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曆史欠崇禎皇帝一句“對不起”,袁崇煥被殺,最後崇禎後悔了嗎?

中國曆史28分鍾前1

明朝經曆數百年的興衰,最終在崇禎年間走向覆亡。這位最後一任皇帝的一生備受非議,尤其是他殺害了忠勇善戰的名將袁崇煥一事,更是遭到了後人的詬病。然而,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非如此簡單。崇禎為何要下令處死袁崇煥?他是否曾為此後悔過?讓我們一探究竟,揭開這段曆史的重重疑雲。

崇禎登基,重用袁崇煥

崇禎帝是明朝最後一位在位皇帝,他的年號為"崇禎"。崇禎帝的出生名叫朱由檢,是萬曆皇帝的第十四子。1627年,朱由檢在其兄長瀆職被廢黜後,被推舉為皇儲,次年即位,是在明朝已經日漸衰微的時期登基執政。

當時的明朝,內憂外患不斷。外有後金的入侵,內有黨爭腐敗。朝政艱難,崇禎帝上任後麵臨重重困難。為了應對嚴峻形勢,他決定重用袁崇煥這位武將。

袁崇煥,字子雲,山西人氏。他自幼好學,十六歲中舉人,後來考取進士出身。天啟年間,袁崇煥被派往遼東戍邊,屢立戰功,深得明熹宗皇帝賞識。在寧遠之戰中,他力挽狂瀾,大破後金軍隊,扭轉了明朝節節敗退的頹勢。

崇禎帝登基後,對袁崇煥這位武勇善戰的名將更是賞識有加。他不僅重新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鎮守遼東重地,更是親自為他加封"太子太保"的殊榮。崇禎帝對袁崇煥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平定邊疆,掃清外患。

當時,袁崇煥立下了"五年平遼"的豪言,誓要在五年之內,徹底平定遼東的後金勢力。崇禎帝對此喜出望外,不僅應允了袁崇煥的請求,還特意賜予他一柄名為"尚方寶劍"的寶劍,意味著可以"斬佞臣"。

兩人之間,似乎是一對理想的君臣搭配。崇禎帝寄望袁崇煥能夠建功立業,而袁崇煥也對皇帝的重用心存感激。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對君臣的關係,最終會走向一個如此慘烈的結局。

在崇禎三年,也就是袁崇煥"五年平遼"計劃的第二年,一件震驚朝野的事情發生了。崇禎帝下令,將袁崇煥這位當朝重臣,淩遲處死於市曹。這一決定,無疑是當時更大的政治事件,也成為後世對崇禎帝評價的一大重點。

那麼,崇禎帝為何會做出如此決定?當時的情況又是如何?讓我們繼續往下探究。

袁崇煥殺毛文龍,引起朝野非議

崇禎三年,一件震驚朝野的事情發生了。當時,明朝的兩位重臣袁崇煥和毛文龍之間的矛盾已經積累多年,終於在這一年爆發。

毛文龍,字子高,山西人氏,與袁崇煥同為明朝著名將領。他自幼好武,十六歲就被選為武生,後來考中武舉,一路高升為兵部尚書。在遼東戰事中,毛文龍屢建奇功,與袁崇煥並駕齊驅,被譽為"遼東二虎"。

然而,兩人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天啟年間,袁崇煥就曾上疏,要求朝廷嚴格管理毛文龍的軍餉開支。這讓毛文龍大為光火,認為袁崇煥是在誹謗中傷。從此,兩人的關係就出現了裂痕。

到了崇禎三年,袁崇煥奉命鎮守山海關,而毛文龍則駐守錦州。由於地理位置相近,兩人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一次,毛文龍的部隊在山海關一帶活動,袁崇煥便以"擾民"為由,嚴詞斥責毛文龍。雙方的部下幾乎就要動武對壘。

就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下,崇禎帝下旨,命袁崇煥和毛文龍一同前往北京覲見。兩人不得不同路前往京師。4月18日,袁崇煥先一步到達北京,在禦路旁列陣迎駕。當毛文龍的隊伍抵達時,袁崇煥突然揮劍指著毛文龍,大罵他"逆賊"、"奸佞",隨後竟當眾將毛文龍殺害。

