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0-31)2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吳三桂是明清易代過程中的關鍵性人物。在崇禎皇帝自縊前夕,他因拒絕增援北京而坐視明廷覆滅。當大順軍隊殺到山海關,他又轉投清軍並直接影響了曆史進程。晚年在雲南,他再次掀起聲勢浩大的三藩之亂,險些使滿洲貴族失去半壁江山。

那麼,吳三桂的習慣性叛變,在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內外因素呢?

崇禎朝傑出青年

早年的吳三桂堪稱國之棟梁

吳三桂的前半生,用儒家綱常的標準來衡量的話,堪稱道德楷模。在成為重要的軍事人物之前,他已經是崇禎時代非常有名的大孝子。

1628年秋,吳三桂之父吳襄亡命於錦州城下,尾隨其後的是皇太極指揮的4萬八旗大軍。錦州守將祖大壽是吳襄的大舅子,他下令守兵緊閉城門,對妹夫的命運不管不顧。隻有10來歲的吳三桂,率領20名家丁私自城外,拚死救出身陷重圍的父親。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當時的明軍很少敢與清軍進行野戰

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是吳三桂遠大前程的開端。在宗法製放大到政治領域的社會裏,孝子是忠臣的充要前提,而官位又是孝子的更佳報酬。吳三桂很快就獲得了升遷,先是高中武舉,然後擔任了遊擊、副將等中等軍官職位。就連彼時在一旁觀戰的皇太極都由衷地稱他為好漢: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此外,吳三桂也是崇禎時代的小鮮肉。盡管錦州之戰讓他的鼻梁留下一道刀痕,但白皙的皮膚、高瘦的身材,依然迎合了偏向文弱的明代審美取向。這也為他在上流社會交際圈裏贏得一致好評,時人讚曰:白皙通侯最少年。

就這樣,吳三桂的仕途一片坦蕩,年僅28歲的他便已經官至總兵。假使大明有評選帝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比賽,那麼吳三桂肯定會名列榜首。任何想要刷點流量的文人墨客,都會將其作為自己的創作主角。而且這類國民偶像,往往還會獲得官方的幫助推廣。這與後來吳三桂依靠個人的非主流行為,化身流量擔當的結局有著很大不同。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吳三桂已經是當時少數能和清軍對戰的將領

並不困難的抉擇

吳三桂崛起也反應了明朝軍隊的無人窘境

明末的動蕩局勢,也是吳三桂展現個人能力的更佳舞台。大明朝對吳三桂給予厚望,他也必須投桃報李。通過在關外八城積極招兵買馬,進行通過嚴格的訓練和差強人意的後勤供應,吳三桂隻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編成了一支3萬人的勁旅。

1640年,杏山蒙古部落勾結清軍發動叛亂,拉開了鬆錦大戰的序幕。在戰役尾聲,參戰的吳三桂和王樸兩位總兵率先逃跑,導致明軍徹底崩潰。比起其他友軍的損失慘重,戰力較戰且較早脫離戰場的吳軍幾乎完好無損。但戰後的處分出人意料,臨陣脫逃的吳三桂不降反升,被繼續其委以重任。因為他手裏的完整部隊,是明朝繼續堅守遼東前線的最後資本。吳三桂也因此被任命為遼東提督,管理整個戰區的軍隊。

鬆錦大戰後 清軍完全占據了主動

但大明朝在鬆錦之戰後猶如風中殘燭,敗亡隻是時間問題。在關外,明廷損失了6鎮精銳邊軍,讓滿洲完全占據了戰略主動權。清軍得以對遼西和華北的進行頻繁的侵襲。在關內,農民起義也是搞得如火如荼,李自成和張獻忠之流把戰火燎掉了半個中原。

這個階段的吳三桂仍在做中興名臣的美夢。1643年,清軍兵臨北京城下,吳三桂揮軍入關勤王,成功驅逐了清人。這種表現也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褒獎。可吳三桂不是郭子儀,大明也不是大唐。他還沒來得及慶幸,又傳來明朝關內主力孫傳庭部覆滅的消息。到了1644年3月初,大順軍的兵鋒已經逼近京畿。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下詔讓吳三桂棄守寧遠,入關勤王!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依托長城抵禦清軍的明朝官兵

鑒於為大明陪葬毫無實質意義,又拘泥於傳統的華夷之辨,吳三桂選了投靠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考慮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吳三桂還是在表麵上響應了崇禎的詔書。他一邊率軍以龜速向西移動,一邊等待著崇禎的死訊。等到皇帝上吊的消息傳來,全軍就迅速調頭返回山海關,等著新朝的特使趕來和自己洽談。

