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一代雄主朱棣為何五次親征蒙古?背後原因是什麼?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7-06)6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

    在我們敬仰的目光中,有徐達進入大元都城的馬蹄聲,也有藍玉在大漠深處猛擊北元的刀劍聲,但最讓人不能忘懷的是一代雄主朱棣,在蒙古草原中,五進五出的身影!

    在他之前,沒有一個君主會親臨大漠去戰鬥,而在他之後,他的子孫因為太過仰慕他而去效仿,結果一個差點葬送了整個大明,一個卻因為過於任性而被詬病,乃至於那次親征雖然勝利卻被後人黑化。

    但當剝開光環的外殼,拂去曆史的煙塵,回歸當時的狀況,我們也許會看到不曾被我們關注的另一麵。

    永樂七年,明朝迎來了一批遠歸的使者,他們是朱元璋派去帖木兒帝國的使者,本來是蒙古族帖木兒想進貢明朝,可因為路途遙遠,等使團到達帖木兒帝國的時候,他們已經強大到不願意給明朝進貢了,所以就把使團扣留了起來,直到帖木兒死去,繼承者為了緩和和明朝的關係,才把他們送回,他們去的時候有1500人,回來隻有17人,可歎他們在敵營13年,從來未曾屈服。

    一代雄主朱棣為何五次親征蒙古?背後原因是什麼?

    他們有一個首領叫郭驥,精通蒙語,朱棣特別需要這樣的人,因為朱棣本來是守衛北方的藩王,自從靖難之役打響後,就把父親朱元璋交代的任務拋在腦後了,靖難結束後又有很多忙乎的事情,對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采取安撫和利用各部落的矛盾互相製衡的辦法,等到他重視這個事情的時候,曾經被藍玉打得四分五裂的蒙古部族都又發展起來,他們雖然沒有形成統一的 *** ,但也有幾支強大的力量,比如韃靼,瓦刺和兀良哈,都是非常強大的勢力,時常騷擾明朝的邊境,隨著郭驥的回歸,朱棣也想起這些老鄰居來。

    他派遣郭驥出使蒙古,可憐郭驥離家13年,歸家才一個月,又踏上了征程。

    語言就是交流的利器,加上大明國力正盛,很多部落都對郭驥以禮相待,可是到了韃靼,他們的太師阿魯台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不願意和明朝結交,就侮辱郭驥,郭驥遠在異鄉13年都從來沒有辱沒過自己的國家與尊嚴,豈能容忍阿魯台的侮辱?他激烈反抗,結果被阿魯台殺了,其他部落知道後,立即報告給了明朝。

    朱棣大怒,兩軍交戰都不斬來使,我就是來說說話,傳達一下友好的意思,你也太過分了,欺我大明無人嗎。

    大明有人,可不多,靖難之役中,朱棣手下也有許多將領,但傑出的也不多,封侯的四個裏麵,姚廣孝是文臣,出出主意還行,征戰沙場是不可能的。張玉已經戰死,留下的孩子也還小,朱能在安南忙,朝中就剩下邱福了。

    沒得選,就邱福,朱棣讓他帶著十萬大軍浩蕩而去,朱棣不是不知道邱福的弱點,所以一再的囑咐邱福一定要謹慎不要輕敵冒進,但可能是朱棣知人太過,怕什麼來什麼,邱福最終因為自以為是,上了阿魯台的當,中了埋伏,十萬大軍,都喪生於沙漠,連邱福自己都沒能逃脫。

    朱棣怒不可遏怒,這口氣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先殺一個,後殺十萬,你真的想上天嗎?

    一代雄主朱棣為何五次親征蒙古?背後原因是什麼?