這一駭人聽聞的事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軒然 *** 。有人認為,袁崇煥身為重臣,竟然如此公然殺害同僚,實在是罪無可恕。也有人為毛文龍鳴不平,認為他一向忠勇,豈料竟遭此橫禍。

另一方麵,也有人為袁崇煥開脫,認為毛文龍確實在軍中作風life散漫,早就應該嚴懲不貸。還有人說,袁崇煥手持尚方寶劍,斬殺奸佞乃是應當之舉。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給朝廷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崇禎帝雖然對袁崇煥的所作所為頗有微詞,但考慮到他的軍功,並未過多追究。不過,這一事件也埋下了袁崇煥後來被殺的禍根。

從此,朝野上下對袁崇煥的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有的將他視為忠勇之臣,有的則認為他狂妄自大、罪大惡極。這種非黑即白的評價,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袁崇煥殺毛文龍一事,給明朝的統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加速了明朝的覆亡。

崇禎與袁崇煥的信任危機

崇禎三年,一場動蕩不安的戰雲籠罩在京師上空。後金騎兵直逼京城,崇禎帝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與袁崇煥之間的信任也出現了裂痕。

當時,後金的騎兵已經攻打到了房山一帶,距離紫禁城僅有幾十裏地。朝野震驚,崇禎帝親自督陣,命令袁崇煥火速增援。然而,袁崇煥的救兵遲遲未到,反而讓後金騎兵有機可乘,一度將明軍逼到了城下。

崇禎帝對此大為震怒,他曾親自囑托袁崇煥"五年平遼",如今後金竟然打到京城來了,袁崇煥救援的遲緩無疑讓人生疑。一些朝臣更是直指袁崇煥有私通後金的嫌疑,故意拖延軍機。

當時,有一名太監親耳聽到袁崇煥與後金人私下交談,言語之中似乎有所蹊蹺。這名太監立刻將此事稟報給崇禎帝,崇禎帝聽後大驚失色,不禁對袁崇煥產生了重重懷疑。

此前,崇禎帝對袁崇煥一直是賞識有加,視為忠勇之臣。可如今,袁崇煥竟然被指有通敵嫌疑,這讓崇禎帝倍感失望和憤怒。他不禁回想起袁崇煥殺毛文龍的所作所為,心中更是生出了一股戾氣。

就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帝決定對袁崇煥嚴懲不貸。他下令將袁崇煥囚禁於獄中,並命人徹查其通敵的罪證。很快,一些聲稱袁崇煥曾賣糧給後金的材料被呈上來,更有人指證袁崇煥圖謀議和,意圖與後金勾結。

麵對如此重大的罪名,崇禎帝再也無法容忍。他痛下決心,判處袁崇煥淩遲處死。這一判決無疑是當時最轟動朝野的大事,也標誌著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信任徹底破裂。

當時,朝野上下對此事有不同的評論。有人認為,崇禎帝殺忠臣乃是一時糊塗;也有人說,袁崇煥罪有應得,早該除掉這個奸佞小人。無論如何,這一事件無疑加劇了明朝內部的分裂,也讓崇禎帝在臣子心中的威信大跌。

就在袁崇煥被處死後不久,後金的進攻就愈演愈烈。明軍陣腳大亂,朝中更是人心惶惶。很快,李自成的起義軍就乘虛而入,直搗京師。崇禎帝在絕望中選擇自縊身亡,大明王朝也就此覆滅。

有人說,崇禎帝殺袁崇煥是導致亡國的根源。但從曆史的角度看,明朝的覆亡早已注定,內憂外患,朝野分裂,崇禎帝實在是無能為力。而他與袁崇煥的決裂,不過是這場大戲的一個插曲而已。

崇禎下令處死袁崇煥的隱情

崇禎三年,朝野震驚,崇禎帝竟下令將袁崇煥這位當朝重臣處以極刑。這一決定無疑是當時最轟動的大事,也成為後世對崇禎帝評價的重點。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崇禎帝下定決心,要除掉這位曾經賞識有加的名將呢?細究其中的緣由,其實還有一些隱情。

