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這個字誕生後被女性罵了好幾年,如今我們都在用

中國曆史50秒前1

本文3800字,閱讀約需9分鍾。

今天,我們已經習慣於將所有女性用“她”來指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認得這個字。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1916年之前,

中國近代的“漢語詞典”裏還沒有“她”字。

即使是劉半農那首風行一世的詩歌

《教我如何不想她》也是晚至1920年才誕生。

那麼“她”字是怎樣出籠的?

從1916到1920這四年間,是什麼機緣孕育了“她”

,使之流行於社會並晉身現代漢語體係?

今天,當我們自然而然地享受著“她”

作為女性象征符號所帶來的美好價值以及情感上豐富聯想

的時候,又會不會想到“她”身上也曾替多年後的我們背負著這樣

深刻的矛盾

......

“她”字被廣泛認同和使用經曆了頗為曲折的過程,這其中的種種細節值得今人再思量。

人類到底是否需要“她”?

-

近代以前,漢語並沒有區分男女第三人稱代詞的傳統,

一個“他”字指代了所有第三人稱。

19世紀以來,在與西方語言特別是英語接觸的過程中,漢語第三人稱性別區分的問題才逐漸突顯出來——

無法對譯英語中的He、She、It

。

五四運動時期

,熱心於引介世界新文學而又對傳統文化持反思批判態度的

《新青年》

的編輯和作者們,開始在此問題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大膽的創新。

▲《新青年》

從1917年起,在《新青年》的編輯圈內部,劉半農和周作人等人就已

經開始討論“She”字的對譯問題

。1918年8月15日,周作人在《新青年》上發表譯作《改革》(原作者為瑞典作家August Strindberg),文前有說明文字寫道:“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別,狠覺不便。

現在隻怕‘女’旁一個‘也’字,印刷所裏沒有,

新鑄許多也為難,所以不能決定用他;姑且用杜撰的法子,在‘他’字下注一個‘女’字來代。”於是,在以後幾期的《新青年》雜誌上,凡翻譯涉及到女性第三人稱單數代詞時,

周作人都是使用“他女”。

1919年2月15日,引領時代新潮的《新青年》雜誌發表了

錢玄同和周作人

首次就此問題進行公開對談的

《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

一文。

▲ 1936年章太炎追悼會上的合影,右二為錢玄同,右三為周作人。

錢玄同提出了對譯“She”字的

三種辦法

:一是像周作人仿日本譯“彼女”那樣,將其譯成“他女”;

二是照劉半農的意思,造一個新字。

不過他認為劉半農所造的“她”字“不甚好”,進而又提出造一個“女它”字的新設想:“‘他’字古寫作‘它’,從‘它’即是從‘他’。”用“女它”字,“則‘他’字和‘女’字的意思都完全了”。

三是老老實實用She

,甚至幹脆將英語第三人稱代詞He、She、It 全部搬到漢語中來。

當時周作人、劉半農等人正熱心於注音字母及國語改良,甚至盼望中國最終能采用世界語。那麼,

一麵主張限製漢字,一麵又添造新漢字,

錢玄同“終覺得有些不對”。於是把漢字中原本表示第三人稱的“伊”字拿來專用於女性的辦法,得到不少人的認同。

▲ 劉半農

1920年4月3日,

《新人》月刊創刊號上登出署名寒冰的《這是劉半農的錯》

,毫不含糊地反對使用“她”字,掀起了社會上爭論“她”字問題的一個 *** 。

爭論的雙方在

《時事新報》副刊《學燈》

上打起擂台,眾多人參加進來,兩個月後,遠在歐洲留學的劉半農也加入到論爭中。這期間,直接或間接參加論爭者,還有

《民國日報》的邵力子、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等人。可見“她”字問題在當時社會中影響之廣、之深。

是否需要造出一個“她”字來,各方文人最直接的爭論

大多針對語法問題

(在新文學革命的背景下,語法問題自然不僅僅是學術圈子內部問題),譬如

蔡元培

先生就是從語法應盡量簡潔的立場上

反對第三人稱代詞有性別區分

。

▲ 蔡元培

寒冰還認為不該“拿英語作標準”

,在漢語中硬作第三人稱代詞男女性別之分。他提出“文字的更高目的,隻在適應人的需要”,而文字是否適應人的需要,

“就以能夠得到大眾的公認為前提”,

他認為當時大眾已經公認“他”字達到了適應需要的目的,沒有更改的必要了。

反對聲中誕生的“她”

-

有意思的是,

發生在學者間的爭論並沒有阻止“她”字的孕育和產生

,在社會上,“她”在漢語文學中的實踐已然蓬蓬勃勃展開了。

早在1918年、1919年周作人、錢玄同有關“她”字的文章在

《新青年》

上刊出後,不少新文學的探索者就已經受其影響,開始了使用“她”字的實踐。1919年5月20日,康白情在《晨報》發表的《北京學生界男女交際的先聲》一文就兩次使用“她”字。