李自成在北京清算前朝欲孽之時,也沒有忘記山海關的那支明朝精銳。早於吳三桂投降大順的前明將領唐通,被闖王派去招降吳三桂。唐通除了給吳三桂帶來了4萬兩犒師銀,還有一封父親吳襄書寫的勸降信。4月5日,吳三桂借坡下驢向大順軍交出山海關,心急如焚地前往北京參與新朝的政治協商活動。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李自成的大順也有過招賢納士的階段

角色轉換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高調進入北京的李自成

另一方麵,李自成在北京大搞追贓助餉運動。吳襄全家被新朝拷了起來,隻因為他們拿不出20兩贖身銀。雖然在西行路上,吳三桂還是很早就得知了這些消息。但他相信隻要自己趕到北京,家人就會得到釋放,而李自成也免不了對他加官進爵。直到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告訴他,自己的妻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心腹權將軍劉宗敏霸占,吳三桂的想法才立刻發生了改變。

陳圓圓本人當然不是吳三桂最終投靠清廷的主要理由。但通過這件事情,吳三桂可以判斷北京的局勢已經失控。泥腿子出生的闖軍在實際上沒有維持秩序的能力,相反還會出於泄憤而不斷對前明的上層進行清算。所以,他迅速返回山海關,並號召部下消滅了小股跑來接收防衛的闖軍先鋒。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陳圓圓本人並不能為吳三桂的選擇背鍋

鑒於自己的兵力不足,吳三桂便向關外的清廷發送了求助信。接到信息的攝政王多爾袞也是欣喜若狂。他知道吳三桂的部隊將成為自己攻入中原的更佳前鋒。吳三桂的態度,也離不開滿清多年來的竭力招攬人才努力。從老汗王努爾哈赤創業之初,身邊就有從明朝一邊跑來為自己效命的 *** 。到了勢力迅速壯大的皇太極時代,三順王、祖氏家族、洪承疇和範文程等等文物人才,都雲集到了滿清旗下。因此,多爾袞召集了分散各地的八旗隊西進。

同時,李自成也指揮1大批農民軍壓向山海關。由於農民軍在北京收獲頗豐,被大量輜重拖累的他們花了8天時間才抵達山海關。這為清軍的集結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數量眾多的大順軍 實際上行動遲緩

4月21日,大順軍包圍了山海關。可就在當天夜裏,馬不停蹄的清軍也趕到了山海關外圍的威遠堡。吳三桂率領200名家丁突破重圍,前往清軍駐地和多爾袞接洽。在那裏,吳三桂剃掉了留了30多年的長發。在後來的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在清軍幫助下重創了原本要消滅自己的大順王軍。代價是李自成在永平範家店處決了吳襄一家30餘口人,唯有陳圓圓因為被劉宗敏“庇護”而幸免於難。

降清之後,吳三桂繼續為清朝效勞10餘年。他的軍隊從華北打到緬甸邊境,大小激戰不下百場,還擒殺了南明末代君主永曆帝。可以說,清朝可以入主中原,起碼有吳三桂的一半功勞。很多原本駐防在西北地區的前明官軍,也是在吳三桂的勸說下投誠。雖然要背負貳臣的惡名,但終究可以算入“開國元勳”。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李自成的敗亡 有吳三桂的一份因素

跌入穀底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成為平西王的吳三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舒坦

相比其他兩個被冊封藩王的前明將領,吳三桂在清廷入主中原後的待遇恰恰是更低的。這主要是其加入新朝隊伍的時間最晚,所以論資排輩也隻能靠後。

封藩雲南其實並不是什麼過厚的酬勞。因為較於起耿、尚二藩據有富有的廣東和福建,閉塞落後的雲南實在微不足道。而且清廷也對吳三桂依然保持警惕,時常借機進行敲打。小心翼翼的吳三桂隻能表現得更為恭順。除了口頭 *** 外,他還是逆來順受地交出了雲貴二省的行政權和部分軍隊指揮權,又接受了裁軍過半的苛刻要求。

吳三桂砸反清時也沒有全力以赴

至於康熙那句“撤之反-不撤亦反”,實則屬於自己的強詞奪理。撤藩本身更多是前明士大夫們的慫恿,也有康熙年少、缺乏政治經驗的因素存在。結果是他在明知對方沒有反叛的野心情況下,對三藩舉起了屠刀,自以為會手到擒來。否則,怎麼解釋康熙事先沒有對三藩可能的反叛作任何預防措施呢?

