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隻會做木工嗎?朱由校在位時有哪些政績?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01)2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曆史上真實的明熹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十分寵信宦官,魏忠賢就是在朱由校時期積累起自己的權勢,此後朝中不斷爆發陷害忠良的事件。魏忠賢遍樹黨羽,將東林黨視為自己更大的敵人,但朱由校並沒有及時平衡兩方勢力,他癡迷於木工,也是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但對於明朝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壞事。那朱由校到底算不算昏君呢?後人究竟是如何評價明熹宗的,下麵可以一起來了解下。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隻會做木工嗎?朱由校在位時有哪些政績?

一直以來,朱由校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昏聵無能隻會木工”,是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昏君。關於朱由校,有兩段話構建了我們印象中的天啟皇帝!

萬曆年間的大臣亓詩教,為朱由校打抱不平,上書萬曆時說“皇長孫(朱由校)十有五歲矣,亦竟不使授一書、識一字”,後世根據這一句話,認為朱由校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由此還編出很多譏諷故事。

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中,記載了一則“汙蔑性”的故事,與朱由校文盲存在一定因果關係。

有老宮監言:‘明熹宗在宮中,好手製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絕。魏忠賢每伺帝 *** 酣時,輒以諸部院章奏進,帝輒麾之曰:‘汝好生看,勿欺我。故閹權日重,而帝卒不之悟。’

或因為怠政,或因為文盲,或因為熱愛木工,所以朱由校就將皇帝工作全部交給魏忠賢,所謂“汝好生看,勿欺我”,這是朱由校昏君的一個重要證據。

作為大明帝國的皇帝,朱由校真是目不識丁的文盲?

其實,這一傳言非常荒謬,朱由校根本不是文盲,《明史》中的一個記載非常清楚說明了問題。雖然無法判斷他的學識水平,但至少不低。至於亓詩教的那句話,其實亓詩教是好意,希望喚醒萬曆皇帝對皇長孫朱由校的關注罷了。

1621年,天啟元年,內閣首輔葉向高上書朱由校,證實朱由校不僅好學,而且還很勤奮。

《明史》: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嚐見皇上發擬本章,每多傳諭,以此仰窺聖心留神庶政。臣等欲一一言之,則不勝其煩,欲默而不言,則又失輔弼之職。

葉向高肯定了朱由校聰明好學,其後指出朱由校批閱奏章時,總是傳諭詢問,認為“一一言之”回答太繁瑣,而如果沉默不言,又失了首輔本職。可見,朱由校如果文盲,又如何批閱奏章?而且,能夠批閱奏章且經常傳諭詢問的朱由校,另外朱由校自稱“朕在宮中,每日披閱文書,覽誦經史及祖宗訓錄,兼時事憂勞,何有多暇?”如此又如何醉心於木工?

其實,《明史·孫承宗傳》中也提到,“帝每聽承宗講,輒曰‘心開’,故眷注特殷”,每次聽到孫承宗講課,都能聽的很開心,足見朱由校聰敏好學。孫承宗是儒家名仕,所講內容肯定與修身治國有關,如此朱由校還能曰開心,還認為朱由校是文盲的話,怎麼也說不過去。

然而,證明了朱由校不是文盲,並不能證明朱由校不是昏君。那麼,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昏君呢?他給袁崇煥的一封信,洗清了他的冤屈!

1626年,天啟六年十一月,袁崇煥上述天啟皇帝,認為在關外修城屯田,就可讓後金不戰而降,即便後金不降,也將很快被擒,所謂“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這句話後麵是對魏忠賢的一通馬匹,“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如果魏忠賢執筆回複,由於有這一通馬匹在,即便質疑,也會比較緩和,但實際上朱由校的回複卻極為尖銳,因此可以肯定是朱由校親筆信。

《明熹宗實錄》:向以防守方殷,故著從容議行。但向後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一切事宜,該撫悉心區處具奏。這本內說,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 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朱由校連續六問,將袁崇煥之計批的體無完膚,最後留下這麼一句話“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朱由校對後金有著清醒的認識,知道後金不可能投降,尤其“勝無輕談也”一語道出取勝本質。更為重要的是,這也顯示出朱由校比袁崇煥還要高的軍事認識,至少不下於袁崇煥。

顯然,朱由校並非昏君,而且從及時處理政務這一點來看,醉心木工可能也是抹黑,同時也推翻了清朝文人“天啟皇帝將所有國家大事托付給魏忠賢”的記載。

實際上,類似證明朱由校能力的記載,在《明熹宗實錄》有很多,但在《明史》中的一些細節,卻也佐證了朱由校並非我們印象中的昏君。

《明史·孫承宗傳》: 帝好察邊情,時令東廠遣人詣關門,具事狀奏報,名曰‘較事’。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隻會做木工嗎?朱由校在位時有哪些政績?

