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淵為何不調兵對付李世民?真的有“臨湖殿劫持”事件嗎

中國曆史3天前4

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淵為何不調兵對付李世民?真的有“臨湖殿劫持”事件嗎

按照史書的說法,那天李淵正和宰相們在北海池的遊船上泛舟,尉遲恭一身血汙來報信,說太子、齊王造反,已經被秦王平定。

見到這個情景,李淵立刻明白自己已經被挾持了,於是隻好繳械投降。為了麵子,他裝模作樣地表態:秦王做得對,傳朕的旨意,所有人都聽從秦王的命令,從現在開始由他執掌兵權。

問題來了,尉遲恭能有多少人?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世民滿打滿算不會超過2000人。太極宮值守的宿衛兵馬有多少人?至少不會低於2萬人,這還不算駐防南衙的十二衛兵馬。

李淵去北海池泛舟絕不會耍單幫,2000護衛不過分吧?李世民的兩千人分布在七個戰場,這點兵力怎麼能挾持得了李淵呢?

所以,史書記載的這個情節不靠譜。

我不是說尉遲恭殺氣騰騰地來“彙報工作”不靠譜,而是說這時候來挾持李淵不靠譜,事實上,在尉遲恭來“彙報工作”之前,李淵就已經被挾持了。尉遲恭這個時候出現不是為了挾持李淵,而是逼李淵“簽協議”。

關於“玄武門之變”一直有三大誤解:

其一、李世民是十二衛大將軍,兵權在他手上,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十拿九穩的事;

其二、李世民取勝的關鍵就是“臨湖殿劫持”,秦王府兵馬出其不意地控製了李淵;

其三、控製了李淵就等於贏得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可以用李淵的名義幹掉李建成。

破解了這三個誤解,我們就能大體上還原玄武門之變的真相,也就明白李淵為何在事變爆發後沒有調兵鎮壓了。

問題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真的十拿九穩嗎?

其實這個問題本就不是問題,它是那些狂熱的“太宗迷”製造出來的問題,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李世民掌握了十二衛兵馬,隨時可以扳倒李淵。

唐朝初年實行的是“府兵製”,十二衛加上不領折衝府的四衛合稱“十六衛”,構成大唐帝國的軍隊的核心。每次征戰,將士們都從十二衛中抽調,稱之為“番上”。

如果誰掌握了十二衛,就相當於掌握了大唐七成的兵力(此時地方軍已經被大量裁撤),分分鍾能變天,這就是“太宗迷”的理論依據。

可惜李世民的“十二衛大將軍”隻是管理權,而不是真正的“兵權”。

“兵權”從來就不是一個整體,他被拆分成了日常管理訓練權、調動權、作戰指揮權三大部分。負責日常管理的將領隻能在駐地行使權力,不能出軍營一步,也沒有作戰指揮權。有調動權的不能指揮作戰,也管理不了軍隊的日常。有作戰指揮權的將領無權調動軍隊,甚至跟將士們都不熟悉。

像李世民這樣的將軍什麼時候有權呢?得到皇帝的兵符、宰相班子和皇帝聯發頒發的聖旨、兵部的作戰方案後,在駐地軍官以及監軍們的配合下才可以得到部分權力。

這個過程中,征調誰?路線怎麼走?日程怎麼安排?將軍們無權幹預,隻有到了目的地,將軍們才有指揮作戰的權力,還得在監軍們的監督下,按照作戰方案執行。

戰鬥結束後,將軍們立刻就失去了指揮權,軍隊在按照既定方案班師,將軍們交出兵符。

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呢?很簡單呀,兵權不被拆分那不成了軍閥?皇帝不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李世民根本沒有所謂的兵權,除非他能搞定所有的駐地將軍,以及十二衛核心骨幹將領,而且要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集體舉兵。

事實上,如果掌握了十二衛軍權,幹嘛還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直接逼李淵廢了李建成,並且禪位給自己不就得了?

“玄武門之變”準備了幾年,期間李世民一直猶豫不決,原因就是沒把握,手上沒兵,難度太大,純屬賭命。

問題二:李淵真的是在臨湖殿被劫持的嗎?

