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0)110

對孫策臨死前托孤於張昭,為何孫權稱帝後,卻土封、火燒張昭家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208年,曹操領兵親征荊州,此時荊州牧劉表病逝,其子劉琮領全州降曹,之後曹操又在當陽擊敗劉備,下一步,曹操就要對江東展開攻勢。麵對來勢洶洶的曹操,江東群臣無不色變,以張昭為首的大臣們極力主張投降。

眾所周知,東吳的君主雖然是孫權,但東吳基業的真正奠基人卻是孫策,在《三國演義》中,孫策臨終前曾囑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在史料記載中,孫策臨終真正托孤的隻有張昭一人。

作為東吳的托孤大臣,張昭卻不像蜀漢諸葛亮那樣聞名後世,究其原因是孫策賦予張昭的使命是保證孫氏集團的權力平穩過渡,雖然孫策也對張昭說過“君便自取之”的話,但他並沒有賦予張昭與之對應的權力,反觀諸葛亮則手握大權,所以張昭達不到諸葛亮那樣的評價實屬正常。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此外,孫權晚年性格多疑,而張昭則性格剛直、敢於直諫,經常借著托孤之名勸諫孫權,令其下不來台,這才造成了後來孫權土封、火燒張昭家門的事件。那麼,這起事件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臨終托孤,張昭受命

公元200年,孫策經過南征北戰已經基本上統一了江東地區,當時曹操正領兵在官渡與袁紹死磕,於是孫策便想趁著曹操大後方空虛之際,領兵奇襲許都迎回漢獻帝,其誌在天下的野心暴露無遺。

當初孫策曾暫時臣服於曹操,而曹操也沒將這個年輕小將放在心上,於是以漢獻帝的名義下詔,將孫策封為吳侯,孫策這才有機會打下江東,而敗於孫策的吳郡太守許貢卻察覺出孫策的野心,於是秘密寫信提醒曹操要提防孫策,建議曹操將孫策征辟入朝。

如果曹操真的以漢獻帝的名義征辟孫策入朝,孫策若是接受征召,勢必會受到曹操的監視,若是拒絕,就意味著孫策公開與東漢朝廷決裂,這樣曹操就有理由號召江東豪強起兵討伐孫策,這樣一來,孫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東很快便會再次四分五裂。

許貢這一招著實老辣,但可惜他的這封密信還沒送出去就被孫策看到了,看到密信內容的孫策暴怒之下誅殺許貢滿門,隻有其幼子在三名門客掩護下成功逃脫,此後這三人便一直尋找機會行刺孫策。

正在孫策準備奇襲許都前夕,許貢的三位門客趁著孫策外出遊獵發動了刺殺,結果孫策受到重傷,生命危在旦夕,在其彌留之際,孫策叫來張昭,將他選定的繼承人孫權托付給張昭:

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張昭接受托孤之後,當即擔起輔佐孫權的重任,命令江東各地屬官各司其職,後來又親自扶孫權上馬列兵而出,這才讓江東眾臣服從了孫權。

降曹敗筆,遭孫權恥笑

站在張昭的角度來看,孫策臨終前將孫權托付到他手中,因此他有義務輔佐孫權好好治理江東,因此對於孫權一些“違規”的舉動,張昭向來是直言進諫,也不管孫權身旁有沒有人,直接一頓“批評”。

但站在孫權的角度來看,自己是君,張昭是臣,張昭經常借著托孤之名來批評自己的,令他在眾臣麵前丟失了顏麵,這不是臣子該有的模樣,所以後來孫權對張昭的態度愈加冷淡,乃至於找到機會後還冷嘲熱諷了張昭一番。

而這個機會就是當初張昭力主投降曹操留下的後遺症。

當初曹操占領荊州之後,下一步就是進攻東吳,而此時擺在孫權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投降要麼抵抗,孫權自身是不願投降的,但以張昭為首的江東集團卻力主降曹,後在周瑜、魯肅等主戰派的力挺下,孫權抗下壓力聯合劉備發動了赤壁之戰。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結果大家都知道,孫劉聯軍大敗曹操,這著實給張昭臉上來了一巴掌,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後大宴群臣,孫權就抓住這一點嘲諷張昭,令其顏麵無存:

吳王(孫權)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黃龍。百官畢會,吳主歸功周瑜。綏遠將軍張昭舉笏欲褒讚功德,未及言,吳主曰:“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

其實,站在張昭的立場來看,投降曹操並非壞事,首先曹操的實力遠超孫權,且手握天子大義,選擇對抗不明智,其次,張昭作為江東豪族的代表人物,即使降曹也能獲得重用,更何況張昭認為他們投降的是東漢朝廷,而非曹操。

退居不朝,孫權報複

張昭和孫權的關係可以說是亦師亦父,當初孫權上位時還年輕,是在張昭、周瑜等人的扶持下才穩定江東局麵,而張昭是長者且背負托孤重任,再加上性格剛直,因此對於孫權的一些出格舉動,張昭向來不假辭色。

