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7-18)5

    你真的了解白起不打趙國嗎?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長平一戰後,趙國45萬青壯近乎全沒,隻餘下兩百多年紀尚小的人被白起放回來報信。此時可以說是趙國國力最為虛弱的時候,鑒於這樣的情況,當時白起的力主攻趙的。他想趁熱打鐵,挾長平大戰餘威,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取邯鄲,進一步擴大戰果。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因為白起很清楚,此時的趙國精銳盡失,全國上下幾乎無可戰之兵。而且在一次戰役即滅舉國之兵的威勢震懾之下趙國已經是驚弓之鳥,秦軍即便也有巨大損失,就算出動數萬精兵居高臨下,士氣高漲一個俯衝,趙軍也會迎風而降,肝膽俱裂。邯鄲到手其餘諸國都還來不及反應,有白起的威望,秦軍的大勝,趙都的陷落,山東六國根本不敢妄動聯合討伐的念頭。即便有同床異夢的聯合,白起肯定做過算計,也能夠讓他們知難而退。

    所以隻要趁機率軍直指邯鄲,那麼趙國可滅,秦之大一統指日可待。但曆史導演看了看還未出場的戰國演員,大筆一揮改寫了劇本。

    韓趙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範雎,並對範雎說“如白起滅趙,那你的地位必在白起之下。”

    秦相範睢入秦,以建議削太後和穰侯之權而受重用為相,非常忌諱穰侯部下白起,妒嫉白起軍功太大。聽了蘇代的說項後,立刻奏請昭王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白起無奈,班師、回朝。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白起的傑出軍事指揮才能在長平之戰中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對自己的戰略部署也是頗具信心。

    當初秦昭王若是聽從白起之言,現在韓趙兩國恐怕早就納入秦國版圖,可現實卻並未如此。就像是你做一道數學題算出了標椎答案而你的筆卻沒墨了,知道答案卻寫不到紙上,知道可以勝利卻不能揮師而上,那種遺憾,實在不是滋味。

    不過話說回來,也不能全怪秦王或者丞相。對於將領來說,隻管打勝仗就行了,但是秦王和丞相不能這麼想,長平之戰後,秦國士兵死傷一半,況且當時魏楚聯軍也開始援救趙國,這種情況下,秦王退兵沒錯,秦軍已經疲憊不堪,還是傾國出兵,如果被三晉楚國擊敗,百年前的事情將會重演。

    而白起也沒錯,白起認為應該和魏楚爭時間,如果魏楚聯軍在秦軍攻下邯鄲後還沒有出現,也許魏楚會自動退兵吧?

    所以,秦王和白起,想的都沒錯,但是秦國是秦王的,不是白起的。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總之,秦國答應了趙國的求和請求,上黨之爭以趙國獻六城,韓國割讓垣雍而結束。

    而後來,因為趙王不履行和約,積極備戰,秦昭王大怒,秦國盡兵攻趙。

    此時白起並沒有掛帥。因為他知道,這一戰,對於秦國顯然是不利的。

    當時趙國在數月時間裏在全國各地重新組建了軍隊,並因自己殺了40萬降卒而抱複仇必死之心。其餘五國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紛紛援助趙國。反觀秦國,長平之戰自己也傷亡過半,糧草消耗巨大,士卒連年征戰,加之邯鄲久攻不下,早已士氣低靡。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錯過時機與士氣,再難有勝算了。

    所以白起稱病不朝,秦昭襄王便派五大夫王陵任帥,結果攻趙不順,多次交戰皆失利。

    秦昭襄王無可奈何,這又來請白起,讓白起代替王陵為帥繼續攻邯鄲。

    白起知道此戰並沒有什麼勝算,所以反倒勸諫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秦昭王見白起不肯去,又派丞相範雎前往傳話。範雎到了白起家中,先是吹捧他一通伐趙是以強擊弱,以眾擊寡。”

    出乎範雎意料的是,白起仍不肯奉命前往。

    白起對範雎說,秦國已經失去滅趙的更佳時機,此時趙國內部團結。

    “耕稼以益蓄積,養孤長幼以益其眾,繕治兵甲以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節以下其臣,臣推體以下死士。”

    他還指出,趙國以弱擊強,必定會以堅壁清野的戰術對付秦軍,倘若陷入持久戰,東方諸侯國必定會出兵援救趙國,秦國定然無功而返。

    後來,邯鄲之戰,白起在長平的副手王齕領軍,被趙國以及信陵君指揮的魏楚聯軍接連擊敗,失地數百裏,恰好證明了白起的分析是正確的。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秦國戰敗後,被諸侯聯軍堵在函穀關,多年的努力一朝覆滅。