首先,袁崇煥被指有"通敵"的重大嫌疑。據明朝史料記載,袁崇煥曾多次向後金軍隊賣糧,為敵人輸送軍餉。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重罪,等同於勾結外敵,罪不容赦。

其次,袁崇煥與崇禎帝在"主戰"和"主和"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崇禎帝一心想要平定後金,掃清邊患。而袁崇煥則主張與後金議和,認為長期對抗無益。這種立場對立,使得兩人的矛盾無法調和。

再者,袁崇煥被指控"托付不校",未能完成崇禎帝交付的"五年平遼"重任。崇禎三年正是袁崇煥"五年平遼"計劃的第二年,然而後金騎兵竟然直逼京師,可見袁崇煥未能盡力完成使命。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旁證佐證。比如有太監親耳聽到袁崇煥與後金人私下交談,似有蹊蹺。再加上袁崇煥殺毛文龍一事,更讓崇禎帝對他產生了重重懷疑。

麵對如此重大的罪名,崇禎帝下定決心,要嚴懲袁崇煥以正朝綱。他將袁崇煥囚禁於獄中,並命人徹查其通敵的罪證。很快,一些聲稱袁崇煥曾賣糧給後金的材料被呈上來,更有人指證袁崇煥圖謀議和,意圖與後金勾結。

崇禎帝見狀,大怒之下判處袁崇煥淩遲處死。這一判決無疑是當時最轟動朝野的大事,也標誌著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信任徹底破裂。

當時,朝野上下對此事有不同的評論。有人認為,崇禎帝殺忠臣乃是一時糊塗;也有人說,袁崇煥罪有應得,早該除掉這個奸佞小人。無論如何,這一事件無疑加劇了明朝內部的分裂,也讓崇禎帝在臣子心中的威信大跌。

就在袁崇煥被處死後不久,後金的進攻就愈演愈烈。明軍陣腳大亂,朝中更是人心惶惶。很快,李自成的起義軍就乘虛而入,直搗京師。崇禎帝在絕望中選擇自縊身亡,大明王朝也就此覆滅。

有人說,崇禎帝殺袁崇煥是導致亡國的根源。但從曆史的角度看,明朝的覆亡早已注定,內憂外患,朝野分裂,崇禎帝實在是無能為力。而他與袁崇煥的決裂,不過是這場大戲的一個插曲而已。

崇禎臨終前的反思

崇禎十七年三月,大明王朝已經走向了終點。北京城陷落,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入紫禁城。崇禎帝眼見大勢已去,在絕望之中選擇了自縊身亡。

就在崇禎帝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留下了六道"罪己詔",對自己在位期間的種種過錯進行了檢討和反思。這無疑是崇禎帝臨終前最後的自我剖析。

在之一道罪己詔中,崇禎帝寫道:"朕生於亂世,幼年失學,登基艱難。"他自知自己出身不利,年少時無法深造,登基之初便麵臨重重困難。

第二道罪己詔中,崇禎帝謙虛地說:"朕孤陋寡聞,識見不遠,屢見錯謬。"他承認自己學識淺薄,眼界有限,在處理國事時屢屢犯錯。

到了第三道罪己詔,崇禎帝更是直言不諱地說:"朕躭誌驕縱,不能勤於政事。"他檢討自己驕橫跋扈,未能勤勉治理朝政。

在第四道罪己詔中,崇禎帝寫道:"朕昏庸無道,不能親賢臣,遠小人。"他自認為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未能重用賢臣,反而被小人迷惑了心智。

第五道罪己詔,崇禎帝說:"朕驕恣放縱,不能振作綱紀。"他痛斥自己放縱驕橫,未能端正朝綱紀紐。

最後一道罪己詔中,崇禎帝寫下:"朕昏亂無能,致使社稷覆亡。"他承認是自己的無能昏庸,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可以看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崇禎帝對自己在位期間的種種過錯有了清醒的認識。他雖然出身不利、環境艱難,但驕縱放縱、昏庸無道,未能振作綱紀、親賢遠小人,最終釀成了大難臨頭的局麵。

除了這六道罪己詔,崇禎帝還留下了一份遺詔。在遺詔中,他說:"朕生不逢時,致使社稷覆亡,罪在朕躬。"他再次承認是自己的無能,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不過,崇禎帝也沒有完全推卸責任。他在遺詔中寫道:"朕雖不才,然亦勤於國事,不敢自逸。"他認為雖然自己無能,但也曾勤勉治理國家大事,並未荒廢職守。

