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為何獨有秦始皇暴君之稱 重人才卻也毀人才!

中國曆史7年前 (2017-03-15)23

中國封建社會一共走過2300多個年頭,自秦始皇至清宣統曆30幾朝,230多代,出現了230幾位皇帝。皇帝作為封建王國的更高統治者,其思想觀念、意誌和道德行為直接關係著國家的走向和百姓的命運。

此文將對這230幾個皇帝中的一部分昭著者作一個自認為是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判,此評判重點著眼於皇帝對於國家百姓的影響、個人品行兩個方麵。希望大家發表見解參入探討。

一、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是一位勇於開拓、大有作為且比較開明的皇帝,他在奠定封建國家體製方麵建立了豐功偉績,表現出他的雄才大略,他統治的時間雖說不太長,但也表現出他作為一個有作為的統治者所必備的優良品行,是值得肯定和稱道的。其優良的執政品行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麵:他一生都十分勤政;特別重視和重用人才;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采納正確的建議;沒有“坑卒”、“屠城”暴舉;不行人殉製。

1、一生都十分勤政。

史書稱秦始皇“晝判(處理)獄(案件)而夜理書”,據記載,他每天要批閱的各種奏請簡劄有一百三十多斤重,這是他自己規定的數量,每天必須完成。滅掉六國,統一天下之後,他又多次東巡,為的就是巡視各地的治理情況,但有時也是為了尋找長生之藥。有的秦史研究家推斷,秦始皇的死是由於疲勞過度所致,就是今人所謂的“精力透支”、“疲勞死”。他特別喜歡讀商鞅的《商君書》和韓非的著述,即便外出巡狩也不輟研讀。

2、重視和重用人才。

 為何獨有秦始皇暴君之稱 重人才卻也毀人才!

征服東方六諸侯國之初,為了得到著名的謀略軍事家、當時尚在魏國作將軍的尉繚,秦始皇想盡一切辦法,包括派李斯入魏勸說,最後終於說服尉繚入秦,成為他東征六國的主要謀士之一。有人把富諳帝王權謀的韓國公子韓非的書劄傳到秦國,當秦始皇看到韓非的《孤憤》、《五蠹》之書,不僅讚歎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遺憾)矣!”後來,為了得到韓非一人,不惜興重兵攻打韓國,終於迫使韓王不得不遣韓非入秦。征伐楚國之戰,秦始皇為了請正稱病在家的大將軍王翦出山,曾三次前往王剪府拜訪,終於打動王翦答應作征楚大統帥。因犯了法而被關押的縣胥吏程邈在監獄裏研究文字改革,他把李斯創製的小篆圓折改成了方折,削繁就簡,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創造了一種新體字(即隸書)。後來有人把這些字上奏,秦始皇看了,認為這種字很實用,就赦免並起用了他,讓他在禦史寺裏供職。秦始皇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客卿”(秦國稱其他諸侯國在秦謀事的人為“客卿”),這些受重用的“客卿”大致算來主要有:丞相李斯(來自楚國)、中車府令趙高(來自趙國)、軍事家尉繚(來自魏國)、將軍趙佗(來自趙國)、上卿甘羅(秦將甘茂之孫,甘茂來自齊國)、將領蒙武及其兒子大將軍蒙恬、蒙毅兄弟(蒙武是秦老將軍蒙驁之子,蒙驁來自齊國)、水利專家鄭國(來自韓國)、帝王權謀理論家韓非(來自韓國)、客卿茅焦(來自齊國)、樂師高漸離(來自燕國)、博士淳於越(來自齊國)、方士徐市(來自齊國)、盧生、侯生(來自燕國)……

3、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采納正確的建議。

公元前237年,韓國水工鄭國受韓王之命假借協助修築水渠疲秦之謀敗露,秦宗室大臣借機建議秦始皇驅逐在秦國謀事的所有諸侯國的“客卿”,秦始皇誤信宗室大臣之言,錯頒“逐客令”,命令所有在秦任職的“客卿”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一律離開秦國。同在被驅逐之列的李斯在離秦的途中給秦始皇上書《諫逐客書》,據理力爭,力陳“客卿”為秦作出的貢獻、留用“客卿”的重要及逐客的弊害,使秦始皇翻然省悟,即收回“逐客令”,重邀被逐客卿回秦供職,不久還提拔李斯做了廷尉;同時,在李斯及鄭國的極力勸說下,秦始皇權衡利弊毅然采納了他們的建議,赦免了疲泰之計的實施者鄭國並讓他繼續主持鄭國渠的修鑿,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終於修成了秦國第二大水利工程——鄭國渠。

嫪毐之亂平息之後,秦始皇怒其母趙太後與嫪毐沆瀣一氣,即下令削去其太後之稱,撤除其一切待遇,並將其囚禁在雍城。後來,齊國、趙國派使者使秦,“齊人茅焦說秦王曰:‘秦方以天下為事(把統一天下作為目標),而大王有遷(貶斥)母太後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同“背”,背叛)秦也。’秦王乃迎太後於雍而入鹹陽,複居甘泉宮。”(《史記。秦始皇本記》)