按照史書記載,李淵去臨湖殿議事是前一天定好的。臨湖殿地處太極宮北區的西邊,離李淵居住的甘露殿約兩裏路,是皇家休閑區,比較偏僻。

那天,宰相班子基本都到齊了,按照正常的安保工作,北海池和臨湖殿一定是戒備森嚴。

尉遲恭前來“彙報工作”是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之後,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基本結束後。玄武門離臨湖殿約三裏地,那天,太子的長林衛、齊王的府兵與秦王兵馬殺得難解難分,至少有兩位將領遇難。

這麼近的距離,二千多號人的廝殺,李淵可能聽不到嗎?即便他耳背,在座的宰相們呢?還有身邊的護衛呢?他們都被堵上耳朵了?

請注意,皇宮內建築林立,每一座建築都會有相應的執勤士兵,也就是說,從玄武門到臨湖殿,一路都有宿衛兵馬,這麼大動靜想瞞住皇帝,開玩笑!

所以,“臨湖殿劫持”根本不現實。那麼,李淵為何坐視不管呢?其實李淵不是不想調兵鎮壓,而是做不到,因為在到臨湖殿之前他已經被控製了。

史書隻記載了玄武門的戰鬥,事實上那場事變遠不止一個戰場,我梳理細節,認為至少有七大戰場,分別是:玄武門內、玄武門外、甘露殿和兩儀殿、嘉猷門、永春門和承天門、芳林門、弘義宮。

這些戰場有點是為了事變不成功的逃脫,有點是防止秦王府被偷襲,有點是防止李建成不走玄武門入宮。還有兩個地點很重要,那就是甘露殿和兩儀殿。

這兩個戰場,甘露殿的目標就是李淵,兩儀殿的目標就是宰相班子,而且這兩場事變一定在玄武門之變前爆發。

有沒有根據呢?有,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杜君綽、鄭仁泰的墓誌銘,用很隱晦的表述方式告訴後人,那天他們曾經在甘露殿與宿衛兵馬發生了交火。

由此可見,在那天的夜裏,李世民的人馬就潛進了甘露殿,經過短暫交火後控製了李淵,並迅速將他轉移到了臨湖殿看管。

天亮之後,宰相們到兩儀殿議事,沒做任何掙紮就被控製了,也被送往臨湖殿與李淵團聚。

李世民為何要這麼做呢?很簡單,宰相中有人本就力挺李世民,李世民需要他們幫自己說服李淵認清形勢。

不過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既然那時候李淵就被控製了,那麼李世民就已經大獲全勝了,他完全可以用李淵的名字賜死李建成,幹嘛還要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這就是第三個誤解,控製李淵其實不等於李世民大獲全勝。

問題三:控製李淵就等於贏得了玄武門之變嗎?

我們承認,控製李淵才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它的重要性遠比誅殺李建成重要,但如果細細分析就會發現,控製李淵不等於李世民的全勝,如果李建成不死,李世民極有可能被翻盤。

李淵被劫持後一定沒有屈服,否則李世民根本不需要截殺李建成,而是靜等他上朝,由李淵發布廢黜令。

這就是李世民劫持李淵後的之一個麻煩:老爸不配合。

您可能會說,他不配合也沒關係,直接以他的名義下旨唄。這個說法根本不懂朝廷詔令的頒發程序,以為皇帝金口玉言,說什麼是什麼。

皇帝的詔書頒布程序很複雜,涉及的部門和官員很多,絕不是李世民一張嘴就能解決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宰相們支持李世民,不代表他們同意李世民對李淵“動粗”,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那麼,李淵有可能會不配合嗎?當然可能,理由很簡單,隻要有一線希望他絕不會允許李世民造老子的反,這個希望就是李建成還活著。

李建成有可能聽李世民盜用的聖旨嗎?他傻啊?這種情形下,李建成一定會宣布李世民謀反,並向天下人宣布征討令,要求李世民釋放李淵。

李世民的麻煩就來了,他敢釋放李淵嗎?他敢殺李淵嗎?劫持到最後手上的籌碼成了燙手山芋。

雖然十二衛中有相當部分倒向了李世民,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還是支持李淵、李建成的。而且那些支持李世民的人當中,大多是處於隱秘狀態,一旦形勢不對勁,恐怕就成了牆頭草。

所以,李世民必須殺了李建成,斷絕李淵的幻想。

您有可能會說,李建成的死就能左右李淵的行動嗎?他不會頑抗到底嗎?當然不會,因為李淵的抵抗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著眼於帝國的穩定。

李建成不死,李淵不會配合李世民,出發點是為了帝國的安定,哪怕他遇害,李世民也絕不可能成功。

如果李建成死了,李淵的堅持已經毫無意義,因為隻有承認李世民才是確保帝國穩定的更佳選擇,否則父子相殘的結果,不光無助於李淵個人的安危,還會讓李世民成為大唐公敵,結果不堪設想。

