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範蠡為什麼三次發家三次散財?範蠡是個怎麼樣的人?

中國曆史7年前 (2016-09-12)2

範蠡為什麼三次發家三次散財?範蠡是個怎麼樣的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範蠡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道家學者。範蠡出生於楚國,被認為是最早一批提出商業理論的人,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會把範蠡當做是“商聖”。其實範蠡從小家境並不算好,但他十分愛學習,而且善於結交,長大後因不滿楚國的政治圈所以投奔越國,此後成為了越王勾踐最重要的幫手。範蠡曾輔佐勾踐複國,並且滅吳一雪前恥。立下汗馬功勞的範蠡最後卻決定隱退經商,並且三次發財又三散家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範蠡為什麼三次發家三次散財?範蠡是個怎麼樣的人?

01 範蠡觀察越王,產生離開念頭。

話說勾踐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歡慶滅吳之功,樂師們作曲歌功頌德。在歡悅的氣氛中,可是勾踐本人卻麵無喜色。範蠡猜中了勾踐的心思,他是隻愛土地財物,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謀成國定,也永無滿足之日。範蠡於是產生了離開勾踐的念頭。

將離去之前,他對文種說越王將來會誅戮你的,文種不以為然。範蠡後來寫信告訴他一些“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和物盛而衰,適時進退的道理。還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啄,鷹眼狼步,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你若不走,終有一天會加害於你。但終究口說無憑,文種還是不信。

02 範蠡去意已決,勾踐留人心切。

範蠡向勾踐辭行,勾踐流淚挽留,又加以威脅,說你真走了,我將殺戮你妻子!範氏軟硬不吃,他說:“君子適應形勢,有計不急於成功,死也不怕人猜疑,內心也不

自欺。你走,妻子犯什麼罪呢?”於是乘扁舟遠去三江、五湖煙水之中,開始人們也不知他的去向和所在。

據說,不出他所料,越王還封他的妻子土地,鑄他金像於座右表示不忘故舊,並朝夕相與論政。人走了,就是一尊無害的偶像,可以崇拜,借此沾名;而對於還存在的功臣卻是另一種態度。

03 範氏預言中的,文仲伏劍自殺。

範蠡走後,舊時同僚,有的走,有的疏遠於勾踐,文種也消極起來,怠於朝政。果然有人進讒言,說文種心懷怨望,甚至說要謀反。盡管文種向勾踐解釋,勾踐總是鬱

鬱不歡。這時關於對待魯哀公想求越國伐三桓之事,君臣之間也意向不同。

過了一年,勾踐就向文種索取他過去宣揚的“九術之策”。文種自知不免,方才醒悟日前範蠡的勸告,真所謂“大恩不報,大功不還”是常規。於是越王也賜給文種“屬鏤”之劍。文種仰天哀歎:身為楚國南陽之宰,終為越王之罪囚,後世的忠臣,一定會以我為鑒戒!於是伏劍自殺。

04 陶朱公經營有道散財鄉鄰,不願應齊侯賜相位之聘。

範蠡起初在東海之濱治產業,他善於經營,頗有積蓄。然後浮海至齊,慕伍子胥的忠悃,歎為夫差所殺,就取名為“鴟夷子皮”,即子胥鴟夷浮江之意。在齊國,他從事農商結合的產業,又建立室家,生了兒子,全家合力從事,積蓄達數十萬。也不願應齊侯賜相位之聘,還散財於親友鄰裏。後來,移居中原交通樞紐的定陶,主要從事商業,號稱陶朱公。

古時“工商食官”,工商業為官府所經營,春秋時代出現了個體工商業,如前麵說到鄭國的商人弦高就是一例。後期衛國商人勢力壯大到會與 *** 為難的地步,孔門弟子子貢也經商致富。到戰國時代就出現更多的工商業家了。反映了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發達。範蠡可說是這些商人中承前啟後的一位。

05 範門中男犯罪,莊生泄憤處死,陶朱公預料成真。

後來,範氏發生了一樁家庭悲劇,雖然不幸,卻從反麵證明了他的人世經驗豐富,預見正確。相傳他的中男犯罪被拘囚在楚國,他想用重金去贖免,裝了一車黃金,要派小兒子前往。可是,他的大男卻要去,夫人也按常理支持大男,朱公不得已,就讓大男捎去給舊友莊生一封信,並叮囑大男把千金全給莊生,一切聽其所為。

大男到了楚國,找到莊生家,起初按父親囑咐照辦。莊生叫他回去,一切也不要探問。莊生家貧,但以廉直聞名,楚國君臣都尊重他,他本無意得這千金,待事成後歸還,先作信任的抵押。莊生入見楚王,說今夜某星座預示災異,王若施德可以消除。於是楚王使人封三錢之府以示節儉。其他官員也受了朱公大男的賄賂活動,這時,紛紛報訊說他弟弟得救了,因為楚王封錢府之後照例要大赦。

大男得訊見事已成功,卻又去莊生家說弟弟將獲赦,莊生知道他的心思,退回黃金,但覺受騙,再見楚王告以將大赦的傳言,楚王因被人覺察他未施行的意圖而惱怒,立即處置罪犯。結果朱公中男被判死刑,大男為之奉喪慟哭而歸。

