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原因是什麼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2)3

大家好,這裏是曆史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從東漢的“爵製”,看曹操稱“魏公”時,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漢獻帝冊封已經位極人臣的曹操為魏公。

在此前一年,董昭等人就打算推舉曹操為魏公,但此舉卻遭到了曹操心腹智囊荀彧的堅決反對。曹操對荀彧非常不滿,而不久荀彧也因此去世。

關於荀彧之死,曆史上有兩種看法,一是“以憂薨”(《三國誌·荀彧傳》),即憂鬱而死;二是服毒自盡,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領會曹操之意,因此服毒自盡。(《後漢書·荀彧傳》:“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不管怎麼說,荀彧之死,直接原因就是他反對曹操稱魏公。

那麼,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呢?此事,還要從古代的“爵製”說起。

一、爵製從西周到東漢的演變

我國最早的爵製,是西周時期建立起來的。周朝分封諸侯,形成了大量的諸侯國,而這些國君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因此也被叫做“五等爵”製。

其中,諸侯國國君的位子是要由他們的嫡長子來繼承的,而其餘的庶子則要一律再分封出去,由此形成了卿大夫、士等貴族階層。

因為貴族最早是由周天子封的,所以周朝的貴族階層隻有三類人:周天子的姬姓親屬,古代帝王之後,功臣之後,如薑子牙等。

久而久之,這種製度就會造成了一個大問題,即階層的固化,貴族之後恒是貴族,而平民沒有上升的通道。

為解決這個問題,秦國商鞅變法時,商鞅以軍功大小,又設定了二十個爵位級別,每一級都有相應的待遇。如此一來,他就打破了原來依靠血緣獲取爵位的傳統,使得下層的貧民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走上人生的上升通道,成為貴族。

因為這種激勵機製,秦國後來人才濟濟,最終用完成了統一。

西漢建立後,沿用“二十等爵”,並將其分為了三個等級,更高的為第二十級“徹侯”(後改為了“列侯”),第十九級是“關內侯”,第十級到第十八級成為“卿”,而九級以下稱為“五大夫”,每一個等級都會賜予相應的田宅。

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原因是什麼

東漢時期,列侯又被分為了三類:縣侯、鄉侯、亭侯。縣侯待遇更優,如諸葛亮是武鄉侯,“武鄉”是琅琊郡的武鄉縣,所以其為縣侯;而關羽是漢壽亭侯,屬於列侯中更低的一類,但因為是漢獻帝封的,所以也很有含金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漢朝封功臣,是“大者王,小者侯也”(《漢書·諸侯王表》),也就是說,劉姓皇室可以被封為諸侯王,而功臣則可以被封為列侯,沒有西周時期的“公”這種爵位。

在西漢末年,王莽輔政時期,出現了例外。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這仍然是按照其“臣子”的身份而被封為的列侯。

但就在公元1年,王莽卻得到了一個“安漢公”的爵位,這是“公爵”首次在漢朝出現,“以莽為太傅,幹四輔之事,號曰安漢公。”(《資治通鑒》)

王莽被封為“公”,確實看起來非常複古,算是“複活”了周朝時期的“五等爵製”。此外,他還擁有自己的封地和人口,與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國君一模一樣。王莽此舉,等於是突破了漢朝設立的“大者王,小者侯”的規矩。

王莽篡漢後,又徹底恢複了周朝的“五等爵製”,他規定“諸侯王之號皆稱公……漢諸侯王三十二人皆降為公。”(《資治通鑒》)

他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想在國內搞一次徹底的洗牌,削弱劉姓皇室的力量,鞏固自己的統治。

但是,東漢建立後,公爵僅僅存在了幾十年就又被廢除了。此後,東漢繼續沿用王、侯二等爵製,公爵再未出現,直到曹操時期。

二、曹操被封為魏公的現實意義

建安十八年(公元212年),曹操已經位極人臣,《三國誌·武帝紀》記載:“天子命公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是漢朝皇帝給予臣子的更高待遇,即入朝時,不用低著頭小碎步前進,跪拜時不被稱呼名字而稱官職,另外,還可以帶著自己的劍上殿。

