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張良妙計安天下,劉邦論功行賞,蕭何卻排第

中國曆史5年前 (2019-08-08)16

眾所周知,幫助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不少,尤其是張良,由於擅長謀略,被人們稱道“張良妙計安天下”。

作為開國皇帝,當然對功臣要論功行賞,然而劉邦分封的功臣中,蕭何排之一,曹參排第二,張良卻隻分到了一個小小的留縣。難道張良的功勞不夠大?還是劉邦另有想法?

1。蕭何的事跡

蕭何是沛豐人,秦朝時期他就擔任沛縣縣吏。蕭何為人隨和,好結交朋友,而當時劉邦是泗水亭長,年齡也與蕭何差不多,兩人因工作經常見麵,不久就成為了朋友。

秦二世時期,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沛縣縣令害怕被殺,就找蕭何,曹參等人商量起兵的事,蕭何就順勢推薦了劉邦。

於是縣令找到劉邦一起起義,跟隨劉邦的人特別多,這令縣令擔心控製不了劉邦,就把劉邦攔在了城外,還抓了推薦他的蕭何、曹參。

劉邦發現城內情況有變,就包圍了城池,蕭何和曹參也逃出了城,投奔了劉邦。三人見麵後,決定拿下沛縣。劉邦寫了一封告沛縣百姓書,百姓非常信任劉邦,於是攻入縣衙,殺了縣令,開了城門迎接劉邦。

隨後,大家推舉劉邦為縣令,但劉邦不願意,蕭何就提議用抓鬮的辦法決定縣令。當然,這是蕭何想讓劉邦做縣令的計謀,最終還是劉邦做了縣令。

秦二世二年,同作為推翻秦朝的起義軍,項羽和劉邦約定誰先攻入鹹陽,誰當關中王。

 張良妙計安天下,劉邦論功行賞,蕭何卻排第

當時,蕭何坐鎮後方,督辦軍需糧草,由於蕭何供應及時,大大提高了劉邦軍隊前進速度。劉邦先項羽一步進入了鹹陽,秦王子嬰獻城投降。

進入鹹陽後,蕭何沒有去收集財物,而是首先去清查秦朝的戶籍、地形、法令等檔案,把它們收藏起來,留到以後查看。不久,項羽也進入鹹陽,而項羽的手下韓信由於不受重用,改投了劉邦。

誰知,韓信投奔劉邦後也不受重用,失望的韓信就策馬而去。蕭何覺得韓信是個人才,於是騎馬追趕,直到天黑才追上。在蕭何的苦勸下,韓信終於留了下來,跟著蕭何回到了漢營。

蕭何力薦韓信,劉邦聽取了他的建議拜韓信為將。再後來楚漢戰爭中,蕭何一直是坐鎮關中,安撫百姓,恢複生產,負責兵員和糧食的補給,這穩固了漢軍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楚漢戰爭初期,劉邦多次戰敗,棄軍逃跑,而蕭何不斷幫助劉邦征發軍隊,重振旗鼓,使得漢軍屢次轉危為安。劉邦能夠最後戰勝項羽,建立西漢,蕭何功不可沒。

劉邦稱帝後,論功行賞,蕭何為首功,但群臣卻不同意。這時關內侯鄂千秋說,楚漢戰爭期間,蕭何不斷向前線補充軍力和糧食,而且保全了關中,應當記首功。群臣無可反駁,這樣劉邦就定了蕭何為首功,並允許他帶劍穿鞋上殿。

2。張良的事跡

張良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後裔。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張良為了報秦始皇滅韓國的仇,暗殺秦始皇,但沒有成功。秦二世時期,張良受到陳勝吳廣起義的影響,也招攬了100人起義。

但張良的隊伍人太少,難以成事,就想投靠景駒(自立為楚王的農民起義領袖),結果在路上遇到了劉邦。兩人一見如故,促膝長談,張良的主張都得到劉邦的讚同,張良感覺找到了明主,從此跟隨了劉邦。

隨後,張良跟隨劉邦向鹹陽進發,一路上張良不斷向劉邦出謀劃策,給劉邦進鹹陽助了一臂之力。進入鹹陽後,張良又力勸劉邦節儉,不要貪圖享樂。

接著張良還建議召集當地的豪傑,給他們約法三章,劉邦都一一采納,使得秦國百姓都十分擁戴劉邦。後來項羽設鴻門宴想殺劉邦,又是張良事先拉攏了項伯,使得劉邦在鴻門宴化險為夷,逃脫一難。

之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原本張良打算此時離開劉邦回韓國,可是項羽殺了韓王,張良隻能又回到劉邦的軍中。於是劉邦封張良為成信侯,帶他一起攻打項羽。

楚漢戰爭爆發後,張良多次出謀劃策,最終幫劉邦戰勝項羽,建立了西漢。劉邦統一天下後,想重賞張良,讓他在齊國選擇三萬戶做封邑,而張良推辭了,隻要了一個小小的留縣,於是劉邦封他為留侯。

 張良妙計安天下,劉邦論功行賞,蕭何卻排第

蕭何和張良都為劉邦打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他們劉邦是得不到天下的。為什麼他倆在功勞簿的排位差距如此之大呢?主要原因有3點:

1。兩人對劉邦的支持程度不同

蕭何是最早和劉邦共事的。在沛縣時,他就舉薦劉邦為起義軍首領,之後一直跟隨劉邦。而張良是在半道遇到劉邦,由於相知相惜,走到了一起。

2。兩人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同

蕭何跟隨劉邦後,一直坐鎮後方,解決了軍隊的用人和糧草的需求,起到了給軍隊輸送血液的作用,使劉邦在前方作戰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樣劉邦才能專心作戰,也穩定了軍心。

張良隻是劉邦打仗時軍隊中的一個謀士,雖然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多次化險為夷,也提高了使劉邦軍隊的作戰能力,但張良的謀略並不起最主要的作用。

3。兩人的遠見卓識不同

蕭何有識人的能力,首先他覺得劉邦能成事,就支持了劉邦,果然後來劉邦稱帝建西漢。其次他看中了韓信,並不辭辛勞月下追韓信,為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儲備了軍事人才。

第三,劉邦的軍隊進入鹹陽後,蕭何收集圖書,地圖,戶籍等文化類的物品,為後來西漢製定政策法律提供了依據,鞏固西漢的政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張良本是為了向秦始皇報仇,才揭竿起義,後來遇到了劉邦,才跟隨劉邦東征西討,為的是借用劉邦的實力恢複韓國。如果不是項羽後來殺了韓王,張良也不會繼續留下幫助劉邦。

從以上三點來看,蕭何對劉邦的幫助是全方位的,也是更大、最多的,他對劉邦的忠心無人可比、無人能替代,所以劉邦當然要封他為之一功臣。

雖然張良對劉邦的幫助也很大,他的謀劃也堪稱當世之一,但他對劉邦的支持和忠心是比不了蕭何的,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張良更多地是為了給自己報私仇。

張良有自知之明,所以在劉邦要封賞他時,隻要了留縣做食邑。這個封賞是張良自己的意願,與功勞大小無關。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908/266718.html

“ 張良妙計安天下,劉邦論功行賞,蕭何卻排第” 的相關文章

劉邦是個好色之人嗎?他為什麼要寵幸魏王豹的女人?

劉邦是個好色之人嗎?他為什麼要寵幸魏王豹的女人?

劉邦是個好色之人嗎?他為什麼要寵幸魏王豹的女人?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作為宗室子弟,當時魏豹是魏國的貴族,那個時候,秦國踏遍他們的國土。魏豹也是背負著恢複家族榮耀的使命,和其他兄弟一起揭竿而起。可是在當時幾經周轉,魏豹也沒能夠實現自己的...

張昌宗能夠服侍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 他長得到底有多帥

張昌宗能夠服侍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 他長得到底有多帥

對曆史上的張昌宗有多帥?為什麼能同時服侍武則天、太平公主母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大家聽說過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有聽說過女子也有好幾房“丈夫”嗎?在漫長的封建時代,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都是男人,他們有著三千的後宮佳麗,享受著無邊的快活。而這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武則天這位...

劉備如果能統一三國之,一定會除掉哪些人?

劉備如果能統一三國之,一定會除掉哪些人?

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兔死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了。它的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這個成語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在三國之前,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霸業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

楊修聰明絕頂都被曹操殺了 曹操為何沒有殺司馬懿

楊修聰明絕頂都被曹操殺了 曹操為何沒有殺司馬懿

對曹操為何斬殺聰明絕頂的楊修,卻不殺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曹操出兵漢中時,命人抓住主簿楊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腦袋,並將頭顱掛於軍營門外。楊修被殺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隻“雞肋”,不過背後還有兩個真正的原因。楊修的罪名是“擾亂軍心”。曹操此次出...

李嗣本是什麼人?他被稱為威信可汗是什麼意思?

李嗣本是什麼人?他被稱為威信可汗是什麼意思?

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李嗣本是唐末五代時的前晉名將,為李克用帳下十三太保之一,在幫助李克用及李存勖父子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立下大功。那李嗣本是如何為前晉效力的,為何又號稱“威信可汗”呢一,跟隨李克用李嗣本原本姓張,出身武將世家,為銅冶鎮牙將張...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過幾次皇後?分別都是誰?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過幾次皇後?分別都是誰?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明世宗的三位皇後都沒有得到善終,各自命運多舛。陳後心胸狹窄,張後沒有贏得歡心,方後死於非命。她們三位在曆史上雖然沒有被淪為政治犧牲品,可淒慘的結局總不免讓人覺得些許惋惜。撥開曆史迷霧,一起走進那個王朝。...

為拓跋宏生下長子卻被賜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慘?

為拓跋宏生下長子卻被賜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慘?

北魏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由鮮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雖然沒能實現統一中原,但在一統北方、推動佛教發展、促進民族融合等方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魏時期還有一種殘忍的繼承方式,那就是“子貴母死,立子殺母”。為了避免外戚幹政,北魏後宮中的女性,隻要生下男孩並被立為太子,就會被賜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趙光義在奪取趙匡胤皇位後 期間為何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趙光義在奪取趙匡胤皇位後 期間為何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對趙光義奪了趙匡胤的皇位後,為何沒人出來反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宋史》中評價宋太宗趙光義:“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幹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