    打是一定要打的,而且一定要打贏,打得他沒有退路,一舉剿滅。朱棣帶著這樣的心思,和蒙古另外兩個部落瓦刺和圖哈朗打好招呼,千萬不能幫助韃靼,否則我跟你們沒完。瓦刺和圖哈朗自然滿口答應。

    斷了敵人的後路,現在還是一個選將的問題,這次再不能選那種有問題的人了,可放眼朝中,自己父親留下的將領本來就不多,本來自己把耿炳文和平安留著的,可在永樂二年耿炳文就因為穿衣服不對被人彈劾謀反,自殺身亡,連孩子也被殺了。平安在永樂七年就因為朱棣說了一句平保兒安在哉,識趣的自殺了。靖難的時候冒出來的鐵鉉被自己殺了,盛庸本來投降了,後來辭官,但還是被人彈劾自殺了。

    一句話,軍中無大將。

    可朱棣要做的事情,都是排除萬難的。

    沒有大將,我自己來!

    永樂八年,朱棣帶著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向蒙古。

    韃靼聞風而逃,首領本雅失裏逃向瓦刺,被瓦刺殺了,把首級獻給了明朝。太師阿魯台逃向兀良哈,被拒之門外,在沙漠四處遊蕩,躲避明軍的追捕,可惜流年不利,居然被返回的明軍遇到了,一番拚殺,大敗,如果朱棣不顧及軍糧已盡,阿魯台將無法逃脫。

    這是朱棣的之一次親征蒙古草原,勝利。

    但這一次親征留下了許多的後患,在這之前,朱棣對蒙古的政策都是分化之治,以各部落的相互製衡為基礎,但這次朱棣對韃靼的打擊,打破了這種平衡,隨著韃靼的衰落,瓦剌迅速崛起,導致了不久後朱棣的第二次親征。

    第二次親征,明軍以極大的代價取得了勝利,瓦剌受到重創,但失去的平衡再也難以回來,隨著瓦剌的衰落,韃靼又強大起來,而且他們還學會了對付明朝軍隊的辦法,仗著明朝是遠來之師,不能耽擱太長時間,就采取了那“你來我就藏起來,等你退兵了我又出來搶”的戰術。

    這樣一來,不僅讓大明不斷的勞師動眾,而且勞而無功,朱棣後來的三次遠征,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都是很早就躲得遠遠的,而且因為守衛邊界的軍費消耗過大,後來還放棄了一些土地控製權,所以從結果上來看,朱棣的五次親征蒙古,對大明是沒有什麼實際好處的。

    一代雄主朱棣為何五次親征蒙古?背後原因是什麼?

    我們再來仔細分析一下朱棣親征的原因。

    之一個是郭驥被殺。這固然是因為黃金家族對大明的仇恨,但也有朱棣慣常在蒙古各部落之間耍盡手腕的做法有關。不能不說,以敵人本身的矛盾來消耗敵人是實力是一個高妙的 *** ,但 *** 越是高妙,越不能作為常態化來使用,因為再傻的人也會看出門道。但朱棣在即位之後一直以這種 *** 來處理北方遊牧民族的事情,遲早會出問題的。

    第二是丘福之死。丘福是在靖難之役中成長起來的大將,應該說朱棣是應該最了解他的,把整整十萬士兵的生命交付給一個自己都不放心的將軍,這實在是朱棣的罪過,這不是說一句勝敗乃兵家常事就可以過去的,這一方麵說明朱棣意氣用事,急於出戰,不然完全可以等張輔回來再說,另一方麵也說明朱棣是抱著僥幸心理的。

    第三個是軍中無大將。這個與朱元璋之前大殺功臣有很大的關係,但朱棣也不能完全擺脫關係,就看看平安、耿炳文和盛庸的結局,就知道朱棣是容不下和自己有過節的人,他們三個都曾在靖難之役中讓朱棣難看,所以就算是投了降,也不會得好死。耿炳文和盛庸是因為有大臣彈劾,盡管明朝彈劾官員是常有的事,但一聽到被彈劾就自殺,就足以說明朱棣平常對他們的態度,就沒有讓這些將領安下心來,而且耿炳文的幾個孩子都被朱棣殺了。平安更慘,朱棣都不耐煩借他人之口,直接說了一句,你怎麼還活著啊?這什麼意思,你不耐煩我活著是嗎,平安能不自殺嗎。

    如果外交失誤是難以避免的,意氣用事,急於出氣,是朱棣情緒化導致了十萬大軍的死亡,更甚至,妄殺將才,撼動國本才是朱棣親征的主要原因。

    讓我們想想,如果他們三位大將都活著的話,大明的局勢會是怎樣的呢?