那天,臨湖殿裏一定經過艱難的較量,李淵表達了不屈服的態度。李世民和忠於他的宰相們認為,隻有殺了李建成,李淵才能為了帝國的未來,不得不接受現實。

所以,甘露殿之變控製李淵後,李世民必須截殺李建成、李元吉。那天,尉遲恭來臨湖殿“彙報工作”就是告訴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都死了,您老就別掙紮了,除非你想大唐玩完。

在這種情況下,李淵才被迫低頭,宣布將兵權交給李世民。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972.html

“玄武門之變爆發時,李淵為何不調兵對付李世民?真的有“臨湖殿劫持”事件嗎” 的相關文章

呂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曆了哪些事情?

呂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曆了哪些事情?

呂雉漢高帝劉邦之皇後,與劉邦共定天下,臨朝稱製十六年,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u)。娥:美麗的姿態,美麗的女子;姁:喜悅自得,和悅溫和。這個字取得實在很美妙,美麗溫和的女子。可是後世往往一提起呂後,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一幅可怕的場景...

曆史上皇帝很少有長壽的,乾隆是怎麼活到89歲高齡的?

曆史上皇帝很少有長壽的,乾隆是怎麼活到89歲高齡的?

眾所周知皇帝是一份“高危職業”,平均壽命僅有39歲,那麼問題來了,乾隆是怎麼活到89歲高齡的?要知道,89歲即使放到現在,也是非常難得的高齡了,下麵曆史網小編就來為大家解開乾隆的長壽密碼。乾隆有著家族遺傳長壽基因,而且國家強盛,煩心事比較少乾隆長壽絕對是有著家族遺傳基因的,當然,這個遺傳基因不是指的...

官渡之戰曹操實力出於劣勢 曹操是怎麼打贏袁紹的

官渡之戰曹操實力出於劣勢 曹操是怎麼打贏袁紹的

兵力並不占優的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大勝袁紹?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曹操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地區進行決戰,在戰鬥開始後,曹操通過襲擊袁紹位於烏巢地區的糧倉把握了戰場優勢,並最終擊潰了袁紹的主力部隊...

郭子儀最後能得以善終,是怎麼做到的?

郭子儀最後能得以善終,是怎麼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下去。郭子儀(691—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父親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僅長相魁梧、麵貌英俊,就是現在流行語所說的帥呆了酷斃了,還是一個剛強勇敢、公正無私之人,在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做過官。據傳他遇難時李白救過他,爾後兩人相交為友...

劉備三顧茅廬隻為了一個諸葛亮嗎 背後還有什麼目的存在

劉備三顧茅廬隻為了一個諸葛亮嗎 背後還有什麼目的存在

還不知道:劉備不惜三顧茅廬,隻為得到一個諸葛亮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一、荊州名士集團三顧茅廬,是世人津津樂道,傳頌已久的佳話,劉備禮賢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從現代視角出發,將其解讀為諸葛亮自我炒作的產物。其實諸葛亮的脫穎而出,自然是由於他不世出的才能...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為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陳橋兵變結束後 宋朝為何沒有人能夠以武亂國

對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之後,宋朝為何再無人能以武亂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祖宗製兵之法,天下之兵,本於樞密,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宋·樞密院宋朝,作為我國古代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這個時代我們國家無論是經濟製度...

曆史上劉瑾和魏忠賢二人相比,誰的權利更大?

曆史上劉瑾和魏忠賢二人相比,誰的權利更大?

中國曆史上,宦官一直是政治發展的伴生品。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明朝的太監是中國曆史上大大有名的一個群體,其在現代的知名度為各朝代最高。即便明朝的太監在權勢上不如晚唐時期的太監,也不墮他們的威名。這是因為,漢、唐時期的太監得罪的是世家門閥,而明朝的太監得罪的是讀書人。讀書人筆下生輝,太監...

三國時期薑維與魏延二人的實力如何?有何差距?

三國時期薑維與魏延二人的實力如何?有何差距?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埋伏在山穀中,等天水城裏的兵馬出城,然後趁機攻城,沒想到,中了薑維之計,趙雲和薑維交手了,年輕的薑維武藝超群,讓老年趙雲吃驚,回去之後,在諸葛亮麵前誇獎薑維。諸葛亮為了得到薑維,派魏延詐取冀縣,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