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90後”閻崇年:年輕人做任何事都要“慎始善終”

中國曆史1天前2

“90後”閻崇年:年輕人做任何事都要“慎始善終”

閻崇年三聯書店供圖

著名曆史學家白壽彝曾告訴學生閻崇年,曆史不能光在書齋裏研究,更要把曆史還給群眾,要注重對曆史知識的普及工作。

如今,90歲的閻崇年從事清史研究超過60年,他被更多普通人認識,是因為20年前,他初次登台央視《百家講壇》講《清十二帝疑案》,就讓收視率破了紀錄。《清十二帝疑案》的講稿後來彙編修訂為《正說清朝十二帝》出版,20年來有了18個不同版本,重印約60次,名副其實的長銷書。

近日,在一場題為“我與清史研究”的講座中,閻崇年首次係統回顧了自己研究清史的曆程。

1934年,閻崇年出生於山東蓬萊的一個漁民家庭,在村子裏生活到15歲,後隨父母舉家搬遷到北京,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

以清史聞名,但其實閻崇年最初想研究的是先秦史。“當時北師大曆史係的楊釗教授,先秦講得特別好,諸子百家的原話,成段成段地在課堂上背。我真佩服,也想學。於是找了書,白天看晚上看,平常看周末看,看了3年,有了一些感想,就開始寫一些小文章。”

自己寫得到底怎麼樣,閻崇年心裏沒底,於是經人介紹,到北京的幹麵胡同拜訪剛調任中國科學院曆史所的曆史大家楊向奎。“見了麵,楊先生特別客氣,說寫得很好,找個雜誌發表一下吧。我當時想,年輕人發表論文那麼難,我上哪兒發去,就回去了。”

沒想到過了一個星期,楊向奎專門給閻崇年寫了一封信,說先秦的考古發掘不在北京,你隻能看二手資料,你應該研究清史。明清的宮廷檔案、重要的古典文獻,都在北京,而且當時研究清史的人很少,還是一塊處女地。

“這些話對我 *** 太大了。我當時一個月什麼都沒幹,就在想,到底學什麼。”閻崇年說,“年輕的朋友請記住,當你選擇一個方向、確定一條道路的時候,一定要慎始善終。”29歲的閻崇年最終的選擇我們都知道了。從1963年至今,他專注清史研究。

然而,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總是比年輕人想象得要多。下定決心研究清史後,閻崇年最初以康熙為切入口,但始終感覺不得要領,“八旗製度怎麼回事,愛新覺羅最初姓什麼……都搞不清楚”。在迷茫中,閻崇年到北師大曆史係主任白壽彝家中求教。

“白先生告訴我,樹有根,水有源,研究曆史一定要從它的根和源上入手。清朝曆史的根和源,當然在關外。”閻崇年一下子豁然開朗,轉到對清開國史的研究。1983年,他出版了之一部學術著作《努爾哈赤傳》。這也是世界學術史上之一部係統研究努爾哈赤的著作,成為後學繞不開的經典。

其間還有件軼事。總是在方向問題走岔路的閻崇年,這回“學乖”了,在研究努爾哈赤前,先向白壽彝求教。“白先生忙,老不在家,就讓我飯點去他家找他,師母給我盛飯,我每次就一邊吃一邊說。”得到白壽彝認可和鼓勵後,從1963年到1973年,整整10年,閻崇年完全看原始資料,成就了這篇論文。而從論文到出書,又是10年。

“我敢說,與努爾哈赤有關的,中國的、朝鮮的、日本的,明朝的、清朝的,韓文的、滿文的,我全部看過。”閻崇年說,這大概就是王國維講的做學問的之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0世紀80年代初,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工作的閻崇年,需要撰寫與北京相關的論文。他結合自己對清朝開國史的積累,選定了袁崇煥作為研究對象。因為袁崇煥剛好處於明史、清史、北京史的交叉地帶。2023年,《閻崇年史學論集》由三聯書店出版,就包含明史、清史、故宮史、北京史、滿學五大領域的97篇論文,充分顯示了閻崇年的“博與專”。

在閻崇年看來,做學問就像唱京劇:“梅蘭芳先生講過,學戲一開始會得少,後來多,最後又少,這就是精。做學問背後的要訣是追求‘約-博-通’。把一個小小的點掌握紮實,然後吸收大量材料,經過沉澱、積累,上升一個境界,最後剩下的才是精華。”

但能堅持到最後、走到“通”的人少之又少。閻崇年就是那個能堅持的人,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其他。