4、沒有“坑卒”、“屠城”暴行。

秦始皇之前,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王齕將趙軍四十萬降卒除放掉二百四十名小齡卒外,全部予以坑殺。

秦始皇之後,項羽起兵反秦,攻襄城久持不下,攻克後屠城坑卒。《史記。高祖本紀》說:“襄城無異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為上將軍後,打敗了秦將章邯的隊伍,俘獲秦降卒二十萬,打算收編共擊鹹陽,行軍至河南新安城,聽秦降卒有怨言,就將二十萬降卒全部予以坑殺。

楚漢之爭時,項羽率兵與齊將田榮在城陽交戰,田榮被打敗,帶兵逃到平原,項羽追殺。不但坑殺了田榮的降卒,還將城裏房屋全部燒毀,又將俘獲的老弱婦女幾乎全部殺光。特別是項羽攻入鹹陽後,“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鹹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秦始皇在近十年的征服六國、完成統一霸業的漫長征戰中,曆經屢戰,卻不見史書有關其坑卒、屠城暴行之記載。

5、不行人殉製。

用人殉葬是一種殘酷的階級壓迫,這種製度曆史悠久,天子、大夫都可以用人殉。公元前384年秦國首先廢除了人殉製度,至秦始皇登基作皇帝也隻僅過了一百三十八年。秦始皇自認為是功過三皇五帝的君王,又是權力至高無上的始皇帝,他要做的事恐怕無人能攔得住,也無人敢阻擋,別看人殉製已廢除百餘年,可憑他的權勢和好大喜功要使用人殉,怕不少大臣都會附會,然而他沒有,連牲殉也未用,隻是用與實物同樣大的陶製兵馬俑陪葬。他要是堅持恢複用人殉葬,怕規模會是驚心動魄的。

在今人看來,沒有坑卒、屠城暴行,不行人殉製,也許沒有什麼可值得稱道的,但是,不要忘了秦始皇正處於把奴隸視為牲畜可以任意殺戮的野戀奴隸製社會向著封建製社會過渡的轉型時期,他的前後都有人屢行坑卒、屠城、人殉(需要指出的是,直到清代順治皇帝仍在行使人殉)之暴,而唯有他能夠摒棄陳腐的觀念,平待黎民百姓,把平民視為“人”來看待,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實屬難能可貴。

 為何獨有秦始皇暴君之稱 重人才卻也毀人才!

然而,不可否認秦始皇施政也是比較嚴苛的,這種嚴苛,來自秦始皇對社會管理的特殊理念和與之相應的嚴厲措施。實際上秦代無論在社會管理、工業製造還是農業生產等領域推行的都是標準化的管理製度,這些無論哪個領域的製度標準都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並實施,任何人不得違背,否則,要受到懲罰。如秦法規定灶灰等家庭垃圾一律不準隨意傾倒在大街上,否則要受到處罰;《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就是秦法律規定,一人不可同時兼營兩種方術,若朝廷考察出其人不精於自己的本業,就要將其處死。然而觀測雲氣星象的人有三百多,個個技術精通。在工、農業生產上實行的是標準化生產,生產標準也是以法律的形式推廣開來。在工業製造上,實行的是“物勒工名”製,也就是在今天看來都比較先進的責任製管理模式。在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的數千件青銅武器,顯示了秦代在標準化管理模式下青銅 *** 的高超的工藝水準,出土的組合類武器,如弩機,其望山、牙機、懸刀、樞軸等附件都鑄造得十分標準,誤差不超過一毫米,相同部件在同類其他弩機上仍可以使用,方便了武器的更新和維修;出土的大批青銅箭鏃(箭頭),都是一個標準:三棱體,呈流線形。證明了秦代標準化生產的優勢。見過秦代青銅武器的國外專家一直認為,世界標準化生產最早在中國秦代就已經開始了。出於戰事需要的考慮,秦國注重的是農業生產和軍事戰爭,推行的是“獎勵耕戰”的國策。軍事上實行的是“軍功”製,而對農耕的規定更是十分細致嚴謹,秦法規定,天下雨的雨量及範圍都要逐級上報;播種,畝用種量也有規定,隻是可以根據土地的肥瘠稍加或稍減;耕牛是秦農業的主要動力,規定,養牛人養10頭母牛,如果有4頭不下仔,養牛人要受罰;對牛的喂養也有規定:牛瘦(指腰圍)1寸,人笞10鞭;如果牛死掉三頭,不但養牛人要被治罪,養牛人所在的縣令、縣丞也要承擔連帶罪責;對養牛情況每年有四次評比,若連續兩次被評比為未尾的,養牛人要受處罰。

