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中國曆史4年前 (2020-02-25)23

東漢開國名將耿弇,一生“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而類似的殺戮在改朝換代中比比皆是,“千古明君”李世民也曾在河東郡夏縣(今山西夏縣)屠城。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軍從夔州出發,沿著波濤洶湧的長江水路向東挺進,要掃平南粱。一路連戰連捷,兩個月後兵臨粱國都城江陵。梁王蕭銑自知不是唐軍的對手,一時又無援兵,於是對群下說:若強行抵抗,力盡而降,必害黎元。“豈以我一人致傷百姓”?不如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亂兵之害,以保全眾庶。接著他巡視城防,下令士卒放棄抵抗,兵士聽後“皆慟哭”。之後便率官屬身穿孝衣前往軍門投降。李靖順利收複了南粱。

 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 配圖

這裏不說李靖文韜武略,用兵如神,隻說這個“亡國之君”蕭銑,此舉可圈可點。

其一,唐軍在圍住江陵之前,已將其外圍精銳文士弘部全部殲滅,繳獲戰船數百艘,江陵已失去了屏障而成為一座孤城。此時,蕭銑如果硬拚下去,到前麵送死的必然是那些未受過任何訓練的市民,既無法挽救南梁的滅亡,又逼使江陵父老血流成河,此時叫停抵抗,理智明智,果斷正確。

其二,中國傳統文化讚揚和鼓勵的往往是“誓與×城共存亡”,而視投降為可恥。蕭銑以蒼生為念反其道而行之,顯示了他的擔當與勇氣。最能反映他這種精神的,是他對唐軍的正告:“當死者唯銑,百姓非有罪也,請無殺掠。”蕭銑出身名門,不可能不知道中國的曆史。曆代新朝建立,大都靠暴力完成,而百姓則是更大的輸家,除要承擔戰爭禍害及衍生災難外,還要隨時麵對征服者的屠刀。東漢開國名將耿弇,一生“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而類似的殺戮在改朝換代中比比皆是,“千古明君”李世民也曾在河東郡夏縣(今山西夏縣)屠城。蕭銑的這次正告,恰恰言中了,唐軍進入江陵後,“諸將欲大掠”,隻是在梁國中書侍郎岑文本(此人後來成為大唐宰相)的強諫和李靖的嚴詞駁斥及軍紀約束下,搶劫才沒有進行。蕭銑追求的“死了我一個,換來百姓安”的精神難能可貴。

 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 配圖

其三,蕭銑在決定投降前講了一句頗為悲壯的話:“諸人失我,何患無君?”意思是說,天下有的是君,失去我又算什麼呢?說這話時,他稱帝己經四年了。天下皆知,做帝王的滋味美妙無比,既至高無上,又享樂無窮。然而,此時蕭銑卻要拋棄帝位,原因是為了“幸全眾庶”,雖說是大唐重兵壓境之下的被迫、無奈之舉,但仍可窺出其意識深處“民為貴”的一束輝光。

粱王在滅國之際表現出了足夠的良知,而大凡有良知的人一般都有氣節。蕭銑被囚送到長安後,唐高祖見到他連連斥其罪行。蕭銑說:“隋失其鹿,銑無天命,故至於此。亦猶田橫南麵,非負漢朝。若以為罪,甘從鼎鑊。”蕭銑這段話,可謂不卑不亢,實話實說,從容不迫,大義凜然。這裏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乃風雲情勢所致,沒有什麼你是我非之分,隻不過是你搶到了而已。二是人各有誌,效仿田橫何錯之有。三是若認為我這樣做是犯了罪,是殺是剮由你去。一個階下囚敢對華夏一個新的“共主”講出這番“大逆不道”的話,足見其有氣節、具膽識。然而,竟惹李淵大怒,將之斬於都市。相比之下,唐高祖倒顯得毫無格局和器度可言。

 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 配圖

蕭銑這個人,隋末亂世一割據首領耳,其“治績”實在難以“青史留名”,無非曆史上的一個匆匆過客罷了。就其治國安邦的才能而言,假如逐鹿中原他成了贏家,我估計中國也好不到哪裏去。然而,他在亡國時所表現出的“人民更大”的理念和境界,卻令人感歎。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002/301623.html

“ 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的相關文章

李斯最後死於趙高之手,到底是因為什麼?