    而秦昭王則將一切的責任推到了白起身上,他覺得如果白起當初能夠挑起大旗,以他的能力威王,估計不會輸。畢竟,作為秦國戰神,白起還真沒輸過。

    但事實上,秦昭王錯怪白起了,他之所以不出戰,並不是在跟秦王或者範雎賭氣。而是他本身就是秦國武力的象征,如果他親自領兵就給了秦國必勝的勇氣,勢必再以傾國之力賭他勝利,而實際上敗局已定也。

    倘若邯鄲戰敗,秦國就是趙國的下場,聯軍打敗了秦國柱石白起信心大震必然全力反撲,秦國賭國運一戰而敗,再也難支,滅國之禍真正在眼前了。

    所以戰神白起不聽從秦王王命領兵實非賭氣,而是老成謀國、以死盡忠而已。

    一代戰神,以這樣的方式落幕,多少有些令人唏噓。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7/73915.html

    “秦王讓白起出兵攻打趙國 白起為什麼不願意領兵” 的相關文章

    高熲:隋朝名相、軍事謀臣,為相執政近二十年,竭誠盡職

    高熲:隋朝名相、軍事謀臣,為相執政近二十年,竭誠盡職

    高熲(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軍事謀臣。一名敏,字昭玄,鮮卑名獨孤熲,自稱渤海蓚人,隋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高熲善於識別和推薦人才,注意保護有功之臣。為人謙遜,不居功自傲。史稱其有文武才略,明達世務。為相執政近二十年,...

    曹參有何才能?曆史上他都有哪些作為?

    曹參有何才能?曆史上他都有哪些作為?

    曹參是西漢時期的當朝宰相,以“蕭規曹隨”而聞名。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曹參和蕭何都是秦朝沛縣的縣吏,曹參是獄掾(獄曹的下屬官員),蕭何是主吏。劉邦在沛縣起事,就有蕭何和曹參的幫助,之後曹參開始了他的征戰生涯,他最開始跟隨劉邦和秦朝作戰,楚漢相爭之時,被劉邦派去做韓信的副手,直至天下平...

    竇漪房都已經年老色衰了 漢文帝為何沒廢掉她

    竇漪房都已經年老色衰了 漢文帝為何沒廢掉她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漢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為什麼廢不掉年老色衰的竇漪房?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西漢曆史上,在呂雉擅政之後還出現了一位一生頗為傳奇的女子,就是漢文帝劉恒的皇後竇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宮女,在劉恒8歲被冊封為代王的時候,以隨行宮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國...

    三國時期曹操的權力那麼大 曹操為何死都沒有稱帝

    三國時期曹操的權力那麼大 曹操為何死都沒有稱帝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時期曹操達到了權力的巔峰,卻為何到死都沒有稱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曹操,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舉孝廉出生,在後來鎮壓黃巾軍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建立威勢,搖身一變成為挾天子而令諸侯的第一人,被人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生前差...

    吳懿:蜀漢時期將領、宗室,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吳懿:蜀漢時期將領、宗室,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吳懿(?-237年),一作吳壹,字子遠。兗州陳留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外戚,蜀漢穆皇後吳氏的兄長。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吳懿初隨劉焉入蜀,劉璋時任中郎將。劉備進攻劉璋,吳懿歸降劉備,曆任討逆將軍、護軍、關中都督。後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並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

    朱瑄最後被朱溫所殺,到底是因為什麼?

    朱瑄最後被朱溫所殺,到底是因為什麼?

    朱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晚唐割據軍閥。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光啟三年(887年),開封城遭到齊軍圍困,危在旦夕。天平軍節度使朱瑄於是率軍前往救援,幫助朱溫打退了秦宗權,成為其同姓義兄。但僅過了十年,朱瑄就為朱溫所殺,天平軍也落入朱溫手中。那朱瑄與朱溫是如何從結義兄弟變成生死仇敵的...

    康熙繼位後是什麼樣的 康熙又是怎麼對待兄弟的

    康熙繼位後是什麼樣的 康熙又是怎麼對待兄弟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皇帝成功繼位後,他的兄弟們下場如何?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其實康熙繼位比較平穩,沒有兄弟爭權,所以康熙即位後對待幾個兄弟也是非常好,康熙也算是曆史上比較重視兄弟親情的皇帝之一。接下來想說明這個問題就得先從康熙的老爹順治有多少個兒子說起,看看康熙...

    張昭在赤壁之戰前選擇投降曹操,到底是因為什麼?

    張昭在赤壁之戰前選擇投降曹操,到底是因為什麼?

    赤壁之戰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公元208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表病死,劉琮舉州投降。在當陽擊潰劉備後,曹操準備乘勢進攻江東,江東群臣麵對曹操大軍絕大多數都主張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張昭為首,自此投降成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