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1)115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號雍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其實,在古代王朝中,治民的難度更高於治吏,雍正皇帝執政時,在這方麵下的功夫,一點都不比在官員們身上消耗的精力少。

清朝入關之後,皇帝們也都開始學儒,因此,在治民的方略上,同此前的王朝差不多,都是宣揚儒家的道德觀,以此來整合國家的社會風氣。

雍正皇帝對此尤其重視,他曾專門發上諭給各個省的總督、巡撫,要求他們把治民的重要性置於其餘諸事之前。《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彙編》中記載:

至於地方大吏,料理刑名錢糧案件,自是要緊,若能轉移民間風俗,使之向善,又在辦理諸事之上。

由此可見,雍正對待治民的態度,他非常清楚,吏不穩,隻是疥癬之疾,而民不穩,則國不穩。

雍正搞的那些改革,除了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外,也是在相應的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這是引導百姓向善的基礎,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恥。”

當然,這隻是治民的其中一方麵,另外一方麵,就是要主動引導百姓的道德觀,把“刁民”教導成符合儒家思想的“順民”。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而要引導和鼓勵百姓,在古代,最有效的 *** ,莫過於皇帝直接參與了。

如《雍正起居注》中的記載,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一個農民在幹農活時撿到了銀子,隨即上報,如此拾金不昧的榜樣,直接驚動了雍正皇帝。

雍正不但下旨將撿到的銀子又賞賜給了那位農夫,還命令把此事作為教導八旗子弟的範例“將此事通曉八旗,諭令知之”。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河南的一個叫翟世有的百姓,也撿到了銀子,並物歸原主。

在雍正寵臣田文鏡(時任河南、山東總督)已經公開表彰過翟世有,給其賞銀、賜匾、立碑的基礎上,雍正還繼續親自對翟世有予以獎勵。

雍正認為翟世有的拾金不昧“乃世俗轉移之明證,國家實在之祥瑞”,下令再獎賞翟世有銀一百兩,並賜予其七品頂戴。

至於河南的父母官田文鏡,也獲得了“田文鏡化導獎勸之功亦於此可見”的高度評價。

雍正的重視就是一盞指路明燈,在翟世有拾金不昧當官後,類似事件就頻頻出現了,至於真假,就很難說了,當然,也沒有更多的頂戴送出。

但雍正對此卻非常高興,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時,他還專門為各省拾金不昧現象頻出表態:

數年以來,細民不取遺金者屢見於京師、河南、山西等處,朕心慰悅實,翼遠近觀感興起,風俗漸歸於醇厚。

雍正七年,雍正為了教化百姓,還命令在各個鄉村設立“鄉約”,要求地方詳細記錄民間“善行”及“過惡”。

同時,雍正要求各地方在民間鄉村大力宣講《聖諭廣訓》(雍正二年時,在康熙的《聖諭十六條》基礎上,重新編纂的道德書籍),必須達到“家喻而戶曉”的地步。

不過,雍正雖然竭力宣揚道德,不惜親自下場參與,但實際效果未必就那麼好,即使有效果,也隻能管一時,而無法管一世。

如前麵所寫的河南翟世有拾金不昧的故事,雍正最後是用官位、金錢去鼓勵,會產生什麼後果?

最關鍵還是要依靠普世的教育,來實現民眾的覺悟和道德觀的提升,但在這方麵,雍正卻不怎麼重視。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如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時,廣西巡撫奏請在土司聚集區開辦學校,以便教化山民,但雍正卻予以拒絕,還指責廣西巡撫迂腐:

土民愚蠢性成,惟在地方官約束嚴明,使之畏威感德,庶可收革麵革心之效。乃欲以三字經、千字文之類,謂可使之明義理而消凶惡,亦迂闊之甚矣。

雍正是想用官府的權威強行推動道德的改變,卻忽視了提高全民素質,其作用隻在一時,絕無法永久。

雍正執政時,甚至一度因好幾個省的民風達不到他的要求,下旨停止了地方上的鄉試、會試,要求地方上改正後,才能恢複考試。

而民風又哪是一時半會能糾正過來的?還不得慢慢教育?又不願意多開辦學校,僅憑地方官吏口頭宣講,能管用多久?