李斯最後死於趙高之手,到底是因為什麼?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讓曆史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曆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李斯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最著名的宰相,但最後卻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那麼名相李斯是如何幫助秦朝完成統一的,又為何鬥不過宦官趙高一,西行入秦李斯早年在楚國上蔡做小吏,負責保管文書。有一天,...

宋朝和明朝之相差百年 兩個王朝給人感覺為何相距甚遠

宋朝和明朝之相差百年 兩個王朝給人感覺為何相距甚遠

還不知道:宋朝和明朝之間,明明隻有九十年的相隔,為何感覺兩朝相距甚遠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1279年宋王朝結束了自己的曆史使命,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從時間方麵來看,宋王朝和明朝僅有89年。宋朝和明朝相差時間並不短,但卻不少人覺得這是兩個不同的時代,這到...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為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為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提起“神龍政變”,就不得不說武則天這個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巾幗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絕古今。雖為嫵媚入宮闈,卻因智謀贖尼身。孤鳳展翅騰龍位,弱女揮手伏眾臣。功過論爭千秋去,無字碑上遍詩文。從春秋時代到1912年宣統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則天絕對是一位極其獨特並...

有關於皇太極的死史書都沒有詳細記載 死因到底是什麼

有關於皇太極的死史書都沒有詳細記載 死因到底是什麼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皇太極猝死之謎被揭開,死因確實有些尷尬,難怪史書沒有詳細記載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作為封建帝製時期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的是是非非曆來讓人五味雜陳。雖然清朝末期,我們忍受了被列強欺淩的屈辱,但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大清王朝,畢竟作為一個正統的王朝,它能坐穩...

薄姬的一生都經曆了什麼?她最後時什麼結局?

薄姬的一生都經曆了什麼?她最後時什麼結局?

薄姬是劉邦女人中最幸運的人,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高後八年(前180年),漢文帝劉恒即位,尊母親薄姬為皇太後,自此薄姬成為漢朝最尊貴的女人。呂後心狠手辣,對待劉邦的寵妃一向是十分殘暴。為何薄姬能躲過呂後的追殺而安然無恙呢一,侍奉魏豹薄姬是薄氏與魏媼之女,因為父親早死,所以一直跟著母親魏媼生活。魏媼...

陸景:東吳大司馬陸抗次子,晉伐吳時戰死

陸景:東吳大司馬陸抗次子,晉伐吳時戰死

陸景(250年—280年3月23日),字士仁,吳郡吳縣(今蘇州)人,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次子。陸機、陸雲之仲兄。生於吳大帝赤烏十三年(250年),天紀四年(280年),晉伐吳時戰死,年三十一歲。陸景著書數十篇,《隋書·經籍誌》注有《陸景集》一卷,已亡佚。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

陸凱:三國時期東吳重臣,以正直及屢次勸諫孫皓聞名

陸凱:三國時期東吳重臣,以正直及屢次勸諫孫皓聞名

陸凱(198-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丞相陸遜的族侄,大司馬陸抗的族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黃武年間,舉孝廉出身,曾任永興縣長、諸暨縣長,頗有治績。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與聶友率軍討伐朱崖和儋耳,遷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討斬零陵山賊...

諸葛亮火燒百萬曹軍都麵不改色 在火燒三萬藤甲兵時為何說著陽壽

諸葛亮火燒百萬曹軍都麵不改色 在火燒三萬藤甲兵時為何說著陽壽

還不知道:諸葛亮3燒百萬曹軍,能麵不改色,火燒3萬藤甲兵卻說“必損陽壽”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思想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可能在年輕的時候為了所謂的成功和名利,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手段會比較殘忍,但是等到逐漸老去之後,人的很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