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龐統為何如此輕易殞命落鳳坡?劉備比誰都清楚,“鳳雛”不死不行

中國曆史1天前2

龐統為何如此輕易殞命落鳳坡?劉備比誰都清楚,“鳳雛”不死不行

前言

在三國曆史中,龐統被譽為“鳳雛”,是劉備手下更具才華的謀士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卻因為落鳳坡的悲劇而戛然而止。

然而,這位謀士雖然長相平凡,卻因其非凡的才智和高尚的品德而被世人永遠銘記。龐統為何會如此輕易地殞命於此?更令人疑惑的是,劉備對他的重視和依賴,為何未能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看看這位才高德重的謀士是如何在仁義和現實之間尋求平衡,最終為國家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凡外表下的非凡才智

龐統,字士元,出生於荊州一個普通人家。荊州這片沃野曾孕育出諸多謀臣,如諸葛亮、司馬徽等,可見這裏的確是一片風水寶地。然而,龐統的出身並不顯赫,他的長相更是平平無奇,甚至有些醜陋,一副老實人的模樣,很難讓人聯想到他高深的智慧和過人的才能。

年輕時,龐統曾想投靠周瑜謀一官半職,卻因為長相平凡而被周瑜冷落。當時的周瑜是個重視外表的人,他總是喜歡那些英俊瀟灑的人才,而對於像龐統這樣平凡相貌的人,往往會忽視他們的內在才能。周瑜的這種做法,也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

後來周瑜去世,龐統又想投奔孫權,卻擔心自己的長相會再次成為絆腳石。於是,他故意在周瑜靈前大笑,想引起孫權的注意。這一做法確實讓孫權注意到了他,但也激怒了孫權,差點被處以極刑。幸虧魯肅力保,他才保住了一條命。

這種遭遇讓龐統感到十分沮喪和失望。他明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因為長相平凡而一再受到冷落和歧視。但是,龐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隻要自己能夠找到一個真正欣賞自己的主公,定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仁義之君的真知灼見

就在龐統準備離開荊州時,他遇到了劉備。劉備當時正在招賢納士,龐統便投了一份簡曆。簡曆中,龐統的文采令劉備大為讚賞。然而,當真正見到龐統時,劉備也因為他的長相而產生了懷疑,差點就錯過了這位大才。

劉備之所以會對龐統產生偏見,也是因為他自己的一些經曆。作為一個出身平凡的人,劉備曾經也遭受過別人的歧視和冷落。他深知"以貌取人"的弊端,所以在看到龐統的長相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偏見。

但是,劉備畢竟是一個仁義之君,他並沒有因此而拒絕龐統,而是誠懇地向他道歉,表示絕不會因為龐統不願效忠自己而加害於他。

幸運的是,諸葛亮及時回來,向劉備力薦龐統,稱讚他

"才不輸於我"

。劉備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連忙派人去追回龐統。當時,龐統對劉備頗有微詞,質疑他是否也會

"以貌取人"

。但劉備的真誠態度最終打動了龐統,他從此一心效忠於劉備。

這一幕生動地展現了劉備的"仁義"品格。作為一個出身平凡的人,他深知"以貌取人"的弊端,所以能夠真誠地對待龐統,並最終贏得了他的信任。這種寬容和包容的品格,無疑是一個君主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

仁義之痛——取益州之難

公元211年,益州牧劉璋請求劉備前去支援,對抗漢中的張魯。這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劉備能夠趁機奪取益州,那麼他就能夠建立起三國鼎立的格局。

法正私下建議劉備,可以假意支援,打退張魯後再奪取益州。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提議,因為一旦劉備拿下益州,他就能夠與孫權和曹操分庭抗禮,成為三國鼎立的一員。

然而,劉備拒絕了這個建議,因為他不願辜負劉璋的信任,做出"出師無名"的事情。作為一個"仁義之君",劉備深知背信棄義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聲譽。他不願意因為一時的利益而傷害自己的名聲,這無疑是一種高尚的品德。

龐統看出了劉備的糾結。他知道,劉備渴望得到益州,但又不願背棄自己的"仁義"操守。於是,龐統為劉備提出了三條計策:

上策是直接攻取益州;中策是先退兵,引誘對方背信棄義,然後反擊;下策是暫時回荊州,等待機會

。

這三條計策無疑都能夠幫助劉備實現他的目標,但是,劉備最終選擇了中策。這意味著,龐統將不得不犧牲自己。

犧牲在落鳳坡的忠骨

在退兵的路上,龐統故意穿上了劉備的主帥披風,引來了劉璋軍隊的襲擊。就這樣,龐統犧牲在了落鳳坡,年僅36歲。臨終前,他留下遺書,表達了對劉備的感激之情,並承諾會為他贏得一個