綜上所述,雍正在治民一事上,還是相當重視的,拾金不昧都能禦賜頂戴,這樣的好事哪裏去找?

不過,他采取的方式不太妥,要改變民風,引導百姓有更高的道德觀,還是需要用全麵教育的方式,提高百姓素質,這需要長遠的布局。

當然,在古代,要做到這一點很難,畢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說法,在古代統治階級的心中,還是有相當影響力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623.html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的相關文章

盧誌:西晉時期官員,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盧誌:西晉時期官員,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盧誌(?-312年)字子道,範陽涿縣人,西晉官員,成都王司馬穎的心腹謀士。東漢北中郎將盧植曾孫,曹魏司空盧毓之孫,衛尉盧珽之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範陽盧氏,初任公府掾、尚書郎和鄴縣令。成都王司馬穎鎮守鄴城,欣賞其才學和氣量,奉為謀主。建議司馬穎收攏人心和...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元末,天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路英雄割據一方,這段過渡時期的曆史,注定動蕩不安而又意義不凡。如大浪淘沙,各路義軍最後隻剩下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三支勁旅。而為了統一天下大業,三股力量此消彼長,互不相讓,彼此間...

曹操孫權劉備作為三國風雲人物 三人在世時有見過麵嗎

曹操孫權劉備作為三國風雲人物 三人在世時有見過麵嗎

還不知道:曹操、劉備、孫權、一代豪傑,開創三國時代,他們有沒有見過麵?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曹操、孫權、劉備三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三個國家的開創或者奠基人。很多人好奇,他們活著的時候有沒有見過麵。畢竟,這幾個人差不多同一個時代,又都是一時豪傑。其中曹操年...

劉邦和呂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們為何對車夫夏侯嬰格外寬厚

劉邦和呂雉是狠辣出名的 他們為何對車夫夏侯嬰格外寬厚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呂雉夫婦是出了名的狠辣,為何會對車夫夏侯嬰格外寬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曾經做了一件違背劉邦意誌的事情,讓劉邦起了殺心,有十幾次想直接殺了夏侯嬰,但也正是這件事讓呂後這個心狠果斷的人對夏侯嬰充滿了感激之情,而這件事正發生在...

宋江想要接受詔安的時候 魯智深為什麼要提出散夥

宋江想要接受詔安的時候 魯智深為什麼要提出散夥

還不知道:宋江想答應招安,武鬆與魯智深反對,為何隻有魯智深提出散夥?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人們的印象中《水滸傳》裏的108條好漢,一個個都是正義豪邁的義士,總是嫉惡如仇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後來他們在宋江的帶領下答應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個悲慘結局。據說不過...

裴昭明:南北朝時期大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裴昭明:南北朝時期大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東聞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將參軍裴駰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東郡聞喜縣人,昭明年輕時便傳授儒學和史學,宋泰始年間任太學博士。有司奏報說:“太子結婚,納征禮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這有什麼根據。”裴昭明發表見解說:“...

劉備如果統一三國 劉備最後會殺功臣嗎

劉備如果統一三國 劉備最後會殺功臣嗎

假如劉備打贏了天下,他會殺功臣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所謂鳥盡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國曆史上這樣的例子著實不少。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在開國之後,對立下大功的臣子開刀。漢高祖在建立漢朝後,封了多位異姓王,他是靠農民起義起家的,深知手握重...

王達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王達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明朝,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王達,江蘇無錫人,生於公元1350年,是明成祖時期有名的書法家、畫家,還是優秀的詩詞達人。他與浦源、王紱合稱";錫山三傑";,與解縉、王璲、王洪、王偁並稱大明";東南五才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