母親和眾鄉親甚為悲哀,唯有陶朱公卻說:我已預料了八九分。因為大男與我共患難,治產業,惜財如命;小兒子從沒吃過苦,不知財產貴重,所以這件事隻能讓小兒子去辦。這是事物的定理,悲哀無濟於事。

故事也許帶點寓言性,卻並非完全是子虛。足見範蒸在政治進退上有遠見,治產業生財有道,處理人事糾紛也自然體察入微。在剝削階級的政治鬥爭中,爾詐我虞,媚強淩弱是常事,最惡毒的莫過於過河拆橋,飲水塞井,甚而骨肉相殘,以怨報德,這種鬧劇,縱觀春秋一代真是層出不窮,少有能跳出這種塵垢之外,範蠡可以說在統治集團裏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佼佼者。

06 本文的總結與啟示

唐人有詩雲:“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給予他以深情的讚歎。煙水蒼茫,孤帆遠影,一個人漸漸遠去了,一個曆史時代也告別了我們一一春秋時代結束了。

《老子》有雲:“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範蠡“富好行其德”,是因為他意識到物聚必散,天道使然。範蠡從人有盛衰、泰終必否的道理中隱約感覺到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可以說與老子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範蠡豐富的人生經曆,我們可以把握到他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精神;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不斷進取的奮鬥精神;誠實經商的誠信精神;回報社會的無私精神。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3540.html

“範蠡為什麼三次發家三次散財?範蠡是個怎麼樣的人?” 的相關文章

有哪些與王濟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平啊

有哪些與王濟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平啊

王濟(生卒年不詳),字武子,太原晉陽人。西晉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孫子,司徒王渾第二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女婿。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華橫溢,風姿英爽,氣蓋一時。迎娶常山公主,累遷驍騎將軍、侍中。愛好騎射,勇力超人,涉獵《易經》、《老子》、《莊...

董厥: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跟隨薑維一同投降魏國

董厥: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跟隨薑維一同投降魏國

董厥,字龔襲,義陽郡平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鎮北將軍魏延同鄉。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諸葛亮開府治事,以為丞相府令史,遷相府主簿,讚為“良士”。累遷尚書仆射,封南鄉侯。尚書令陳祗去世後,繼任尚書令。景耀四年(261年),遷任輔國大將軍,與衛將軍諸葛瞻並為平尚書事,連同侍...

韓信打仗那麼厲害 最後為何會死在女人手裏

韓信打仗那麼厲害 最後為何會死在女人手裏

對韓信在戰場上百戰百勝,為何卻折在女人手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昔日,淮陰侯韓信在戰場上,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初次獨自帶兵,便好似不費吹灰之力一般,直接滅了魏國,生擒了魏國國王魏王豹,還為劉邦帶回一個薄姓女人,薄姓女人後來為劉邦生下了漢文帝。接著,韓信又帶兵滅了代國...

楊修聰明絕頂都被曹操殺了 曹操為何沒有殺司馬懿

楊修聰明絕頂都被曹操殺了 曹操為何沒有殺司馬懿

對曹操為何斬殺聰明絕頂的楊修,卻不殺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曹操出兵漢中時,命人抓住主簿楊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腦袋,並將頭顱掛於軍營門外。楊修被殺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隻“雞肋”,不過背後還有兩個真正的原因。楊修的罪名是“擾亂軍心”。曹操此次出...

有關於龐德之死有可疑之處 龐統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有關於龐德之死有可疑之處 龐統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龐統的真正死因是什麼?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龐統,道號鳳雛。乃是劉備帳下首席軍師,同時龐統先生也是公認的智謀雙絕,其才不在諸葛亮之下,他本人不但精通謀略,更知曉地理、天文等知識。但是像龐統先生這樣的大才,為什麼會輕易死在落鳳坡?這其中有什麼貓膩?一...

羅汝才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羅汝才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羅汝才,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別號曹操。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的李自成,在起義軍內部來了次大清洗。不少不願意完全成為李自成部下的起義軍將領被幹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自號“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的羅汝才。在當時,...

胡綜:三國時期東吳官員,文采出眾,為主分憂

胡綜:三國時期東吳官員,文采出眾,為主分憂

胡綜(183年-243年),字偉則,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擅作辭賦。少年避難江東,十四歲時在孫策屬下做門下循行,在吳郡與孫權一起讀書。之後陸續任職金曹從事、鄂長、書部。東吳將領晉宗棄吳降魏,胡綜與賀齊生擒晉宗,加官建武中郎將。建安二十...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那麼厲害 最後千古流芳的人為何是諸葛亮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那麼厲害 最後千古流芳的人為何是諸葛亮

還不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曠世奇才,為什麼最終千古流芳的卻是諸葛亮?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傳世名著之所以得以傳世,並不是大眾賦予它的,而是它本身存在的意義得到了認可。而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就稱得上是一部傳世經典。書中諸葛亮、司馬懿兩人,分別在蜀魏陣營中掌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