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陳友諒到死都不知道,他的克星並非朱元璋,而是他看不上的一個人

中國曆史20分鍾前1

前言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從一名流落街頭吃不起飯,靠著乞討為生的乞丐一步步登上了政治舞台,坐上了龍椅,成為受萬人朝拜的開國皇帝。

這其中不知曆經了多少的辛酸,那麼在當時那個群雄爭霸的時節,不隻有朱元璋這種梟雄,還有和他敵對的陳友諒。

同樣陳友諒也將朱元璋視為圖霸天下更大的勁敵,但是最終還是敗在了朱元璋的手下,別看陳友諒一生都在和朱元璋較勁,最後還是敗給了朱元璋。

其實他更大的克星也並不是朱元璋,而是他最看不上的一個人,幫助朱元璋成就了霸業,也利用恰當的時機打敗了他。

一、出身卑賤

陳友諒和朱元璋同樣都是出生於貧苦人家,但是還是要比朱元璋好一些,畢竟還沒有淪落到以乞討為生。

陳友諒是漁民出身,家中祖祖輩輩靠著打魚為業,因此還是能夠有一份賴以生存的活計,正是家中常年打魚,所以陳友諒和其他的漁民一樣,身上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魚腥味。

但也往往因為這一身魚腥味,致使附近的漁民都不願意和陳友諒來往,甚至對其避之不及,還受到一些人的侮辱和謾罵。

這給年少時的陳友諒留下了很大心理陰影,常常活在自卑中,也對身邊的人產生敵對的心理,也正是這種心理促使陳友諒愈發想要強大起來。

但要說起陳友諒的姓氏也是有一段故事,原本陳友諒並不姓陳,而是姓謝,後來是陳友諒的祖父入贅了陳家,才改為陳姓。

陳友諒從小就過著艱難的生活,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思想上成熟的也比較早,對那些權貴階級更是產生了強烈的仇恨。

亂世之中,奸臣當道,地方官員魚肉百姓,這也是陳友諒為何如此痛恨權貴階層的原因,因此愈發想要強大,打破這世間的不公。

陳友諒家中的日子雖然艱辛,但殊不知比流落街頭要飯的朱元璋要強上多少倍,至少有捕魚為業,還不至於餓著肚子。

陳友諒還能讀幾年書,但也因為讀了些書,也有些知識,後來當上了縣衙中的小吏,比打魚要體麵,畢竟也是混上了一口官飯。

然而此時陳友諒並不滿足於現狀,正因為他走上了這樣一個平台,也看到了元朝官員的腐敗,正是因為有許多這樣官員的不作為,才導致底下的百姓才深處水深火熱的生活之中。

盡管陳友諒出身卑賤,但是他卻一眼就看到了這個社會問題的所在,要想改變當下的現狀,還是需要靠實力說話。

同樣他的內心既包含著對底層人民的同情,也包含著要做出一番大業的雄心壯誌,然而他認為要想成就一番大業,男人就要多一份“狠厲”。

二、陳友諒心狠手辣

陳友諒則果斷放棄當下這份看似安穩的工作,轉而投奔了徐壽輝所帶領的紅巾軍中,徐壽輝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做倪文俊,對陳友諒非常的看好,將陳友諒一手提拔了起來。

但隨著徐壽輝內部發生了內亂,倪文俊想要取代了徐壽輝的位置,但後來事情敗露,他便逃到了陳友諒那裏。

卻不曾想,陳友諒竟直接將倪文俊殺了,這樣一來,無疑是替徐壽輝解決了心腹大患,同樣也可以看出陳友諒是一個非常冷血殘酷的人。

徐壽輝因為這件事情,倒是對陳友諒信任有加,這也鞏固了陳友諒在起義軍中的地位,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陳友諒的野心,他會將那些一切看不起他的人踩在腳下,也想要得到更大的勢力。

陳友諒這個時候也在徐壽輝的手下幹了五年,也更加了解他麵前的這位領導,並非是這亂世中的梟雄,於是果斷將徐壽輝給殺了,他也成為了這支起義軍更高的領導者。

手中握有六十萬重兵的陳友諒,無疑成為了眾多梟雄中實力最雄厚的一方,他不僅搶占了先機,而且就連這天下也幾乎唾手可得。

但這個時候卻殺出來了一個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實力上根本無法和陳友諒抗衡,但令人意外的是,最終陳友諒卻兵敗在朱元璋的手下。

此時的陳友諒也並不會將朱元璋這一小號人物放在眼中,但卻沒想到就是這一小號人物,竟成為陳友諒圖霸天下更大的勁敵。

陳友諒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也打贏了許多戰爭,更是憑借圍攻安慶的戰爭,奠定了他在軍事上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擊敗了元軍名將餘闕,同時殲滅了元軍三千的精銳。此戰過後,使陳友諒的名聲大噪。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勢力也慢慢的發展起來,同時還招攬來許多有才能的人,其中就有一個叫做常遇春的人。

三、鄱陽湖大戰

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員大將,十分的驍勇善戰,常常擔任軍中前鋒的位置,作戰更是非常勇猛,曾攻克了開平府,後被封為開平王鄂國公。