    耿炳文善於守城,曾創下守城十年不破的記錄,想想後來的李成梁,用五千遼東鐵騎就守護了大明多少年,隻要有了將領,何須會因為經費的問題出讓土地。

    盛庸是一個特別擅長學習和思考的人,他在靖難短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了克製朱棣的 *** ,從而轉敗為勝,這樣的人才,隻要有足夠的時間,他基本都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 *** ,所以,有他在,即使有什麼變數,也沒有問題。

    平安在靖難之前就長期隨朱棣出戰,朱棣的軍事才能他是一清二楚,是朱棣在靖難中最頭疼的對手。所以,朱棣能搞定的,他應該都沒有問題。

    有他們在,何愁大明不安?但他們,都被朱棣殺了,就因為他們讓朱棣不爽!在這一點上,朱棣是沒有一個帝王應該有的胸懷的。禦駕親征,威則威矣,勇則勇矣,但這不是做皇帝的本分,也是風光之後的無奈……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7/71821.html

    “一代雄主朱棣為何五次親征蒙古?背後原因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劉嬰是位什麼樣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麼

    劉嬰是位什麼樣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麼

    劉嬰乃是漢宣帝劉詢玄孫,父親是廣戚侯劉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居攝元年(6年),年僅一歲的劉嬰被王莽擁立為漢朝皇帝,但僅僅過了三年,劉嬰就被迫禪位,當了定安公。後來王莽為了監視劉嬰,把孫女王氏嫁給了她。劉嬰既是漢朝皇帝又是新朝帝婿,為何連六畜都不識呢,船...

    清朝既然受人詬病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詬病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雍正

    還不知道:清朝遭人詬病,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雍正呢?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喜歡雍正呢,曆史上文治武功強於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數,可是為了國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於和士紳集團拚個你死我活的,開罪天下讀書人,最後還能幹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這份勇氣...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春秋時期,晉獻公即位之後大肆屠殺公族,驪姬作為一名戰俘來到晉國,雖然受到寵愛,但是一旦獻公死亡,她也必死無疑,所以驪姬決心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可惜命運不曾垂愛她,最後兒子和她還是死於非命。驪姬入晉,她孱弱的肩膀背負著國恨與家仇驪姬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她天資聰穎,性...

    孫鄰:三國時期東吳宗室將領,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孫鄰:三國時期東吳宗室將領,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孫鄰(~249年),字公達,吳郡富春人,孫堅長兄孫羌之孫,豫章太守、都亭侯孫賁長子,孫策和孫權的堂侄,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將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賁去世,孫鄰繼承其爵位。孫鄰九歲時,代理豫章太守,進封都鄉侯。後升任夏口、沔中督,威遠將...

    有哪些與李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如何評價李贄?

    有哪些與李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如何評價李贄?

    李贄(1527年~1602年),漢族(一說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曆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

    韓當: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對東吳的穩定與建立有重要影響

    韓當: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對東吳的穩定與建立有重要影響

    韓當(?-226年),字義公。遼西郡令支縣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吳名將。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韓當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隨從其征伐四方,功勳卓著,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劉恒被擁立稱帝後,是如何抓穩權力免於被權臣架空的?

    劉恒被擁立稱帝後,是如何抓穩權力免於被權臣架空的?

    漢文帝劉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漢第五位皇帝,漢高帝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異母弟,母為薄姬。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為代王的劉恒,終於抵達了長安城外。望著眼前巍峨的長安城,劉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離開長安城的時候,僅僅隻有八歲。當時還...

    項羽當初沒有重用韓信 項羽後麵為何主動找韓信

    項羽當初沒有重用韓信 項羽後麵為何主動找韓信

    對項羽一開始不重用韓信,為什麼後來主動找韓信,是害怕韓信了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漢四年,韓信率軍攻下齊地,而後被漢王劉邦立為新的齊王。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羽不是西楚霸王嗎?不是橫掃天下的霸王嗎?不是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