閻崇年津津樂道80歲時之一次去布達拉宮的經曆:“當時家人朋友都說不行,出事怎麼辦,但我鐵了心,誰也攔不住。海拔3800米,我上去了,也不暈。當地的朋友見我狀態不錯,就說,既然來了,要不再去趟日喀則、阿裏。我說不行,得見好就收,於是安安全全回到北京。”

閻崇年相信,作為曆史學者,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從中國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三沙市,從東邊的日照到西邊的霍爾果斯,我都去過,我還見過曾母暗沙”。見多了實實在在的風景,閻崇年發現,東北的滿族是森林文化,並非草原文化,並於2018年出版了《森林帝國》一書,用了25個證據來證明。這也是中外史學界之一次提出“森林文化”的概念。

閻崇年把對待事業的態度歸納為“敬、誠、淡、靜”4個字。他把“敬”排在之一位,“敬就是愛,如果不用敬字對待自己的專業,就不能入其門”;第二是“誠”,曆史要求真,而“誠”是求真的基礎;第三是“淡”,要淡泊名利,才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最後是“靜”,隻有靜,才能把一個領域做長久。他鼓勵年輕人要靜下心做事,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再笨也會做出一點成績,“各行各業都是這樣”。

閻崇年說,自己很幸運,90歲了仍然生活自理,盡管體力不比年輕時候,但一周仍工作7天,“我還是盡我的力量,學者就像蜜蜂采了花粉,釀成蜜獻給人間”。去年,他有45本書在不同出版社出版,他希望,“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636.html

““90後”閻崇年:年輕人做任何事都要“慎始善終”” 的相關文章

楊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楊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楊素(544年—606年),字處道,弘農郡華陰縣人,隋朝軍事家、權臣、詩人。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楊素出身關中士族弘農楊氏。北周時期,起家中外府記室、禮部下大夫、大都督,累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參加滅北齊之役,並隨上大將軍王軌救援彭城,俘虜南陳主將吳明徹。後隨上柱國韋孝...

裴秀: 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被譽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

裴秀: 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被譽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彥。河東郡聞喜縣人, 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出身河東裴氏,少年時便頗有名氣,後被大將軍曹爽辟為掾屬,襲爵清陽亭侯,又遷黃門侍郎。高平陵之變後,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罷免。...

李光地作為清朝時期的名臣 李光地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李光地作為清朝時期的名臣 李光地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對清朝漢族名臣李光地,最後結局如何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李光地康熙九年中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翰林學士、兵部右侍郎、直隸巡撫康熙四十四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可謂是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他的政績也十分了得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等李光地晚年的時候,想...

奇氏是什麼人?她逼迫元順帝禪位的原因是什麼?

奇氏是什麼人?她逼迫元順帝禪位的原因是什麼?

奇皇後,一個注定成為皇帝的女人,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我們知道,古代每個嬪妃都讓皇帝在位上。因為隻有皇帝在位上,她們才有好日子過,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個嬪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數次試圖逼迫皇帝退位。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嬪妃叫奇氏,出身於高麗貴族。她的父親奇...

張彥遠留下了哪些作品?記載了哪些內容?

張彥遠留下了哪些作品?記載了哪些內容?

張彥遠(815年~907年),字愛賓,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畫家、繪畫理論家,中書令張嘉貞玄孫,殿中侍禦史張文規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門,博學有文辭。擅長書畫,精於鑒賞,初為左補闕。大中初年(847年),遷任祠部員外郎。鹹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有哪些與王敦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與王敦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王敦(266年~324年),字處仲,琅琊臨沂人。東晉時期大臣,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禦史王基的兒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於清談,迎娶襄城公主,授駙馬都尉,曆任太子舍人、給事黃門侍郎。支持晉惠帝複位,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大鴻臚卿、侍中,...

李陵和李廣利都投降匈奴 兩人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李陵和李廣利都投降匈奴 兩人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對李陵和李廣利同是漢朝名將,投降匈奴後為何一個當駙馬一個成祭品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二李投降匈奴後其實都當了駙馬,隻是結局卻截然不同,李陵不光安享天年,還在草原上開枝散葉,而李廣利則成了祭祀台上的豬頭肉。李陵是李廣的孫子,飛將軍雖然一生鬱鬱不得誌,但李氏家族絕對是西...

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是什麼意思?徐晃為何要對關羽說這些話?

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是什麼意思?徐晃為何要對關羽說這些話?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關羽和徐晃都是漢末三國名將,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打的樊城守將曹仁不敢出戰,向曹操告急,於是,曹操先派於禁督七軍救援,結果,因為秋雨漢水暴漲,於禁七軍全軍覆沒,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與關羽交戰。在戰場上,徐晃對關羽說,壯年相從,多蒙教誨,關羽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