整個漢朝400年,僅有蕭何、梁冀等人享受過這種待遇(《後漢書》:“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讚不明。”)。這其中,蕭何是因為劉邦特別恩寵。而梁冀則是因為權勢熏天,皇帝不敢不給。

所以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分明是“如梁冀故事”,而不是“如蕭何故事”。

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原因是什麼

除了任大漢丞相,獨攬朝政之外,曹操在爵位上也已經是武平侯,屬於列侯中更高的縣侯,當時轄四個縣、三萬戶。

按照漢朝祖製,曹操無論是在官位上,還是在爵位上,都不能再升了。

所以,要讓曹家實現篡漢的戰略目標,曹操就要突破這個限製,讓已經被廢止的“五等爵製”再次複活。

在西周時期,“公”可不光是僅次於天子的爵位,而且可以有自己的封國,有自己的禮樂製度,有自己的一套文臣武將班底。

曹操稱魏公以後,其封國下轄十個郡共計104個縣,72萬戶,如按照每戶4口人計算,人口接近300萬。而按照《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中的統計,魏國在公元260年時的人口也才443萬,而吳國大約是250多萬,蜀國才100萬左右。

由此可見,曹操給自己加了一個“魏公”的封號,不僅僅是叫著好聽,他以合乎古製的方式,名正言順的有了自己的獨立王國,而且還有了自己的官吏、人民,完全可以像戰國時期秦國取代周朝一樣,隨時取而代之。

建安十九年,曹操又有了更高待遇,“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三國誌·武帝紀》)其中,“金璽、赤紱、遠遊冠”皆是漢代諸侯王所能享用之物。漢獻帝還下旨直接明確了曹操的地位在諸侯王之上。

而上幾位“位在諸侯王上”的漢朝人物又是誰呢?一是董卓,其入長安時,“拜卓為太師,位在諸侯王上”(《後漢書·董卓列傳》),再上一個是王莽,“元始四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漢書·王莽傳》)

董卓、王莽都是被釘在漢朝恥辱柱上的亂臣賊子,曹操竟然還要複製他們的故事,其用心不是昭然若揭嗎?

曹操獲封魏公,還有一個出格的待遇——“加九錫”。“錫”同“賜”,是漢代皇帝賜給臣子的九種更高賞賜。這九種賞賜包括:車馬,衣服,虎賁,樂器,納陛(登殿時特鑿的陛級),朱戶(朱紅色的大門),弓矢,斧鉞,秬鬯(以黑黍和鬱金釀造的酒)。

雖然這些東西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都是皇帝禦用之物,其形式上的意義遠大於使用價值。

而曆史上之一個接受皇帝“九錫”的人,正是篡漢的王莽。曹操此舉,當然也是違反了漢朝的“祖宗家法”。

三、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

其實,說完了曹操被封為魏公的現實意義,這個問題就已經解答了一大半了。

曹家篡漢,實際上是執行了一個“三步”走戰略:

1、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為魏公,建立魏國,定都河北鄴城,“位在諸侯王上”,“加九錫”。2、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又進封為魏王,衣服車馬同與天子級別。

3、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繼任魏王,同年,接受漢獻帝禪讓,以魏代漢,接受兩漢四百多年的統治。

可以說,曹操被封為魏公,是曹魏代漢最為關鍵的一環,因此,已經看出其野心的荀彧,才會拚死 *** ,最後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有人會問,難道荀彧早沒發現曹操有此野心嗎?為何等到最後木已成舟,才出麵反對呢?

荀彧與曹魏陣營中許多謀士不同,他是懷有匡扶漢室的雄心的。《後漢書·荀彧傳》說:“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

但是,荀彧出山之際,朝政被董卓、李傕等權臣先後把持,如果迂腐的到漢廷去盡忠,那才是助紂為虐。

在亂世中,唯有依托一位能成大事的軍閥,助他剿滅割據各方的力量,才能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

所以,荀彧最終離開袁紹,選擇了能夠成就大事的曹操,並力勸其迎奉漢獻帝。雖然最終效果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客觀上講,這種策略讓漢獻帝結束了顛沛流離之苦,生命安全得到了保全,這也是荀彧之於漢帝的一件功德,也客觀上延續了漢朝的國祚。