從某種意義上說,秦的暴政是源於秦始皇急躁、暴悷而剛愎自用的性格。

應當公正地說,秦始皇吸納了商鞅和韓非的某些治國方略和措施,雖然管理效果顯示出十分的優勢,然而,某些政策和法規在今天看來,也許都遠遠超過現代人的接受界限,而在兩千多年前人的思想意識還處於蒙昧散漫的時代,強行推廣起來無疑必是困難重重、怨聲載道,再加上秦代徭役繁重,給百姓帶來極大痛苦,也激起了百姓對秦統治的怨恨。

縱觀封建社會的曆史,哪一個統治者不是視民命如草芥?可是,為何獨有秦始皇“暴君”之稱猶甚呢?恐怕有諸多的曆史原因,其中也不能排除被滅除的六諸侯國王室的切齒詛咒。秦始皇的首事之舉,必會惹惱利益喪失者的痛恨。另外,秦始皇“暴君”之稱,或許是沾了其不肖子二世胡亥的光。胡亥年幼無知、昏憒無能、聽信趙高讒言,雖在位僅三年,也由於厲行督責術,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加劇了人們對秦的痛恨,加速了秦的滅亡。

《史記。李斯列傳》載:“二世行督責益嚴,稅民深者為明吏。二世日:‘若此則可謂能督責矣。’刑者相半於道(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服刑者),而死人日成積於市。殺人眾者為忠臣。”可見,二世所行督責之術用法之酷,是遠遠超過其老子的。二世的劣行,人們自然而然會記到秦始皇帳下,因為提起秦朝,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的更大失敗是用人失察。奸賊趙高入秦就心懷鬼胎,可在秦始皇身邊服侍了那麼多年,秦始皇竟毫無覺察,最終,自己的天下竟喪於趙高之手。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703/115373.html

“ 為何獨有秦始皇暴君之稱 重人才卻也毀人才!” 的相關文章

董卓和馬騰的勢力都是來著西涼 兩人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董卓和馬騰的勢力都是來著西涼 兩人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董卓和馬騰都是西涼的勢力,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董卓率軍進京,趁亂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東漢末年人人喊打的亂臣賊子。董卓所率領的軍隊屬於西涼,他與後來被曹操害死的西涼太守馬騰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涼州涼州的曆史非常悠久,是許多北方...

孫權繼位下的東吳局勢是什麼樣的?

孫權繼位下的東吳局勢是什麼樣的?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江東基業創立人孫策遭遇刺殺,後傷重不治身亡。臨終前,孫策把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了18歲的弟弟孫權,並叮囑他要:“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由此,孫權正式以一方諸侯的身份走上曆史舞台。當時...

韓信要是選擇舉兵自立 韓信最後能不能統一天下

韓信要是選擇舉兵自立 韓信最後能不能統一天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如果韓信舉兵自立,會統一天下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最容易成就英雄和造就英雄,項羽,關羽和韓信都是三國有名的英雄,而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一起探討探討韓信的曆史功績,如果韓信選擇舉兵自立,那麼是否能一統天...

諸葛亮北伐先後打了七次 諸葛亮為什麼都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北伐先後打了七次 諸葛亮為什麼都以失敗告終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七次北伐為什麼都不能成功?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從劉備開始發跡,劉備的夢想就是匡扶漢室,這一點在於劉關張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稱王稱帝等中都可以看出來。而諸葛亮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也是劉備的夢想是恢複漢室,在劉備死後,諸葛...

曆史上張昭與孫權之間的關係如何?二人之間有何故事

曆史上張昭與孫權之間的關係如何?二人之間有何故事

張昭,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輔佐孫策、孫權安定江東。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東吳重臣張昭,雖然被戲稱為“帶投大哥”,“內事不決問張昭”也成了諷刺的話。但其實真實曆史上,張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吳國的地位聲望一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為直臣,他多次勸諫孫權,兩人相愛相殺發生了很多趣...

在攻打楚國前,王翦要了什麼樣的獎賞?

在攻打楚國前,王翦要了什麼樣的獎賞?

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王翦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後世廣為流傳。這事講的是,秦王在滅趙國、殘燕國、亡魏國之後,準備攻打強大的楚國。於是他問王翦怎麼打?王翦說,得給60萬兵力。秦王覺得兵力太多了,於是問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說,隻需要20萬兵力就...

曆史上呂後為何沒在自己權傾天下的時候稱帝?

曆史上呂後為何沒在自己權傾天下的時候稱帝?

呂後先後掌權達十五年,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女性統治者。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在封建社會,女性並沒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而男性在社會上以及家庭當中都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凡事總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幗不讓須眉,做到了男子難以完成之事,甚至擁有比男子還高的權力,最出名的當數呂...

朱元璋明明有26個兒子 朱元璋為何偏偏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個兒子 朱元璋為何偏偏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還不知道:朱元璋有26個兒子,卻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朱元璋在戰場上拚殺到後來建立明朝,這一路走過著實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選定皇位繼承人時,卻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何偏偏將皇位傳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