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中國曆史7年前 (2017-06-02)23

自唐代遣唐使以來,中日兩國關係逐漸發生了微妙變化。日本逐漸從向中國學習、遣使示好,轉而自立門戶、反客為主。到明代倭寇屢屢騷擾東南沿海時,中日兩國關係已經開始惡化。那麼,在明代之前的元代,兩國之間又是何種關係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曾作有《木蘭花慢》詞一首,詞中提到“伏波勳業照青編。薏苡又何冤?笑葺爾倭奴,抗衡上國,挑禍中原。分明一盤棋勢,漫教人、著眼看師言。為問鶤鵬瀚海,何如雞犬桃源。”詞中有“倭奴”二字,又稱其“抗衡上國”雲雲,顯然說明在元代,中日兩國即有不睦乃至戰事了。所謂“伏波勳業”,是以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軍諸將東征日本。整首詞隱約表達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戰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這就需要進一步聯係《元史》,來作一番史料探尋與揣摩了。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 配圖

據《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載:“日本在東海之東,古稱倭奴國。或雲惡其舊名,故改名日本”。事實上,白樸詞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漢代。公元57年,日本列島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貢,欲借臣屬於漢王朝樹立自己權位和王位,故求漢皇賜封,而光武帝賜其為“倭奴王”。直到唐代鹹亨年間,這受封於漢朝的“倭奴國”才改稱“日本”,漸有自立門戶之意。

繼續查閱《元史》,不難發現,白樸詞中的中日之戰,有過兩次,且發生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原本,忽必烈沒有打算東征日本,至元三年到九年間(1266—1269),還屢屢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鄰之意。當時,對於鐵蹄踏遍歐亞、一條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國而言,根本沒有把彈丸之地的日本國放在眼裏,以為日本必將臣服。於是乎,他沒有揮動馬鞭進軍,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豈料好幾次使臣東渡,要麼因風浪巨大無法抵達,要麼則因日本方麵不作回應而不了了之,到後來,日本更直接拒絕忽必烈的使臣登陸,並明確聲稱不會向元朝納貢稱臣。忽必烈原本隻是圖一“虛名”,讓所謂“海內之國無不臣服”的聲名成為事實,並非真心想要日本的朝貢之禮;所以還一直耐著性子,按兵不動。多次遣使東渡,卻屢遭拒絕之後,忽必烈忍無可忍,終於發兵日本了。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 配圖

至元十一年(1274)十月三日,元軍大小戰艦900艘、28000名士兵、15000名水手等,在都元帥蒙古人忻都、左副元帥高麗人洪茶丘、右副元帥山東人劉複亨等的率領下進攻日本。高麗國王也派金方慶率領大軍隨同出征。這次戰役以元軍占領日本兩島後,又莫名奇妙地撤軍而草草結束。至元十八年(1281),元軍再次東征日本,用兵達十萬之眾。而這一次則更為詭異,因為海上突起風暴,元軍尚未登陸,已全軍覆沒。還有一種說法,則是稱元軍諸將不和,無法統令行軍,最終不得不以全線撤軍收場。這兩次東征日本,元軍撤軍原因至今眾說紛紜,無法確定。而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認為元軍東征日本之所以失敗,源於諸將失和、群臣猜忌而致軍心瓦解。

“薏苡”的典故,仍是出自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史事。《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稱,馬援征伐越南時,曾聽說當地有一種“薏苡”的植物,其果實(即薏仁)可食用,有輕身健體的功效;服用後還可以避南方瘴氣之害。於是歸國途中,他便將這種植物的種子載了整整一車回來,以便在國內種植推廣。可當時卻有大臣向皇帝誣告,稱馬援載回國的車子裏,曾經載有滿滿一車的珠寶。白樸詞中的“薏苡又何冤”,正是以馬援之冤代指元軍內部的猜忌失和,也間接地暗示了元軍東征日本失敗之因。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 配圖

此後,忽必烈雖還有東征之意,但因種種客觀原因,及群臣諫勸,最終未能再舉戰事。元朝人大都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彈丸之國大興討伐之事;且元軍隻擅騎兵攻伐,並不擅海上征戰。白樸曾作有《西江月》詞一首,為之感歎道:“白石空銷戰骨,清泉不洗飛埃。五雲多處望蓬萊,鞭石誰能過海。”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706/129032.html

“ 忽必烈東征日本始末:諸將失和致軍心瓦解” 的相關文章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為何如此昏庸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為何如此昏庸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東吳雄主孫權:年輕時雄才大略,為何晚年變得昏庸?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三國時期吳國的存在感一直很低,這不是因為吳國實力弱,而是因為《三國演義》裏用大量的章節描述蜀漢和曹魏,吳國戲份比較少。但實際上那個時期的吳國還是很強的,赤壁之戰主力就是東吳水軍,...

明朝開國將領裏死得最冤的是誰?傅友德當屬第一

明朝開國將領裏死得最冤的是誰?傅友德當屬第一

有句老古話說的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朱元璋就是這麼一個帝王,殺起功臣來那是毫不留情,那麼明朝開國將領裏死得最冤的是誰?曆史網小編認為,傅友德當屬第一。傅友德祖籍在宿州(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在北方紅巾軍同元軍激戰的時候,他加入了進來,成為了劉福通部將李喜喜...

鹹豐帝是怎麼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鹹豐帝是怎麼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和曆史上最後一位手握實權的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皇帝貴為九五之尊,位居萬人之上。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外人看來,皇帝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職位,可以說隨心所欲,想幹啥就幹啥,但不可否認,皇帝確實又是個“高危職業”。細數封建...

乾隆皇帝後宮的女人那麼多 乾隆到底喜歡多少女人

乾隆皇帝後宮的女人那麼多 乾隆到底喜歡多少女人

對乾隆皇帝一生,到底喜歡了多少女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清朝的皇帝,應該是曆朝曆代皇帝中最勤政的一批皇帝了。不過,勤政不耽誤談戀愛,皇帝除了治理國家,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皇室開枝散葉。所以多娶媳婦,是他們必須做的事。妃子雖然多,但皇帝喜歡的卻不多,那些女子,...

執意處死藍玉,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做?

執意處死藍玉,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做?

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明朝開國皇帝,俗稱洪武帝。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從草根最後逆襲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個人在單打獨鬥,而是其手下有一幫誓死追隨於他的人,否則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們知道,古往今來,開國新君...

官渡之戰曹操為什麼能打贏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官渡之戰曹操為什麼能打贏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為什麼會打贏官渡之戰的文章,歡迎閱讀哦。兩個原因,首先是運氣,其次是袁紹助攻。先說運氣,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團和粉絲會說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這些當然不假,但是袁紹真的在這些方麵就不如曹操嗎?那也不見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紹手下還有沮授田豐,誰...

武則天臨死前把皇位還給李家人 武則天傳給自家人不行嗎

武則天臨死前把皇位還給李家人 武則天傳給自家人不行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武則天為何最終把王位傳給了李家?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想必大多數人都看過《武媚娘傳奇》這部影視劇,劇中描繪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並州人士,唐太宗選才女充盈後宮時選入後宮,而後成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則天感情日篤,這遭到了宮中其他妃子的妒忌...

李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後人對他的評價又是什麼樣的

李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後人對他的評價又是什麼樣的

真實的李治,有多恐怖?武則天的上位掌權,都在他的計劃之內。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離世,太子李治繼承了唐朝的皇位。李治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在當皇帝的三十四年裏,他的政績可以說是非常值得讚許。但奇怪的是,在後人的眼中,李治...