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3)3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755年的十一月,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叛亂,打開了大唐由盛轉衰的序幕,而這場叛亂在後世的名字,本該被命名為安祿山之亂,卻變成了安史之亂,原因就是長達七年零兩個月的叛亂,安祿山卻隻領導了最開始的一年零兩個月,然後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給殺死了。後來安慶緒成為首領,史思明作為安祿山的老部下並不服安慶緒的領導,逐漸奪權,處死了安慶緒然後成為叛軍的老大。再後來就是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又殺死了史思明,繼續領導叛軍。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

安史之亂先後換了四個首領,叛軍內部就是這樣的亂,卻還是堅持了七年多,並成為大唐曆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節點,也是很不容易了。那麼,最開始由安祿山發動的叛亂,他自己為何僅僅堅持了一年零兩個月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了呢?安慶緒的能力真有那麼強嗎,能殺死一個統兵近二十萬的三鎮節度使?其實整個事件看下來,安慶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小,點下頭、站站崗就可以了;但也很重要,畢竟他是安祿山的兒子,有合法繼承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慶緒就是一個傀儡,和他爹安祿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安祿山是有真本事的,智商、情商都在線,即便不是職場上如魚得水的存在,也是絕對吃不了虧的那種人,他外表看起來憨厚無比,內心卻狡猾無比,能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成為三鎮節度使,絕不是僅僅靠他的嘴上功夫,當然還有他的實力。能在李林甫做宰相的時候保全自己,在楊國忠做宰相的時候依舊得到唐玄宗的信任,這是非常難得的,但安祿山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這個缺點足以讓他丟掉性命,那就是肥胖。

安祿山是一個大胖子,體重一度達到了330斤,不過即便是這樣的體重,安祿山依舊是一個靈活的胖子,絲毫不影響他帶兵打仗,甚至還能在唐玄宗麵前跳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起兵後,由肥胖引起的疾病或者說他的肥胖本身就是疾病引起的,連日的奔波再加上心理承受的壓力讓他的身體狀況迅速的惡化。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

他的體重在繼續增加,身體上開始出現膿瘡,視力下降,漸漸演變成失明,伴隨著身體上的這一係列變化,安祿山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動輒打罵身邊的人,不管是奴仆還是士兵還是謀士,都挨過他的鞭笞與侮辱,尤其是經常見到的人,更是成為安祿山的出氣筒,比如貼身服侍安祿山的李豬兒,比如安祿山身邊的重要謀士嚴莊。

李豬兒在年幼的時候就跟在安祿山身邊,稍微長大點被安祿山弄成了宦官,謹慎侍奉安祿山的飲食起居,安祿山肥胖無比,自己沒法穿衣服,每次都需要好幾個宦官服侍著才能穿上衣服,而李豬兒扮演的是最重要的那個角色,因此很得安祿山的寵愛,但李豬兒也經常被安祿山責罵和鞭笞,好在他機靈聰明,才保住了一條性命,對安祿山是恨之入骨。

另一個恨安祿山的就是謀士嚴莊,嚴莊在安祿山的燕朝做禦史大夫,是叛亂的主要謀士之一,卻並沒有得到安祿山的尊重,反而經常被安祿山鞭笞,毫無尊嚴可言,嚴莊不願意跟著這樣的人繼續做事,但是不跟著安祿山還能跟誰呢?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

他心裏有了主意,然後就找到了安慶緒,說了一番大義滅親、做大事者不拘小節之類的話,成功說服安慶緒反安祿山。那麼,嚴莊為什麼會找到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來除掉安祿山呢?原來,安慶緒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安祿山大約有十一個兒子,其中安慶宗和安慶緒是安祿山的原配康夫人所生,是嫡子,但嫡長子安慶宗和康夫人都被留在了京城作為質子,安史之亂發生後,他們都被唐玄宗所殺。而嫡次子安慶緒從小很得安祿山的寵愛,因為他善騎射,小小年紀就跟在安祿山身邊上戰場,不過他性格上比較懦弱,還有點口吃的情況。

安慶緒未及弱冠已經被唐玄宗任命為鴻臚卿,也算是少年得誌,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建立了燕政權,安慶緒又被封為晉王,原本安慶緒是毫無爭議的太子,將來的皇位繼承人,不過安祿山漸漸的寵愛段夫人,順帶著寵愛段夫人生下的小兒子安慶恩,甚至打算讓安慶恩來做繼承人,這讓安慶緒心裏驚懼不已。因此嚴莊就拉攏了安慶緒,想要扶立安慶緒上位。安慶緒將除掉安祿山的計劃交給了嚴莊。

嚴莊雖然是朝中重臣,但很難近安祿山的身,安祿山小心翼翼慣了,尤其是失明之後,一般人是不可能被允許近身的,但是謹慎侍奉他的宦官則不一樣,都是得到安祿山充分信任的。所以嚴莊又找到了李豬兒。李豬兒算是最得安祿山信任的宦官,他靠近安祿山,並不會引起安祿山的警覺。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

