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情商很高的人,都不講道理

中國曆史5天前5

有句諺語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小時候以為,站在道理的這一方,就能理直氣壯。

長大後才明白,講道理的人,情商更低,甚至會招來禍害。

那些一直講道理的,嘴巴都磨破了,也沒有什麼用,還不如“沉默”。

一個人情商越高,越不會講道理。

01

再多的道理,也說服不了別人。

末代皇帝溥儀,回憶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寫了這樣一段話。

他在宮裏被大家寵著,肆無忌憚。

當然,按照宮裏的規矩,他也要拜師學藝,練字、讀曆史、寫文章,一樣都不能少。

他的老師們,個個都是高手——陳寶琛、袁勵準、陸潤庠、莊士敦,既有本土的學者,又有外來的洋人。

令人尷尬的是,溥儀並不喜歡老師們講的道理,頑劣的樣子,絲毫沒有改變。

倒是宮裏的一個奶媽“王焦氏”,能把溥儀,管得服服帖帖。

有一次,溥儀用 *** 打向太監的窗戶,導致窗戶破了很多小洞。

他還讓太監表演木偶戲。還故意把藏著鐵沙子的蛋糕,賞賜給太監。

太監沒轍了,請來了王焦氏。

王焦氏說:“那不是要崩掉牙齒嗎?牙齒沒有了,就吃不了東西,不吃東西人就會餓壞。”

又說:“屋裏有人,打破窗戶的時候,就可能傷人。太監,也是人,打傷了就會痛。”

溥儀寫了這樣一句話:“我知道,她勸我的話,是從心裏發出來的,我能夠感受到。”

再看明朝時,宋濂是如何教育朱元璋的兒子。

一開始,宋濂就擔心,不能在太子身上動土,教書的事情,戰戰兢兢,就問朱元璋:“可訓乎?”

朱元璋說:“不死就行。”

可見一般,若要教育好一個人,講道理是不行的,得另外想法子。

若是一群人在講道理,那就變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互相駁斥,鬧騰得厲害。

若是一個人在舞台上講道理,其他人台下在聽,就是一大批人自覺屏蔽了耳朵,隻是沒有做出捂耳朵的動作而已。

人的認知層次不同,經曆不同。能接納的道理,隻是在自己的層次裏。你講的道理,隻能代表自己,別人才懶得聽。

作家劉墉說過:“正所謂字字珠璣,道出天機,有多少做人的道理,都一一的道出了,如果你真的能參詳透,那你就會成為完人了。”

你我都不是完美的人,把道理放一邊,才會快樂。

02

道理太深了,別人聽不懂。

從某種角度上說,情商很低的人,習慣把簡單的道理往複雜了說、把聽得懂的話往聽不懂了說的場所。而這些人,誤以為自己情商很高。

有一位大學生,學成後,到鄉裏工作。

春日裏,他看到一位老爺爺,還沒有犁地,就問:“這是怎麼回事啊?”

老爺爺說:“我原本打算種西瓜,但是擔心管理不好;想一想,還是種稻穀算了,但是收入太低......”

大學生說:“你啊,就是驗證了布裏丹毛驢效應。需要改一改了。”

老爺爺憤怒了:“哪裏來的大學生,居然把人說成毛驢。你家的人,才是毛驢呢?”

大學生灰溜溜地走了,工作自然就搞砸了。

布裏丹是大學教授,養了一頭毛驢,每天給一堆草料。

有一段時間,毛驢麵前,放了兩堆草料。毛驢看看左邊,又看看右邊,不知道如何選擇,就餓得不行了。

人們把決策過程中的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總結為“布裏丹毛驢效應”。

老爺爺養了毛驢,但是不知道“毛驢效應”。這就是大學生的錯誤所在。

我們常常說,要深度思考。但是你不要苛求別人也深度思考,也不要希望別人的學問,和你一樣多。

想要和別人順利交往,那就學會“去繁存簡”。別把什麼,都當成學術研究。

用對方能聽懂的話,來進行交流,一定會很順利。俗氣一些,是沒有關係的。

03

社交是講感情,不是講道理。

社交大師卡耐基寫了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嚐試著說服四歲的兒子去上幼兒園。

兒子怎麼也不願意去。

父親惱怒了,把兒子反鎖在屋裏。

隔一會,父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邀約妻子和大兒子,一起做遊戲。

有人彈琴,有人唱歌,還有人拿著玩具跳舞。

小兒子聽到了歌聲、琴聲,打開門,不好意思地說:“我也能參加嗎?”