就像曹操說的,“向使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讓縣自鳴本誌令》)

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原因是什麼

但是,作為一位智囊、高參,荀彧肯定無法左右曹操的思想,更無法左右曹魏政權的走向。

荀彧與曹操在立場上的根本對立,也決定了荀彧必死無疑。當董昭等人勸曹操進魏公、加九錫之時,荀彧提出了反對意見,曹操於是“心不能平”。而接下來,就是荀彧的死期。

所以,《後漢書》的作者範曄,這樣評價荀彧說:“蓋取其歸正而已, 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3626.html

“荀彧為何寧死也要反對曹操稱魏公?原因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隋朝開國功臣高穎,最後的下場如何?

隋朝開國功臣高穎,最後的下場如何?

隋朝是中國曆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統一朝代,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高熲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僅能征善戰,幫助隋文帝統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國家政務上很有能力,善於舉薦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寵信,然而他卻因為得罪了一個女人,最終落得含冤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高熲出身於...

朱祁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朱祁鎮算是一個昏君嗎

朱祁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朱祁鎮算是一個昏君嗎

還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鎮真的是昏君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一位讓大多數明粉棄之以鼻的明朝君主。在明粉心目中,這是一個讓明朝由盛轉衰的無能皇帝;在大多數明史愛好者的觀念裏,這是一個在土木堡斷送明朝精銳的“叫門天子”,更是被眾多網友戲稱為...

李自成在崇禎帝死後是如何安置他的?

李自成在崇禎帝死後是如何安置他的?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到處找不到崇禎,心裏不踏實。於是下了一道命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後來終於在煤山找到了吊死的崇禎帝,懸著的一顆心才落了下來。崇禎在吊死之前,在衣服上寫下遺詔。其中有一句:“任賊分裂朕屍,...

漢末三國時期,東吳都誕生過哪些英雄?

漢末三國時期,東吳都誕生過哪些英雄?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武將方麵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麵曹操有“五大謀士”,劉備有“臥龍鳳雛”,孫權有“四英傑”。除了“四英傑”“十二虎臣”,東吳還有“五君子”。東吳五君子的出處潁...

曹操控製漢獻帝嫁一個女兒就好 曹操為何把三個女兒都送過去

曹操控製漢獻帝嫁一個女兒就好 曹操為何把三個女兒都送過去

還不知道:曹操控製漢獻帝,派一個女兒就夠,為何把三個女兒都送了過去?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在以前的時代背景中,女子向來就是被用來交換利益的工具,曹操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也是為了換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那時候的漢獻帝其實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曹操送去一個女兒...

攻陷洛陽對李自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攻陷洛陽對李自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之後建立大順政權。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明朝末年,自陝西而起的農民起義席卷明朝數省之地,天下大亂。至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農民起義軍經過十多年的轉戰和淘汰,李自成和張獻忠已經脫穎而出,成為起義軍序列中,最有聲望的首腦。本來,在此之前,後來推翻明朝...

司馬彪:西晉宗室、史學家,勤奮好學但輕薄好色

司馬彪:西晉宗室、史學家,勤奮好學但輕薄好色

司馬彪(?―306年),字紹統,河內郡溫縣人。西晉宗室、史學家,高陽王司馬睦長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繼叔祖父司馬敏為孫,起家騎都尉。晉武帝時,曆任秘書郎、秘書丞、通直散騎侍郎等職。光熙元年(306年),去世,享年六十餘歲。曾作《九州春秋》《續漢書》80卷、...

葭萌關之戰魏延如果遇到馬超的話,會是什麼結果?

葭萌關之戰魏延如果遇到馬超的話,會是什麼結果?

葭萌關之戰是三國經典戰役之一,張飛單挑馬超二百餘合不分勝負。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馬超大戰葭萌關,張飛請戰,諸葛亮智激張飛,說必須要請關羽來才能抵擋馬超,而且,就算關羽來了,也不一定能贏。此話一出,激怒了張飛,張飛非要戰馬超,並立下軍令,諸葛亮見智激張飛的目的達到,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