▲ 1924年廣東嶺南大學的女大學生們,她們的寬袖短衫、短裙、短發都顯示出不同於舊時代的活潑與朝氣。五四運動後提倡婦女解放,女性群體愈來愈受社會關注。而“她”字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孕育而生。

另外,還有俞平伯、王統照等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們,都嚐試並逐漸大量地

在小說和詩歌中創造性地運用“她”字。

比如1919年12月1日,王統照在他參與創辦的《曙光》雜誌上發表小說《她為什麼死》,

文中用了88個“她”字,

講述一名女子的愛情悲劇故事,是為弘揚婦女解放的新文學主題。

1920年3月12日,《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刊登了一首署名金德章的新詩,

題目就叫《她麼》。

這首詩,以對“她”嫁人、離婚和抑鬱而死的想象,表達了對當時中國女性整體的悲慘際遇之同情和獨特命運之關切,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1920年9月《解放畫報》上刊登的漫畫家丁悚的作品。畫家在表現女性悲苦遭遇時,沒有用“她”字,而用“他”來指代女性。

其中,“她”字頻繁使用,

自然而藝術地超越了女性個體,突顯了“女性”性別的整體意義,

表現出“婦女解放”運動的時代關懷。

可見,寒冰最初所考慮的“‘他’字已滿足人的需要”隻可限於語言學意義上的理解,

他沒有考慮到時代的需求。

時值五四運動時期,國際上婦女參政運動正處 *** ,國內

“男女同校”、“婦女解放”

的呼聲響亮,社會文化心理的深層正暗暗湧動著這樣的渴望:

“打破千年來對女性群體的漠視,

實現男女性別明確區分、彼此獨立的男女平等的訴求,尋找一個與男性“他”平等對抗的女性的代言者。”

▲ 1921年8月的《解放畫報》,作者已開始運用“她”這個新符號來呼籲女性自省、自尊和自強。

“她”字的存廢問題在社會上備受關注乃至爭議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訴求;

“她”字在“試用期”就已經承擔起鮮明的時代意義也正是對這一訴求的回應。

而“她”能夠戰勝“伊”有諸多因素,比如“她”與“他”同音,符合“文字湊合語言”的新文學革命宗旨,

“她”字比“伊”更適於白話。

或者正如做了以上大量研究、考證的當代學者黃興濤先生所想,

出身江南、有“小鳥依人”之感的“伊”

在發音上也遠沒有“她”字來得鏗鏘、獨立,“她”在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的時代裏更容易被認同。

▲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女學生經典的校服形製。供圖/秦風老照片館

更進一步說,“她”字在廣泛的論爭和激烈的反對聲中誕生,已經超越了單純應和西語She的想法,也並非隻是語文學意義上的突破,“她”的身上體現的是

五四新文化運動啟蒙時代

對女性獨立、男女平等這樣更深刻的社會需求。

不被理解的“她”

-

20世紀20年代中期,“她”字在中國流行起來。1922年,胡適開始使用“她”字,1924年,魯迅在小說《祝福》中使用了“她”字。

1923年底,中華書局出版《國語普通詞典》,其“女”部中收錄了“她”字:“她:他,指女人用的。”

毫無疑問,這在“她”字被社會認同的曆史上有著標誌性的意義。

然而,就在“她”字漸趨流行的過程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很值得一提。

我們在黃興濤先生的研究中發現:“她”字一方麵被五四新青年們廣泛運用,承擔著

婦女解放

的時代意義,一方麵,社會上卻一直湧動著也是從

男女平等角度發出的反對聲

。

▲ 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舉辦的紀念五四運動專題展覽上,兩位當代女性正在觀看新文化運動巨匠們的照片。

1920年4月,那位帶頭公開反對“她”的寒冰就在

《關於“她”字問題的申論》

中提出,“他”字是人旁,“伊”字也是人旁,從“男女平等的精神著眼”,人旁的“伊”要比女旁的“她”更好,言下之意,男女都是“人”。

1924年夏,

朱自清

記錄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有關“采用他、她、”的討論,討論中有教師反映“女學生不喜歡‘她’字,講義上的‘他’字,她們總要將‘人’旁改成‘男’旁,

可見報複的意思

”,這自然也是男女平等的意識使然。

在朱自清先生眼中,

當時社會上不少使婦女“特殊化”

,給予其“特別待遇”的論調,

不過是男權社會“哄騙”婦女的新把戲而已。

▲ 朱自清

而那些對“女”字偏旁構字

格外敏感的女權主義者們

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仍在繼續著對“她”字的政治性 *** 。1929年創刊、頗具影響力的

