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後為何還能活著回來?原因是什麼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0)125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發生了一件讓明朝顏麵無光,舉世震驚的大事件,即“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後為何還能活著回來?原因是什麼

被權宦王振鼓動著禦駕親征的大明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數十萬明軍土崩瓦解。

明英宗被俘後不到三天,明朝即宣布其弟郕王朱祁鈺為監國。

九月初,為不被瓦剌要挾,朱祁鈺登上帝位,是為景泰帝(南明時上廟號為明代宗),明英宗被遙尊為太上皇。

十月,瓦剌軍隊帶著明英宗打到北京城下,明朝軍民在於謙的指揮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瓦剌見無法使明朝妥協退讓,無奈退回關外。

第二年,即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秋,瓦剌放歸明英宗回明朝。

除了放明英宗回去,其實還有殺掉和長期關押兩個選項。可瓦剌為什麼要讓明英宗活著回到明朝?

這其實也是瓦剌的無奈之舉。

最開始俘虜了明英宗的瓦剌肯定是欣喜若狂的,皇帝都被抓了,大把的政治、財富、地盤等看得到的利益還不是唾手可得?

可明朝官方,轉頭就重新立了一個新皇帝,以示決不妥協之意,別說割地換回明英宗了,甚至連贖金都不想給。

這才逼得瓦剌強攻北京,但又遭到失敗,捏在手裏的明英宗不再是奇貨可居,而是成了雞肋。

殺掉明英宗?肯定不行,瓦剌雖然在“土木堡之變”中大勝明軍,還打到了北京城下,但整體實力還是遠遠弱於明朝。

這是因為,瓦剌隻是當初蒙元帝國分裂出來的一部分,他不能代表整個蒙古草原,也無法整合起所有的蒙古部眾對抗明朝。

如果殺掉明英宗,就是逼迫明朝把瓦剌當成死敵。

明朝都不用派出大軍征伐瓦剌,隻需要斷掉跟瓦剌的互市,斷掉瓦剌的鹽、茶、鐵等物資的供應,瓦剌就要頭疼,甚至於有亡國之危。

明朝可以在斷掉給瓦剌供應相關物資的同時,加大對蒙古其餘部落的支持,給他們輸出鹽、茶、鐵或別的戰略物資,利用韃靼等瓦剌的敵對勢力對付瓦剌。

如此一來,瓦剌就會很被動,除非瓦剌有足夠的實力統一整個蒙古草原,以整體對抗整體,否則,瓦剌在成為明朝的死敵後,日子不會好過。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後為何還能活著回來?原因是什麼

至於把明英宗長期關押,作為瓦剌掌權者的政治籌碼和功績,也不可取。

明朝已經擺明了不會接受任何威脅,瓦剌也不是如300年前“靖康之變”時,金朝對南宋那般,有一定的武力優勢。

明朝也不是南宋,繼位的景泰帝雖然也擔心明英宗回來跟他爭位,但明朝的大臣們卻不是秦檜,不會允許景泰帝拿明朝的利益去換取明英宗被囚禁或被殺害。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當初驅逐蒙元,打出的口號是“驅逐胡虜,恢複中華”,他的子孫不可能跟任何“胡虜”妥協,這是明朝的立國根基。

歸根結底就是,瓦剌的實力不足以讓明朝畏懼,明朝的官僚集團和民眾也不會接受對異族的退讓和妥協。

瓦剌留著明英宗在手,頂多就是讓明英宗的繼任者景泰帝偶爾睡不著覺罷了。

而景泰帝在明朝跟瓦剌之間的外交上,有多大話語權,都還很難說。

景泰帝想讓自己的兒子頂替明英宗的兒子當太子,都是依靠賄賂滿朝大臣才勉強得手,要是拿國家利益去換取自己的利益,不會有人支持他。

對於當時的瓦剌統治者也先來說,他還麵臨著跟蒙古韃靼部爭奪蒙古草原老大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因此不能往死裏得罪明朝。

既然啥也得不到,又不想跟明朝成為死敵,就隻能把明英宗放回去了。

把明英宗完好無損地放回去,即使得不到想要的和看得見的政治、財富、地盤上的利益,卻可以讓明朝的目光暫時從“土木堡之變”的恥辱中移開。

當然,緩和跟明朝的關係,不中斷雙方的物資交流,可以繼續獲得部分不可或缺的物資,也是瓦剌放回明英宗的主要原因。

明英宗回去後,毫無疑問,明朝會麵臨兩個皇帝之間的鬥爭,會暫時忽視找瓦剌報仇。

這樣一來,瓦剌統治者也先可以專心應對別的蒙古部落的挑戰,可以先試圖成為蒙古草原的主人,再來跟明朝爭雄。

在“土木堡之變”的四年後,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瓦剌就發動了對蒙古韃靼部的戰爭,擊敗韃靼部後,瓦剌首領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