"出師有名"

的理由。

龐統的犧牲讓劉備痛徹心扉,他淚流滿麵,下令為龐統報仇雪恨。就這樣,劉備借助龐統之名,一鼓作氣拿下了益州,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這一幕生動地展現了龐統的忠誠和勇氣。作為一個謀臣,他明知自己可能會犧牲,但仍然選擇了為主公效勞的道路。他的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品德。

結語

龐統的一生,可謂是"平凡中見偉大"。雖然他的外表不顯眼,但他的才智和品德卻令人敬佩。

他為了國家的統一,毅然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用忠骨換來了劉備的

"出師有名"

。正是有了像龐統這樣的謀臣,劉備才能最終成就三國鼎立的偉業。

龐統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應該隻看外表,而要透過平凡的外殼,去發現內在的光芒。同時,他也向我們展示了在仁義和現實之間尋求平衡的智慧。

一個國家的興旺,不僅需要英雄豪傑,更需要像龐統這樣有遠見卓識、忠心耿耿的謀臣。讓我們從龐統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去追求內在的高尚品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838.html

“龐統為何如此輕易殞命落鳳坡?劉備比誰都清楚,“鳳雛”不死不行” 的相關文章

盧循:東晉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亂,兵敗後自殺

盧循:東晉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亂,兵敗後自殺

盧循(?~411年),字於先,小字元龍,範陽涿縣人,東晉末年群雄之一,東漢名儒盧植之後,後趙中書監盧諶曾孫。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士族,從孫恩起兵,孫恩死後,被推為主。朝廷欲安撫東土,命為永嘉太守。元興元年(402),三吳大饑,乃自臨海入東陽,屢被劉裕擊敗。...

司馬欣是什麼人?他自殺後被為何還被劉邦斬首

司馬欣是什麼人?他自殺後被為何還被劉邦斬首

司馬欣是項羽手下的十八路諸侯之一。你們知道嗎,接下來曆史網小編為您講解一提起三姓家奴,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肯定是三國時代的呂布,其實在秦漢之際,也有一個人可稱為三姓家奴,最早是秦朝將領,後來投降項羽,後來又投降劉邦,最終再次投降項羽。他就是秦朝長史司馬欣,而他的下場比呂布更加淒慘,自殺後被劉邦...

康熙和乾隆在曆史上都很有名氣 雍正為何不如兩人

康熙和乾隆在曆史上都很有名氣 雍正為何不如兩人

雍正的名氣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發現有三個原因很重要,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盛世,從康熙中期以後一直到乾隆晚年,這個盛世持續的時間長達百餘年之久。也正因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曆史上就比較響亮,而處在當中的雍正卻顯...

後世是如何評價程普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程普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東漢末年江東名將,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隨孫堅討伐黃巾軍,繼而參加討伐董卓的戰鬥,斬華雄、破呂布。孫堅死後,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曾經兵敗被圍,程普將孫策救出重圍。在孫策死後,他與張昭、周瑜等人共同...

後世是如何評價範旻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範旻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範旻(936-981年),字貴參,大名府宗城人,宰相範質之子,十歲能屬文。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蔭為右千牛備身、太子司議郎,遷著作佐郎,轉度支員外郎,判大理正事,知開封縣。宋太宗領京兆尹,頗器重之。及平嶺南,遷知邕州兼水陸轉運使,通判鎮州有能聲,遷庫部員外郎...

多爾袞獨攬大權為什麼不做皇帝 多爾袞對皇位不感興趣嗎

多爾袞獨攬大權為什麼不做皇帝 多爾袞對皇位不感興趣嗎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真實原因是什麼,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在清朝的曆史上,多爾袞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歲開始帶兵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帝位...

雍正作為康熙和乾隆中間的皇帝 雍正名氣為何比不上兩人

雍正作為康熙和乾隆中間的皇帝 雍正名氣為何比不上兩人

還不知道:雍正的名氣為何不如康熙乾隆?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盛世,從康熙中期以後一直到乾隆晚年,這個盛世持續的時間長達百餘年之久。也正因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曆史上就比較響亮,而處在當中的雍正卻顯得很委屈。任何一個盛世都符合一個特...

清朝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 三者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清朝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 三者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

清朝的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彼此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在古代一個大家族之中,對於一家之主的稱呼我們可以稱之為“老爺”,而對家族之中的女主人我們一般稱之為“夫人”。在清朝入關以後,由於滿清統治者保留了一些滿足的習俗,因此稱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