在歡快的琴聲裏,父親說:“這就是幼兒園的生活。”

小兒子高興地回答:“我要去幼兒園。”

太多的家庭,禁止孩子看手機,打遊戲,說了很多關於遊戲、手機的禍害。但是孩子不聽。事實上,父母一邊說教,一邊玩遊戲。

若是父母放下手機,能夠和孩子一起互動,做一些開心的事情,手機的癡迷度,自然就降低了。

曾仕強說過:“道理是直的,但路經常是彎的。”

彎彎的路上,有深深的愛,有不一樣的精彩,這就是人與人互相吸引的地方。

更多的時候,我們要打破傳統的道理,盡管去幫助別人,就行了。

比方說,遇到窮親戚,你給他一個大紅包,幫助他的孩子上學,而不要計較他能否“回禮”。

還比方說,朋友交往,你請對方兩頓飯,對方一次也沒有請。沒有關係,不必局限於“來而不往非禮也”的道理。

若是利益之交,更好的愛,就是談錢。正如周立波說的:“唾沫是用來數鈔票的,而不是用來講道理的。”

04

不管遇到誰,與其苦口婆心講道理,不如積極幫助,默默陪伴。

這個世上,聽你講道理的人,也許有很多,但是人家一邊聽,一邊厭惡。頂多是礙於情麵,不打斷你的話。

唯一能夠聽從你的道理的人,就是“你”。

做好自己,問心無愧,足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 *** 。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879.html

“情商很高的人,都不講道理” 的相關文章

正史中於禁在襄樊之戰中是如何敗給關羽的?

正史中於禁在襄樊之戰中是如何敗給關羽的?

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下麵就一起來看看曆史網小編帶來的文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不僅打的曹操大將曹仁不敢出來,來增援曹仁的於禁和龐德也被關羽擊敗,於禁全軍覆沒,隨即投降了關羽,隻有龐德不降,被關羽斬殺。於禁作為曹操五子良將,假節鉞,地位最高,被關羽擊敗之後,心...

陶穀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陶穀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陶穀,北宋大臣,本姓唐,避後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改姓陶。讓曆史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曆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趙匡胤在距離開封僅二十公裏處的陳橋驛被黃袍加身,叛周稱帝。隨即,趙匡胤在跟將士們約法三章之後,率部回師開封,後周滅亡,宋朝建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有如韓通、魏仁浦...

在政治、軍事等方麵,崔浩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在政治、軍事等方麵,崔浩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淵,小字桃簡,清河郡東武城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孫、北魏司空崔宏長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謀過人,時常自比張良。他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漢文帝與漢景帝在曆史上是什麼樣的皇帝?

漢文帝與漢景帝在曆史上是什麼樣的皇帝?

文景之治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盛世,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我們學過中學曆史的都應該記得課本上關於“文景之治”的描述,誇讚文景時期漢朝的休養生息、為政寬鬆,是為一大盛世。然而,偶然的機會讀到毛主席對於二人的評價,感到很是詫異。毛澤東認為文、景帝乃守成之君,無能之輩。不...

滕胤:三國時期東吳重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滕胤:三國時期東吳重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北海郡劇縣人。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滕胤儀表堂堂,少時有節操,後娶公主為妻。孫權稱王後,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後曆任丹楊太守、吳郡太守、會稽太守。孫亮繼位後,出任太常、衛將軍。諸葛恪被殺後,群臣推舉滕胤為司徒,但遭權臣...

俗話說成王敗寇 劉邦奪得天下後為何沒有汙名化項羽

俗話說成王敗寇 劉邦奪得天下後為何沒有汙名化項羽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得了江山後,為何項羽沒被汙名化?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邦和項羽之間,有著一種奇妙的聯係,劉邦是一位得道之士,而項羽是一位失道者,論實力,劉邦不如項羽,但是論起心性,項羽比劉邦差了十萬八千裏,項羽失去了烏江,這似乎是他的宿命,但是在這場鴻門宴上...

孫權哪裏好的 曹操為何對孫權如此佩服

孫權哪裏好的 曹操為何對孫權如此佩服

對曹操為何那麼佩服孫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212年,曹操為報赤壁戰敗之仇,親率大軍40萬與孫權對峙於安徽省濡須口。可是曹操看到孫權兵船上刀槍耀眼,防守森嚴,士氣旺盛,找不出一點兒破綻,於是發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的感慨傳到了長子曹丕耳...

曹丕篡位登基之後 曹丕為何沒有對漢獻帝下手

曹丕篡位登基之後 曹丕為何沒有對漢獻帝下手

對曹丕登基,為何沒有除掉漢獻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曹老板去世後,世子曹丕繼承王位還沒過幾年,就將目光轉移到了九五之尊的皇位上,對權力的渴望,就如同一隻看見了肥肉的貪狼,用垂涎三尺來形容可謂是再恰當不過了。要知道,一般臣子想要謀取皇位,都要經過一係列精密的計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