可能被人拿出其它名義反抗嗎?且自己這樣做,直接就把江南士族都得罪光了,實在稱不上明智。

    所以朱元璋的想法突然開始轉變,當有臣僚稱元朝為偽朝的時候,朱元璋立刻表示:“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奈何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同時朱元璋大幅度修改《元史》,主要從三個方麵,

    之一:朱元璋將紅巾軍等寫作“賊”,朱元璋是滅賊平天下,正所謂“取天下於群雄之手。”

    第二:隱去了朱元璋效力於龍鳳政權的事跡,當然那個韓林兒死的事情也一並就隱去了。

    第三:把朱元璋對元朝的作戰給隱藏了不少,這樣一來給人一種感覺,就是朱元璋完全就是一個元朝守護神,不小心就把元朝的天下給奪了。

    無獨有偶,當年的清廷對於這種說法也是非常的讚同,後麵清廷入關之初就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到宣傳自己奪取天下的時候,同樣也是這種說法。大義覺迷錄:前明之亡國,亡於流寇李自成之手,與我朝毫無幹涉。之所以這種說法,就是因為要宣傳:得國最正。

    古代價值觀之中,造反那是以下犯上,強行推翻原來的王朝,不可取。但是滅賊,那就是戡亂定國,拯救黎民百姓,那才是正途,正如乾隆所說:我朝為明複仇討賊,定鼎中原,合一海宇,為自古得天下最正。所以在朱元璋改史之後,就完美的符合了這些遺老遺少的儒家思維,可見這些遺老遺少們的影響力之大。

    勢力對抗

    對於朱元璋來說,這些遺老遺少們不少還有另一重身份——張士誠的舊臣。

    很多遺老遺少都是出身張士誠的地盤,雖然陳友諒是朱元璋自稱“最強的對手”,但是張士誠和朱元璋作對的時間不僅更長,而且很明顯仇恨值更大。以至於利瑪竇都認為:蘇州被視為叛亂城,收取更高的賦稅。

    所以說朱元璋對於張士誠手下這幫遺老遺少自然也是多加打壓。明初的文字獄,雖然不少都是捏造的,但是針對張士誠原來統治地區人大部分確實都是真的。這就是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了。

    所以綜合來說,那些遺老遺少們並非懷念元朝有多麼好,而是對明朝實在是一時難以接受。所以江南士族大部分不與朱元璋合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7/74433.html

    “朱元璋剛建立明朝的時候,江南大批士族不服是什麼原因?” 的相關文章

    韓遂:東漢末年軍閥、將領,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

    韓遂:東漢末年軍閥、將領,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

    韓遂(?-215年),原名韓約,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人。東漢末年軍閥、將領,漢末群雄之一。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韓遂最初聞名於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於是以誅殺宦官為名,舉兵十萬叛亂。先後與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抗衡,引起天...

    劉邦和呂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們為何對車夫夏侯嬰格外寬厚

    劉邦和呂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們為何對車夫夏侯嬰格外寬厚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呂雉夫婦是出了名的狠辣,為何會對車夫夏侯嬰格外寬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曾經做了一件違背劉邦意誌的事情,讓劉邦起了殺心,有十幾次想直接殺了夏侯嬰,但也正是這件事讓呂後這個心狠果斷的人對夏侯嬰充滿了感激之情,而這件事正發生在...

    公孫瓚是真心對待劉備的 劉備為何還要單獨去闖

    公孫瓚是真心對待劉備的 劉備為何還要單獨去闖

    對公孫瓚早年對劉備親如兄弟,為何劉備還是選擇獨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備家裏生活艱苦,家中隻有一個老母親可以相依為命,為了謀生,劉備幹著織席販履的生意,要知道,在古代,從來都是重農輕商的,所以劉備當時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很多人都瞧不起他,更不相信...

    項羽當初沒有重用韓信 項羽後麵為何又主動找韓信了

    項羽當初沒有重用韓信 項羽後麵為何又主動找韓信了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項羽一開始不重用韓信,為什麼後來主動找韓信,是害怕韓信了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漢四年,韓信率軍攻下齊地,而後被漢王劉邦立為新的齊王。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羽不是西楚霸王嗎?不是橫掃天下的...

    裴昭明:南北朝時期大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裴昭明:南北朝時期大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東聞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將參軍裴駰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東郡聞喜縣人,昭明年輕時便傳授儒學和史學,宋泰始年間任太學博士。有司奏報說:“太子結婚,納征禮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這有什麼根據。”裴昭明發表見解說:“...

    三國時期馬超與顏良二人的實力怎麼樣?

    三國時期馬超與顏良二人的實力怎麼樣?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馬超和顏良都是漢末三國猛將,當然,張郃和徐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義中,馬超二十合擊敗了張郃,顏良二十合擊敗了徐晃。馬超和顏良,同樣都是二十合打敗對手,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那麼,究竟誰更厲害呢?先看馬超二十合打敗張...

    隆科多作為托孤大臣卻被囚禁 害死隆科多真正的人是誰

    隆科多作為托孤大臣卻被囚禁 害死隆科多真正的人是誰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為何被圈禁,誰是真正害死他的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隆科多是佟國維的次子,不是電視裏說的是他侄子,是清聖祖孝慈仁皇後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稱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間,佟國維為職中堂大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隆科多一...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春秋時期,晉獻公即位之後大肆屠殺公族,驪姬作為一名戰俘來到晉國,雖然受到寵愛,但是一旦獻公死亡,她也必死無疑,所以驪姬決心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可惜命運不曾垂愛她,最後兒子和她還是死於非命。驪姬入晉,她孱弱的肩膀背負著國恨與家仇驪姬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她天資聰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