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慈禧命太監將珍妃扔到井中,太監晚年才說出心裏話:她真了不起

中國曆史10分鍾前1

慈禧命太監將珍妃扔到井中,太監晚年才說出心裏話:她真了不起。這句話蘊含著太多的故事和悲哀。珍妃是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子,年輕貌美,才華出眾,和光緒情投意合。然而她的一生卻充滿了坎坷和不幸,最終甚至被慈禧活活扔進了井中,年僅24歲就慘死於非命。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是因為珍妃參與了維新運動而觸怒了慈禧嗎?還是因為她和光緒的恩愛引發了慈禧的嫉妒心理?又或者是出於別的原因?多年後,那個親手將她扔入井中的太監,為什麼要說出"她真了不起"這樣的評價?這封存了百年的秘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天之驕女 錦繡年華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珍妃出身滿洲鑲紅旗名門,生於康熙五十七年,姓愛新覺羅氏,父親他他拉為戶部侍郎。她的父母認為女兒生而有佳骨格,定能受寵於皇室,便從小將她培養為閨中佳麗。

年方九歲,珍妃隨父親他他拉在廣州寓居,拜著名學者文廷式為師,學習漢語詩文及曆史典籍。文廷式乃開明思想家,他循私淑,啟迪珍妃博覽群書,開闊了珍妃的視野。珍妃自幼聰慧過人,加之勤恪好學,才情洞悉,對詞翰無所不通,尤擅棋藝,堪稱後紫後宮之傑出人才。

當朝夕相處之時,文廷式竟為這位俊秀女弟子傾心,情有獨鍾,終年遲戀。然而德高望重的文老卻未敢起過肖想之念,隻是將心愛的珍妃視為心靈偶像,精神寄托,一往矢石,隻愛其心不愛其身。直至暮年,文老對珍妃的芳心仍不渝,每每在作品中吟詠詩讚其風雅秀外慧中。

及笄那年,珍妃的出眾才貌漸露鋒芒,聲名遠播。光緒二十四年,她姐妹二人經挑選入紫禁城,分別被冊封為瑾嬪和珍嬪。珍嬪初入後宮,芳齡十七,楚楚動人。不久,光緒帝便對她一見傾心,寵愛有加,賜珍嬪以"姿首羽翼"之美名,每每頑耄左右,與之談天論地,相談甚歡。二人情投意合,恩愛無間,恍若一對有情人。

有詩雲:"紫葉隨秋凋塵世,紅萼含春意盎然。他年若得重相見,不識珍珠在何年。"詩意托物言誌,愛慕之意不言而喻。良有闋雲,前緣不淺,唯其如此。

二、妻禍紛至 波瀾暗起

雨打風吹去,萬紫千紅總是付。珍妃雖得光緒帝寵愛,然而其命運亦是崢嶸歲月,禍不旋踵。

先為慈禧嫉妒所惹。光緒對珍妃寵愛有加,視她如掌上明珠,予以厚愛。然而慈禧自喪夫之後,性情漸趨嫉妒。每每見光緒與珍妃親密無間,便懷惡心嫉妒,不堪其擾。

光緒廿四年,慈禧生辰那日,珍妃佩戴翡翠珍珠釧裘,引起慈禧非議。慈禧斥責珍妃貌慵自矜,遂命太監扒光其衣衫,當眾施以戕打三十竹杖之刑。此事明著警告珍妃勿逾矩,暗著 *** 光緒勿縱恩澤過甚。

不旋踵,珍妃又卷入權鬥漩渦。時珍妃精通政務,光緒帝倚重有加。然而晚年慈禧防微杜漸,怕權力旁落,唯恐失控。當時朝野十分腐敗,有權貴之徒竟暗中賄賂珍妃為之通風報信,以取得封爵。珍妃一時心懷私曲,受賄達四萬兩白銀之多。

消息一旦泄露,慈禧大怒,決絕不能姑息。她批評"珍妃專權放曠",命杖責之三十大板。同時,慈禧以"過於寵信"為由,令太監偷梁換柱,遣珍妃於北三所冷宮囚禁。自此,光緒帝與珍妃形同路人,雞犬不留。

值此之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瓊林嬪妒妃嫉室,覺得光緒對珍妃寵愛有失體統,於是與慈禧合謀,對珍妃百般陷害。太監亦覷機效命,每日侮辱謾罵珍妃,讓她承受無盡屈辱折磨。

三年之期,珍妃遭受極大痛苦。然庚子年八國聯軍由天津開拔,慈禧不得不攜光緒逃亡。珍妃得暫時脫困,三載怨氣已成重擔,她對光緒言辭犀利許多,苦勸光緒勿聽信讒言,堅持不逃。光緒不從,慈禧一怒之下,決絕斬盡後路,命太監將珍妃活活扔進井中,就此隕殂。

