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穆修:北宋文學家,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

曆史文化9年前 (2015-05-22)81

穆修(公元979~公元1032),字伯長,北宋文學家,山東鄆州人, 後居蔡州。他在柳開之後繼續倡導韓、柳古文,曾親自校正、刻印韓愈和柳宗元文集。 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賜進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參軍,以負才寡合,被誣貶池州。後為潁州、蔡州文學參軍,徙居蔡州。性剛介,好議論時弊,詆斥權貴。不滿五代以來及西昆體的靡麗文風,繼柳開之後,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至鏤刻刊印韓柳集,親自鬻書於開封相國寺。對尹洙、蘇舜欽、歐陽修均有較大影響。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病逝。著有《穆參軍集》。

穆修:北宋文學家,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

人物生平

穆修(979-1032), 穆修幼年時就嗜好讀書,不專注於文章辭句,倒細細探究道之本原。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穆修被宋真宗賜為進士,並調升做泰州司理參軍,後又做穎州、蔡州文學參軍,故人稱“穆參軍”。

穆修性情剛烈耿介,喜好論斥時弊,憤世嫉俗,詆誚權貴。盡管如此,權貴們卻都想和他結交,結果常常遭到穆修的拒絕,並被他以言辭嘲諷。亳州有一豪士修建佛廟,聽說穆修有名氣,廟成後請他作記文,穆修寫成記文後就是不署豪士的姓名,豪士想拿五百兩白金送給穆修,他又深知穆修的為人,怕給沒臉,便假稱是給穆修作壽的禮物,實是賄賂他以求得在記文上載名。結果被穆修識破,把白金全部扔到庭院中,憤然說道:“我寧肯窮得象乞丐一樣,也不願讓小人玷汙我的文章。”朝廷有位宰相想結識穆修,答應讓他做官,並偷偷暗示穆修去拜訪他,但穆修始終不肯前往。

由於他自負才氣,曾被通判秦應妒忌,秦應讓別人誣告他,便借機把穆修貶往池州。穆修中途逃到京城,擊鼓訴冤,結果衙門不予理睬。穆修在池州住了一年多,最後遇到大赦而得釋。不久他接母親住在京城,生活十分貧困。母親去世,穆修不請僧侶作佛事,親自扛著棺材埋葬,並自誦《孝經》、《喪經》。後來穆修遷居河南蔡州。

穆修在文學上積極倡導詩文革新運動,主張作文章應闡述宣揚儒家仁義,竭力讚揚唐代古文大師韓愈、柳宗元的文章,並把二人的文章刊印成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反對五代、宋初時的華靡文風。 [2] 當時穆修的名聲很大,連歐陽修也受到他的影響,充分肯定他革除時弊的功績。蘇舜欽兄弟都從師於他而“多與之遊”,史書記載:“一時士大夫稱能文者必曰穆參軍。”“宋之古文,柳開與修為倡。”穆修不愧為宋初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穆修:北宋文學家,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

穆修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古文創作上,創作風格樸實,他的《亳州魏武帝帳廟記》一文,思想性、藝術性頗佳,從文中觀點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膽識。他在文中褒揚魏武帝曹操說: “魏武帝本是亳州人,後來做官,有著圖謀大略稱雄於世的才量。當時國家衰敗,法度紊亂,海內不太平,群雄紛起抗爭,魏武帝奮起揚鞭,雄居群首,施展才能,統一中原,建立盛大功業以流傳後世。當時袁紹、袁術父子盤兵於黃河以北,東吳孫權、西蜀劉備也在窺伺中原疆土,魏武帝精心策劃征南伐北,挾持漢室以令諸侯,奮力抗擊三方勢力。魏武帝憑著他那慷慨言辭,使得諸路英豪膽顫心驚;憑著他那高超的軍事才能,使得對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最終消滅袁氏,削弱孫權、劉備勢力。他的才能,豈能是東吳、西蜀之輩所匹敵的?至今雖已過去一千多年了,但每當觀看有關他的文章,還會震蕩耳目,毛發聳動,讓人深深為他的餘風遺烈所震驚。” 穆修對曹操的文治武功作了很高評價,這在當時實屬鮮見。但由於當時把曹操當作“篡逆”、“奸賊”的貶曹之風愈演愈烈,結果這篇文章反被認為“貽玷汗青”了。

穆修著有《河南穆公集》。 穆修死後,曾有人收集他的詩文,僅得數篇,不足成卷。到慶曆年間(公元1042年前後),他的學生、蔡州人祖無擇收輯了穆修的詩五十六首,書、序、記、誌、祭文等二十篇,編為《穆參軍集》。

穆修自幼苦讀,10餘歲即落筆成章,出口成誦。20餘歲博覽群書,對文體文風便有了見解。他不滿當時流行的“西昆體”靡麗文風,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一時間,其作品不脛而走,有些竟被傳入宮廷。一天宋真宗讀了他的文章,責問閣臣:“這等奇才,怎麼不推薦給我?”宰相丁謂忙說:“此人出身微賤,行為不端,不可大用。”原來,穆修與丁謂有布衣之交,後丁謂居官,一味拍馬逢迎,不思民憂,為穆修所唾棄。一次兩人相逢於漢水,穆修非但未表示親近,反而揖而遠之。丁謂就此記恨,所以進讒言。