而這讓孫權十分不喜,後來甚至還因為張昭不給他麵子,他惱羞成怒土封、火燒張昭家門,爆發了東吳君臣之間的一次劇烈衝突,而事件的起因則是張昭勸諫孫權不要派張彌、許晏兩位大臣出使遼東。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公元232年,魏明帝曹叡不聽劉曄勸諫,執意將公孫淵封為遼東太守,可公孫淵反複無常,次年便派人向孫權傳達臣服之意,孫權聞之大喜,當即決定派張彌、許晏等人領兵萬餘攜重禮前往遼東,封賞公孫淵為燕王。

東吳滿朝大臣都認為公孫淵此人不可靠,紛紛勸諫孫權不要如此大張旗鼓,但孫權聽不進去勸告,此時張昭站了出來,極力訴說利弊,但孫權仍不為所動,堅決派人前往遼東,而張昭見孫權一意孤行則十分生氣,托病不上朝。

孫權也很生氣,認為張昭這是在逼迫他,盛怒之下命人用泥土從外麵堵住了張昭家的大門,他的意思很明確,既然你不願意上朝,那就永遠在家中不要出來了,而張昭也是個倔脾氣,直接讓人從裏麵用土封住大門,意思也很清楚,就是不出去:

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戶。

結果沒過多久,孫權就收到公孫淵斬殺東吳使節獻給曹魏並吞並兵馬禮品的消息,孫權怒不可遏的同時也意識到張昭諫言是正確的,於是多次派人向張昭致歉,但張昭就是不為所動,無奈之下,孫權便放火燒張昭家門嚇唬他,但沒想到張昭把門關得更緊了。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孫權見恐嚇不成,便命人滅火,站在張昭家門前等待,張昭這才出來接受孫權的歉意,重新參加朝會。

結語

一個是東吳大帝,另一個則是托孤老臣,兩人耍起小性子來就和小孩子一樣,這種事情發生在兩人身上令人覺得有些啼笑皆非,但這也足以可看出孫權與張昭君臣之間關係的親近,而縱觀張昭一生,雖有主張降曹的汙點在身,但誰也無法否認他為東吳作出的巨大貢獻。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357.html

“孫策臨死前托孤給張昭 孫權稱帝後為何這樣對待張昭” 的相關文章

李信率領20萬大軍滅楚失敗 秦始皇又是怎麼處理他的

李信率領20萬大軍滅楚失敗 秦始皇又是怎麼處理他的

對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李信的名氣其實是沾了西漢名將李廣的光,他是李廣的先祖,但他確實是隴西李氏崛起的關鍵性人物。李信生平在史書上記載得並不詳細,其祖父李崇曾任隴西太守,其父曾任南郡太守。由此可見,李信有可...

薑維當初擁兵十萬軍隊 薑維為何守不住蜀漢

薑維當初擁兵十萬軍隊 薑維為何守不住蜀漢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薑維擁兵10萬,為何守不住劉備的半壁江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隨著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兩國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國似乎已難以匹敵魏國,事實並非如此!薑維擁兵10萬,卻守不住劉備的半壁江山,問題出在哪兒?薑維北伐是否耗盡了國庫?回答是否定的。...

明英宗都已經被抓了 最後為什麼還能活著回到明朝

明英宗都已經被抓了 最後為什麼還能活著回到明朝

對明英宗為什麼能活著離開瓦剌,返回明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說起明英宗,很多網友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土木堡戰神”:當然這個說法是一種調侃,意思是諷刺明英宗在土木堡一戰中,導致明朝數十萬精銳部隊被瓦剌軍隊全殲,同時,導致了明朝麵臨亡國危機。不過,明英宗還是創造了一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中的女人那麼多 秦始皇是怎麼處理她們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中的女人那麼多 秦始皇是怎麼處理她們的

對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可六國後宮中的女人該何去何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前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頒布了一係列的政策來鞏固統治,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功績流傳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卻讓他很頭疼,那就是六國後宮中的眾多美女該如何處置呢?全部處死太過殘忍,全納入後宮...

許褚為何要殺許攸?事後曹操是如何對他的?

許褚為何要殺許攸?事後曹操是如何對他的?

許褚是三國時期曹魏的武將,曹操的重要部將之一,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來了,當時在睡覺,來不及穿鞋,赤腳跑出來迎接。許攸建議曹操奇襲烏巢,燒毀袁紹糧草,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曹操以少勝多,在官渡擊敗了袁紹,立下大功,也因為有功,所以許...

攻陷洛陽對李自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攻陷洛陽對李自成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之後建立大順政權。以上問題曆史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明朝末年,自陝西而起的農民起義席卷明朝數省之地,天下大亂。至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農民起義軍經過十多年的轉戰和淘汰,李自成和張獻忠已經脫穎而出,成為起義軍序列中,最有聲望的首腦。本來,在此之前,後來推翻明朝...

張皇後為了搶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麼事情?

張皇後為了搶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麼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肅宗在大明宮宣政殿舉行了盛大的冊立太子典禮,冊封皇長子李俶為皇太子,並為其改名叫李豫。這讓唐肅宗的正妻張皇後極為不滿,張皇後也有兩個兒子,分別...

有哪些與顧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與顧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顧榮(?-312年),字彥先,吳郡吳縣人,西晉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領袖。孫吳丞相顧雍之孫、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顧榮弱冠時仕於孫吳,與紀瞻、賀循、閔鴻、薛兼並稱“五俊”。吳國滅亡後,與陸機、陸雲一同入洛陽,號稱“洛陽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