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曆史上孫權為何會被稱為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6-12)54

    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孫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既然能當開國皇帝,自然有雄才大略,但是,在打仗方麵,孫權明顯不如曹操和劉備。

    孫權的軍事才能很一般,他兩次帶十萬人馬去打仗,兩次慘敗而歸,被戲稱為“孫十萬”。那麼,孫權哪兩次帶十萬人都戰敗了呢?

    按照先後順序,先說之一次。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帶十萬人馬攻打合肥,這一次,在曆史上非常出名,就是著名的“合肥之戰”。

    當時,張遼、樂進和李典三位將領守衛合肥,隻有七千人,而孫權帶領十萬大軍,雙方兵力懸殊很大。

    孫權帶十萬人進攻合肥,證據在哪裏呢?

    《三國誌 張遼傳》記載: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

    曆史上孫權為何會被稱為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這一戰,孫權兩次被張遼挫敗,張遼之一次招募八百人的敢死隊,突襲孫權,張遼大喊著自己的名字,衝進孫權的軍中,殺了數十人,斬了兩位吳軍將領,一直衝到孫權的麾蓋之下,孫權大驚失色,趕緊跑到一座土山上,用長戟自衛,張遼嗬斥孫權下來交戰,孫權不敢動。孫權軍隊圍攻張遼,張遼突圍而出,吳軍無人敢擋張遼。

    《三國誌 張遼傳》記載: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塚,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

    孫權被張遼殺怕了,圍攻合肥十餘日,打不下來,就退軍了,張遼率軍追擊,殺得孫權人仰馬翻,差點活捉了孫權。

    《三國誌 張遼傳》記載: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複獲權。

    孫權帶十萬人馬氣勢洶洶地來,結果,被張遼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臉麵都丟盡了。如果不是淩統和他的三百死士,拚死相救,孫權死定了。

    再說第二次。

    青龍二年(234年),孫權帶領十萬人馬進攻新城。

    這一次,孫權有沒有帶十萬人馬?史書上的記載是,孫權號稱帶了十萬人馬,就算沒有十萬,也差不了多少。

    證據在哪裏呢?

    《三國誌 田豫傳》記載:後孫權號十萬眾攻新城,征東將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

    孫權號稱率領十萬人馬攻打新城,當時,征東將軍滿寵得知消息後,準備率軍前去救援。

    曆史上孫權為何會被稱為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這時,一個叫田豫的人說,敵人如此大的陣勢出動,不隻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他們是借助攻打新城為名,引誘我們出動大軍。我們應讓他們攻城,隨便他們打,以挫敗他們的銳氣。等到他們攻新城打不下來,士兵肯定疲憊,等到那時,我們再出擊,以逸待勞,肯定可以大獲全勝。如果敵人知道我們的目的,就不會再傻傻地來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我們如果現在進兵,硬碰硬,正好中了他們的詭計。

    田豫把這些意見都上奏皇帝,魏明帝非常讚同。於是,孫權隻得退走。

    《三國誌 田豫傳》記載:後孫權號十萬眾攻新城,征東將軍滿寵欲率諸軍救之。豫曰:“賊悉眾大舉,非徒投射小利,欲質新城以致大軍耳。宜聽使攻城,挫其銳氣,不當與爭鋒也。城不可拔,眾必罷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計,必不攻城,勢將自走。若便進兵,適入其計。又大軍相向,當使難知,不當使自畫也。”豫輒上狀,天子從之。會賊遁走。

    孫權這次號稱帶了十萬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又灰溜溜地退走,無功而返,也是丟進了顏麵。十萬人馬,這是什麼概念?

    劉備夷陵之戰,才帶了五萬人,還包括五溪蠻夷的一萬人呢,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才帶多少人?最多幾萬人,而孫權兩次帶兵打仗,都是十萬人,這陣勢如此之大,卻兩次敗走,被戲稱為“孫十萬”,一點也不冤。

    另外,孫權還有一次帶五萬人馬,去圍攻石陽的文聘,也慘敗而歸。

    孫權和他哥哥孫策,差的不是一點點,差了十萬八千裏,孫策靠一點點人馬,橫掃江東,真不愧是小霸王!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6/4400.html

    “曆史上孫權為何會被稱為孫十萬?稱呼是怎麼來的?” 的相關文章

    侯景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侯景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侯景,南北朝時期南朝漢政權的皇帝。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為您講解侯景是北魏朔州懷朔鎮鮮卑人,少年時便是一條驍勇好鬥、橫行鄉裏的地頭蛇。“及長,驍勇有膂力,善騎射”,由此被“選為北鎮戍衛,稍立功效。”這條地頭蛇在軍營混得風生水起,很快拉起一支私人武裝。他趁“魏末北方大亂”之際,率部投奔權臣爾朱榮...

    伊尹是如何從社會底層的奴隸一躍成為賢相的?

    伊尹是如何從社會底層的奴隸一躍成為賢相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摯,夏末商初傑出政治家、思想家,商朝開國元勳、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中華廚祖。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伊尹出生後,被有莘國庖人收養。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他的母親是居於伊水(今洛陽伊河)之上采桑...

    為拓跋宏生下長子卻被賜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慘?

    為拓跋宏生下長子卻被賜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慘?

    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由鮮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雖然沒能實現統一中原,但在一統北方、推動佛教發展、促進民族融合等方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魏時期還有一種殘忍的繼承方式,那就是“子貴母死,立子殺母”。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北魏後宮中的女性,隻要生下男孩並被立為太子,就會被賜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趙楷、李遵頊都是兩宋時期的狀元,他們的一生有何不同?

    趙楷、李遵頊都是兩宋時期的狀元,他們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如果在殿試中考了第一名,就稱之為“狀元”。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在中國古代,自隋唐時期出現科舉製以來,無數人為了中科舉當官而前赴後繼,忍受寒窗苦讀。科舉考試最終考核出來的第一名叫作狀元,是經過層層考核湧現出來的天才,曆來受到帝王們...

    俗話說成王敗寇 劉邦奪得天下後為何沒有汙名化項羽

    俗話說成王敗寇 劉邦奪得天下後為何沒有汙名化項羽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得了江山後,為何項羽沒被汙名化?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邦和項羽之間,有著一種奇妙的聯係,劉邦是一位得道之士,而項羽是一位失道者,論實力,劉邦不如項羽,但是論起心性,項羽比劉邦差了十萬八千裏,項羽失去了烏江,這似乎是他的宿命,但是在這場鴻門宴上...

    曆史上朱溫一共有幾個兒子?選擇傳位給養子的原因是什麼?

    曆史上朱溫一共有幾個兒子?選擇傳位給養子的原因是什麼?

    後梁太祖朱溫,後梁開國皇帝。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我們知道,血緣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皇帝一般都不會把皇位傳給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哪怕是養子,如果本身有親兒子,傳位給養子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備因為劉封不救關羽,殺掉他。但是後世普遍認為...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鍾會是如何看待蜀漢北伐這件事的?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鍾會是如何看待蜀漢北伐這件事的?

    諸葛亮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三國人物之一, 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為恢複漢室,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多次北伐曹魏,最終,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線。雖然北伐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受到後人的高度評價。諸葛亮數次北伐...

    輔公祏是什麼人?他最後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麼?

    輔公祏是什麼人?他最後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麼?

    輔公祏原是隋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後被李淵招降,被封為舒國公。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輔公祏是隋末割據江淮的梟雄,建立輔宋政權。但輔宋源於歸附唐朝的杜伏威勢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職。輔公祏與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據江淮。那為何輔公祏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