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古代下令被誅九族時,為何家中親人不逃走?

中國曆史31分鍾前1

古代封建王朝時期,雖然人治淩駕於法治之上,但是大多數時期統治者還是選擇依法治國,通過明文律法來約束百姓和文武百官,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在製定法律的同時還伴有相應的刑罰。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的罪行受到不同的懲罰,就比如做一些雞鳴狗盜之事頂多就坐坐牢,賠點錢,可要是以下犯上,殺人越貨,那罪過可就大了,根據不同的情況承受不同的懲罰措施。

然而最嚴重的莫過於誅九族,相信對於這一刑罰很多人在小說或是影視劇中都看到過,有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犯人就會被誅九族以泄民憤或是帝王之怒,可是在執行刑罰的過程中為何家中的親人不趁機逃走呢?

其實逃走才是真的愚蠢。

連坐製度衍生的“株連九族”

“誅九族”這個刑罰的雛形最早是出自上古氏族部落時期的族刑,一般是部落首領對某個區域的族人進行處罰,但是這些人未必全是有血緣關係,或者是血緣關係並不是很近。

等到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到了秦朝建立,商鞅變法提出來了連坐製度,也就是家中一人犯罪,其他的幫凶,哪怕是知情和不知情的也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甚至是以同罪論處,而這也就衍生出來了“株連九族”。

那這其中所說的九族是那九族呢?根據記載分別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加起來組成的九族,其中父族四是指犯罪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包括一些直係親屬子女等等,畢竟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觀念,男子的社會地位更高,在被判刑的時候也更多的從男子方麵著重加刑。

而母族三是指犯人的母親家族的直係親屬,包括外公,外婆,外祖父祖母一族,最後妻族二指犯 *** 子的父親和母親一族。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儒家文化成為了主流思想,統治者也開始實施以德治國,在實行“誅九族”的時候並不會真的一一查處,對於一些特殊情況還是會酌情處理,所以後來“九族”就是虛指,並不是指具體的數量,更多的是強調這種刑罰的嚴苛,可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很嚴重的刑罰,這可是相當於讓一個家族滅亡。

為何非要“誅九族”?

常言道“殺人不過頭點地”,就算是犯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那也是他一個人的事,就算有從犯或者是知情人員那就依法論罪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株連九族,這樣做是不是太殘忍了,也太沒有人性了?對此,統治者也不想這樣做,但是一般被誅九族的基本上都是謀逆造反,想要謀權篡位的人物。

就比如明朝時期的胡惟庸、悍將藍玉等等,他們私下裏結黨營私,濫用職權,謀劃著推翻朱元璋,自己當皇帝,那這樣的人對於朱元璋來說就是絕對不能留的。

他們的家人也是如此,因為其家人肯定知道很多事情,但是還是選擇沒有言說,這也代表著他們是支持造反,或者是靜觀其變,等著坐收漁翁之利的,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有反叛心理,那這樣的人不殺未來肯定會影響統治的穩定。

再就是武將出身的人家,很多都是驍勇善戰的將領,這些人很容易因為親人被殺而出現逆反心理,所以皇帝隻殺犯罪本人,放過其他的知情者無疑就是給自己留下了隱患,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最直接,最根本的 *** 就是斬草除根,雖然做法太殘忍,但是卻可以很好的震懾其他人,讓世人明白造反的代價,這樣也可以側麵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目的。

當然,縱觀古代封建社會,還是很少有統治者真的下令誅九族的,畢竟其中牽扯的人員太多,不同的勢力之間和有關聯,有的甚至還和皇室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這種裙帶關係的存在讓誅九族不是很好實施,再加上這是極其殘酷的懲罰,容易引起民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一係列的暴動問題,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統治者還是不願意這樣的。

族人為何不逃跑躲避刑罰?

話說回來,在皇帝下令誅九族的時候,族人明明有時間逃跑,或者是他們可以趁著混亂逃竄,離開家鄉,換一個地方,然後隱姓埋名不也一樣活著嗎?反正古代也沒有人臉比對,個人信息采集並不是那麼全麵,在加上也沒有基因技術,根本不知道誰是誰,他們為何不跑,非要在家中等著被處死?