最後,崇禎帝在遺詔中囑咐李自成"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可見即使在最後時刻,他仍然懷著一顆為民父母的虔誠之心。

崇禎帝在臨終前的這些反思和囑咐,無疑展現了他作為一代君主的良知和操守。雖然他在位期間確有過錯,但也並非是一個昏庸放縱的暴君。相反,他在最後時刻還是表現出了一位明君應有的自省和謙遜。

結尾

不過,崇禎帝的這些反思和囑咐,是否能為他在曆史上的評價雪恥,仍然有待進一步探討。畢竟,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明朝的覆亡,除了崇禎帝的過錯外,還有許多其他深層次的原因。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083.html

“曆史欠崇禎皇帝一句“對不起”,袁崇煥被殺,最後崇禎後悔了嗎?” 的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張飛與呂布有過幾次交戰?結果如何?

三國時期張飛與呂布有過幾次交戰?結果如何?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今天曆史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呂布是漢末三國第一猛將,號稱飛將,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美譽,很多大將都不敢公開叫板呂布,隻有張飛屢次挑戰呂布,因為張飛不服呂布。民間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張飛四次和呂布交手,到底輸給呂布了沒有?他們分出高低了嗎?張飛第一次和呂布...

明朝奪門之變的發動者是什麼哪些人?他們之間都是什麼結局

明朝奪門之變的發動者是什麼哪些人?他們之間都是什麼結局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複辟,這場政變,發生在英宗朱祁鎮和代宗朱祁鈺這對兄弟之間,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石亨、徐有貞、曹吉祥,本來隻是不怎麼出名,也沒什麼能力的三個人。由於看見朱祁鈺病重,同時他又沒有接班人。因此他們看到了上位的機會,雖然於謙等朝中重要大臣已經在商討立朱見深為太子的事情...

秦朝滅亡之後,後宮的妃嬪都去了哪裏?

秦朝滅亡之後,後宮的妃嬪都去了哪裏?

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秦始皇的後宮,一直是一個謎。後宮裏有多少嬪妃,分別都是些什麼人,這些後妃叫什麼名字,《史記》中一概沒有記載下來。別說後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後是誰,都不清楚。很多人說,秦始皇沒有立皇後。就算...

李自成在崇禎帝死後是如何安置他的?

李自成在崇禎帝死後是如何安置他的?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到處找不到崇禎,心裏不踏實。於是下了一道命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後來終於在煤山找到了吊死的崇禎帝,懸著的一顆心才落了下來。崇禎在吊死之前,在衣服上寫下遺詔。其中有一句:“任賊分裂朕屍,...

主父偃有何過錯,導致最終不得善終?

主父偃有何過錯,導致最終不得善終?

主父偃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主父偃在曆史上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漢武帝時期的大臣,他出身貧寒,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到了長安之後,他直接上疏漢武帝劉徹,...

歐陽修在曆史上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他的才華如何?

歐陽修在曆史上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他的才華如何?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四歲時父親病逝後,歐陽修與母親寄居在隨州叔叔家。叔叔家經濟窘迫,童年的成長環境十分艱苦。歐陽修自幼好學,家中沒有什麼藏書,就到別人家借書來抄,常常書還沒抄完,已經基本能背誦了。叔叔安...

劉繇:漢末群雄之一,曾先後與袁術、孫策交戰

劉繇:漢末群雄之一,曾先後與袁術、孫策交戰

劉繇(156年~197年),字正禮。東萊牟平人。東漢末年宗室大臣,漢末群雄之一,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之侄。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劉繇最初被推舉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縣長時,因拒郡守請托而棄官。後被征辟為司空掾屬,除授侍禦史,因戰亂而不到任,避居淮浦。興平元...

薛濤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薛濤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薛濤,唐代女詩人,十六歲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薛濤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在互聯網還沒有發展的古代社會,她首創“薛濤體”情書箋(薛濤箋),用來“鴻雁傳書”,對彼此心心相印的愛情物語,紙短情長。在成都,除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