1673年9月,欽差大臣折爾肯等一行人抵達雲南,向吳三桂傳達了康熙撤藩的手諭。悲憤欲絕的吳三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斷借故拖延,希冀康熙能夠良心發現一改前意。但欽差大臣、地方總督和巡撫們輪番上門,敦促吳三桂離開雲南。特別是態度堅決的折爾肯,提出了暴力拆遷的方案。這才讓吳三桂下定決心起兵反清。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需要功績的康熙 對吳三桂從不手軟

戰爭爆發後,吳三桂在實際上仍然對康熙抱有和解的幻想。他的軍隊沒能及時占領南京和江淮,切斷大運河,反而消極等待北京方麵的招撫。等到清廷熬過了戰爭初期的混亂,很快便利用資源優勢組織起源源不斷的軍隊。這種帶有軟弱的妥協,也讓吳三桂和他的家族遭到滅頂之災。

最終,清廷耗費1億兩白銀搞定了吳三桂勢力。後者也徹底從貳臣被打入了三姓家奴之列,成為了所有人都可以拿來刷流量的反麵人物。實際上,同時代與其命運類似的人物並不少見。吳三桂因為個人能力更為傑出,手握資源更加豐富,反而成為了時代洪流下的犧牲品。以至於他成為了一批人的代名詞,並為他們提供了名譽方麵的更佳掩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0/92041.html

“吳三桂為什麼習慣性叛變?從國之棟梁到萬人唾棄的背後深藏了哪些因素?” 的相關文章

孫權到底有什麼成就 孫權為何能夠三分天下

孫權到底有什麼成就 孫權為何能夠三分天下

對孫權文不如曹操,武不敵劉備,憑什麼能三分天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說起孫權,大家總是會心一笑,腦海中立馬閃現出“孫十萬”這個稱號,而隻要問問大家關於孫權的評價,那基本都是一邊倒的差評,似乎孫權這個人根本沒啥能耐。但為啥孫權文不如曹操,武不如劉備,卻能同曹操、劉備...

陰麗華的一生是什麼樣?她為何能成為皇後?

陰麗華的一生是什麼樣?她為何能成為皇後?

陰麗華,東漢光烈皇後,東漢第二任皇後。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千古名言出自劉秀之口。未發跡之前的劉秀,籍籍無名。路過新野時,對貌若天仙的陰麗華心馳神往。回到長安後,見到執金吾出行的空前盛況,更是羨慕有加,於是有了那樣的讚...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 真相是什麼樣的

還不知道:劉備執意攻打東吳,給“關羽報仇”隻是幌子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稱帝;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年號章武。三個月後,以“為關羽報仇”的目的,出兵伐吳。當時劉備出兵七十五萬,連營七百餘裏,...

有哪些與崔浩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崔浩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淵,小字桃簡,清河郡東武城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孫、北魏司空崔宏長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謀過人,時常自比張良。他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年羹堯與和珅都是權臣 巔峰時期的兩人孰輕孰重

年羹堯與和珅都是權臣 巔峰時期的兩人孰輕孰重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年羹堯和和珅,巔峰時期誰的權利更大?,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年羹堯和珅都是清代有名的權臣。他們曾經盛極一時,但是最終都難以善終。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隻是皇家的奴才罷了。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用你時,百般寵愛,一旦失寵,又或者新皇登基,留給他們的,大多隻...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廟,裏麵為什麼會有忽必烈?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廟,裏麵為什麼會有忽必烈?

眾所周知孛兒隻斤·忽必烈是元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正是打敗了元朝而建立的明朝,按道理說,朱元璋應該很討厭忽必烈才對,但是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廟,裏麵卻供奉了忽必烈,可以說,這就是朱元璋超越常人的地方。他唯成果論,隻談功績大小。顯然,在老朱眼裏,忽必烈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帝王,下麵曆史網小編就來為大家詳...

五子良將整體水平比不上五虎將 五子良將實力有多弱

五子良將整體水平比不上五虎將 五子良將實力有多弱

對五子良將有多弱?五虎將隻出動2人,就可以輕鬆橫掃他們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三國時代,蜀國有五虎將,而江東有十二虎臣,魏國也有五子良將,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勢力的頂配陣容。按照演義的描寫,呂布死後,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虎將基本處於一個段位:超一流水平。而五...

蜀漢滅亡後劉禪作為亡國之君 司馬昭為什麼還要優待他

蜀漢滅亡後劉禪作為亡國之君 司馬昭為什麼還要優待他

還不知道:蜀漢滅亡之後,為什麼司馬昭要優待劉禪?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蜀漢滅亡後,司馬昭之所以優待劉禪,不殺他,也是從當時的形勢考慮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劉禪主動開城投降。當鄧艾從七百裏陰平崎嶇小道,偷偷深入蜀漢後方,其三萬之軍,也不過兩萬來人,再經綿竹之戰,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