三人商量好後,在757年的正月,一天夜裏,三人來到了安祿山的寢殿外麵,嚴莊和安慶緒在門口守著,而李豬兒拿著大刀進了安祿山的房間,走到安祿山的床邊,舉起大刀,往安祿山的肚子上就是一刀。安祿山反應倒也是很快,他的床邊是有佩刀的,隻是失明後,他在情急之下並沒有摸到佩刀,然後隻能抓著帷幔高呼家賊,最終還是被李豬兒殺死。

三人在安祿山的大床底下挖了一個洞,草草將安祿山埋了,然後嚴莊矯詔讓安慶緒繼位,而死去的安祿山成了太上皇,死訊一度被封鎖了消息。就這樣,剛剛做了一年皇帝、一年零兩個月逆臣的安祿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他算是死在了自己兒子手中,雖然安慶緒沒有動手,但是畢竟是在他的同意之下,安祿山才被殺死的。

安慶緒上位之後,也不過就是嚴莊的一個傀儡皇帝,他雖然是燕國的皇帝,但卻對安祿山的部下沒有什麼控製力,像史思明這樣的大將根本不服從安慶緒的命令,759年,史思明在救援安慶緒之後,打著為太上皇安祿山討賊的名義處死了安慶緒。那時候的史思明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死在兒子手中。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3836.html

“安史之亂安祿山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裏,史思明也步了他的後塵!” 的相關文章

宣太後給義渠王生下兩個孩子 這兩小孩最後是什麼結局

宣太後給義渠王生下兩個孩子 這兩小孩最後是什麼結局

對秦國宣太後委身於義渠王,並為他生下二子,這兩個孩子有何結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前306年,義渠王前來鹹陽參加秦國新任國君嬴稷的登基大典,義渠王的到來著實令宣太後母子捏了一把汗,原因無他,義渠王的目的太明顯,就是為了打聽秦國虛實,以此權衡是率領義渠獨立,還是...

三國時期關羽對馬超是什麼看法?

三國時期關羽對馬超是什麼看法?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關羽和馬超同為漢末三國時期名將,在劉備手下效力,關羽是嫡係,馬超是後來的降將,馬超來投降劉備時,關羽就曾公開看不起馬超,輕視馬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馬超為什麼沒有回應?關羽輕視馬超,或者是看不起馬超,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馬超來投降時,關羽就寫信...

趙雲跟隨劉備那麼多年 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

趙雲跟隨劉備那麼多年 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

還不知道:趙雲跟隨劉備多年,忠肝義膽,劉備為何不重用他?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在我國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劉備,張飛與關羽的兄弟情誼讓人爭相模仿,“三顧茅廬”裏劉備與諸葛亮的主從情誼讓人津津樂道,但無數人也曾對劉備的一員猛將——趙雲趙子龍...

劉備為什麼要傳位給劉禪 劉備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劉備為什麼要傳位給劉禪 劉備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偏要傳位給劉禪,難道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備的一生中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偏偏把皇位傳給劉禪呢?提起劉禪,一定能想到“樂不思蜀”這個典故,既然劉禪這麼不求上進,難道劉備當初是選錯儲君了嗎?蜀漢在夷陵之戰戰敗後...

張皇後為了搶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麼事情?

張皇後為了搶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麼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肅宗在大明宮宣政殿舉行了盛大的冊立太子典禮,冊封皇長子李俶為皇太子,並為其改名叫李豫。這讓唐肅宗的正妻張皇後極為不滿,張皇後也有兩個兒子,分別...

司馬穎是什麼出身?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司馬穎是什麼出身?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司馬穎西晉宗室大臣,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六子,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馬穎部將石超在蕩陰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晉軍,俘獲晉惠帝北歸鄴城。自此司馬穎牢牢控製西晉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馬穎就兵敗逃往洛陽,被堂叔司馬顒抓獲。那司馬穎為何會迅速走向敗亡呢,一,...

宋高宗禪位給宋孝宗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政治目的?

宋高宗禪位給宋孝宗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政治目的?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在位35年。曆史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皇帝都很留戀權力,他們從來不會輕易讓出皇位。就算像乾隆皇帝那樣,自己說過的話不得不執行,把皇位讓給嘉慶。但他依然霸著不下來,什麼事兒都會替嘉慶做主。而且像乾隆這樣的,在曆史上簡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會霸著...

曆史上劉邦的前半生為何一直碌碌無為?

曆史上劉邦的前半生為何一直碌碌無為?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在劉邦響應陳勝、吳廣號召,舉起反秦大旗發動起義的時候,他已經48歲了。要知道,在劉邦那個時代,這個年紀已經算高壽,接近去世了。就算還能繼續長壽,孔子說,50知天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