雖然也先的野心隻持續了兩年,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也先就被暗殺。

但也先短暫的成為“天聖大可汗”,邁出了統一蒙古草原的步伐,離不開因放回明英宗而促成了跟明朝關係的緩和,離不開明朝因二帝之爭暫時把目光離開了瓦剌。

否則,留著明英宗在手中,要好吃好喝供著不說,明朝的目光也會一直盯著瓦剌,會不停地在瓦剌跟韃靼的爭鬥中,幫著韃靼給瓦剌搗亂。

就如前麵所講的,明朝不用派出一兵一卒,隻供給韃靼物資,斷掉瓦剌的供給,或者陳兵邊界盯著,瓦剌首領也先就無法安心發動對韃靼的戰爭。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後為何還能活著回來?原因是什麼

所以,讓明英宗活著回到明朝,是瓦剌當時唯一的選擇。

至於主要當事人的明英宗,他雖然因一時昏聵的決定,導致失身於敵國,但表現卻比300年前的宋徽宗、宋欽宗強太多。

明英宗怕不怕死?肯定怕,但他在瓦剌的一年囚禁生活中,並沒有如兩位北宋的亡國皇帝那樣,對瓦剌卑躬屈膝,也沒有拿國家利益去換取自己的脫身。

“土木堡之變”讓明英宗名譽掃地,讓明朝承受了恥辱,可他畢竟是朱元璋的子孫,知道什麼是比死還可怕的東西。

僅此一點,明英宗算是把自己從墮入深淵中拉了回來。

總結,瓦剌在俘虜明英宗之後,且無法威逼明朝付出任何利益的情況下,放回明英宗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在明朝決定了絕不妥協,並迅速擁立新帝後,明英宗已經變成了雞肋。

殺掉或長期關押,僅僅隻能讓瓦剌或瓦剌統治者宣揚武功,卻得不到任何實際的利益。

反而會因得罪明朝,換來明朝的報複,喪失在蒙古草原上有更大發展的可能。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456.html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後為何還能活著回來?原因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如此艱難 諸葛亮為什麼還要窮兵黷武的北伐

諸葛亮北伐如此艱難 諸葛亮為什麼還要窮兵黷武的北伐

對諸葛亮明知北伐艱難,為何寧願冒著“窮兵黷武”之名,屢屢北伐? 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用五個字道出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本意,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北伐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此,他還有一個不能宣之於口的原因。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初中課本上就學過的...

楊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楊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最後是什麼結局?

楊侑——隋朝最後一位皇帝,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義寧元年(617年),隋將李淵攻破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可過了不到一年,楊侑就於義寧二年(618年)被迫禪讓,成為唐朝的酅(xi)國公。然而又過了不到一年,楊侑就於武德二年(619年)突然身亡。那楊侑為何未能挽救隋朝,又是如何死的呢一,...

王娡在曆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王娡在曆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漢初王室之中,能夠算得上真正幸運的,劉啟的第二任王後王娡理應被提名。今天曆史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在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王姪是一個正麵人物形象,溫柔善良、知書達理,受到漢景帝劉啟的寵愛。在宮中,由於處處謙讓,不與人計較,不但得到皇帝的萬千寵愛,就連婆婆竇漪房都對她落落大方的表現讚不絕口。但這...

石亭之戰曹休為何會被周魴所所騙?

石亭之戰曹休為何會被周魴所所騙?

石亭之戰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的戰鬥,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三國演義》中有“周魴斷發賺曹休”的經典橋段,描寫的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石亭之戰。228年曹魏方麵出動十多萬大軍,陸遜率五萬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孫權憑借此戰聲勢稱帝。石亭之戰的主角是陸遜和曹休,...

曆史上朱元璋為何要屠殺開國功臣?為何會這樣?

曆史上朱元璋為何要屠殺開國功臣?為何會這樣?

“狡兔死,走狗烹”這似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眾所周知,在綿延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開國皇帝大都文治武功,十分善待開國功臣。有名的麒麟閣、雲台閣、淩煙閣、昭勳閣、紫光閣等五大功勳閣,便是為表彰感念功臣而修建的。不過,也有開國皇帝...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為什麼朱元璋要閹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為什麼朱元璋要閹掉他?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個好皇帝,他一心為民,想要殺盡天下貪官,但是朱元璋有個缺點,就是特別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卻要閹掉他,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個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時候,他通過別人的舉薦被授予為海州學正。到了洪武九年...

杜周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杜周在曆史上是什麼形象?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眾所周知,漢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漢武帝統治的中後期因為政治、經濟高度發展,與其相配的另一社會現象是法製建設空前發達,劉徹開始愛用酷吏來鎮壓人民,為此來加強君主集權,也為了抑製地方性豪強、遊俠與諸侯也可以短期內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並,並且嚴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於南陽郡杜衍縣,他本來是...

羊續:東漢大臣、清官,廉潔自律,有懸魚太守的美稱

羊續:東漢大臣、清官,廉潔自律,有懸魚太守的美稱

羊續(142~189年),字興祖,泰山郡平陽人。東漢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兒子。 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泰山羊氏,憑借門蔭入仕,起家郎中,遷大將軍(竇武)府掾,因事免職;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囚禁十餘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楊賜)府掾,出任廬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