《婦女共鳴》

雜誌,就始終拒絕使用“她”字,認為使用沒有“人”旁的“她”,

是對婦女人格的公然侮辱,

“她”與指代非人事物的“牛”旁的“牠”相當,有歧視的性質。

同樣一個字,卻被人做出截然不同的理解,這事不僅發生在中國,在國際上,“她”也遭遇了同樣的境況:2000年1月

,美國方言學會舉行了“世紀之字”評選活動,

she以35票對27票戰勝了science,奪取桂冠,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字”,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女人在21世紀將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當代

女權主義者們卻正在極力要求取消具有性別指向的he和she的區別

,她們認為這區分反而表達了男女不平等之意。

▲ 美國女權主義運動

今天,從幾千年厚重的男權社會裏走出來的“她”,

讓人們學會關注女性這一備受壓迫的社會群體,

但這一“特殊待遇”卻讓我們犧牲了“他”所覆蓋的某種“平等”。

顯然,這個矛盾從過去走到了現在,

我們仍需麵對

。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5087.html

“這個字誕生後被女性罵了好幾年,如今我們都在用” 的相關文章

宋朝和明朝之相差百年 兩個王朝給人感覺為何相距甚遠

宋朝和明朝之相差百年 兩個王朝給人感覺為何相距甚遠

還不知道:宋朝和明朝之間,明明隻有九十年的相隔,為何感覺兩朝相距甚遠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1279年宋王朝結束了自己的曆史使命,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從時間方麵來看,宋王朝和明朝僅有89年。宋朝和明朝相差時間並不短,但卻不少人覺得這是兩個不同的時代,這到...

裴潛:三國時期曹魏大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裴潛:三國時期曹魏大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裴潛(?-244年),字文行,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人。曹魏大臣。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河東裴氏。曹操平定荊州時,裴潛歸附曹操並出任丞相府軍參謀,曆任三縣縣令,後入京任丞相府倉曹掾,代郡太守。後任沛國相、兗州刺史。曹丕繼位之後,出任散騎侍郎、魏郡太守、潁...

漢景帝光兒子就有十四個 漢景帝為什麼讓十子劉彘繼承皇位

漢景帝光兒子就有十四個 漢景帝為什麼讓十子劉彘繼承皇位

對漢景帝有14個兒子,為何讓十子劉彘繼承皇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往今來,帝位之爭向來就是殘酷的代名詞,從秦二世夥同趙高矯詔到清朝慈禧晚年的皇位之爭,曆史可謂是悠久深遠。漢朝,作為中國古代第二個封建大一統王朝自然也難逃曆史的車輪,儲位之爭也是此起彼伏,一發不可收...

胤禔的一生是什麼樣的?都經曆什麼

胤禔的一生是什麼樣的?都經曆什麼

胤禔是康熙皇帝皇長子,被圈禁26年。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據統計,康熙帝一生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雖然有夭折,但康熙仍然算是大清擁有子女眾多的帝王之一了。在康熙眾多子女中,有一個兒子卻比較福薄命苦,其後半生遭康熙囚禁終不得出。話說虎毒不食子,那麼這位皇子究竟是...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吏。少修節操,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黃武三年(224),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漢,孫權原先害怕諸葛亮會有意留難張溫,但張溫不擔心。在呈...

漢武帝劉徹和漢高祖劉邦都功勳卓著 劉徹為什麼會是千古一帝

漢武帝劉徹和漢高祖劉邦都功勳卓著 劉徹為什麼會是千古一帝

還不知道:同樣功勳卓著,為何被稱為千古一帝的是劉徹而不是劉邦?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其功勳自不必多說,然而在後世,很少有人稱高祖劉邦為千古一帝,反倒是漢武帝劉徹多被這樣稱呼。甚至在詩詞中,常常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帝並列出現。顯而易見,在後世...

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後 秦始皇是怎麼處理六國國君的

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後 秦始皇是怎麼處理六國國君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了解曆史學的人都知道,曆史學和社會學上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定律:那就是時代的進步,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受益。因為時代進步的同時,許多逆著時代潮流的人,會在時代前進的大趨勢下被擊打、被摧毀。——...

諸葛亮和司馬懿交過手嗎 兩人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諸葛亮和司馬懿交過手嗎 兩人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很多人都不了解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的軍事才能更強,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第一次李嚴寫信給孟達誘孟達反叛孟達同意了,諸葛亮雖然覺得孟達反複無常不可靠,也還是寫信與孟達接觸,結果孟達被申儀出賣,司馬懿知道了這事他一邊寫信忽悠孟達,一邊帶兵八天趕路1200裏把孟達滅了,第一次算是兩個人隔空交手,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