其實他們不是不想跑,而是沒時間跑,也不能跑,要是跑了才是真的愚蠢,首先古代信息穿達非常滯後,當皇帝宣布誅九族的命令時會有官兵馬上行動,或者是朝廷有專門的情報人員通知到地方官府,在此期間,被處刑的家族是不知道這個消息的,等到他們知道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官兵已經把這個家族圍的水泄不通,就算他們想跑也沒時間啊!

其次就是他們要是擅自逃跑麵臨很多問題,就比如如何出城?去往哪裏?要知道古代雖然人口信息采集不完全,但是還是有戶籍記載的,每家每戶幾口人他們都有名字的記錄,要是想逃跑肯定要出城,可出城就會審核個人信息,這樣就會被認出來。

就算是順利出城了,去往新的地方還是會麵對地方官府的人口登記,而這樣的話還是會暴露身份,除非逃亡深山老林,那樣的話生活肯定是不好的,一輩子這樣活著實在是太憋屈。

最後就是擅自逃離一旦被抓回來那就是直接處死,一點挽回的餘地的沒有,可要是不跑,一般統治者還是很有可能酌情減輕刑罰,要麼流放,要麼充軍,有些時候麵對皇帝或是皇太後大壽還可能大赦天下,那這樣就會被赦免,所以逃跑的代價太大,也不符合古人重視氣節的觀念。

結語

在現如今,這種殘酷的刑罰早就已經被取締,人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高,違法亂紀的現象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和整治,當然,人性化和道德體係的建立更為重要,法律也要合乎情理,而不是濫殺無辜,相信在未來我們將會建立起更好的法治社會。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2405/594333.html

“古代下令被誅九族時,為何家中親人不逃走?” 的相關文章

項羽死後項伯是什麼下場?劉邦是如何對待他的?

項羽死後項伯是什麼下場?劉邦是如何對待他的?

項伯是楚霸王項羽的親叔父,也是楚國大將。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項伯是項羽的叔叔,曾經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當時範增安排項莊舞劍,乘機刺死劉邦,項伯看出範增的意圖,也起身舞劍來庇護劉邦,最終劉邦順利從鴻門宴上逃走。項羽想殺劉邦的父親,項伯勸阻了他,後來項羽兵敗自...

李璮是什麼出身?他要反叛元朝的原因是什麼?

李璮是什麼出身?他要反叛元朝的原因是什麼?

李璮,一個鮮為人知的叛將之王。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中統三年(1262年),元朝益都行省長官李璮起兵反元。李璮為元朝世侯,還與元朝皇族聯姻,經營山東三十多年,為何突然要反叛元朝呢一,歸附元朝李璮為金末紅襖軍首領李全之子,因此自幼見識到戰亂的殘酷與人心的變幻莫測,有了割據自立的野心。...

有哪些與簡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簡雍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簡雍(生卒年不詳),字憲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將耿說成簡,便改為姓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劉備帳下謀士。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簡雍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後隨其奔走。常作為談客,往來使命,劉備圍成都時,簡雍勸說益州牧劉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將軍,地位次於麋竺。簡雍擅於辯論...

趙光義在奪取趙匡胤皇位後 期間為何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趙光義在奪取趙匡胤皇位後 期間為何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對趙光義奪了趙匡胤的皇位後,為何沒人出來反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宋史》中評價宋太宗趙光義:“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幹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電視劇中朱溫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曆史上的朱溫確實如此嗎

電視劇中朱溫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曆史上的朱溫確實如此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曆史上推翻唐朝的朱溫,他真的做過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梁太祖朱溫,他的私德卻是有問題,但遠遠沒有到那種人神共憤的地步。現在,隨著大多數說到朱溫的影視劇,都將他描述成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昏君,因此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一說到朱溫...

後世是如何評價步騭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步騭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早年避難,進入江東,擔任討虜將軍(孫權)主記。曆任海鹽縣長、車騎東曹掾、徐州治中、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節、征南中郎將、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將軍...

嚴畯:三國時期東吳官員、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

嚴畯:三國時期東吳官員、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

嚴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學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誠。少好學,精通《詩》、《書》、《三禮》,又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是好朋友,被張昭推薦給孫權作騎都尉、從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橫江將軍魯肅去...

司馬越是什麼人?八王之亂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司馬越是什麼人?八王之亂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在徐州起兵討伐專權的司馬顒。永興三年(306年),司馬越擊敗司馬顒,攻克長安,迎侄孫晉惠帝回洛陽,結束了八王之亂。雖然司馬越成為八王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