穆修:北宋文學家,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

大中祥符年間,真宗東封泰山,詔舉齊魯人才。穆修得選。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考中進士,被委以泰州司理參軍。按慣例,新官上任先要拜會通判。可穆修自負才氣過人,不肯違心隨俗。對一班庸俗之輩,更是不理不睬。很快得罪了包括通判在內的一批人。後來通判捏造了幾條罪名,將他貶往池州,年餘方得自由。

他過著貧寒的生活,誌趣操守,一如既往。亳州知府張知白,一向欣賞其文才,請他為新落成的佛廟作《記》。一豪富為將自己名字書於《記》中,以白銀五十兩相賄。穆修一言不發,擲銀院中,即打點行裝返家。豪富次日攜更多銀子登門。穆修怒喝道:“我寧願吃不上飯去乞討,也不會拿你這不幹淨的銀子,來玷汙我的文名的!”

數年後,他被補為潁州文學參軍。清貧一如舊日。母親去逝,他負櫬以葬,日誦《孝經》《喪記》,不用浮屠為佛事。自此,他再無牽掛,對自己的追求更加執著。他動手鏤刻瀕於失傳的唐本韓、柳文集數百帙,千裏迢迢肩挑於都會開封。一次,他在相國寺賣書,遭到幾個儒士模樣人的刁難。穆修怒目而視,說:“你們有誰能讀其中一篇不錯一句,我就把全卷贈送給他!”結果幾個“儒士”當眾出醜。穆修鬻書相國寺的消息,很快在社會上傳開。尹洙、蘇舜欽兄弟等徑向投師。穆修視為知己,諄諄教授,終使他畢生提倡的古文運動得以後繼有人,發揚光大。

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但頗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帳廟記》稱讚曹操“伐謀製勝,料敵應變”。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755.html

“穆修:北宋文學家,力主恢複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 的相關文章

薑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薑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薑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他曾著《大樂議》寧宗時獻於朝,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譜。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早...

曆史上真實的郭嘉,他的一生都獻出過哪些計謀?

曆史上真實的郭嘉,他的一生都獻出過哪些計謀?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郭嘉真的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嗎?我們來看看,郭嘉一生究竟有什麼樣的貢獻。其一,激勵鬥誌。曹操在前期最大的一場失敗,也就是敗給了張繡,自己的兒子曹昂也被殺死。當時,袁紹又對曹操虎視眈眈,因此,曹操軍中人心浮動。郭嘉在那時候,提出了“十敗十勝”的說法,總結了曹操...

曆史上真實的趙匡胤是個什麼樣的人?

曆史上真實的趙匡胤是個什麼樣的人?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上真實的宋朝開山皇帝趙匡胤的故事。趙匡胤是河北涿州人,出身將官世家,武藝高強,膽識過人。他二十多歲時投靠郭威。郭威篡奪後漢政權時,他是積極的擁護者。後周建立後,他被迅速提拔起來,官至忠武軍節度使。此後,他跟隨...

在經濟與文化方麵,康熙帝有哪些作為?

在經濟與文化方麵,康熙帝有哪些作為?

愛新覺羅·玄燁,即清聖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下麵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

曆史上真實的安貴人在後宮是什麼地位?

曆史上真實的安貴人在後宮是什麼地位?

俗話說一入宮門深似海。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她是皇帝的嬪妃,不知何種原因被降為貴人,她就是雍正的安貴人,也是《甄嬛傳》中安陵容的原型。《甄嬛傳》中安陵容剛開始出道的時候,也是善良的女子,初入宮的時候,因為甄嬛和眉莊幫她解圍而成為姐妹。安陵容因出身沒有甄嬛和眉莊高,入宮後位份隻是答應,而...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代趙國的一代雄主。不知道沒關係,曆史網小編告訴你。、“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對荔枝的愛,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愛在這首詩中不言而喻,都說唐玄宗貪圖美色,就為了給愛妃送來新鮮的荔枝結果跑死了馬,跑死了人,但還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女,實行胡服騎射,攻滅了一個國,這位主人公就是...

為什麼古代很多妃子生不下子嗣?

為什麼古代很多妃子生不下子嗣?

為什麼古代很多妃子生不下子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在古代,人類剛誕生文明時,人類文明處於母係社會。這時,女子的地位很高。之後,由於生產力和勞動力的發展,男子的地位逐漸上升,從而漸漸發展成了父係社會。這一社會體係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這一宗旨是不變的。這也...

曆史上真實的文德皇後,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曆史上真實的文德皇後,她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文德皇後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後之一,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古語有雲:天啟興運,亦不偶然。助興運,必有賢妃。太宗開貞觀之治,定盛唐基業,助他興運的必是長孫皇後。長孫氏,小字觀音婢,13歲嫁給李世民,生育了三子四女,三子分別是長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於貞觀十年薨逝,諡號“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