三、臨危不亂 忠諫光緒

庚子年八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大驚失措,急命避走西北。然在臨行之際,珍妃卻臨危不亂,忠言直諫光緒勿逃避,以致招致更大災禍。

當時,八國聯軍已攻陷天津,京師遭受嚴重威脅。朝野倉皇失措,連慈禧也不免惶惶不安。她遂命手下千挑萬選出一批貯妃,迅速遁逃西北大同。作為一員貯妃,珍妃也在被召之列。

然而,珍妃並未因慈禧一時之命而喪失主見。見大批漢軍戰將以及百姓為八國聯軍所殺,珍妃對光緒進言道:"戰事起因實由朝廷一時糊塗,引火自焚。如今雖然形勢危急,但若一味逃亡,終將引來更大災禍。不如留駐京師,安撫百姓,以正理服人,或可望挽回局麵。"

光緒帝對珍妃的諫言當時未予理睬。然而珍妃見局勢日益嚴峻,於是再三勸說道:"國之將亡,在於民心漸失。如今雖有重兵把守,但全國百姓仇視朝廷,誰願為我效命?況且八國人馬精銳,我等終非敵手。何不派人與之談和,以免傷亡?豈不大可挽救?"

光緒帝聽後沉吟不語。珍妃見狀,繼續忠言逆耳:"臣下非有異心,隻為朝野同懷。一味避走,於事無補,徒增禍患而已。還請陛下三思而行。"

然而,慈禧素來對珍妃心存芥蒂,自不願聽信其諫言。當下,她怒斥珍妃"旁門左道,胡言亂語",遂命太監立即將珍妃拿下,扔入皇宮井中。

珍妃最後的忠諫,換來的卻是這樣的下場。無論她生前多麼賢惠忠心,最終仍舊難逃暴虐的命運。臨終時,她隻說了一句"朝野同懷",旋即被太監活活擲進順貞門前的禦井。終年二十四歲。

四、後世褒貶 評價兩極

珍妃一生可謂坎坷多舛,最終慘遭慈禧活活擲入井中,年僅24歲即赴黃泉。這一慘劇在當時朝野激起強烈反響,褒貶不一。

當下,朝臣們對此事反應不謀而合。親貴之徒如恭親王、載勳紛紛附和慈禧,對珍妃破口大罵,視為妖妃、禍國殃民之徒。然而,那些明白人對此深表同情,如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則為之哀悼,稱讚其愛國情操,實乃一代忠良。

隨著時間推移,後世學者對珍妃一事亦是褒貶不一。正史如《清史稿》對其評價兩極分明,一麵將其形容為"貪婪 *** 、玷汙門風",一麵又盛讚其"才藝出眾、孜孜矻矻"。對其被殺一事,更是存在明顯的判詞分歧。

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更是在當年就對此表達了極大的憤慨和不平。他在回憶錄中寫道:"珍妃被扔入井中,慘不堪言。每每想到此事,心中猶有餘悸。她畢竟是忠良之人,最後的遭遇實在太過淒慘。"

直到民國時期,仍有學者為珍妃伸張正義。如京師名士伍雲甫,就曾為此事撰文控訴慈禧罪行,並為珍妃修建靈堂以祭奠。伍氏在文中這樣寫道:"慈禧當年的所作所為,簡直是暴虐之尤,令人發指!國之重臣,竟然被如此虐殺,足見其心腸狹隘。幸哉,我等後人不應遺忘這一暴行,以警世人勿重蹈覆轍。"

甚至就連那兩名親手將珍妃擲入井中的太監,在多年後也為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而深深懊悔。據他們回憶,臨終時珍妃仍在忠言逆耳,極力勸阻光緒,以致惹惱了慈禧。"當時我等奉命行事,心中萬分不安。及至多年後回想,不禁為珍妃的勇氣和忠心所折服,真是位了不起的女子啊!"

由此可見,珍妃的悲劇經曆在當時和後世都引發了巨大反響,褒貶不一。她給人留下了極為複雜的印象,有人將其視為禍國妖妃,有人則認為其乃一代忠良愛國誌士。這一切,恐怕隻有曆史能給出最公正的評判了。

五、世人追思 鐵案永存

珍妃慘死後,世人為之痛惜哀悼,不僅修建紀念亭祀奠,並且將她的故事廣為流傳,成為後世頌揚忠良的佳話。

先是民國年間,數十位仕紳士大夫發起為珍妃立碑紀念。他們在珍妃殉葬之地北郊齋宮立了一座白玉石碑,上書"孝友珍嬪之墓"四個大字。從此,珍妃便有了永世的墳墓和紀念之所。

此外,時人還為珍妃撰寫了不少哀詞祭文,吊唁其一生。其中有一篇文詞尤為哀痛動人,寫道:"其年纖體,受戕戮之酷;孱孱宻宻,溘然式微,橫就甕牖之下。井華九隴,斷靈何闕。中夜回思,淚沾簷牖。"可見對珍妃慘死的哀悼至深。