通常來說,皇帝對於邊境軍情,往往隻是聽從官員報告,但朱由校卻大不一樣,而是主動出擊,主動派遣東廠特工了解邊情,讓他們“具事狀奏報”,足見朱由校的眼光絕非常人所有。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在遼東攻城略地,90%以上都是靠“內應和情報”;後金多次入關劫掠,都與明朝不注重情報有關,包括袁崇煥等明朝文武大臣在內,都不太注重情報工作,而當時才16歲的朱由校卻敏銳的注意到了這一點。

顯然,這也進一步佐證了朱由校並非昏君。其實,在天啟年間,遼東局勢還處於戰略僵持階段,相反崇禎上台,袁崇煥主持遼東之後,遼東局勢才徹底崩潰。

綜上,天啟皇帝肯定不是文盲,在國家大事上也沒有稀裏糊塗,更沒有將所有事情全部托付給魏忠賢,甚至還表現出很高的軍事認識。因此,將他看成什麼都不懂的木匠奶兒昏君皇帝,這就有違曆史事實了。

另外,在清修《明史·諸帝本紀》中,卻對天啟極盡醜化,給予的評價是“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顯然,即便透過《明史》中這些零星的記載,也可以看到這一評價存在抹黑行為。推而廣之,從天啟身上,可以看到清朝的確抹黑了明朝,《明熹宗實錄》中展現朱由校的重要事跡,為何《明史》卻鮮有記載?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1620.html

“明熹宗朱由校真的隻會做木工嗎?朱由校在位時有哪些政績?” 的相關文章

司馬消難是什麼出身?隋文帝為何沒有殺他?

司馬消難是什麼出身?隋文帝為何沒有殺他?

司馬消難先後經曆了四個朝廷,堪稱北朝分裂到隋滅南陳這段曆史的活化石,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天保八年(557年),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叛齊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將楊忠前往接應,隨後二人結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楊忠之子楊堅專權,司馬消難作為北周靜帝嶽父因此起兵聲討。開皇九年(...

乾隆臨死前對嘉慶說不要殺和珅 嘉慶下手之後後悔了嗎

乾隆臨死前對嘉慶說不要殺和珅 嘉慶下手之後後悔了嗎

還不知道:乾隆告訴兒子不要殺和珅,可嘉慶卻不聽,15年後才明白父親的苦心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貪官汙吏在每一個時期和每一個國家都會出現,要說起我國古代曆史上最大的貪官,那一定是非和珅莫屬。和珅是清朝時期的大貪官,在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將和珅滿門抄斬,並且將他所有...

微子:周朝宋國開國始祖,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微子:周朝宋國開國始祖,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微子,子姓,宋氏,名啟,後世稱微子、微子啟、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國開國國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紂王帝辛的長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子啟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啟是長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紂王)最小。微子啟的母親生子啟和中衍的時侯還是妾的身份,...

吳景:東漢末年將領,依附袁術後東歸孫策

吳景:東漢末年將領,依附袁術後東歸孫策

吳景(?—203年),本吳郡吳縣人,後遷居吳郡錢塘,孫堅妻子吳夫人(武烈皇後)之弟 ,孫策和孫權的舅舅,東漢末年將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吳景因追隨孫堅征伐有功,被任命為騎都尉。袁術上表舉薦吳景兼任丹楊太守,討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據丹楊。後遭揚州刺史劉繇逼迫,再...

趙構為什麼要殺嶽飛 迎接二聖是真正的原因嗎

趙構為什麼要殺嶽飛 迎接二聖是真正的原因嗎

還不知道:嶽飛被宋高宗殺害,真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嶽飛是宋朝抗金的英雄,他的英雄氣概和對國家的忠誠,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他不畏權勢,以身殉國,被世人敬仰。然而,嶽飛雖然與金國征戰多年,但他並沒有獲得足夠的榮耀,反而被宋高宗處死。後世史家在對...

曆史上安祿山和史思明為何都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曆史上安祿山和史思明為何都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安史之亂是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背叛唐朝的戰爭,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安祿山和史思明各自死於自己兒子手中,原因並不複雜,但不得不說這是封建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兩位悍將,由起兵到坐鎮一方,撼動了大唐的江山,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內戰,與其說是被唐廷剿滅,倒不如說是滅於“家賊”,無疑...

荀彧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兩人關係很好嗎

荀彧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兩人關係很好嗎

對三國時期的荀彧,跟曹操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相比認為,科學認識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必是基於“荀彧從最初就認識到曹操是竊國篡漢之賊”的觀點基礎之上。否則,在擺脫此觀點下,荀彧忠漢和荀彧助曹並不矛盾。人生在世,隨著環境變化,世界觀和目標信念都會產生...

張溫: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他為何遭到孫權忌恨?

張溫:三國時期東吳官員,他為何遭到孫權忌恨?

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吏。少修節操,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黃武三年(224),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漢,孫權原先害怕諸葛亮會有意留難張溫,但張溫不擔心。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