當然這都是後話,常遇春之所以能夠得到朱元璋的重用,也是因為他在作戰中十分的驍勇善戰,並且在初戰中就初露鋒芒,立下了頭功,令朱元璋對其十分信任。

隨著各地的起義軍先後潰敗,陳友諒和朱元璋兩人也為了爭霸天下而成為勁敵,當時陳友諒占據上遊,並且擁有精兵強艦,士氣高漲,也可以看出陳友諒擁有著雄心壯誌。

但在朱元璋眼中,陳友諒就是一大勁敵,隨著陳友諒率領數十萬水軍攻下了應天,便在南京城的西北龍灣和朱元璋進行了一番惡戰。

這場戰爭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朱元璋先是設下埋伏,誘敵深入,隨後有常遇春和馮國勝率領前五翼軍三萬人作為設伏,在敵軍中計後,作為主力軍同敵軍交戰,一番激戰過後,陳友諒潰逃。

龍灣戰爭的失利成為了陳友諒心中的一根刺,他將朱元璋當作最強勁敵,殊不知到最後害死他從未看上過的常遇春。

龍灣大戰三年後,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卷土重來,在鄱陽湖同朱元璋進行了一次為期一個多月的決戰。

此次大戰幾乎直接決定了勝負,陳友諒的戰艦雖然大,但操作不靈活,朱元璋的戰艦小,但速度快,也十分靈活,兩軍一時間也難分伯仲。

直到有次朱元璋的座船擱淺,陳友諒手下的一員大將張定邊前來圍攻,當時情況緊急,常遇春先是用箭射傷了張定邊,隨後用自己的戰艦去撞朱元璋的戰艦,讓其脫離淺灘。

隨後便組織火攻,乘風縱火,頗有當年“火燒赤壁”的風範,最終陳友諒的戰船被燒,不得不倉皇逃走,但最終還是被朱元璋的戰艦圍困,陳友諒最終在混戰中被流箭射死,自此陳友諒起義軍覆滅,敗給了朱元璋。

結語

陳友諒最終兵敗朱元璋,也從此看出陳友諒在戰略上還是略微差點,同時他的為人上也有所欠缺,不僅是因為他過於心狠手辣,還因為他至驕多疑。

同時還低估了朱元璋的實力,最終敗給了朱元璋,但更加確切的是因為沒有充足的準備,敗給了常遇春。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4782.html

“陳友諒到死都不知道,他的克星並非朱元璋,而是他看不上的一個人” 的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那麼著急 諸葛亮真相的目的是什麼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那麼著急 諸葛亮真相的目的是什麼

還不知道:諸葛亮北伐為何如此猴急,點燈看似在續命,實際是為迷惑司馬懿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諸葛亮在寫下“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後,便火急火燎的開啟北伐大業,很多人都曾好奇,一生聰慧且多謀的諸葛亮,為何要多次北伐,過度消耗蜀國國力,難道真是北伐之地危及蜀國安全?要...

子午穀奇謀真的不靠譜嗎 諸葛亮為何沒有采用這個計謀

子午穀奇謀真的不靠譜嗎 諸葛亮為何沒有采用這個計謀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為何堅決不采納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它到底有多不靠譜?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穀奇謀”,他的意思是隻要給他一萬兵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負責押送糧草,不出十天便可以從子午穀直插長安。而另一方麵諸葛亮帶兵從...

隱藩是什麼人?郝普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隱藩是什麼人?郝普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隱蕃隱蕃,青州人,原本是魏國的一個官吏。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前一段時間《風起隴西》熱播,網友們褒貶不一,我是連看都沒看,隻知道是關於間諜的。馬伯庸是一個好作家,但有時候腦洞開得太大。今天我們來聊聊三國曆史真實的超級間諜隱藩,成功忽悠了孫權卻坑死郝普!曹叡不爽,隱藩出發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詐叛如吳,令...

劉徹成為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他的姐姐的?

劉徹成為皇帝之後,是如何對待他的姐姐的?

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漢武帝有個大姐叫金俗,是漢武帝母親王娡和金王孫的孩子。雖說金王孫是個農民,但他勤勞肯幹事,因此一家三口過得還算安逸。不曾想金俗的外婆臧兒跑去卜卦,聽算命的說,王娡的命貴不可言。貪慕榮華富貴的她自然信以為真,便強行將...

李存璋是誰?李存勖能繼任晉王他扮演著什麼角色?

李存璋是誰?李存勖能繼任晉王他扮演著什麼角色?

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 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李存璋是五代時期的前晉名將,為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八太保,在幫助義兄弟李存勖繼任晉王的過程中立下大功,使得前晉轉危為安。那李存璋是如何安定前晉的一,追隨李克用李存璋是河東道雲中郡人,早年從軍。乾...

曆史上長孫無忌是如何敗給武則天的?

曆史上長孫無忌是如何敗給武則天的?

長孫無忌,唐初宰相、文德皇後同母兄。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最毒婦人心”也許表述欠妥,但這句話用在武則天身上還是比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單就武則天賜死長孫無忌這件事來看,雖說武則天心狠手辣,但長孫無忌也是自食惡果、宿命所歸。細分析這個問題,還要先從唐高宗李治說起。三個維度來探討:一...

陸機的一生有哪些成就與作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陸機的一生有哪些成就與作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人,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陸機在孫吳時曾任牙門將,吳亡後出仕西晉,太康十年(289年)...

曆史上趙禹的品性如何?最後是什麼結局?

曆史上趙禹的品性如何?最後是什麼結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某件事,是個貶義詞。趙禹,西漢司法官。斄縣人。早年間趙禹有些才華,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員,之後成為周亞夫的屬官,不久之後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相繼擔任了禦史、太中大夫等職。在那之後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