除了哀悼,人們還大肆傳播起珍妃的生平事跡。於是,宛如寶黍流傳佳話那般,珍妃的故事也廣為流傳。據說這些故事來源有三:一是出自當年那名親手殺害珍妃的太監口述,二是出自光緒帝身邊的貴人親筆手記,三是出自文廷式老師的私家筆記。無論是哪一個版本,都將珍妃描繪成一位才識出眾、仁愛周全又忠心耿耿的賢良才女。

這些有關珍妃的佳話在京師廣為流傳後,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各地,成為後世頌揚忠良的典範。即便是今天,每當有人提及忠良的話題,珍妃的故事依然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個。

不僅如此,她的悲慘遭遇也引發了人們對苛政暴虐的反思。當年就有人撰文控訴慈禧罪行,號召繩以法治,免遭橫禍。直到今日,珍妃井中慘死的鐵案,仍然被世人視為封建統治黑暗的寫照,以此警醒時人勿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珍妃的一生雖然悲慘,卻也因此而永垂不朽。她的故事流傳千古,她的遭遇更是成為鐵一般的曆史教訓,世人對此無不追思緬懷,永誌不忘。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248.html

“慈禧命太監將珍妃扔到井中,太監晚年才說出心裏話:她真了不起” 的相關文章

鄧忠:曹魏名將鄧艾之子,鍾會之亂中與父親一同被殺

鄧忠:曹魏名將鄧艾之子,鍾會之亂中與父親一同被殺

鄧忠(不詳-264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鄧艾之子。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景元五年(264年),鍾會謀反事敗,士兵嘩變,鍾會被殺,鄧艾部將想追還鄧艾父子,但衛瓘卻派田續追鄧艾,於綿竹西相遇,將鄧艾和鄧忠等人殺死。直至泰始九年(273年)才恢複名節。人物生平甘露...

劉伯溫是怎麼死的?與胡惟庸有何關係?

劉伯溫是怎麼死的?與胡惟庸有何關係?

劉伯溫命運的轉變,與另一位開國大臣胡惟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史料記載,劉伯溫是胡惟庸毒死的。史料上是這樣說的,劉伯溫生了重病,朱元璋讓作為宰相的胡惟庸派禦醫去看劉伯溫。禦醫看了劉伯溫,給劉伯溫吃了藥以後,劉伯溫就感覺他的心中有一塊...

曆史上曹操與蔡文姬之間的感情如何?

曆史上曹操與蔡文姬之間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與曹操同時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門。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詮釋了東漢末年佳人的悲慘命運。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異稟。她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是方圓百裏出...

在鳳鳴山被圍困之後,趙雲是什麼表現?

在鳳鳴山被圍困之後,趙雲是什麼表現?

趙雲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與關羽、張飛並稱“燕南三士”。今天曆史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趙雲跟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主動請戰要當先鋒,趙雲老當益壯,勇猛不減當年,一開始在戰場上就斬將立功,但是,後來因為輕敵,中了夏侯楙之計,被圍困在鳳鳴山,盡管趙雲殺敵無數,但趙雲最終還是覺得突圍無望,趙雲歎息說...

黃權: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他為什麼降魏?

黃權: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他為什麼降魏?

黃權(?-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閬中縣人,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為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長。劉璋敗,才降劉備,被拜為偏將軍。建計取漢中,拜護軍。劉備為漢中王,仍領益州牧,以黃...

徐琨:東漢末年孫堅帳下將領,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徐琨:東漢末年孫堅帳下將領,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詳),吳郡富春人,東漢末年將領,孫堅甥。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少仕州郡,隨孫堅征伐有功,拜偏將軍。堅歿,隨孫策戰伐,孫策上表徐琨領丹陽太守,恰逢吳景從廣陵歸吳,吳景更得人心,因此孫策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任徐琨為督軍中郎將。從督軍中郎將破廬...

曆史上嬴政死後,他是如何被回到鹹陽的?

曆史上嬴政死後,他是如何被回到鹹陽的?

嬴政是中國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權皇帝。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確切地說,趙高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嬴政的屍體運回鹹陽的。有人會說嬴政的屍體是混在鹹魚車周邊,才被順利送回都城鹹陽的。其實用魚車的方法隻是一個幌子而已。細說如下:首先,趙高何許人也趙高是秦朝的宰相和出了名的宦官。當然...

嘉慶上位為什麼要除掉和珅 嘉慶是貪圖和珅的錢嗎

嘉慶上位為什麼要除掉和珅 嘉慶是貪圖和珅的錢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嘉慶上位就要除掉和珅,是因為和珅錢多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首先是嘉慶帝為什麼要這麼急著殺了和珅,一七九九年的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在三年前就去世了。和珅還在為乾隆的喪事忙碌著,正月十三就被嘉慶皇帝抓住,而且還被判了二十條大罪。又過了五日,也就是正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